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济各教宗,讲道时能少点糊涂吗?
副标题:《教宗清晨弥撒:在天主内正义就是慈悲,我们切莫陷入判断可否的逻辑》读后评论 ——教友panpeter
糊涂的方济各教宗,我冒昧出来帮你解释一下圣经中相关语句的真实含义吧,因为你解释得糊涂不清,道理上太不严谨了。我的解释可能也无法完全说清这背后的一切含义,如果有人理解得更完善一些,欢迎指正。
(引用) “耶稣永远说真理”,并且解释了《圣经》的真理及梅瑟法律的真理从何而来。当祂的门徒又问及休妻的问题时,耶稣明示:“谁若休自己的妻子而另娶,就是犯奸淫;若妻子离弃自己的丈夫而另嫁,也是犯奸淫。”
如果这是真理,那麽奸淫可是“重罪”。我们又如何解释耶稣常常与“罪妇”交谈,与撒玛黎雅“外邦人妇女”交谈呢?祂不但“喝了不洁妇人瓢中的水”,最後还对罪妇说:“我也不定你的罪,不要再犯罪了!”这如何解释呢?
综合原理解释:
先说明一个要点:圣经说,你们不要判断他人,因为你怎样判断他人,天主也要怎样判断你。这里的判断对象是指:不要判断“人”,并非说不要判断“行为”。
判断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于行为的可否判断,以辩知善恶与对错。另一种是对于个人在罪恶责任上的终极判断,“不要判断人”,就是指对于“人的罪责”不要进行直接判断。
为什么“不要判断人”,圣经说了原因是:一切有关于个人罪责的终极审判权,都是只属于天主,不属于我们人类。
因为,只有天主才是完全公正的全能判官,是绝对不会犯错的终极审判者。
而人类在世俗社会上的罪责判断(包括常见的一切世俗法律审判),都有一定可能性会犯错,可能被个人私意与未知因素干扰审判过程,导致审判上的错误可能性。并且,天主还能知道什么样的罪人可能悔改,能知道哪个罪人有悔改机会,所以,天主总是出于爱心去给罪人留下悔改得救的机会,天主不会轻易判断一个罪人直接下地狱。
所以,天主通过圣经教导我们:不要判断人,就是为了让全人类通过互相宽恕去给每一个罪人留下最充足的悔改得救机会。而这里的判断对象就是指向“人”,并不是指向“行为”。显然,对于行为上的伦理对错进行判断,将是永远存在的,是无法避免的,反而还是必须的、正当的。
只要任何一个人想做出道德伦理上的行为选择,就会马上涉及可否判断,就需要判断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是善是恶?对行为规则的伦理判断是社会建立德道规范的基本过程,是合理有益的一种必要判断。
如果说,对行为也不能做出可否判断,那么,所谓的道德规范就无从谈起,因为,此时任何行为都可能算是好的?也可能算是坏的?善恶观念彻底消失,不但对别人的行为是无法判断,对自己的行为也将无法判断,所有人都陷于迷茫无知中,只好任意而为,走向无法无天的无知混乱之中。
而圣经正是一部对行为的伦理规则进行原则性可否判断的道德规范经典,如果没有天主在圣经上对行为判断上的道德指导,那么,我们就不会清楚知道什么叫善恶,也不会知道哪一种行为是天主所喜悦的,哪一种行为又是天主所厌恶的了。
关于耶稣那两句话的道理详细解释: “我也不定你的罪,不要再犯罪了”。主耶稣这两句话语中已经对罪妇的奸淫行为进行了一种“有罪”判断,前后用了两个“罪”字参与说明。首先,耶稣已经判断了罪妇的奸淫行为就是一种“肯定的罪”,然后,耶稣考虑到罪妇的真诚自责的忏悔之心,要去赦免罪妇的奸淫之罪,所以,耶稣才会说“我也不定你的罪”。
接着,耶稣又说“不要再犯罪了”,此时,耶稣同样再次判断了罪妇先前的那种奸淫行为是一种“有害的罪”,之后又对被赦罪的妇人进行一种将来的行为指导与道德劝告,叫她“不要再犯那种行为上的罪了”。这正象我们教友去办告解后会得到神父的指导与劝告一样,都是相同道理,当然,告解上的劝告内容通常要详细得多。
批判“不要判断,要仁慈宽恕”的伪道德主义:
按照当今那种“不要判断,要仁慈宽恕”的逻辑去理解,任何人都不能针对圣经中那个罪妇的奸淫行为进行“有罪判断”,那么,圣经中的话就不应该带有任何一个“罪”的字眼,此时,必须把耶稣的话改成“我不判断你的行为,你不要去犯什么罪”,这样一改以后,就等于是说:罪妇的奸淫行为“是否有罪”一直没有被判断,当然只能说“我不去判断你”,接着,在对罪妇的指导劝告中自然也不能再去暗示其先前奸淫行为是一种罪了,那只能继续说“也不要去犯什么罪”,至于罪妇先前的奸淫行为是否算是罪,以后哪一种行为又可能算是罪也统统不用再讲了。
假如真是这样一改,就没有任何人知道耶稣对罪妇的奸淫行为是否认定为有罪。虽然这样一改就完全遵守了“不判断”的逻辑要求,但是,这样改的后果很严重,在道德原则的指导解释上会让人们分不清“奸淫行为是否有罪”,现实中的奸淫行为就等于是“即不黑也不白”的灰色行为,此时,“不要判断,要仁慈宽恕”的逻辑要求算是成功了,但是,道德观念却没有了,善恶对错上的观念也没有了,即不黑也不白,陷于灰色认识中。
对于这种只会糊涂高叫“不要判断,要仁慈宽恕”口号的伪道德主义,大家一定要万分警惕,要严厉批判,要分清其中所说道理,不要轻易认同他们的混乱思维逻辑。
如果有人对你说“不要判断,要仁慈宽恕”时,那要记得只能是“不要判断人”,而不能是“不要判断行为”。
假如真是不能判断任何行为的伦理对错,那么,所有人类都将失去道德判断标准。并且,还会有个严重后果:既然整本圣经都是对于罪恶行为的各种严厉判断,那么按照“不要判断,要仁慈宽恕”的伪道德逻辑来说,圣经就等于是一本最没有爱心、最不讲仁慈的邪恶之书了?这样一来,整个世界岂不是可以完全颠倒过来了吗?何为善?何为恶?
有些人为了替那些公开背叛教会、出卖教权、勾结敌基督者破坏教会的罪恶行为做辩护,就想到了这种“不要判断,要仁慈宽恕”的伪道德思维,他们要求所有人都不要对卖教通敌的现实行为进行任何道德判断,因为一旦要判断,那肯定是错误的了,肯定是邪恶的了,肯定是有罪的一种邪恶行为,这不就妨碍他们继续卖教通敌的行为了吗?
岂知,天主在圣经中已经判断了一切罪恶行为的后果:凡是要继续留在罪恶行为中不愿悔改的世俗之子,都将被丢进地狱中,那里有衰号与切齿!
2017.2.26
--------------------- 附: 教宗清晨弥撒:在天主内正义就是慈悲,我们切莫陷入判断可否的逻辑(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2月24日在圣玛尔大之家的清晨弥撒中表示,在基督徒的道路上真理不容妥协,但我们应该成为慈悲的义人。教宗也提醒我们警惕伪善和欺骗,切莫把信仰简化为“判断可否的逻辑”。 当天的《马尔谷福音》记述,耶稣在犹大地区讲道时,尾随祂的法学士再一次以试探的口吻问耶稣:“许不许丈夫休妻?”教宗说:“耶稣没有回答可否休妻。祂不进入他们判断可否的逻辑,因为他们仅仅以‘可以’或‘不可以’的方式思考信仰,只论什麽可以做,什麽不可以做。耶稣不进入他们的判断逻辑,反而问他们:‘梅瑟吩咐了你们什麽?你们的法律是怎麽写的?’他们答说‘梅瑟准许写休书休妻’,进而落入了自己的圈套。耶稣於是斥责他们‘心硬’,对他们说:‘这是为了你们的心硬,梅瑟才给你们写下了这条法令。’耶稣说的是真理,不判断可否,毫不妥协,只讲真理。” “耶稣永远说真理”,并且解释了《圣经》的真理及梅瑟法律的真理从何而来。当祂的门徒又问及休妻的问题时,耶稣明示:“谁若休自己的妻子而另娶,就是犯奸淫;若妻子离弃自己的丈夫而另嫁,也是犯奸淫。” 如果这是真理,那麽奸淫可是“重罪”。我们又如何解释耶稣常常与“罪妇”交谈,与撒玛黎雅“外邦人妇女”交谈呢?祂不但“喝了不洁妇人瓢中的水”,最後还对罪妇说:“我也不定你的罪,不要再犯罪了!”这如何解释呢? 教宗解释道:“显而易见,耶稣的道路是从判断可否,转向真理和慈悲的道路。耶稣不理会判断可否。对於那些想要试探耶稣的人,那些以‘可否’逻辑思考的人,耶稣在《圣经》的另一处称他们为假善人。他们甚至利用第四诫的规定拒绝赡养父母,藉口说已经给教会很多献仪。假善人啊!判断可否就是伪善。” 基督徒的道路不可屈服於判断可否的逻辑,而应该以真理回应。按照耶稣的榜样,真理应当伴随着慈悲,“因为祂是天父慈悲的化身,祂不能否定自己。祂不能否定自己,因为祂是天父的真理。祂不能否定自己,因为祂是天父的慈悲。这就是耶稣教导我们的道路”。 教宗也表明,这条路在生活的诱惑面前难以行走。“当诱惑触及你的心灵时,你很难从判断可否转向真理与慈悲。这需要天主的恩宠,需要求天主帮助我们继续前行。我们应该常常祈求这一恩宠:‘上主,我愿意是正义的,因慈悲而正义,不是由可否论所判定的正义。我要做慈悲中的义人,就像祢一样。一个持可否论的人会问:‘在天主看来,正义和慈悲哪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它们不是两回事,而是一体,同一个事实。怎会有哪个更加重要一说?在天主看来,正义就是慈悲,慈悲就是正义。” 教宗最後祈求道:“愿上主帮助我们走上这条路,它虽然不易行走,却能给予我们幸福,带给许多人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