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38|回复: 86

圣经简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8 06:4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修公爵 于 2015-1-18 06:47 编辑

                                              圣经不是“河图洛书”--代序
      当中国大陆的基督徒达到七八千万的时候,圣经俨然成为一门显学,但对圣经的态度却出现天壤之别。一方面,是反基朋友写了大量的抨击圣经的文章,这其中又以方舟子先生的《错误百出的圣经》最为著名。方先生提出了一些非常有挑战性的问题,如:
 上帝先造动物还是先造人?是同时造男造女还是先造男后造女?
 (诺厄方舟中的动物)是一对还是七对?
    天有柱?地有基?地球是平的?
     另外还有一些网友如“嘁哩喀喳”兄质疑旧约中的上帝---耶和华(我们天主教一般称之为“上主、天主”)嗜杀成性、对外邦人极其残忍…..
  又有一些朋友考证出旧约有有些内容是“剽窃”其他民族的神话传说等等。
      反之,中国大陆的基督徒,特别是基督新教的朋友们,大部分是基要主义者,完全按照圣经文本的字面意思理解圣经。为了表达圣经“无误”,他们会做出各种各样关于圣经的见证,有的人把圣经描述成占卜书籍,写了《几千年了,从没错过的精准预言!》、《最奇妙的圣经预言》等文章。又有的人把圣经描述成科普书籍,于是写了《基督信仰符合科学并且超越科学》等广为流传的帖子,说圣经中已有电磁波、血压、洋流等近代科学才有的知识,言外之意,上帝岂能不懂科学?
      由于基督徒和反基人士的意见完全相左,一旦双方人士狭路相逢,就会展开毫无头绪的中国式辩论,这种辩论常出现在“天涯”、“凯迪”等知名网站之中。
     为何不同的人对圣经的态度截然迥异?因为他们都有一个预设,那就是圣经乃是上帝他老人家亲自拿着笔,一字一句写出来的?质言之,圣经就如同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河图、洛书”一般,乃天降奇书,妙不可言。方舟子先生的《错误百出的圣经》最能体现出圣经的“河图洛书”式预设的困境:
     “有信徒来信指教我......圣经的作者有四十几位,但是实际作者只有一个,那就是上帝。所以圣经的成书虽然长达一千多年,却首尾一贯,前后呼应,没有一丝一毫的纰漏,这正是上帝存在的最好证明啊。”说得我砰然心动,赶快借了本圣经来读。这一读不得了,人家说没有一丝一毫的纰漏,我怎么尽看到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违反常识的错误呢?屈指一算,有好几十处......”。
      反之,上网搜索各路基督新教人士对方舟子先生的反驳,有很多帖子却给人愚不可及的感觉。比如新教徒们奉为圭臬的《光明顶大败方舟子》一文中,“光明顶”对方舟子提出的创世纪第一章中的创造顺序“天地光→空气水→植物→日月星→动物→人”的质疑,是这样回答的:
     “为什么植物在没有日月星之前就被造了?我个人觉得诗人一定是观察当时的情形写的。也就是说,在第六章诺亚洪水之前,地球被一层厚厚的云遮蔽,没有人看见过日月星。所以诗人就用他的观察所得,写下了当时人所了解的事实......”
     以老夫看来,光明顶先生的这种辩驳,非但不能“大败”方舟子,还暴露出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如果您真想从“科学”的角度理解圣经的话就应该知道一个最基本的科学常识:如果从创世之初到洪水灭世,地球上长达数个世纪阴云密布,不见日月的话,地球上一定会出现冰河期,绝不会出现鸟语花香、飞禽走兽,人类断然无法存活。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个不识字的贫下中农都懂得的道理,光明顶缘何不知?
     饶是这样,中国的“基督徒”对待圣经固步自封的态度,便丧失了从文化的角度向民众展示圣经美学价值契机。反之,反基人士固执地反对圣经,也无法从这部对西方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的信仰宝库中吸收营养。
    作为一个领洗十余年的天主教徒,我则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为大家讲讲圣经:
    今天,圣经通常会被装订成一部很厚的精装大部头。实际上,圣经中71部圣卷(东正教的圣经达75卷之多,而基督新教的仅有67卷)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分为法律书、先知书,圣文等,当然,有的圣卷还可以再分解成不同的书卷。圣经并不象我国传说中的“河图”、“洛书”,也不象孙悟空那样从石头缝中蹦出,更不象宋江领受的九天玄女的神书。圣经是由圣神(Spiritu SanctoHoly Spirit)默感,由几十位世俗作者执笔写成的。
     尽管圣经的第一作者是天主圣神(Spiritum DeiSpirit of God),但却是由一些俗人执笔。其风格也就与作者的学识、时代背景、个人感受息息相关。如亚毛斯(AmosAmos)先知是一个农夫,他的话尽是一些粗话俚语。圣保禄(Sancti Paulo,Sanit Paul)宗徒是大经师加玛里耳(GamalihelGamaliel)的高足,他的书信就行文流畅、高屋见瓴。但无论谁执笔,都透露着天主(Deus,God)造世、救赎的信息。
    中世纪有一首小诗:
    Littera gesta docet, quid credas allegoria, Moarlis quid agas, quo tendas anagogia
文字,事之所载;寓意,信之所赖;伦理,行之所依;末世,心之所望。
   从教会先哲们的这首诗来看,我们应该放弃基要的,原教旨主义的观点。不能仅仅依靠字面的意思来解释圣经,而应该看到圣经中透漏这创世、救赎的伟大奥迹(mysteriummystery)。
     这就好比看三维立体图,乍一看,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色块,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里面竟有一副精美的图画。同样,圣经是上千年以前的各种题裁的作品,这里面有民间故事、有历史书卷、有诗歌、史诗等等。对圣经应先欣赏古代希伯来---犹太人的文字之美,然后透过这些文字发现这里蕴含的天主的启示。
     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会按照时间顺序,捋一下圣经的一些主要章节、段落是在何时,由何人所写,他为何要这样写,以及天主要通过他的文章表达何种思想?
     再次声明:本人的文章仅一家之言,不代表天主教会的官方观点,也不适合所有的基督徒,请审慎阅读。

发表于 2016-2-18 12: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怪现象之三:
论坛有位“自由”
没事闲的发愁。

整天无所事事,
垃圾帖子乱投!


党员遭遇恐怖,
本是上帝难求,
建立共和国家,
上帝心满意足!


“自由”不懂上帝,
当然难解红流!
当年我党奋斗,
是凭上帝之手!


上帝保佑我党,
功成名就逐寇!
如若不识真理,
人生一世何求?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8: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修公爵 于 2015-1-21 18:19 编辑

  第四章 关于创世纪,方舟子的疑惑
      方舟子先生问:
     “创世纪"第一章、第二章有关上帝创造万物的顺序的说法截然不同:第一章:天地光→空气水→植物→日月星→动物→人(有男有女)第二章:天地→男人→植物→动物→女人,神创论者是试图用"创世纪"来代替进化论的,但这第一章和第二章自相矛盾,不知道我们应该相信哪一章?”
  实际上,几百年前的古人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而且古人(一个法国人,我忘记叫什么名字了,姑且用“古人甲”称之)的心比方先生细。他不但发现这两章有出入,而且发现这两章中对天地主宰之神的称呼也不一样。一个用“天主”,一个用“上主”。创世纪第一章中写“天主”创造了:天地光→空气水→植物→日月星→动物→人(有男有女);创世纪第二章中写“上主”创造了:天地→男人→植物→动物→女人。
      当然了,“天主”、“上主”是华人天主教世界的译法,“古人甲”用拉丁文圣经,分别是“Deus”和“Doninus”,用英语表述则是“God”和“Lord”。往上溯源,古希伯来语圣经中也用了两个不同的单词Elohim(希伯来语拼法: אֱלֹהִים)和Yahweh(希伯来语拼法:יהוה,)。至于这两个词的区别,我在上一章已经说的很明白。但有人说,老修啊,你用些外国字母俺看不懂,最好写点俺能看懂的东西。那我就用最笨重的方法,把第一个单词用汉字发音“伊罗兴”代替,第二个单词用“雅威”代替,这是纯粹的音译。再直白点说,圣经创世纪第一章到第二章第四节,希伯来—犹太人用“伊罗兴”称呼天主,而第二章用“雅威”称呼天主。
      言归正传,古人甲发现这个规律后,就想,这应该是两个不同的神学团体,对一件事站在不同的角度描述。后来,古人乙、古人丙、古人丁按照这个思路往下捋,发现整个梅瑟五经,极有可能是四个不同的神学家团体根据梅瑟的遗训分别编写,再有编辑将这不同的版本糅和到一起的。我们姑且把这四个不同的神学家团体所写的经书分别称之为:雅威典(称天主为“Yahweh”)、伊罗兴典(称天主为“Elohim”)、 “祭司典”(由重建圣殿后的圣殿祭司编写)、申命记典。至于这四伙人及其神学思想的区别,我在后面的章节中会专门回答。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就很好回答方舟子先生的疑问了。
      其中创世记第一章属于“祭司典”,是司祭团体写的,“司祭典”中的祭司是迁徙巴比伦后,波斯皇帝恩准的重建圣殿中的祭司。创世纪第一章是他们编写的经文,大概成书于主前450年。
  这一章的主要叙述了 “天主用六天创造了世界”,这是司祭团体在圣殿中赞美天主)的歌咏,其文体庄严神圣,朗朗上口,类似于今天天主教的弥撒经文。透过这段圣咏,我们知道圣作者要表达下面的思想:
    1、世界是由天主创造的(creavit Deus caelum et terram)。这是每一个基督徒深信不疑的信理。
  2、天主造世是“从无中(Creatio ex nihilo,creation out of nothing)”创造出来。在起初(in principio),天主创造我们赖以生存的宇宙时,不用原材料,据说这端圣经暗合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3、天主造世,一命乃成。天主靠祂的圣言创造天地万有,后来圣言道成肉身,寓居在人们中间,是为耶稣。至于圣言---耶稣的关系,我在很久以后会详述。
  第二章4节后半句至25节是另一个故事。讲述的是上主用尘土造万物的故事,这种故事几乎在世界各个民族中都有。 我小的时候,我姥姥曾给我讲“人类起源”的传说:古时候,一场大洪水灭世,只余下兄妹二人。可兄妹之见不能通婚啊,于是他俩就用泥土捏成小人……
  显然,我外祖母给我讲的小故事是“女娲抟土造人”的“升级版本”。而且故事中有中华民族的伦理观念---一等血亲不可通婚(闪族人传说中的祖先亚巴郎娶同父异母的妹妹撒辣为妻,其侄罗德的两个女儿与其父乱伦。后来梅瑟法律禁止了这些行为)。
  《创世纪》第二章4节后的小故事,和中国古老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又具有浓郁的中东特色。这段经文是来自雅威典,是主前1000年左右,撒罗满(Salomon)时代的民间故事整理而成。
  首先,这个地方极为干旱。
  地上还没有灌木,田间也没有生出蔬菜,因为上主天主还没有使雨降在地上,也没有人耕种土地(创二:5)。
  没有水,便寸草不生,一片焦土。后来,有从地下涌出的水浸润所有地面(创二:6),才有了生命。而且在故事中,所谓生物只有“野兽和天空中的各种飞鸟”这也验证了故事作者所处的地方非常干旱,没有把水族算做生物。
  这段经文也成了“水是生命之源”的圣经依据。
  其次、所有生物来源于尘土。
  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内吹了一口生气,人就成了一个有灵的生物(创二:7)。
  上主天主用尘土造了各种野兽和天空中的各种飞鸟,都引到人面前,看他怎样起名;凡人给生物起的名字,就成了那生物的名字(创二:17)。
  这两节经文中含有很深的奥秘---“人来源于尘土,归于尘土”。有人会说,俺是大城市的人,根本就没见过泥土,不一样活得好好的吗。实际上你生活在多么现代化的城市里,你的衣、食、住、行无一不来自我们脚下的大地(和海洋)。
  人类可从玉米中粹取乙醇,可从石油中提炼乙烯,可用铁矿石冶炼、生产出螺纹钢、冷轧板,可用柞木加工地板,可在海洋鱼类中提取DHA(学名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些东西极大地改善了人的生活水平,而原料都来自大自然。但人类绝没有能力用氢、氧、氮、磷等组成生命的元素制造出一株玉米、一只羊羔、一蔟菌种。“弗兰肯斯坦”们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
  “春种一粒籽,秋收万石粮”,彰显了天主的大能。正是天主的爱和大能,我们的世界才能生机勃勃。
  第三、人是万物之灵长。
  这段故事同“六天造世”说不同,上主天主先造了人,而后为了人而创造了各种动物,主要想表明人类比其他物种高贵。
  上主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内吹了一口生气,人就成了一个有灵的生物(创二:7)。
  上主天主用尘土造了各种野兽和天空中的各种飞鸟,都引到人面前,看他怎样起名;凡人给生物起的名字,就成了那生物的名字(创二:19)。
  第四、这个故事的形成年代要早于“六天造世”的年代。
  这个故事中所描述的世间万物只有人类、走兽和飞鸟,大约相当于佛教所说的“六道”。而“六天造世”的故事中所描述的“世间万物”已经包含了日月星辰、山川海洋、花草树木、鱼鳖虾蟹、飞禽走兽等等。
  说道这里,反基人士会说:老修,你说这么多,不恰好证明你们的“神经”是东拼西凑、抄袭剽窃、臆想编造的吗?
非也,从主前20世纪 “信仰之父”亚伯辣罕(Abraham)接受了天主的启示,“唯一天主”的教义就贯穿他的子孙后世。所以,圣经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民间故事,天主创造世界、拯救世界的奥迹始终镶嵌在其中。
在以后的章节中,我将逐渐展开论述。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0 07: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修公爵 于 2015-1-20 07:32 编辑

                                         第三章 以色列的天主
     写到这里,我终于要隆重地向介绍上帝(天主)他老人家。
     说到“上帝”,有人会说,俺知道上帝,上帝叫耶和华,上帝的儿子叫耶稣,亲爷俩,一个姓。
     实际上,将旧约中的造物主翻译成 “耶和华”,既不“信”,也不“雅”,更谈不上“达”。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唯一的天主(Deus,又译上帝)是没有名字的。我们人类数量众多,需要冠以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等名字加以区分。在多神教信仰中,由于神祗数量庞杂也被尊以各种名号:如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君、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五岳四滨等。
      但犹太人信奉的是一神教,认为宇宙间只有一位真神。故而这位神明不需要名讳,人们通常以其属性称呼之。在旧约圣经中,对天主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以色列人对天主的称呼是一门深厚的学问,为了下一章的阅读方便,我在这里先介绍以民对天主的三种称呼。
     对天主最简单的称呼是El,旧约中的先知亚毛斯(Amos,又译阿摩司)是个农夫,他对天主的称呼就是EL,EL是古代乌加略人对神祗的称呼,其本意是“强有力的”、 “最大的”,“至高的”。当然,远古时代的中东地区都崇拜多神、偶像,这个词并不是称呼天主的专有名词。在乌加略(Ugaritic,在今叙利亚境内)出土的楔形文字泥版中,我们会发现其他民族也用词称呼他们的神。
圣经中还有两千多处用Elohim称呼天主。Elohim是El的复数形式,整个词有“最大的神”之意,有点象中国的“玉皇大帝”。由于这个单词来源于外邦的方言,所以这个词也指外邦人恭敬的神祉:
如:他旁边并没有外邦的神(申:三二:12);埃及的众神(出:一二:12)等。
      之所以用复数,并不是古希伯来人崇拜多神。而是一种“尊严的复数”或“君威复数” (Plurale Majestatis)。如以前英国国王和我们罗马天主教的教宗的自我称呼也用复数,相当于汉语中 “朕”的意思。
      当然,圣经中用得最多的单词还是“四字圣名”。有的读者会问,你不是说过你们耶教的神没有名字吗?怎么又出来一个什么“四字圣名”。且听我掰扯。
      古时希伯来人处于外教人的环境中,他的外邦邻居们信仰的神明可谓五花八门,如阿摩黎人信奉革摩士神(Chemosh),客纳罕人的巴耳神。希伯来人的神学知识有限,他们有时候问,我们的神叫什么名字呢?
      比如民长记十三章18节中玛诺亚(Manoah)询问与他相见的神(天主)的名字,他得到的答复是: “你为什么问我的名字?它是神秘的!”(另外可能的译法是:它是奥妙的),显然没有给出任何名字。
      再比如创世记三十二章30节中,雅格伯在与那个陌生人(天主)搏斗了一夜之后,问那个人的名字,得到了十分让人失望的回答:“你为什么问我的名字呢?”
      在《出谷记》中,这个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当上主召叫梅瑟(又译摩西),让梅瑟到希伯来民族中,将他的百姓由埃及领出来时(出:三:12)。梅瑟问上主,“当我到以色列子民那里,向他们说:你们祖先的天主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时,他们必要问我: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回答他们什么呢﹖”(出:三:13),上主说了一句: אהיה אשר אהיה(Ehyeh asher ehyeh)。很多人知道,这句话翻译成英文是:I AM WHO I AM,意即 “我是自有的那一位”(I am He that is)。
      随后,天主又说:你要这样对以色列子民说:那“自有者(אהיה,ehyeh)”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出:三:14)。
      天主告诉以色列人:他是“自有者(אהיה,ehyeh)”,即存有的意思(to be)。换句话说,我就是我(I am just who I am)。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天主没有给出他的名字,梅瑟的问题被拒绝了。
       天主的回答用的是一种将来语态,他的动词原形是Hayah随后,其名词的形式是Yahweh(יהוה,Yahweh),我们天主教会发“雅威”的音,已故的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家朱维之教授将其译成“亚卫”。但古代希伯来人还是认为“雅威(יהוה,Yahweh)”就是天主的名字。
      由于古代希伯来人只记录辅音,这个单词由四个希伯来辅音字母(י ,yod)  (ה,heh) (ו ,waw) (ה,heh)组成,换成拉丁字母大概是YHWH。这四个希伯来字母被称为四字圣名(Tetragrammaton),也被称为“不可言喻之名”。以色列民众不敢读这个单词,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的名;因为凡妄呼他名的人,上主决不让他们免受惩罚。(出20:7)只有每年犹太历七月初十日的赎罪节大祭司进入至圣所时,才能在约柜前说出这个单词的正确发音。
      由于天主的四字圣名对希伯来民族至神圣的,当一个以色列人看到四字圣名、会肃然起敬,虔心祈祷。要写四字圣名时,他们先祈祷,洁净自己的心灵。他们不敢恭读天主的圣名,当他们看到主的圣名时,通常需要避讳。
     避讳,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如同我国秦代的人为为给秦始皇嬴政避讳,不能提“嬴政”二字,他们读到“正月”的“正”时,不发“政”音,而发“蒸”音。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当色列人需要读主的圣名时,他们通常用另一个单词Adonai(אדני)代替,AdonaI在希伯来语中的原义为“主”、“阁下”,“大人”。 它是Adon的加强语气形式,Adon来源于古乌加略语,原意是“主人”、“父亲”。 当希伯来文圣经翻译成希腊文时,七十贤士尊重了希伯来民族的传统,将四字圣名直接译成“主( kurioV,Kyrios)”。圣经将翻译成拉丁文时,仍保留了这种习惯,将四字圣名译成Dominus。翻译成叙利亚文时,亦遵守这条避讳原则。我们天主教会基本上保留了这项传统。
      由于古以色列人从不读四字圣名,祂的读音便在平民中失传。圣殿多次被毁后,世袭的司祭家族亦混杂于平民中,这个单词的发音因此失传了。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大概为了与天主教会划清界限,他很有想象力地把adonai的元音嵌入YHVH中,成了YaHoVaH,英语即为Jehovah,这就是新教称呼天主为 “耶和华”的来历
      还有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以色列民族会把代表天主的词汇如El,Ya(Yahweh的缩写)等镶嵌到名字中,表示对天主的信赖,如文革时期中国人起名“卫东”、“卫红”一样。随着基督文化的传播,这种起名方式对欧美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英语中的一些名字:
Daniel(丹尼尔,天主教译为“达尼尔”),意思是“天主已判断”;
Elizabeth(伊丽莎白,天主教译为 “伊莎贝尔”)–意思是"我的天主是誓;
Immanuel (厄玛努尔)– "天主与我们同在"
Raphael (拉斐尔,天主教译为辣法)– "天主的朋友"
Samuel (塞缪尔,天主教译为撒母耳)–天主的名字
Satanael – "神的敌人Adversary of God"
John (约翰,天主教译为“若望”)– 天主是慈祥的
Joseph(约瑟,天主教译为若瑟) – 天主增加我的力量
。。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8 08: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的圣卷还可以再分解成不同的书卷,实际上,圣经中71部圣卷(新教的仅有67卷)。
------------------------------------------------------------------------------------------------------------------------------------------------
数字迷宫,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8 10: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题名很大,内容很少:其实,圣经不是什么,它就是一部宗教典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1:1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修公爵 于 2015-1-18 11:13 编辑
诗人:刘幼民 发表于 2015-1-18 10:59
题名很大,内容很少:其实,圣经不是什么,它就是一部宗教典籍。

幼兄莫急,刚刚序幕,正文在后头。我准备接过傅和德神父的衣钵,针对教外人士,用我毕生精力写出几十万字的《圣经简史》。首发在天主教在线请幼兄及诸位仁人斧正,然后往天涯、凯迪上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8 11: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公爵 发表于 2015-1-18 11:11
幼兄莫急,刚刚序幕,正文在后头。我准备接过傅和德神父的衣钵,针对教外人士,用我毕生精力写出几十万字 ...

好!这才是正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6: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修公爵 于 2015-1-18 16:55 编辑

                                                 第一章 以色列 你要听
      圣经是什么时候,由何人写的?如果您问无所不知的度娘,她会告诉你:(圣经)是由四十几位作者经过一千六百年的时间写成的......
    这是一种原教旨主义的观点,也是2000年前古人的观点,比如他们至今仍相信 “梅瑟(又译摩西)五经”是梅瑟在旷野里写成的。 “天主教在线”就曾在维基百科上摘抄了一篇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垃圾文章《圣经成书时序》来误人子弟,原教旨主义作者写道:创世记是公元前1513年摩西在旷野中写成的;出埃及记是公元前1512年摩西在旷野中写成的;利未记是公元前1512年的一个月摩西在旷野中写成的......
      这是一种食古不化的说法,梅瑟时代以色列人还没有文字,他老人家如何写出五卷书?当然了,原教旨主义者会说摩西(梅瑟)曾是“埃及王子”,受过良好的教育,认得大量埃及象形文字,写这点东西小菜一碟。那我的问题又来了,梅瑟五经中有大量关于王国时代及圣殿的法律,在旷野中,这些东西还是没影的事。原教旨主义者可能还会振振有词地说,摩西乃大先知,受上帝启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写出《诸葛马前课》、《推背图》还是没问题的。那我还是有问题,梅瑟的老岳父叫什么名字,出谷记说他是米德杨的司祭耶特洛,而“梅瑟的另一部著作”《户籍纪》中说他是米德杨人勒乌耳的儿子曷巴布(户:十:29),难道梅瑟是智障人士?连自己岳父兼导师、恩人的名字都咬不准。所以啊,如果说梅瑟(又译摩西)五经是梅瑟他老人家拿着笔写出来的,无论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实际上,圣经的前几卷书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可作出如下推测:在以色列建国之前,先民们没有文字,希伯来人又是极其注重记忆的民族,所以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一些故事:有远古时代的传说,有他们的老祖宗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传奇经历,有他们祖先在埃及为奴的凄惨遭遇。由于他们当时生活的环境非常单纯,信息量较少,外界干扰较轻。所以他们的记忆比我们简单而清晰,很自然的把生活中重要而有趣味的事迹记忆下来,并用适当的文词编成诗歌或故事的形式,一代代的传下去。梅瑟领导以色列人出埃及是以民记忆中的大事,在以民的记忆中留下深深印象。梅瑟代表天主颁布的法律也代代传承下来。
      以色列是非常注重说和听的民族,以色列人每天背诵的的“信经”--《申命记》的六章开篇就是“以色列,你要听”。很显然,这个民族正是通过听--说,将自己的信仰一代代传承下来。
     主前十一世纪,希伯来—以色列人由原始的部落联盟走向“建国大业”。生产工具也由青铜器发展到铁器,文化事业也有了发展,也就在这个时候,西闪族人发明了客纳罕--腓尼基字母,由 22个拼音字母组成,这22个字母,全部是辅音。作为西闪族的一支,以色列人自然学会了书写。
      有了文字,就可以将祖先们传述的东西记下来,也就开启了圣经文本的滥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8 17: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尽量减少辩论性语气的使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8 23: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早期,以色列人应该是口口相传。
就像佛经一样:如是我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8 23:2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修大哥的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02:5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人:刘幼民 发表于 2015-1-18 17:09
尽量减少辩论性语气的使用

好的老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02: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犇 发表于 2015-1-18 23:28
期待修大哥的大作。

感谢天主的召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05: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修公爵 于 2015-1-19 05:32 编辑

第二章  拼音文字---孕育圣经的土壤
    既然提到了文字,我们就好好研究一下古代希伯来人的文字。
      古埃及和古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我国人笼统的称之为古巴比伦),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发源地。这两种文明交相辉映,哺育出古希伯来--犹太文明。
      至少在主前三十二世纪,古埃及人和古美索不达米亚人已经分别有了文字。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cuneiform)。那时没有笔墨纸砚,人们要书写法典、账册、契约、文学作品时,就用粘土做一块泥版,用芦秆或木棒在上面画一些文字符号。这种文字的笔画一头粗、一头细,粗的那端象燕尾,细的那端象汉字书法的“悬针竖”,于是整个笔画呈木头楔子状,故被称作楔形文字。这种文字盛行于西亚两千余年,被众多的国家和民族采用,如古巴比伦、古亚述、古赫特、古埃兰(Elam,天主教译为厄蓝)采用。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汉漠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石柱、《贝希斯顿铭文(Behistun Inions)》石碑、《吉尔伽美什史诗The Epic of Gilgamesh》泥版更是传世瑰宝,千古流芳。
     古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闪族人的发源地,圣经记载亚伯拉罕是来自“加色丁的乌尔人(Ur of the Chaldeans,又译迦勒底的吾珥)”(创:十五:7)。随着闪族人溯幼发拉底河“走西口”,楔形文字也随之西传,进入今叙利亚境内。在叙利亚境内出土的很多文物,如艾布拉文献(Ebla documents)、马里文献(Mari Tablets),都是用楔形文字写成的。
      希伯来人的祖先亦来自古叙利亚,圣经记载:我的祖先原是个飘泊的阿兰人(申:二六:5)。但显而易见的是,希伯来人的祖先们如亚伯拉罕、依撒格、雅各伯都是些文盲,不认得楔形文字。道理很简单,游牧部落生产力底下,养活不起祭司、贵族这一类“脱产”的文化人。所以,希伯来人并没有从祖先那里继承楔形文字,后来他们有了文字,却起源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同我国商周时期的人一样,使用象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主要镌刻在神庙和金字塔上,故而被称为“圣书体(hieroglyph)”文字。
       但圣书体与古汉字又大不相同。它的数量很少,最少时只有700余个。如果它象汉字一样是一种表意文字,则它的数量太少,汉字在字形数量最少的殷代,也超过了4000。而如果它是一种表音文字,则又显得太多,我们知道日语假名只有50个,而英文字母只有26个。
      古埃及文明在基督宗教及伊斯兰教的兴起后,便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目前发现的最后一处镌刻圣书体建筑物是建于主后450年的菲莱(Philae)神庙。在随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便无人识得这些天书般的文字。文艺复兴以后,一些人想解读圣书体文字,但都铩羽而归。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799年,那一年,拿破仑的法国远征军开赴埃及,一位法军上尉伯铎.方济各-沙勿略.布夏贺(Pierre-Fran?ois Xavier Bouchard)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发罗塞塔(Rosetta)镇发现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三种文字,分别是圣书体、古希腊文及圣书体的变体“世俗体”。这块石碑就是著名的“罗塞塔碑”,成为人们破译古埃及文字的钥匙。
      1814年,英国物理学家、医学家,“光的波动说”的提出者多黙.杨(Thomax Young 1773-1829),尝试破译石碑上的圣书体碑文。他注意到,希腊文的铭文中出现最多的字符串、或曰单词是Πτολεμ? Ptolemai),也就是“托勒密”,我们天主教会翻译成“仆特肋米”。
      我先谈谈“仆特肋米”这个词:主前333年,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崩殂,他的将军们将庞大的帝国一分为四。其中拉哥(Lagos)儿子仆特肋米一世(Ptolemy I)分得黎凡特Levant(指地中海东部诸国)和埃及,建立了仆特肋米帝国。先后共有十一位姓“仆特肋米”的皇帝(法老)在位统治。至主前51年,末代“埃及艳后”(克娄帕特拉Cleopatra VII,前69—前30)在位,21年后并入罗马版图。
      罗塞塔碑是歌颂仆特肋米五世厄丕法乃(Ptolemy V Epihanes 204年—前181年在位)的,时间是主前196年。厄丕法乃登上法老宝座后不久,就取消了司祭们欠缴的税款,且为神庙开辟了新的财源,并对神庙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所以很快赢得了司祭们的敬仰。于是司祭们写了这封感激信,并用三种字体刻在碑石上。
      言归正传,多黙.杨按图索骥,发现圣书体中也有一个字符串与希腊文的“仆特肋米”出现频率相当,那显然这就是埃及人书写出的“仆特肋米”。这串字符由“草帘”、“面包”、“投掷绳”、“狮子”、"芦花穗"等字符。于是,杨推测:圣书体至少在书写专有名词时,是把字符串当作字母用于拼写的。
      真正解读出罗塞塔碑的是一位下了岗的法国语言学教授若望-方济各.商博良(Jean-Fran?ois Champollion17901832)。商博良在失业期间,发扬孔乙己先生钻研“茴香豆”的“茴”字的各种写法的精神,苦心研读碑文。成功的确定了每一个字符的读音,并得出结论:圣书体中文字有一部分被当作字母用来表音。商博良在1822年将他的研究成果提交法兰西科学院后,由下岗教师一跃成为“法兰西的荣耀”,受到法皇路易十八和我们天主教教宗良十二世(Leo XII)的接见。
      由商博良的研究成果可以知道,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今天的日语有些相似。一部分用来表意,如日语中的汉字;一部分用来表音,如日语中的假名。但彻底将圣书体文字变成拼音文字的,却是闪族人。
      古埃及经济发达、文化先进,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美国。生活在刻纳罕(Canaan,又译迦南)的闪族人经常到埃及谋生。圣经中记载亚伯拉罕在灾荒年间南下埃及逃荒,险些赔了夫人。而主前1725-1575年间,来自西闪族的许克索斯( Hyksos)人更是趁埃及内政混乱、武备松弛之机,挥师南下,占领埃及。也许圣经中古圣若瑟在埃及为相的故事,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这种民族交流的过程,碰撞出了拼音文字。美国耶鲁大学近东语言和文明学教授达内尔(John C Darnell)在其论文集中讲述了这个演进过程。
      达内尔教授认为,字母文字脱胎于表意文字诞生在今埃及南部的瓦迪耶尔霍尔(Wadi-El-Hol)。当时这里是埃及的军事要塞,驻扎着边防部队。那时,埃及军方雇佣了一些来此谋生的闪族人。埃及人读闪族人的名字觉得很拗口,于是部队文书只能将字符用于表音来书写雇佣军人的名字。这种写法很快被闪族人学会了,提着脑袋当兵的闪族人不是来负笈求学的,他们很难学会艰深的象形文字。但用几个字符就能将自己的发音记录下来的书写模式既简便、又易学。闪族人于是得到启发,发明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拼音文字系统--瓦迪耶尔霍尔字母。
      当瓦迪耶尔霍尔字母传到西奈半岛的闪族人后,演变成西奈文字。但真正将字母文字发扬光大的则是腓尼基(Phoenicia)人。
      腓尼基人是生活在地中海东岸,今黎巴嫩境内的闪族人。他们在主前十四五世纪建立了一系列城邦,圣经中经常提到其中的提洛(Tyre,又译推罗)和漆冬(Sidon,又译西顿)。腓尼基人以航海和经商为生,经济发达、文化先进。在主前十一世纪,腓尼基人发明了22个拼音字母的文字系统。这22个字母,全部是辅音。很多文献说腓尼基人发明了字母系统,但实际上早在1916年,英国考古学家阿兰.伽内尔爵士(1879-1963)就指出:腓尼基文字的源头很可能是原始的西奈文字。
      当腓尼基创造出自己的文字的时候,希伯来—以色列人正由原始的部落联盟走向“建国大业”。主前1030年,美男子撒乌耳(Saul,又译扫罗)被推举为以色列国王,正式建立国家机器。撒乌尔战死沙场后,大卫(天主教会译为达味)分别登上犹大和以色列的王位,建立联合王国。大卫在位40年间,文功武治,四邻咸服。大卫崩殂以后,所罗门(天主教会译为撒罗满)继位。托老子的福,“富二代”所罗门享受了40年的太平盛世。大兴土木、生活奢华,后宫佳丽上千,财政供养二万。
仓廪实而知礼仪。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以色列人有了自己的文化事业。他们从近邻腓尼基人那里学来了拼音文字,发展成自己的文字,也就是希伯来文。并将先人们的口述文化记录下来。于是,圣经萌发了幼芽。
  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虽然以色列民族大部分时间处于分与飘摇之中,但文化事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很多祭司、先知、贵族写下了史诗、法典、劝谕、小说、诗歌等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被教会当成典籍,这就是圣经。
  旧约圣经的大部分是采用希伯来文的,但也有一少部分采用阿拉美(Aramaic)文。阿拉美语是阿兰(Aram)人的官方。阿兰人于主前十一世纪在进叙利亚境内建立政权。他们也是闪族人,善贾能商,商队穿梭于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叙利亚、客纳罕等地。渐渐地,阿拉美语成为西亚地区的国际贸易和外交的强势语言。主前722年,阿兰政权被亚述帝国所灭,但阿拉美语却在西亚各民族中流传下来。列王记下第十八中记载了亚述大军兵临耶路撒冷城下,犹大王希则克雅(Hezekiah)派遣三位使臣媾和,使臣们对亚述将军说:请你对你的仆人说阿拉美话,因为我们都懂。(列下:十八:26
  阿拉美文的字母也是来自腓尼基,但在书法上有很大改善。腓尼基文的书法大致相当于中国商周的金文,歪歪扭扭。而阿兰人改进了书法,写成横平竖直的方体字,当今以色列人就采用这种书法。
  主前539年,波斯人居鲁士建立了波斯帝国,这个庞大的帝国疆域辽阔,从爱琴海到印度河,从尼罗河到高加索。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民族。历代波斯皇帝都允许辖下各民族使用自己的预言,但规定了三种官方语言。其中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广大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公文往来使用阿拉美语;波斯人和玛待(Medes,又译米底亚)人使用波斯语;波斯以东地区使用厄蓝语。
  在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阿拉美语在大河以西地区渐成显学,以至于充军后的犹太人不会说希伯来语,只会用阿拉美语。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圣经中的一些章节采用阿拉美语写成。
  波斯帝国虽然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超级大国。但在主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击垮。于是,马其顿-希腊人成为地中海东岸的新主人。希腊文也逐渐占了强势。
  要说这希腊文的字母系统,也来自腓尼基字母。虽然希腊语不属于闪含语系。但希腊人和腓尼基人一样,是海上民族。主前八世纪,希腊人从“同行”那里学习了文字,形成了著名的希腊字母,共22个。
  主前6世纪起,古希腊人就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辉煌的文明。主前336年,马其顿国王斐理伯统一了除斯巴达外的希腊各城邦,随后他的儿子,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由基廷地出击,战胜了波斯和玛待国王达理阿以后,遂代之为王,成为第一位希腊王。他身经百战,攻占了许多要塞,斩杀了各地的君王,(玛上11-2)亚历山大每征服一地,就积极推行希腊文化,最终将北非、小亚细亚、叙利亚等地的居民都同化成了“希腊人”。主前323年,巴勒斯坦被亚历山大占领。亚历山大死后,如上文所述,占据埃及仆托肋米王朝继承了巴勒斯坦统治权。
  虽然玛家伯们极力反对希腊文化,但还是阻挡不住被同化的命运。希腊文成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官方文书的用语。天主教和东正教圣经种的七卷“次经”和就是用希腊文写成。
  新约时代,希腊语是近东和中东的通用语言。宗徒们用它著福音、写书信,是为新约圣经。用希腊文写成的圣经很容易被外邦人接受,福音迅速传播开来
  回顾拼音文字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感慨天主的奇妙化工。他的子民放弃了“笨重”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而发明了简便、易学的拼音文字。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为圣经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仅使人想起了圣经上的话:
  是谁从原始安排了历代的事而予以实行成就呢﹖我,上主,是元始,与最末者同在的也是我(依41: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11:39:2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公爵 发表于 2015-1-18 11:11
幼兄莫急,刚刚序幕,正文在后头。我准备接过傅和德神父的衣钵,针对教外人士,用我毕生精力写出几十万字 ...

我期待,我好好补课。谢谢修公,感谢主!

能不能发在朋友圈,方便收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14: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14:5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张怀阳 于 2015-1-19 14:53 编辑

题目改为:老修笔下的圣经,更好点。还可以起名:老修感悟圣经。简史,属于史记类,但是文章更像《论语心得》那样的对一本经典的读后的看法和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6: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怀阳 发表于 2015-1-19 14:52
题目改为:老修笔下的圣经,更好点。还可以起名:老修感悟圣经。简史,属于史记类,但是文章更像《论语心得 ...

建议你静下心来读读斯德望 霍金的《时间简史》,看看霍教授是怎样写“简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6: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怀阳 发表于 2015-1-19 14:52
题目改为:老修笔下的圣经,更好点。还可以起名:老修感悟圣经。简史,属于史记类,但是文章更像《论语心得 ...

建议你静下心来读读斯德望 霍金的《时间简史》,看看霍教授是怎样写“简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16: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公爵 发表于 2015-1-19 16:04
建议你静下心来读读斯德望 霍金的《时间简史》,看看霍教授是怎样写“简史”的 ...

圣经简史从字面上看,就是把字数很多的圣经,挑出重点,简略大概但是又要保持住原则的写出来,让大家阅读。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你可以借鉴下,你可以按时间顺序把圣经简明的写下,比如四部福音合成一部。当然这有点模仿房龙的《圣经故事》。其实至少你写的这两章,更多是你回复大家对圣经内容的疑惑,而不是把涉及的圣经内容简化描述。你以前写的关于罗特乱伦女儿的分析,写的非常好,足够说服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7: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怀阳 发表于 2015-1-19 16:15
圣经简史从字面上看,就是把字数很多的圣经,挑出重点,简略大概但是又要保持住原则的写出来,让大家阅读 ...

我真的希望你能静下心来读一下拙著,我写的内容是“圣经咋来的?",是关于圣经本身的”圣经史学“。你说的那种可以叫做《圣经撮要》、《圣经简写本》、《圣经纲要》,与我要表达的是两回事。我不是要布道,而是准备向外教人士普及关于圣经的小常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9 19: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人/刘幼民 于 2015-1-20 07:29 编辑
修公爵 发表于 2015-1-19 05:31
第二章  拼音文字---孕育圣经的土壤     既然提到了文字,我们就好好研究一下古代希伯来人的文字。      古 ...

第二章内容可以再充实一些,巴比伦,埃及,腓尼基,亚述,波斯,亚历山大可以分开介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5-1-22 1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