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岩水

【杂谈】为義,齐唱“阿肋路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3: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3-1-23 18:53
你认为不是先知预言家,
但还没说马克思不伟大。

伟大?“圣言”说“地上最小的要成为最大的”。而马克思在地上已经收到了超出他本人实际颂扬和恭维;地上的福乐已经过头,天国的福乐必失。说马克思伟大,只是属世界的伟大。我们敬拜德兰修女时,是通过她看到天主而敬仰;如是敬仰马克思,马克思是让我们通过他更好地接近天主,还是更好地颂扬天主呢?马克思只能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一个思想家。更清楚地说,他《资本论》中的许多东西是继承和吸收了先前部分思潮;有人曾提出质疑,说马克思是最大的剽窃者。你可以不读马克思著作,只要读西方哲学一样会有同样的思想。我个人这样说,也许很幼稚,因为我对西方哲学认识比较肤浅,只是读到些有关批判马克思的博文。没有来得及考证,这里只是商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3:24: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3-1-18 15:37
预言了历史发展的必然道路,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内容;
而无神论所具有的社会影响,

否认是预言家,是说马克思预言错了,还是说根本没有历史必然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15: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3-1-19 05:59
先知马克思是伟大的预言家。

“预言家”呵!如果他是预言家那黑格尔是谁?如果你再说黑格尔是预言家、那你就去看圣经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4 20:18: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3-1-24 13:24
否认是预言家,是说马克思预言错了,还是说根本没有历史必然道路?

黑格尔也预言过“历史必然道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5 06:38: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3-1-24 20:18
黑格尔也预言过“历史必然道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
而并不是黑格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5 14: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3-1-25 06:38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
而并不是黑格尔。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己把马列炸个粉碎,今天应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18: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3-1-25 06:38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
而并不是黑格尔。

本文转载自铮铮铁汉《列宁的真相被揭秘,俄罗斯各阶层异常震惊和愤怒》

作者:李毅

2012 年,俄罗斯各种政治派别组建了特别委员会,为迁移莫斯科红场列宁墓中的列宁遗体做准备。同时,俄罗斯各种民族主义团体,针对列宁、斯大林和布尔甚维克宫产党人的犯罪行为,准备告上法院,提出起诉。这一事件,经在互联网上对大约30万人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到65%到69%的人的支持。昔日,列宁“国父”的形象,随着众多档案的逐渐解密,还原了列宁是“刽子手”的本来面目。越来越多的文献批露出列宁为了权欲,下令组建集中营,大举屠杀俄罗斯人的事实。被苏共掩盖的事实真相,被史学家,政治学家揭秘后,引起俄罗斯各阶层的震惊和愤怒。

列宁曾经说过一句话:“学习,学习,再学习”,在苏共统治期间广泛流传。1918年,当列宁下令在索洛维茨基群岛(位于白海附近)组建第一个集中营,进行培训克格勃的杀人手段,并在集中营中真人实地实践各种酷刑方式,为绝对控制权力和平民,寻找最恐怖的手段。这一事实被相继得到证实和揭秘后,受到谎言蒙蔽的俄罗斯人愤怒的在他的那句“名言”下,加上了“杀人,杀人,再杀人”的话。

当真相相继披露出来时,俄罗斯各界人士联合建立了真相电子馆,比如:“列宁―― 苏维埃的恐怖缔造者”,“列宁的角色――建立集中营”。除此之外,俄罗斯史学界教授联合组建了电子图书馆,把部份罕见而又珍贵的历史图片、文件,详细的调查报告保存了下来,供给人们随时抽取查阅。


不明真相的人,依然对列宁崇拜,依旧称其为“国父”时,不妨看看俄罗斯众多有成就的学者对列宁的评价。 1924年3月29日,俄罗斯伟大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伊凡·布宁说:“一个野人,从一出生时就是道德上的白痴,这就是列宁,生到这个世界上,用自己狂热的行为带给世界恐惧。他摧毁了这个世界上伟大的国家,屠杀了数百万的人民,引领世界疯狂到这种程度。在光天化日之下争论,他的恩人是否是人类?他站在别人的四肢上登上了血腥的宝座。当英国的摄影师拍摄他时,他不停地伸着舌头,上下摆动着语言:没有意义的争论着!”

诺贝尔奖得主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列宁——是一个带有梅毒大脑的疯子”。而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历史学家海伦·拉帕波特在研究列宁的死因后说:“俄罗斯‘伟大’的革命者列宁死于梅毒,这是他在1902年在巴黎滥交招妓的结果。”

2004 年1月26日,莫斯科《新报》上刊登了俄罗斯有影响力的作家叶夫根尼·叶甫图申科的部份讲话:“列宁曾经写信给捷尔任斯基,其中建议逮捕30-40个教授,以恢复秩序。列宁建议斯大林在内战期间,如果莫斯科和察里津之间的对话听力有提高的话,以枪毙来威胁察里津话务员。列宁无情的指示枪毙和消灭那些在布尔甚维克夺取粮食种子时,隐藏种子的农民。列宁丝毫没有想,没有种子将来农民怎么生存?因此,由于列宁下达的命令,在伏尔加河一带引起大饥荒,没有出路的农民,只好互相吞噬……”

2007年11月7日,《新时代》第39期,刊载了一篇社论文章,披露出中央党校的一份档案,大致内容是:1922年8月19日,莫洛托夫为列宁,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员汇报,说:现在,也只有现在,在很多发生饥荒的地方,人们互相吃人,在路边就散落着成百个(尸骨),如果不是成千上万的尸体,我们可以(或者是必须)进行最疯狂最无情的没收教堂贵重的物品行动,在任何阻力面前都不会停止。

类似的评价还有很多,本文只是摘录翻译了一小部份。对比历史,相似的情景也出现在中国大陆。面对众多的历史事实,不明真相的人,你是否会醒悟?


==================================================================================

蒙古首都最后一尊列宁塑像被拆 市民向其扔鞋
日期:2012-10-15 12:59:46 作者: 来源:中国江苏网

当地时间10月14日,蒙古首都乌拉巴托,工作人员准备移走列宁雕像。                                 


  当地时间10月14日,蒙古首都乌拉巴托,一座列宁雕像被从底座上移下。



  

当地时间10月14日,蒙古首都乌拉巴托,一座列宁雕像被从底座上移下。  



  【环球网报道】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0月14日消息,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市10月14日拆掉了城市街头最后一尊列宁塑像。在过去长达数十年里,列宁在蒙古被尊崇为伟大导师。

  冷战期间,蒙古几乎成为苏联的一个卫星国。当最后一尊列宁铜像被装上平板拖车拉走时,约300多名围观者中有人向塑像丢置鞋子。

  在现场的乌兰巴托市长额?巴特乌勒讲话称,蒙古已经摆脱了过去,并谴责列宁为“刽子手”。他还表示,这座列宁塑像将公开拍卖,起拍价为280美元。

  列宁1924年去世。目前在俄罗斯境内和其它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可以看到他的雕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21: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3-1-25 06:38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
而并不是黑格尔。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島》被列入俄罗斯中学教科书。
古拉格是前苏联劳改营管理局的縮写,群島是遍及全俄罗斯的意思。
這是揭发斯大林暴行的书籍,是为在布尔什維克暴力下的遇难者伸冤。

总统普京评价「不研究书中所記錄的現實,我們無法全面瞭解我們的國家﹔不全面瞭解我們的國家,思考未來必將困难重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5 21:49:25 | 显示全部楼层
瑅瑚 发表于 2013-1-25 14:18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己把马列炸个粉碎,今天应言了。



内容简介

  “献给没有生存下来的诸君,要叙述此事他们已无能为力。但愿他们原谅我,没有看到一切,没有想起一切,没有猜到一切。”
  197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的史诗般巨著《古拉格群岛》就是以这样沉痛的题辞开篇。1973年,索尔仁尼琴决定将这本书秘密送往西方发表,这成了苏联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事件。可以说,苏联当局决定剥夺索尔仁尼琴的国籍,并将其强行驱逐到欧洲,与这本书的出版关系极大。
  这部长达140 万字的巨著,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所谓“古拉格”,即“劳动改造营管理总局”,原是苏联劳改制度的象征。作者将其比喻为“群岛”,意在指出这种制度已经渗透到苏联政治生活的每个领域,变成了苏联的“第二领土”。全书分监狱工业、永恒的运动、劳动消灭营、灵魂与铁丝网、苦役刑、流放、斯大林死后7部,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2008.8.3)前苏联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
  苏德战争爆发后,索尔仁尼琴应征入伍,曾任大尉炮兵连长,两次立功受奖。1945年2月,作者在东普鲁士的前线被捕,因为他同一个老朋友通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内务人民委员部以“进行反苏宣传和阴谋建立反苏组织”的罪名判处他8年劳改。刑满后被流放到哈萨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复名誉,后定居梁赞市,任中学数学教员。
  1962年11月,经赫鲁晓夫亲自批准,索尔仁尼琴的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出。这部苏联文学中第一部描写斯大林时代劳改营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强烈反响。1963年,作者加入苏联作协。这以后,他又写了好些作品,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除了《马特辽娜的家》等四个短篇外,其余均未能在苏联境内发表。1965年3月,《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受到公开批判。
  1967年5月,第四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前夕,索尔仁尼琴给大会写了一封公开信,要求“取消对文艺创作的一切公开和秘密的检查制度”,遭到当局指责。1968年,长篇小说《癌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欧发表。1969年11月,作家被苏联作协开除会籍。
  1970年,“因为他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形势,索尔仁尼琴没有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1971年,德、法两国同时出版他的长篇小说《1914年8月》。1973年12月,巴黎出版了他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披露了从1918年到1956年间苏联监狱与劳改营的内幕。1974年2月1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宣布剥夺其苏联国籍,把他驱逐出境。同年10月,美国参议院授予他“美国荣誉公民”称号,随后他移居美国。
  1989年,苏联作协书记处接受《新世界》杂志社和苏联作家出版社的倡议,撤消作协书记处于1969年11月5日批准的把索尔仁尼琴开除出苏联作协的“不公正的、与社会主义民主原则相抵触的决定”,同时委托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的作家们向最高苏维埃提出撤消最高苏维埃主席团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根据苏联作协的决定,索尔仁尼琴的作品开始在苏联国内陆续出版。
  索尔仁尼,他在俄罗斯是一个政治犯,但是从来没有真正的妥协过。在一个集权的国家里面,最为社会良心而存在的知识分子,始终是有一种懦弱的社会属性。这不仅仅是西方的问题,在东方,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我们也看到了知识分子懦弱的一面。可是,对于索尔仁尼来说,即使他曾经因为对自己的未来憧憬而使他对政府的暴行保持了沉默的态度,可是单就这一部《古拉格群岛》就足以洗涤一切加于他的懦弱的说法。
  实际上前苏联并没有古拉格群岛这个地理名称,它是索尔仁尼琴的一种比喻说法,索尔仁尼琴把整个苏联比作海洋,在这个海洋上处处皆是监狱和集中营的岛屿,他把这些岛屿称为古拉格群岛。作者亲自在古拉格集中营中生活过,并且是书中事件的目击者和第一手材料的获得者,出狱后采访了270位人士,为书中所写的事提供了证词。本书创作于1962年至1973年间,于1973年在西方出版。在苏联公开出版本书的1989年之前,本书一直作为地下出版物在苏联流传。
  追溯古拉格的历史,它产生于上个世界二十年代初期。1923年,在索洛维茨基群岛上建立了第一个特别劳改营,用来关押那些反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与苏维埃政权为敌的政治犯、不同政见者,其中包括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及宗教界人士。自此之后,这种古拉格的模式在全苏各地越建越多,1935年已有14所,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已达85所。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许多犯人带罪上了前线,到1945年二战结束时,古拉格的数量减少了30所,只剩下58所。但到1947年又升到了70所。1953年斯大林逝世前夜,古拉格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全国共有170所,遍布各个地区和角落,织成了一张大网,罩在苏联的版图了。1954年,斯大林去世之后,极权统治结束,很多被平反,离开了集中营,古拉格的数量一下子减少了102所,只剩下68所。另外,在1948-1953年期间,苏联内务部还建立了12个残酷监狱制度的政治犯特别集中营。


  作品评析:
  索氏在《古》一书中借助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均可查证),对一种运动及其所产生的政治制度展开了思考。这种思考是严肃和认真的,尽管不免带上一些感情色彩,但情感并未压倒理智,读者在其大段大段充满激情的责问和讽刺文字中处处可见到作者理性的光辉。作者引述材料一半是为了真实报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准确无误地剖析那种运动和该运动之下的极权主义政治体制模式,索氏认为这种极权主义统治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表现为极端残忍的刑讯、荒谬绝伦的司法、彻底沦丧的社会道德,以及毫无人道的株连性流放、集体流放、超强度的死亡劳改,这一切我称之为"古拉格现象"。


  (一)种类繁多,五花八门的刑讯
  几乎所有的冤狱都是在刑讯求求非人的折磨求求中产生的,古拉格自不例外。为了将无辜的人们投入劳改营,契卡人员想出各种各样的折磨方法逼迫"犯人"承认自己头上的莫须有罪名,作者在书中列举了31种刑讯方法,从心理上的折磨到肉体上的摧残无所不包、无所不用其极,作者说道:"游手好闲、饱食终日、毫无人性的人们有什么东西发明不出来呢?"也许在表面上看是很难想象一些刑讯措施的残忍性的,但由于契卡人员在用刑时往往都是结合使用各种方法从而在生理上耗尽犯人的体力,在精神上彻底摧垮其侥幸心理,最后是他们需要什么口供就能得到什么口供,作者在书中充满深情地说:"我的兄弟!不要责怪那些因此失足的人,不要责怪那些成为弱者而在不该签的东西上签了名的人求求不要向他们扔石头。"是的,在如此残酷的刑讯之下,又有多少人能挺过来呢,所以,我们若要责怪自诬的人,那就得扪心自问我们能否忍受非人的折磨。


  (二)荒谬绝伦的司法
  书中提到了多起荒唐的司法案例,在那个时代这是普通现象,如《古》上册第69页说到的一位厂长因为停止鼓掌而被判了十年的劳改,一位裁缝因为把针插在印有国家领导人照片的报纸上而被捕判刑,另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在这些荒唐的案例中,制造冤狱的人们是十分虔诚的,这种虔诚本身就很荒唐,没有这种荒唐的虞诚就不会有荒唐的判例。这种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古拉格群岛对所有的冤案已经习以为常,真正因为犯罪而被判刑倒成了稀罕的事情。


  (三)彻底沦丧的社会道德
  尽管人类的许多观念包括伦理道德观念会随时代的变迁而变迁,但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如善良、真诚、谦和等等却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是由于极权主义统治模式坚不可摧的牢固性以及它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无孔不入,一切传统的伦理道德都成了它摧毁的目标。对任何问题.人生的看法,人们不得再有任何自己的标准,人们不再被允许信仰任问一种宗教,人们甚至不能按原先最自然的方式去处理家庭关系。在古拉格时代的苏联,丈夫出卖妻子、妻子出卖丈夫那是司空见惯的,父子反目、母女成仇也是见惯不怪。在劳改营里,刑事犯一统天下,政治犯成了最底层的囚犯,他们的财物遭到抢劫,肉体备受摧残,人格受侮辱,少年犯们肆无忌惮,纵横行凶,无人敢管;在社会上,人们对陌生人永远抱着敌视的态度求求只怕他们连累自己;人与人之间不再有信任,不再有亲情,有的只是告密,有的只是把好朋友送进劳改营,有的只是无处不在的"大义灭亲"的壮举。也许,这一系列现象,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对于许多人而言甚至能够“如数家珍”,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索尔仁尼琴。


  (四)株连性逮捕,集体流放
  书中说到,许多人整个家庭地迸人劳改营或丈夫服役、妻子流放。即便是80高龄的老人也绝不放过。俄国谚语"森林被砍求求木片纷飞"正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在这些受害的人当中,上到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军队的高级将领,下到一般百姓、工程师、技术人员、医生、学生、教授、工人、农民,囊括了所有的阶层。
  斯大林除了株连这一绝活外,他还发明了集体流放,他曾将一些少数民族,整个民族整个民族地流放,还美真名日:"强制迁移"。这在《古》一书中都有详细描述,此不赘述。


  (五)超强度的死亡劳改和无端虐杀
  超强度的死亡劳改是古拉格群岛的主要剧目,也是它的压轴戏,被投入劳改营的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在冰天雪地的北极圈内每天工作十二求求十六小时的体力劳动,工具极端简陋甚至索性就没有。在这种一天五百克(多一点的话七百克)的黑面包加一勺烂菜场(只是飘着一两片烂菜叶)的伙食条件下,大批大批的劳动者死于非命。劳改营的管理人员对于大量的死亡现象是熟视无睹的,不仅是熟视无睹,有一些杀人成性的管理人员甚至还逼迫被超强度劳动拖垮的人上工,如因病无法上工则就地枪决,罪名是怠工。而且杀人者往往还得到嘉奖,于是一些毫无人性的监管人员便演出了一幕幕为获奖而杀害犯人的丑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06:14: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岩水 发表于 2013-1-25 18:12
本文转载自铮铮铁汉《列宁的真相被揭秘,俄罗斯各阶层异常震惊和愤怒》

作者:李毅2012 年,俄罗斯各种 ...

俄罗斯“各”阶层?俄罗斯“各”种?
呵呵,俄共各不各?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每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06:15: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岩水 发表于 2013-1-25 18:12
本文转载自铮铮铁汉《列宁的真相被揭秘,俄罗斯各阶层异常震惊和愤怒》

作者:李毅2012 年,俄罗斯各种 ...

俄罗斯“各”阶层?俄罗斯“各”种?
呵呵,俄共各不各?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每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06:16: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岩水 发表于 2013-1-25 18:12
本文转载自铮铮铁汉《列宁的真相被揭秘,俄罗斯各阶层异常震惊和愤怒》

作者:李毅2012 年,俄罗斯各种 ...

俄罗斯“各”阶层?俄罗斯“各”种?
呵呵,俄共各不各?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每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06:17: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岩水 发表于 2013-1-25 18:12
本文转载自铮铮铁汉《列宁的真相被揭秘,俄罗斯各阶层异常震惊和愤怒》

作者:李毅2012 年,俄罗斯各种 ...

俄罗斯“各”阶层?俄罗斯“各”种?
呵呵,俄共各不各?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每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06:1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岩水 发表于 2013-1-25 18:12
本文转载自铮铮铁汉《列宁的真相被揭秘,俄罗斯各阶层异常震惊和愤怒》

作者:李毅2012 年,俄罗斯各种 ...

俄罗斯“各”阶层?俄罗斯“各”种?
呵呵,俄共各不各?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每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06:1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岩水 发表于 2013-1-25 18:12
本文转载自铮铮铁汉《列宁的真相被揭秘,俄罗斯各阶层异常震惊和愤怒》

作者:李毅2012 年,俄罗斯各种 ...

俄罗斯“各”阶层?俄罗斯“各”种?
呵呵,俄共各不各?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每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06:19: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岩水 发表于 2013-1-25 18:12
本文转载自铮铮铁汉《列宁的真相被揭秘,俄罗斯各阶层异常震惊和愤怒》

作者:李毅2012 年,俄罗斯各种 ...

俄罗斯“各”阶层?俄罗斯“各”种?
呵呵,俄共各不各?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每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08:3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瑅瑚 发表于 2013-1-25 14:18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己把马列炸个粉碎,今天应言了。

俄共有朝一日卷土重来
蒙古斥资重塑列宁金身
====================================================
quote: 蒙古拆掉列宁铜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09: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3-1-26 06:19
俄罗斯“各”阶层?俄罗斯“各”种?
呵呵,俄共各不各?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每一个。 ...

自由早,你学什么专业的?党校毕业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6 12:50: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3-1-26 08:37
俄共有朝一日卷土重来
蒙古斥资重塑列宁金身
====================================================

呵呵!
移走铜像,
重塑金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3: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 发表于 2013-1-26 12:50
呵呵!
移走铜像,
重塑金身。

朋友,别的东西,你也许不会相信。我建议你先读读《梵蒂冈的乱世抉择》中有关苏俄的内容。这本书是中国社科院一位女院士所写,她的观点若是偏向我们天主教,那就太奇诡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11-21 22: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