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分裂,谁之过! 我原本不想揭开这个伤疤,但因一些无知的人,因着他们的无知而骄傲,不去反省自身的不足,而是一味的加以亵渎,就如经上所说:“可是这些作梦的人照样玷污肉身,拒绝主权者,亵渎众尊荣者。当总领天使弥额尔,为了梅瑟的尸体和魔鬼激烈争辩时,尚且不敢以侮辱的言词下判决,而只说:「愿主叱责你!」这些人却不然,凡他们所不明白的事就亵渎,而他们按本性所体验的事,却像无理性的畜牲一样,就在这些事上败坏自己。”(犹1:8--10) 要说明新教的分裂,要从多玛斯的神学开始说起,在奥斯丁的“以天主为中心”与多玛斯的“以人为中心”的较量中,同样喜欢哲学的教宗吴朋四世(1261--1264),选择了多玛斯,多玛斯的神学也就入主了天主教,但继任的克来孟四世(1265--1268)逝世后的二十三个月,教会竟没有教宗,从吴朋到若望二十二世的五十二年间,竟有十一年,圣位虚悬。之后是被吓死的鲍尼法斯八世,再之后就是造成教会大分裂的吴朋六世,这个大分裂不是指新教,而是为了世俗利益,同时出现的三个教廷,三个教宗,三班人马,分庭抗礼,而且伴随着政治发生战争。 之后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也是教宗丑陋的集中时代,之后到了朱利二世和良十世,朱利二世要建罗马伯多禄大殿,号召教会踊跃捐献,“凡自动捐献并做其它善工的可得一次大赦”,当道明会士戴泽讲解“赎罪券”的道理时,路德与之发生冲突,路德借抨击“大赦”宣传“因信称义”,受到广泛支持,尤其是一些王侯的支持,但皇帝查理五世,支持教宗,与反对派联盟开战,恰在此时,土耳其人入侵日耳曼,皇帝为了能巩固后院,与反对联盟达成协议“在大公会议之前,各派势力保持现状,(此举像极了日本在七七事变中的国共关系)。 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大公会议在保禄三世(1534--1549)的倡议下召开,保禄三世继任不久,就召集各方准备大公会议,但因政治原因,主要是皇帝与法王之间的问题,双方于1544年达成协议,都赞同召开大公会议,会议最终于1545年12月13日与特伦多开幕,在皇帝的支持下,一切都向着有利于教会的方向发展,在这次会议上做出了有关圣经的法令,原罪的教理,以及“成义”的决议,还有关于圣事的定断,里面充满了“绝罚”。 但不知那些定断合不合天主的心意,因为正当路德的休麦卡特联盟被皇帝的武装在密尔贝完全击溃时,也就恰在此时,教宗的私生子因要霸占米兰,与皇帝的宠臣冲突被杀,而教宗因怀疑是皇帝指使,一怒之下将大会迁至教宗国的博洛尼亚,此举激怒了皇帝,他退出了大公会议,也不再追究新教,任其发展。 这样看来,真正使新教成了气候的是教宗保禄三世的个人利益。将自己私人的仇怨置于天主的事业之上的人,也能定断成义与否,我怀疑。这样的人,所定断的成义等教训,都是按自己的好恶量身定制的,他总不会把自己排除在“成义”之外吧? 对于我所说的一切,有天主教的《天主教史》作证,那些不信的人可以去问问你们的神父,神父若不知晓或不信服,可以通过关系求证梵蒂冈的档案馆,因为教会史的作者一再声称一切都是有依据的,而此《天主教史》是天主教台北原主教罗光在参加梵二期间给做了序,并准予印制。 以上只是提纲,我将采取倒叙的方式,先论保禄三世,再说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宗,再叙述吴朋四世至文艺复兴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