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3-10-11 10: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接近社会底层,就越爱国
我们这个社会,是个金字塔形的社会,最上层的人是极少数当权者或者掌握着社会财富的人,他们是社会的统治者,当权者和掌握社会财富的人(财团)往往会相互媾联,互为因果,即——有钱后以钱开路和当权者密切交往,当权者在制定方针政策时会考虑大财团的利益;最下层是大多数每天为生计奔波的平民百姓,他们是最广泛的被统治者;中间那几层是中间阶层,既要考虑生计同时又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财富和权力,对最下层人来说,他们是统治者,而对最上层人来说,他们是被统治者。当权者和大财团主要维护自己的统治,除了使用经济控制、法律控制、暴力控制外,还须使用思想奴役来左右被统治者的思想,强奸被统治者的意志,从而操纵被统治者的行为。
对一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思想认识就是对于“自我”的感知,“我是谁”、“我是怎么来的”、“谁对我重要”……其中,自我归属感对于塑造自我感知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的自我归属感,包括家庭、组织、国家等等。一个人如果没有家庭感,会觉得孤单、苦闷、无助,类似于孤儿的感觉;一个人若没有组织感,会时常感觉到挫败,例如打工者会因为经常更换单位事无定所而倾向于否定自己。如果说家庭感和组织感对于统治者的实际统治而言无足轻重,那么国别感对于统治者的万世基业来说则举足轻重。一个人若没有国别感,就不会有民族认同感、文化归属感等其他我们习以为常的感觉。
没有国别感的人最令统治者头痛,因为无国别感会滋生无政府主义情绪、反被统治倾向,会抵制统治者的管理。所以说,要使被统治者服膺于自己的统治,要驯服天性散漫的被统治者,最重要的方法为被统治者洗脑,向他们灌输国家感、民族感、文化认同感。而灌输的形式多种多样---教育、宣传、文学、歌曲、奖赏、刑罚等等。一旦被统治者思想上形成了国家归属感、民族感和文化认同感,那么会因此渐渐形成对统治者的认同感,滋生理所应当被统治者统治的归属感。
在面对外国统治者侵犯时,或者是遭遇天灾的威胁时,或者因为自己的过度统治而遭到一些被统治者的夹攻时,统治者可以通过媒体、舆论等手法形式触动被统治者的思想,刺激业已形成的国家、民族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将它们调动出来,使被统治者心甘情愿地为抵御外来统治者、天灾、“匪民”、“叛徒”的威胁而奋不顾身,前赴后继,这种行为被统治者美其名曰“责任”、“爱国”、“勇敢”、“正义”、“无私”、“高尚”、“奉献”、“大无畏”……
前面说到,统治者奴役被统治者思想的形式手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教育和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
但要注意到,教育与其说是帮助统治者维护统治,不如说是统治者在自掘坟墓。因为,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层级越高,他的脑袋就越聪明,智商就越高,就越喜欢思考为什么。人在接受小学、初中、高中教育时都在接受“是什么”的教育,考试也是侧重于考学生记得多少“是什么”。进入大学后,“是什么”的教育减少了,而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和相互讨论的时间和机会增加了,学生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询问“为什么”。“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从以前的教育中得到了什么好处,坏处是什么?”、“我还要接受类似的教育么?”这些问题会接踵而来。进入硕士、博士阶段,“是什么”的问题会越来越少,而解答“为什么”的问题已成为学生接受进一步教育的主要目的,他们逐渐发现,自己原先被灌输的知识是一维的,而这个世界是多维的,之前问题的答案通常只有一个,而现在问题的答案可能永远不能穷尽。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统治者之前进行的思想奴役开始漏出了破绽,因为统治者自己的接受教育的水平和智商程度可能都没达到被统治者的层次,遑论对被统治者进行思想奴役呢?
然而,能成为硕士、博士的人毕竟还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一辈子所接受的教育都是“是什么”的教育。“人要爱国爱党”、“人要遵纪守法”、“人要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感到骄傲”、“在遭到外国侵略者侵略时该怎么做”、“不爱国、不遵纪守法,没有民族自尊感的人人神公愤”、“与外国侵略者委曲求全的人是汉(美、英、法、日、德)奸”、“爱国者的行为模式是怎样的”“怎样表现自己爱国,正义感”……类似的教育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通过歌曲、文学、艺术等形式表现出来。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越低,思维就越简单、脑袋就越空白,就越容易接受这些板式的、一维的教育内容,遭到脑袋中其他思想的抵制就越少,对这些内容的认同度就越高。而一个教育程度不高的人,最有可能成为穷人和接近社会底层的人。
至于大众传播媒介,我想说,大众传播媒介之所以有其名,是因为它主要是给大众看的,有着博士头衔的精英阶层和统治阶级并不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主要顾客群。
精英阶层由于文化层次高,对传播的内容主要为满足大众口味的大众传播媒介兴趣不会很大,他们倾向于接受小众传播媒介。在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没有真正诞生的时候,彼时的大众传播媒介是口口相传,这时报纸诞生了。报纸刚诞生时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彼时印制报纸的多为比较有文化的精英阶层,他们印制报纸的目的是为了传播自己的精英思想和文化,而这些人印制的报纸其受众理所应当为当时的次级精英,满足大众口味不可能成为精英印制报纸的目的,即使有这种目的掺杂在其中,但由于报纸当时昂贵的价格,大众也不太可能长期购买。等到报纸的印制和散发已经有愈演愈烈之势时,统治者才会逐渐重视这种传播媒介对控制被统治者思想,维护自己统治的作用,统治者会成立“报社”,雇佣能俯首听命的编辑,开专门的“印刷厂”,主动降低报纸的价格,通过自设渠道向千家万户发行报纸,报纸于是乎成为被统治者利用的大众传播媒介。顺藤摸瓜,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现在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在诞生之处都曾经历过不受统治者重视、受众为小众精英,大众消费不起的过程。
通过教育和大众传媒传播的浸透着统治阶层意志的信息,接近社会底层的人会在思想和行为上不由自主地和统治阶层保持一直一致。当统治阶层需要唤醒被统治阶层“爱国”意志之时,被统治者被灌输的“爱国”情绪便开始“发酵”。而越接近社会底层,“爱国”情绪发酵的速度就越快。因为,接受的教育水平越低,就越接近社会底层;越接近社会底层就越喜欢看大众传媒而非小众传媒,他们越容易被统治阶层控制。
所以说,越接近社会底层的人,就越爱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