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圣神之琴

答复佛教徒为何信天主教的疑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5 09: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神之琴 发表于 2013-5-5 08:01
关于先生所谓、所证明的结论性说法:“中国5000年都是最好的君主制,所以说天朝上国也不为过。”

究竟中 ...

他是否为近代宗教改革和近代启蒙理性哲学乃至一直到今天的现代主义开了属x的“墨盒”呢?请深思。
照你的逻辑,上帝也该为世上所有的罪恶负责,你该深思的是魔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5 14: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神之琴 发表于 2013-5-5 08:01
关于先生所谓、所证明的结论性说法:“中国5000年都是最好的君主制,所以说天朝上国也不为过。”

究竟中 ...


提醒您一点,西方世界早已是后基督时代了,从文艺复兴到资产阶级革命,每一次运动都是反基督的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1: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arahatta 发表于 2013-5-5 09:22
托马斯·阿奎纳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 “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 ...

据我所知,阿奎那反对圣母教理,而且还过于推崇亚里士多德。结果就是:亚里士多德的地球中心论(地心说)给予基督教会以非常有害的影响,使基督教会蒙受了不白之冤,甚至在哥白尼、伽利略提出了日心说之后,教会还压制他们,这实际上都是拜阿奎那所赐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1: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arahatta 发表于 2013-5-4 21:28
阿奎那引申出一套完整的神权政治哲学。阿奎那认为,上帝主宰一切,“必须承认,宇宙是由一人统治的”(阿 ...

即使阿奎那的政体学说本身完全是符合天主基督圣言的,但也并不能够由此而直接用来证明中国五千年的君主制都是人间世界最好的君主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1: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arahatta 发表于 2013-5-5 08:40
西方世界最后偏离、悖逆了基督圣教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方早就背离了基督,你居然看不出来,天 ...

西方早就背离了基督,你居然看不出来,天主一直保佑这着中国,你也看不出来

那么在你看来,梵蒂冈是否也早就背离了基督了呢?否认天主的无神论政权能够为天主所保佑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6 22: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神之琴 发表于 2013-5-6 11:15
西方早就背离了基督,你居然看不出来,天主一直保佑这着中国,你也看不出来

那么在你看来,梵蒂冈是否也早 ...

20:7 及至一千年满了,撒殚就要从监牢里被释放出来。
20:8 他一出来便去迷惑地上四极的万民,就是哥格和玛哥格;他聚集他们准备作战,他们的数目有如海滨的沙粒。
20:9 于是他们上到那广大的地区,围困了众圣徒的营幕和蒙爱的城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10: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arahatta 发表于 2013-5-4 21:28
阿奎那引申出一套完整的神权政治哲学。阿奎那认为,上帝主宰一切,“必须承认,宇宙是由一人统治的”(阿 ...

中国君主制是世界上最坏的君主制,世界上最好的政治制度就是基督天国上帝之城及其有形表体梵蒂冈模式。

请参见在下的主题帖《世上政制中最好者与最坏者》:

http://bbs.chinacath.org/home.ph ... orward=1&id=549
个人空间日志

http://bbs.chinacath.org/forum.p ... ;tid=14855#lastpost
特殊话题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10: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神之琴 发表于 2013-5-7 10:06
中国君主制是世界上最坏的君主制,世界上最好的政治制度就是基督天国上帝之城及其有形表体梵蒂冈模式。

...

君要臣死,不得不死

许多人都说儒家主张“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以此来抨击儒家是专制的帮凶、皇帝的奴才。然而,“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之说,未见之任何儒学典籍,也没有一位知名的儒家说过这种话。倒是在明清通俗小说与戏曲作品中,可以找到不少类似的说法,比如《西游记》第七十八回,猪八戒说,“常言道:‘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猪八戒当然不是儒家。
只要了解先秦儒家对君臣关系的论述,当知道“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不是儒家的观点,因为它与儒家赞同的“君君臣臣”之道严重相悖。考虑到这类说法流行于明清时期的通俗文学,而明清恰恰又是秦后最专制的时代,可以想见这应该是专制体制下市井小民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来源不是儒家正宗,而是揉合了法家“为人臣不忠,当死”(韩非语)主张、俗儒愚忠思想的政治宣教。

你缺乏最基本的常识,一知半解,自以为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10: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rahatta 于 2013-5-7 10:33 编辑
圣神之琴 发表于 2013-5-7 10:06
中国君主制是世界上最坏的君主制,世界上最好的政治制度就是基督天国上帝之城及其有形表体梵蒂冈模式。

...


你若说教皇国是好的政治体制倒有几分道理,可惜的是教皇国已经灭亡了,悲哀
现在的梵蒂冈不过是个傀儡政权罢了(如三国时的汉献帝),只具有象征意义没有实际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10: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rahatta 于 2013-5-7 10:40 编辑
圣神之琴 发表于 2013-5-7 10:06
中国君主制是世界上最坏的君主制,世界上最好的政治制度就是基督天国上帝之城及其有形表体梵蒂冈模式。

...


许多人骂儒家,却不求甚解,甚至歪曲了儒家思想的本义,以自己错误的理解来栽赃儒家,然后痛骂。下面我列举几个最容易被歪曲的说法,略作澄清。
  【君君臣臣】

  1.“君君臣臣”这句话,常常被人拿来证明儒家具有绝对效忠思想,甚至被演绎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其实,“君君臣臣”表达的是一种对等的义务关系:“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君首先要像个君的样子,臣才有效忠的义务;君若不君,则臣可以自行解除效忠的义务。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这种“从道不从君”的儒家思想,跟西人的“国王在上帝和法律之下”观念,同样具有宪政品质。

  2.按照孟子的君臣思想,他认为,对于异姓之卿来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而对于贵戚之卿,“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意思是说,如果君不君,则臣可批评,如果君不听,则异姓之卿可自行解除君臣关系,贵戚之卿更是可废掉君主,另立新君。甚至,儒家还主张,若君主无道,臣民可以起而革命。

  3.用孟子的话来说,“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革命就是“诛一夫”。汉初辕固生与黄生的争论,也体现了孟子“诛一夫”的思想。黄生认为君臣各有名位,上下有别,君主有过,臣下当正言匡过,而不是搞什么汤武革命。辕固生直接否定他:汤武革命乃顺应天道,合乎正义。即在儒家看来,臣民天然地具有反抗暴政的正当权利。

  4.总结一句:有这样一种契约性的关系,由双方缔约订立,以此确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并依据礼法,双方的权利—义务是相互的,一方如果不履行他的义务,另一方都有权利解除双方缔结的契约。这种契约关系下的两个人,当然可以说是自由的。——没错,我说的便是西周封建制下的君臣关系。封建时代的君臣是契约性的,也是自由的。

  【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

  1.许多人都说儒家主张“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以此来抨击儒家是专制的帮凶、皇帝的奴才。然而,“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之说,未见之任何儒学典籍,也没有一位知名的儒家说过这种话。倒是在明清通俗小说与戏曲作品中,可以找到不少类似的说法,比如《西游记》第七十八回,猪八戒说,“常言道:‘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猪八戒当然不是儒家。

  2.只要了解先秦儒家对君臣关系的论述,当知道“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不可能是儒家的观点,因为它与儒家赞同的“君君臣臣”之道严重相悖。考虑到这类说法流行于明清时期的通俗文学,而明清恰恰又是秦后最专制的时代,可以想见这应该是专制体制下市井小民的观念,这种观念的来源不是儒家正宗,而是揉合了法家“为人臣不忠,当死”(韩非语)主张、俗儒愚忠思想的政治宣教。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被许多人引述来形容“家天下”的专制程度,甚至被与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国家即朕”相提并论。这当然是天大的误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是先秦民谣《北山》中的一句,整首诗说的并不是“家天下”之意,而是在表达臣民对于国王分配徭役之不公的牢骚。

  2.即使抽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一句来看,它所描述的也是井田制下的土地“保有权”状态,并不是说天下土地归王私有。而自战国以降、封建制解体以来,除了严格实行均田制的短暂时代,中国的土地制一直就是私有制,更谈不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了。民间的土地流动,有一套自成体系、地方性的习惯法在行使规范,国家一般不加干预。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1.“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一语,被今人歪曲地解释为“贵族拥有特权不受刑,庶人没有资格受礼遇”之意。甚至鲁迅也认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这就是‘礼不下庶人’。”鲁迅真的不知道“礼不下庶人”的准确含义么?

  2.其实这句话的涵义已记录在《孔子家语》中。孔子的弟子冉有曾经向老师请教:“先王制法,使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然则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于礼乎?”孔子解释说,不是的。大夫犯下罪行,也要受刑罚,只不过应当照顾贵族的尊严,令他们“自请罪”,若所犯罪大,则叫其“跪而自裁”;而所谓“礼不下庶人”,乃是说庶民劳碌辛苦,不应责之以备礼。

  3.按照周礼,贵族如被指控犯了“五刑之域”的大罪,“则白冠厘缨,盘水加剑,造乎阙而自请罪”。这是一个仪式感很强的治罪场景:“白冠厘缨”是罪人所戴的帽子,象征有罪;盘水,即盘中盛水,象征公平;加剑,象征礼法制裁。而制裁通常就是自杀。——像不像日本武士道?既为贵族,当视荣誉重于生命。我们可以发现,“刑不上大夫”强调的是贵族对尊严与荣誉的自觉,而“礼不下庶人”则表达了对庶民的宽容。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一直被认为有愚民之意。学界还为如何断句争论不休,为孔子辩解的人主张这么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指出孔子本意并没有愚民,反而有教民之义。我原来也这样想,后来看了微博上师友之论,又看了台湾学者周德伟先生对儒学与哈耶克思想的参研,改变了看法。

  2.我现在倾向于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符合孔子本意。不能认为孔子有愚民思想,恰恰相反,这反映了保守主义的精义:对于传统(礼俗),人们不需要去知道为什么(知之),只需要遵循它(由之)。孟子说过一句话,正好非常适合拿来做注脚:“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人不可能洞悉传统的全部奥义,即使聪慧如孔子,对传统的态度也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国语》中有一句话:“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许多人写评论文章都引用它。但有些人读书不求甚解,头脑中有启蒙主义教育的铭印,以为传统除了专制,还是专制,一看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四字,就以为这是钳制言论的意思,“可见封建统治者对老百姓的自由言论是恐惧的,像防止洪水一样堤防着”云云。大谬!来看看完整的引文:“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表达的恰恰是“言论要自由”之意。

    转载于共识网

汝对儒教之理解错误百出,还是先静下来学习吧,人云亦云,不求甚解,不是(充满)圣神之所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10:45:05 | 显示全部楼层
ak89 发表于 2013-4-28 02:12
呵呵,推荐你看一个视频,看本焕老和尚讲的佛法,和你理解的一样否?
本焕老和尚禅七开示上 ...

惟有耶稣真正完美地实现了佛教的圣徒理想:

http://bbs.chinacath.org/thread-14844-1-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10: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神之琴 发表于 2013-5-7 10:45
惟有耶稣真正完美地实现了佛教的圣徒理想:

http://bbs.chinacath.org/thread-14844-1-1.html


佛教的圣徒理想是什么?你知道吗?
你这是贬低天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10: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rahatta 于 2013-5-7 10:58 编辑
漠凌月 发表于 2013-4-28 21:38
好吧,各位请加我QQ:2633080887,咋们在那里好好谈谈吧。


四圣谛是佛陀的核心教法,在菩提树下开悟不久之后,世尊来到波罗奈城附近的鹿野苑,向五位沙门第一次开示四圣谛。

以两千六百年前的这堂开示,正等正觉者转动了无上法轮,成立了万劫难逢的佛陀教化时期。

四圣谛是: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导致苦灭的道圣谛。世尊在《长部.大念处经》里说:“诸比丘,什么是苦圣谛?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会是苦,爱别离是苦、求不得也是苦。简单地说:五取蕴是苦。”

五蕴是色蕴及四种名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蕴包含了整个宇宙里的一切名色法。“取”是指心的执取,其作用是不舍弃。

但是,为什么这五蕴会被执取?缘于无明,我们错误地视名色为“我”、“我的”及“我的自我”。便是这种微细的我的感受,导致我们的想像被扭曲了,进而产生执取以及随之而来的无数苦痛。

苦圣谛里所说的苦,一般上可分为三种:身心之苦(苦苦),这是最明显的苦,是随着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生起之苦。

变易苦,这就是说,因为执取,所以即使身心的乐受都会在消失时成为苦的原因。换句话说,就是爱别离苦——与喜爱的人或事物分开。

潜藏在五蕴本身里的苦(行苦)。每一蕴都是连续不断地生灭,在每一刹那里都不一样。

从最小的细微粒子(色聚)及最基本的心,乃至整个宇宙,一切名色法都是刹那生灭,都是无常的。

这种行苦,无时无刻、在一切时候都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及四周,因为一切有为法都不稳定且苦。

佛陀在《大念处经》里说:“诸比丘,什么是苦集圣谛?它是造成投生的贪爱,四处追求爱乐,也就是欲爱、有爱及非有爱。”

欲爱:我们渴求愉悦的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与法尘。

每当愉悦的念头或愉悦的身体感受生起时,我们便会追求它,执着它:所吃的食物、性爱、舒适、财富,以及和亲人朋友相处、各种娱乐。

当我们得到所求的东西,那时候的内心感受会在它消失时变成苦的原因。在我们得不到所求的东西时,那也是苦。遭受痛苦时,便会产生反感。

一切的反感、生气、厌恶、排斥、忧愁、悲痛、仇恨、愤怒等,都叫嗔恚。由于欲爱等原因,便产生了嗔恚与冲突。

有爱:我们追求有这一世生命,我们追求有下一世生命,我们追求投生到人间与天界,最终我们追求永生。

非有爱:我们渴爱断灭,追求自我毁灭。

就像飞蛾被引诱而飞向火光,众生毫无抵抗力地被这三种贪爱拖向他们所追求的目标,进而产生执取与生死轮回。

世尊在《相应部》里说:“诸比丘,这生死轮回的起点不可知。为无明蒙蔽、为渴爱束缚的诸有情,在这生死轮回来来去去的起点是不可知的。

长久以来你们都在受尽折磨与厄难,把坟场都给填满了…在未来,会有个时候,大海洋会干涸、消失,大地会被火吞噬、消灭,不复存在。

然而,为无明蒙蔽、为渴爱束缚的诸有情,还是在继续生死轮回,他们的苦不会止息。”

在无量的大劫里,众生不断地在三十一界里生死轮回,有时是卵生,有时是胎生,有时是湿生,有时是化生。从最底的地狱,到人间,到最高的天界,这三十一界包含了一切众生。

死亡时,如果还有贪爱存在,有情便会投生到三十一界的其中一界。每一次新的投生,便会有新的一组蕴,及又一个痛苦的一生。真正了解到这一点的人,便会只想要断除它,而再无所求。

佛陀在《大念处经》里说:“诸比丘,什么是苦灭圣谛?那就是此贪爱的灭尽无余、舍弃、遣离、解脱、无着。”

这项圣谛使人得以解脱生死轮回,它是涅槃——得以解脱束缚的无忧、无染、至上的安全处。

在《法句经》的其中一首偈里,佛陀说:“只有少数人达到涅槃彼岸,其余所有的人,都在生死轮回的此岸转来转去。”

此岸,就是我们称之为“我”的五蕴。受到贪爱之风的摧残,众生在此岸转来转去。由于无法了知苦的原因,他们一世又一世的受苦、一生又一生地不断跌倒。

形成正对比的彼岸(涅槃),则是无为(没有蕴)、不生、不老、不死及完全寂静。因此它被称为无为界:“在此,地、水、火及风没有立足点。在此,长短、粗细、美丑、名色都完全灭尽。”

已越渡到达彼岸的人,已经解脱生死轮回。这种人称为阿罗汉,他已灭尽了贪爱与无明。佛陀时常把证悟阿罗汉果,称为梵行生活的至上目标,也称它为至上乐。

虽然如此,只要阿罗汉还有色身,他便还没有完全免离痛苦。无可避色的,身体还是会变老,会生病,会死亡,即使是阿罗汉也无法停止这种过程。

唯有在阿罗汉死亡证入般涅槃时,这种因为拥有色身而有的身体痛苦,才会最终灭尽。

在还未般涅槃之前,阿罗汉可能会基于悲悯心而选择帮助别人,为别人指导正道。最好的模范便是佛陀及其两位上首弟子舍利弗尊者和目犍连尊者。

他们是众多人的良友、善知识,是那些寻求获得解脱轮回痛苦的人的归依处。有一次,基于无私无着的精神,舍利弗尊者说:我既不贪爱生命,我也不贪爱死亡,我只等待般涅槃,如公仆等领薪日。

佛陀在《大念处经》里说:“诸比丘,什么是导致苦灭的道圣谛?那就是八圣道分,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八圣道分的另一个名称是“中道”。在仙人坠处开示的第一部经里,佛陀向五位沙门解释:“如来发现的中道避免了两个极端。”他所指的两个极端是沉迷于欲乐和自我折磨的苦行。

一种极端是追求感官享乐,这是低下的、粗俗的、凡夫的、非神圣的、没有利益的行为。另一种极端是自我折磨的苦行,这是痛苦的、非神圣的、没有利益的行为。

一而再地,佛陀教导说,追求欲乐绝不能够导向灭苦与解脱;而自我折磨的苦行,也一样绝不能够导向灭苦与解脱。

无论是这两者的哪一个,其结果都是获得更多的痛苦。透过避免这两种极端,八圣道分导向寂静、胜智、正觉、涅槃。

正如善巧的医师先诊断出疾病,然后解释病源,说明能够根治该病,最后开出药方。

同样地,佛陀先诊断我们的疾病(苦圣谛),然后解释其原因(集圣谛),说明能够根治(苦灭圣谛),最后开出药方(道圣谛)。

智者们赞叹它为最好的药:“这八圣道是消除贪爱热恼的药膏,能导向解脱一切苦。”“喝了此法药,你将会无老、超越死亡。”

八个圣道分可被归纳为三学,戒学:这是修行与培育戒德。
定学:这是修行与培育定力。慧学:这是修行与培育智慧。

戒学包括八圣道里的正语、正业、正命;定学包括八圣道里的正精进、正念、正定;慧学包括八圣道里的正见、正思惟。

在还没有开始修习这三学之前,有些基本的阅读与研究,可能会有帮助──至少对四圣谛有基本的知识,这是最低层次的正见。

如果没有这种知识,可能会觉得,很难对佛陀的教法有信心,因此也就没有动力去实行与继续修习三学。也有可能会基于错误的出发点来修习三学,或不知不觉地乖离了正道。

三学本身是次第的清净过程,需要有耐心、坚持与奉献。在向正道迈进的当时,从戒到定、再到慧,以及开始见到它在日常生活中所带来的利益,对教法的信心便会自然地增长。

正如佛陀在《大般涅槃经》所说:“戒如是,定如是,慧如是。当戒获得完全的开展,定是大果大利;当定获得完全的开展,慧是大果大利。”

戒学是三学的第一项,包含了一切道德行为。透过停止可能会干扰心,或导致和别人产生冲突的不善行为,此学帮助培育定力。

定学是三学的第二项,即透过修行止禅,把心专注于单一个目标,来培育深厚且持续不断的定力。

禅定,镇伏了本质与定相对立的五盖,让心变得宁静、有渗透力及强大,这是培育慧的先决条件。

慧学是三学的第三项,即透过修行观禅来培育智慧。禅定能够镇伏五盖,观慧则能够灭除它们。

称为观禅的Vipassana,直译为‘清晰地知见’,其定义是通过直接地透视五蕴的三相,而产生出的实修智慧。

这三相是:一、无常:五蕴一生起便坏灭。二、苦:五蕴不断地受到生灭逼迫。三、无我:五蕴没有自我,无论是内外都没有可称为‘我’的永恒不变实质。

佛陀在《无我相经》中和五比丘讨论这三相:“诸比丘!你们认为如何,色蕴是常的或无常的呢?”

“无常的,世尊。”

“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是常的或无常的呢?”

“无常的,世尊。”

“既然是无常的,那么它是苦的还是乐的呢?”

“苦的,世尊。”

“既然它是无常的、苦的、变化不定的,那么,如此地看待它是否适当:这是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自我?”

“当然不适当,世尊。”

“…如此知见之下,圣弟子对色蕴厌离,对受蕴、想蕴、行蕴、识蕴厌离。如此厌离之后,他远离欲染。透过离欲,他得到解脱。”

在此,解脱是指以阿罗汉果智,亲证涅槃、了悟涅槃。以此证悟,人们透彻地、如实地了知四圣谛——苦、苦集、苦灭、苦灭之道。

这是佛陀于两千六百年前,在菩提树下所体证的大觉悟。这是至上寂静与快乐的境界,是人类所能够达到的最高成就。

达到了这个至上境界,便是继承了佛陀的遗产,以及成为佛教的利益者与保护者:“以便这纯净的教法能够久住。这是为了大众的利益与快乐,基于对世间众生的慈悲,为了天神与人类的幸福与快乐。”
选摘于摩尼亚尊者《教法与修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11: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rahatta 于 2013-5-7 11:02 编辑
圣神之琴 发表于 2013-5-7 10:45
惟有耶稣真正完美地实现了佛教的圣徒理想:

http://bbs.chinacath.org/thread-14844-1-1.html


难道耶稣是一为阿罗汉ARAHATTA ?真是乱弹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11: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圣神之琴 于 2013-5-7 11:08 编辑
arahatta 发表于 2013-5-7 10:39
许多人骂儒家,却不求甚解,甚至歪曲了儒家思想的本义,以自己错误的理解来栽赃儒家,然后痛骂。下面我列 ...

提醒先生的是:

请不要仅仅从儒家经典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如果你仅仅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看待儒家思想学说的话,那么就必然会被其所迷惑住,而应该i从儒家思想的影响效果方面去理解看待,因为实践效果往往是检验真理的重要标准。耶稣也说: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
事实上,对于中国君主制,民间所流传的,往往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儒教和君主制的实际结果和真实面目,正所谓:“无风不起浪。”没有事实根据的空穴来风,能够被人们认可或流传吗?不可能的。

你想想:有哪个文明宗师会去直接教导人们去干伤天害理的罪恶勾当呢?没有的,连撒旦都把自己打扮成光明的天使的,在伊甸园中诱惑始祖亚当夏娃犯罪的魔鬼(以蛇作为象征或代表)就是如此伪善
奸诈的。所以,如果一个人仅仅从某种哲学、宗教、主义之倡导者人所说的话语字面来理解看待其人其思想的话,那么就是根本不得要领!

有的人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呢,你能够完全相信那种油嘴滑舌的人吗?!那位孔子被尊称为圣人,还不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所人为地册封的,就如同雷锋同志当年被高举一样。

最后,建议你去考证一下孔子诛杀少正卯的原因,你就知道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圣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11: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神之琴 发表于 2013-5-7 11:01
提醒先生的是:

请不要仅仅从儒家经典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如果仅仅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看待儒家思想学说 ...


愚昧,你把儒学孔圣人说的好似撒旦一样,难道2000年以来教会里的罪恶也是基督思想的结果?基督也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你莫明其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11: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神之琴 发表于 2013-5-7 11:01
提醒先生的是:

请不要仅仅从儒家经典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如果仅仅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看待儒家思想学说 ...

好树结好果子,坏树结坏果子,是啊
中国13亿人口,5000年的传承已惊验证了天主的真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11: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arahatta 发表于 2013-5-7 10:50
佛教的圣徒理想是什么?你知道吗?
你这是贬低天主

我并没有贬低天主,而是说惟有天主能够真正完美地成就或实现世人所能够设想出来的任何美好理想,唯有基督宗教能够补足、成全其他一切宗教、哲学、主义。其他一切宗教、哲学、主义尽管不无思想方面的火花,但唯有基督是精神太阳、是真光大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7 1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圣神之琴 发表于 2013-5-7 11:01
提醒先生的是:

请不要仅仅从儒家经典的字面意义上去理解!如果你仅仅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看待儒家思想学 ...

《尚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

人是上帝造的,若中国如你想象的那样不堪,早被上帝消灭了,不会留道现在,还有13人口,世界第一,这不是上帝的祝福吗?你理解圣经太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11: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arahatta 发表于 2013-5-7 11:06
愚昧,你把儒学孔圣人说的好似撒旦一样,难道2000年以来教会里的罪恶也是基督思想的结果?基督也是一个道貌 ...

我并没有把儒学孔圣人说的好似撒旦一样,但恐怕属于不自觉地成为了撒旦的工具吧。

你想:既然最高真理只有一个,那么那些二流真理、三流真理之充斥、盛行本身不就正好敌挡并排挤、代行了最高真理吗?唯有基督天理是最高真理,而其他都是等而下之的了。

所以,其他任何宗教经典都不敢自封自命为“圣经”,唯有真正属神的基督宗教经典才名副其实、名正言顺地冠名为“圣经”。

至于教会里的罪恶那是魔鬼诱惑的结果,也见证了人的罪恶本性。哪里没有罪恶呢?甚至连天使都犯罪,撒旦就是一个犯罪的天使。正因为人皆有罪,所以才需要能够真正涤净人罪的、真正入心的基督救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11-21 20: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