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献给主的心

一个蒙恩的见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 12: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5-1-1 11:55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看望北师大师生时说:“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 ...

古典诗词涵养核心价值观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崔桂忠
    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看望北师大师生时说:“我很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些诗词都好。从小就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终生的民族文化基因。 ”他还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根植于中华文明肥沃土壤的传统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血肉相连、心灵相依的精神纽带,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延续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宽厚的包容性和强大的感召力。
    在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的古典诗词,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古典诗词以其丰富的内涵、清丽的神韵、优美的语言和铿锵的音调,凝聚、积淀了许多优秀、精辟、独特的思想精华,洋溢着一种绵绵不绝的格律之美和挥之不去的浩然之气,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为一代代中华儿女所敬仰、认知、学习、传承。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替,古老的诗词仍以其无穷的魅力超越时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既孕育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又深深扎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里。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华所在,其中许多内容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比如,“江陵今日富强成,圣人宫中奏《云门》”的富强之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之要,“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文明之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谐之美;“卷舒一代兴亡手,出入千重云水身”的自由之义,“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的平等之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公正之则,“明法制,去私恩。令必行,禁必止”的法治之尊;“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之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敬业之心,“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诚信之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友善之情……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上下对接,互鉴贯通。这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株参天大树的丰富滋养。
    包括古典诗词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审美情趣、民族精神、人生哲理等,经历了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历久弥新,光彩夺目,是圣贤先哲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和精神食粮,已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养的滋养剂,永远值得我们去好好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习近平总书记就是一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不管是在国际会议上,还是在国内各类型会议上,都能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引经据典,在他身上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芬芳。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毛泽东说:“旧体诗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特性和风尚。 ”古典诗词造就了中国文化,也造就了中国的人文气质,否定古典诗词,就等于是否定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体系,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每个中国人的魂。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灿烂的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繁衍至今,就是因为源远流长的文化汲取了历史精华元素,薪火相传不断传承和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与时俱进,辉耀寰宇。
    唯有精神的星光才能照耀我们走得更高更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仰望历史的星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需做到不断传承古典诗词,用情领略其风韵,用心感受其魅力,形成向上、向善的力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 12: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4-12-28 13:07
着汉服、正衣冠、学礼仪,祭师祖。12月23日,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在校图书馆前坪,上演了一场庄严神圣的 ...

光明专论: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叶小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 12: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5-1-1 12:39
光明专论: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叶小文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同师生共度第三十个教师节。他说:“‘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讲话满怀真情、期望殷切,立刻引发强烈反响。师生们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更加坚定了自己做好教师的信心,一定要更加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在观摩北师大“国培”计划课堂教学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古代经典,语重心长。讲的虽是教材编辑要保留必要的中国文化经典,却涉及“把根留住”——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 12: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5-1-1 12:39
光明专论: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叶小文

一、中国梦,梦有根

中国梦不是空想,原因之一,其梦有根。

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梁漱溟语)

根,维系于民族精神。无论历史多么遥远、岁月如何蹉跎,无论社会怎么变革、如何转型,都不能除了根、丢了魂,都必须把根留住。根深才能叶茂,根脉切断不得。

纵览世界史,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神的萎靡为先兆。文化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

根,滋润于“慎终追远”。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往往出现一种精神上的病态。人们拥挤在快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没有片刻安宁。欲望在吞噬理想,多变在动摇信念,心灵、精神、信仰被物化、被抛弃。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甚至“要钱不要命”的道德失范现象,在生活水平提高、人类进步的现代化浪潮中泛起。

因此,“慎终追远”不是“搬出祖先来说事”,而是以古鉴今,提醒大家在繁忙浮躁的当下,想想根,定定神,稳住脚步,找到魂!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我们必须积德厚德,开创民德归厚、厚德载物、“厚德载市场经济”的新天地。

根,深扎于敬畏之心。人不能没有敬畏之心。信仰的支撑、科学的论证、理论的彻底都是必需的,但不够,还需要敬畏。讲“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那是讲不信鬼、不信神需要的思想状态,但不能放大为无所敬畏。“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有了敬畏,才有自律。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只有道德主体将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完成他律向自律的转化,才能成为有效的道德规范。有了自律的基础,相互的他律——道德规范、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才有实施的可能。

共产党人敬畏历史、敬畏先烈、敬畏人民,人民才对共产党人“譬如北辰,众星共之”。所以,“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并非小事,实乃关乎在青年学子头脑中,以至在我们民族复兴的进程中,能否把民族之魂和文化之根留住的大事。

这些道理,越讲越重,越挖越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 12: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5-1-1 12:39
光明专论: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叶小文

二、要守住我们文化的根

毫无疑问,我们要后来居上,不能不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问题是学什么,怎么学?绝不是随手拿掉自己最重要的东西,随便“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用“去中国化”的方式学。

回顾历史,莫说完全“去中国化”,哪怕中国的东西该留的没留住,西方的东西不该拿的拿来了,结果也是哀叹声声。

张之洞,近代中国探索民族复兴的一位有识之士,“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毛泽东语)。张之洞在他的《劝学篇·设学》中,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一些成例,举办洋务新政,以期挽回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注意,他主张的尚有“体”“用”之分,还只是在“用”方面的“西化”。但洋务运动未能成功。张氏长叹:“海内志士,发愤搤捥,於是图救时者言新学,虑害道者守旧学,莫衷於一。旧者因噎而食废,新者歧多而羊亡;旧者不知通,新者不知本。”“夫如是,则旧者愈病新,新者愈厌旧,交相为瘉,而恢诡倾危乱名改作之流,遂杂出其说以荡众心。”洋务运动后,国家更衰败沦落。

所以,从文化的角度看,我们对外国文化的包容借鉴,关键是食而能化、化而能食,切不可食洋不化甚至“全盘西化”。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对中国文化的根,尊重和扬弃;对中国文化的魂,坚守和创新。

这些道理,有史可鉴,言之凿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 12: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5-1-1 12:39
光明专论: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叶小文

三、周虽旧邦,其命惟新

为什么要“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我们搞现代化,不妨追本溯源。现代化起源于数百年前,西欧历史上发生的一场持续200余年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带领西欧走出中世纪的蒙昧和黑暗,迎来了现代文明的曙光,把生产力从封建社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文艺复兴在带来生产力解放,使当代西方国家发达的过程中,又逐渐生发出“三个紧张”。

一是人与社会的关系紧张。文艺复兴推动了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早期现代化进程,形成了以“欧洲体系”为骨架的“世界体系”的初期形态,以世界市场为基础的现代世界体系。但这个市场体系,延续了传统的帝国式殖民体系的政治结构,形成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孙中山早前就敏锐地发现:欧洲近百年是什么文化呢?是科学的文化,是注重功利的文化,也是行霸道的文化。自欧洲的物质文明发达,霸道大行之后,世界各国的道德便天天退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本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的内在矛盾,外化为世界体系的剧烈动荡乃至分裂。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的危机与革命、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反映出这个世界体系在形成之初,就开始解构。二战后,这个世界体系的中心区域重新整合:从西欧到美国。同时,这个世界体系之外,崛起了一股强大的与之对抗的力量——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冷战开始。

冷战以苏联解体告终。其结局说明,文艺复兴推动生产力发展产生的世界体系,是建立在资本运行的劳动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的。只要世界市场的基本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超越它的世界体系就建立不起来。但后冷战时代的冲突和危机也显示,随资本主义工业化而来的现代性矛盾,并未因冷战的结束而消除。以伊斯兰复兴运动为背景的伊斯兰激进主义运动,成为对抗西方世界和“现代性”的“文明冲突”。“核威慑”的恐怖,使大国之间不得不寻求相对的“核妥协”“核均衡”。

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现代工业文明彻底打破了自然的和谐与宁静,人类成了自然的主人和敌人。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天、地、水、空气都在遭到破坏。天——1906年至2005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上升了0.74℃。国际公认的气候变化科学评估组织IPCC发出警告,最近50年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大幅增加,造成温室效应增强,致使全球气候变暖。地——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生活垃圾、废水、有毒有害废物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水——局部地区水源枯竭,水源污染。空气——雾霾常现,空气污染,莫名疫病正危害人类健康。

美国电影《黑客帝国》感叹:“人类不是哺乳动物。因为地球上的每一种哺乳动物都会本能地发展和自然的平衡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但是人类并不这样。人类每到一处就拼命扩张,直到耗尽自然资源。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扩张到新的地点。地球上只有一种生物与人类相似,那就是病毒。”这是极而言之。

三是人与人的关系紧张。当代西方社会在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上帝已死”带来了信仰迷茫和精神焦虑。当代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某些“远离崇高”和“信仰缺失”的精神现象。现代化带来了“迷心逐物”的现代病。人失去了信仰,也就失去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无论社会怎么发展、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大家都心浮气躁、不思进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心高气盛、欲壑难填,社会不能和谐稳定,发展又如何协调持续?

可见,文艺复兴虽然极大地解放了“人”,但“人”又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文艺复兴使“人”从神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之后人又被神化、异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 12:5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5-1-1 12:39
光明专论: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叶小文

那么,出路何在?

人类文明的交汇已走到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人类危机呼唤人本主义在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的继承和发扬。新时代对人本主义的呼唤,需要继承吸收传统人本精神,发扬其积极成果,又要革故鼎新。因为西方近代人本主义多强调作为个体的自由与权利,尊重人的本能欲望,催生了迅猛发展的经济,也造就了膨胀的个人。一场新的文艺复兴——新的文明复兴,已躁动于时代的母腹,呼之欲出。面对第一次文艺复兴遗留下来的膨胀了的个人,新的文明复兴既巩固第一次文艺复兴人本主义积极成果,又要对其过分的运用有所克制。它要把过度膨胀的人还原为和谐的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人和谐的和谐世界。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因应着促进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要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避免人类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这种“独特思维方法”,就是天人合一、允执厥中、仁者爱人、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众缘和合,其核心是“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我们是“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民族,我们有“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很多就记载在我们的古代经典中,传承在我们的集体记忆里。中华文化中的精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今天看来,将其在中华民族推进现代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加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然为人类恰逢其时的新的文明复兴,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

周虽旧邦,其命惟新。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肩负着推进一场新的文明复兴的时代使命。迎接这场并不逊色于文艺复兴的新时代的文明复兴,中国应该有所作为。

对此,一个世纪前,许多敏感的中国知识分子就觉察到了。胡适早年曾说:“缓慢地、平静地、然而明白无误地,中国的文艺复兴正在变成一种现实。这一复兴的结晶看起来似乎使人觉得带着西方色彩。但剥开它的表层,你就可以看出,构成这个结晶的材料,在本质上正是那个饱经风雨侵蚀而可以看得更为明白透彻的中国根底——正是那个因为接触新世界的科学、民主、文明而复活起来的人文主义与理智主义的中国。”

可见,“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有多重要,实乃古为今用,志在“其命惟新”。

这些道理,深谋远虑,字字千钧。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正在接受现代市场经济考验和洗礼的中华民族,不会离别自己的精神家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激活我们的文化基因,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古为今用,可以增强我们民族内心的动力、强身壮体的抗体和慎终追远的定力。

青年学子的课本里,应该把古代经典留住。

民族复兴的进程里,必须把文化之根留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 12: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5-1-1 12:11
  古文诗词>> 22篇经典古文诗词退出教材
  今年,上海小学一年级新版教材删掉了旧版本中全部8首古诗 ...

青年学子的课本里,应该把古代经典留住。

民族复兴的进程里,必须把文化之根留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 11:2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4-12-28 13:07
着汉服、正衣冠、学礼仪,祭师祖。12月23日,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在校图书馆前坪,上演了一场庄严神圣的 ...



河南村官着汉服行三拜九叩大礼向母亲表达感恩之情。





记者问道:
林书豪如果到大陆打球,政府允许他常把上帝挂在嘴边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4 15: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4-12-28 13:07
着汉服、正衣冠、学礼仪,祭师祖。12月23日,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在校图书馆前坪,上演了一场庄严神圣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4 20: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庆小德兰 发表于 2015-1-3 17:58
最近我们公司任用了一个"很烂"(董事长对她的评价)的女人做行政部部长,我问董事长怎么如此愚昧,明知是一个烂女人,为什么却重用?他回答我说:叫她陪谁就陪谁,叫陪几天就陪几天,这么听话忠心耿耿的女人为什么不用?没有哪个女人不让男人们随便玩”这是我们公司董事长给我说的话。




赵董事长伏在郭萱萱的耳朵边上呼哧呼哧的嘘气,软软地说:“没有哪个女人不让男人们随便玩”。

“玩屁啊?”郭萱萱跳了起来说:“姐姐都是另一个大女人的麻了。"

赵董事长嘿嘿一笑说:”姐姐,你老公,日后一定重用提拔。“



                                                              小说《日子》中的情节


                              【小说情节属于虚构,如有雷同请勿攀附!】






小萱萱 来来来 跟爷爷做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06:43:52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4-12-28 13:07
着汉服、正衣冠、学礼仪,祭师祖。12月23日,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在校图书馆前坪,上演了一场庄严神圣的 ...

浙江农林大学穿热裤露脐装做广播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14:0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5-1-8 06:43
浙江农林大学穿热裤露脐装做广播操

7象征“脐”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14: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14: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回看的清楚些,不全是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14: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5-1-8 14:25
这回看的清楚些,不全是7

有个9,还有个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8 14: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9 06:50:22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5-1-1 12:39
光明专论: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梦的魂与根

叶小文

开发商当警察面开挖掘机轧人 叫嚣“政府埋单”
2015年01月08日 11:54   来源:新华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0 06: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5-1-1 12:55
青年学子的课本里,应该把古代经典留住。

民族复兴的进程里,必须把文化之根留住。 ...

中共怎能推没有基督的圣诞
来源:香港《公教报》  作者:林瑞琪
圣诞节本来即使在无神论主导的中国大陆,也应该是一个普遍的社会民众有权享受的佳节,但二○一四年十二月底香港报章上所看的,却是中国大陆的教育界弥漫着一片「禁制圣诞」的政治风潮。陕西省及浙江省均有在大、中、小学推行禁止庆祝圣诞的措施,用以捍卫「中华文化」;而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王作安更在圣诞前夕强调,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基督教对中国进行渗透活动。一系列的新闻,都使人又失笑并失望。

与教育部及宗教局的提倡存在明显落差的是,中国大陆主要都市中的商场,圣诞的应节商品依然大行其道。笔者与一些在关注中国国内宗教发展的朋友谈及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时,大家都意识到,中国政府推行的,是一个没有「基督」的圣诞。为中共来说,商业化的圣诞可以接受,「宗教化」的圣诞则要封杀。

然而,禁制基督宗教,对中国宗教界以至于全国百姓,可以肯定是弊多于利。第一,在现代通讯传播工具全球化的现况下,主观地推行禁制措施的成效绝对成疑,徒然激起更多人对基督宗教的好奇心,但却容易产生对基督宗教的曲解;第二,禁制活动破坏了中共本身所高度依赖的统战工作,使信任中国共产党的宗教人士失望而转向抗拒。

第三,基督宗教早已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承传;排拒基督宗教,势必扭曲中国走向国际化的发展。在西方文化中,充满基督宗教的深层酝酿,例如,简单至英语「早餐breakfast」一词,即与弥撒圣祭有关,指信众结束早上为参与弥撒圣祭而守斋后的第一餐。中国目前在踏足世界舞台的路途上有长足进步,但排拒基督宗教,却会令到其国际化进程变得有形貌而无神髓,中国社会发展势必与外界显得格格不入。

平情而论,基督宗教对任何政治力量并无偏私。事实上,中国共产党在其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挣扎奋斗的阶段,也从在中国的基督宗教群体中获得不少支持。更重要的是,基督宗教在二千年来促使西方社会正视的人人平等、人性尊严、基本人权、资源共享等重要概念,早已浸润在另一西方重要思想体系之中,这就是新中国引为立国根基的共产主义思想。

假如中国政府以维护中国传统价值为借口而排拒基督宗教于国门之外,难道不应把彻头彻尾是西方思想产物的共产主义,都一併扫除出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3 11:4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4-12-28 13:07
着汉服、正衣冠、学礼仪,祭师祖。12月23日,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在校图书馆前坪,上演了一场庄严神圣的 ...

瑞典将关闭欧洲首所孔子学院 称合作多余
来源:环球网| 2015-01-12

  据“德国之声”中文网11日报道,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近日宣布将关闭孔子学院。该学院开办于2005年,是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环球时报》记者 看到,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网站发布通告说,大学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协议于2014年年底到期后不再续约,孔子学院将于6月30日关闭。

  斯德哥尔摩大学在网站上说,如今的情况与10年前已不相同,当年对该校而言,与中国展开交流至关重要,“如今我们与中国已拥有完全不同层次的学 术交流,这样的合作显得多余”。该校副校长维丁对瑞典《每日新闻报》说:“通常来说,大学里设立的一个机构由另一个国家政府提供经费,确实是有问题的做 法。”

  有美国媒体评论说,孔子学院是中国在全球彰显“软实力”和推进中国文化的平台。但有一些批评人士认为,与英国文化协会和德国歌德学院这类同样以 文化交流为目的的机构不同,中国孔子学院往往直接设在其它国家的学校中,并由中国政府提供经费、选派教师和确定教学材料。去年,美国大学教授联合会曾呼吁 美国近百所大学取消与孔子学院的合作或进行重新谈判。他们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的一个分支机构,目的是宣传中国政府的意识形态,有违学术自由。

  美国福克斯新闻网9日称,根据国家公开档案文件披露的信息,2005年,中国为在俄克拉何马大学开设一个孔子学院,曾邀请时任艺术与科学学院院 长保罗·贝尔作为“特殊客人”飞往北京参加会议。中方支付了2000多美元的机票款,并为他支付数额不明的住宿费。福克斯新闻网评论说,这是中国劝说美国 学校促进中国文化的长期活动的一部分。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马歇尔·萨林斯最近正在帮助说服他的学校结束同中国的合作关系。他称旅行津贴是“中国用来说服 美国学校的经济策略之一”。

  一名曾在北欧驻华机构工作过的人士11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事实上,北欧国家在中国也开设跟孔子学院类似的文化教育机构,通过定期举办活动、培训课 程、出国访学等途径,促进对华文化交流,部分经费、人员和教材由北欧国家政府提供支持。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在瑞典,孔子学院也并非唯一的外国文化交 流机构。一些在瑞典的西班牙人成立西班牙学院,教授西班牙语。

  对于一些西方媒体指责“孔子学院宣传政府意识形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反驳说,西方一些人仍抱着意识形态偏见看中国,想 当然地认为政府主导的孔子学院是中国政府输出意识形态的工具。孔子学院在日常教学中不可避免会介绍现代中国,其中涉及新中国取得的成就部分容易被这些带着 有色眼镜的人放大、歪曲成中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出的例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5-3 21: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