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49|回复: 38

当代版“邯郸学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4 16: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在邯郸教区彭鉴道神父的博客上看到一幅照片,那是肥乡县肖庄天主堂的内景,彭神父注解到:“肖庄天主堂是李尚进司铎主持建筑的教堂,非常富有现代风格。祭台间没有一张圣像,乍看如同新教的福音堂,只有一架巨型十字架,两侧只有两帧字画,使人感到异常清新。参与弥撒的教友座位,没有跪凳,这在中国大陆恐怕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我看到这座“巨型十字架”上没有耶稣苦像,十字架下也没有惯常的圣体龛。

我没去过邯郸,不知道肖庄天主堂属于“地上的”还是属于“地下的”。这座“圣堂”建成后有没有教区主教来此祝圣,当主教看到这座“非常富有现代风格”的教堂时,是否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两眼发黑。

我非常理解这位李尚进神父的心情,这类神父和传道员在中国天主教中不算少数,他们痛心于圣教事业的缓慢发展甚至萎缩,内心焦急,极想改变这种现状。但是亲爱的神父,哪些该改,哪些不该改,是否应认真考虑一下。木头十字架上如无耶稣受难像,那就仅是一种古罗马刑具的复制品,挂在教堂里还有丝毫意义吗?成圣体时教友如不屈膝跪拜,这圣祭将成何体统?至圣所中如无吾主耶稣的圣体,那还叫天主的圣堂吗?

李神父为何要学基督教的一些东西呢?它能达致什么样的效果呢?我想起了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叫“邯郸学步”的寓言:传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他觉得当时赵国的都城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好看。当时邯郸人是如何走路的,走的是猫步,还是蛇步,还是龙骧虎步,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好学”的少年就是想模仿,结果是邯郸人的步伐没学会,连自己本来的走路姿势也不会了,只好爬着回家了。(《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时空跨越了两千多年,但发生在邯郸的这两件事,却是一样地徒增笑而。

我们为何选择天主教,徐锦尧神父给了非常好的答案:“她有恢宏的气魄,远大的视野、历史的高度和包容的胸襟”。我再加一条就是“丰厚的文化底蕴”。舍此,天主教将变得不伦不类。将天主堂建成新教的福音堂,就如同这样一个人,家中有一只宣德炉,器型精巧、做工精湛、包浆圆润。但这个人总觉得这个小罐子没什么用处,个头太小,腌不了咸菜,当不了夜壶,也过于陈旧,与家中的现代化装修也不协调。于是有一天他把这只宣德炉和家中的其他废铜烂铁都卖给了收废品的,买了一只大花瓶回来,说:这多好啊!这只大花瓶又大又精美,我的家真是蓬荜生辉!

在这里,我并未说“大花瓶”不好,但舍“宣德炉”而取“大花瓶”实在令人惋惜。天主教之所以引人入胜,乃是因为她厚重的文化,就如同文物上的包浆。刮掉这层包浆,这件器物便价值大跌。

说到这里,有的神长教友会问,按照你的意思,教会是否就不需要改革了?改是必须的,否则中国的教会将积重难返。哪些方面需要改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提出一条建议,抛砖引玉,这也是众多神长教友的共识,那就是加强基基团(基层基督徒团体)的建设。

我们教会的一大危机是教友流失严重。你说发展缓慢吧,每年也有几个慕道者领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十年下来教堂里应是座无虚席。可个别堂区虽然年年有新教友加入,主日天的“上座率”却逐年降低,以至于人影稀疏、门可罗雀。

教友不进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受世俗社会影响:主日天里孩子要去学外语,商场搞特价促销,网友们组织自驾游等等,以至于教友不愿或不能进堂。再比如有的教友认为我们的教会这也不好、那也不对,主日天里到基督新教听某著名牧师讲道,说那人讲的“真有生命”。又比如摊上了“周扒皮”老板,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从不休息等诸多原因。

教会的一些神长、传道员将不进堂的教友斥之为信仰根基太浅。认为他们对教会的信理知识了解不足,于是延长慕道班的期限,每年只有复活节领洗。

在下窃以为,仅仅加强慕道阶段的学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友冷淡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友,我认为我们的兄弟姐妹冷淡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归属感。我们有的堂点如同官府衙门,教友主日天进堂如同进机关办事,有点例行公事的意味,时间长了自然冷淡。

这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向基督新教学习,学习他们的“家庭聚会”。我们可将每个新领洗的教友就进编入一个聚会点。该聚会点每周聚会一至二次,大家分享圣经、咏唱圣乐、共同祈祷。如一个教友有困难,大家共同帮助解决,体现在爱的团体内共融。这样就会增加教友的归属感,让他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团体内。

总之,如果我们的基层基督徒团体兴盛了,堂区就会充满活力,福传事业就不愁发展。

我在邯郸教区彭鉴道神父的博客上看到一幅照片,那是肥乡县肖庄天主堂的内景,彭神父注解到:“肖庄天主堂是李尚进司铎主持建筑的教堂,非常富有现代风格。祭台间没有一张圣像,乍看如同新教的福音堂,只有一架巨型十字架,两侧只有两帧字画,使人感到异常清新。参与弥撒的教友座位,没有跪凳,这在中国大陆恐怕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我看到这座“巨型十字架”上没有耶稣苦像,十字架下也没有惯常的圣体龛。

我没去过邯郸,不知道肖庄天主堂属于“地上的”还是属于“地下的”。这座“圣堂”建成后有没有教区主教来此祝圣,当主教看到这座“非常富有现代风格”的教堂时,是否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两眼发黑。

我非常理解这位李尚进神父的心情,这类神父和传道员在中国天主教中不算少数,他们痛心于圣教事业的缓慢发展甚至萎缩,内心焦急,极想改变这种现状。但是亲爱的神父,哪些该改,哪些不该改,是否应认真考虑一下。木头十字架上如无耶稣受难像,那就仅是一种古罗马刑具的复制品,挂在教堂里还有丝毫意义吗?成圣体时教友如不屈膝跪拜,这圣祭将成何体统?至圣所中如无吾主耶稣的圣体,那还叫天主的圣堂吗?

李神父为何要学基督教的一些东西呢?它能达致什么样的效果呢?我想起了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叫“邯郸学步”的寓言:传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他觉得当时赵国的都城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好看。当时邯郸人是如何走路的,走的是猫步,还是蛇步,还是龙骧虎步,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好学”的少年就是想模仿,结果是邯郸人的步伐没学会,连自己本来的走路姿势也不会了,只好爬着回家了。(《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时空跨越了两千多年,但发生在邯郸的这两件事,却是一样地徒增笑而。

我们为何选择天主教,徐锦尧神父给了非常好的答案:“她有恢宏的气魄,远大的视野、历史的高度和包容的胸襟”。我再加一条就是“丰厚的文化底蕴”。舍此,天主教将变得不伦不类。将天主堂建成新教的福音堂,就如同这样一个人,家中有一只宣德炉,器型精巧、做工精湛、包浆圆润。但这个人总觉得这个小罐子没什么用处,个头太小,腌不了咸菜,当不了夜壶,也过于陈旧,与家中的现代化装修也不协调。于是有一天他把这只宣德炉和家中的其他废铜烂铁都卖给了收废品的,买了一只大花瓶回来,说:这多好啊!这只大花瓶又大又精美,我的家真是蓬荜生辉!

在这里,我并未说“大花瓶”不好,但舍“宣德炉”而取“大花瓶”实在令人惋惜。天主教之所以引人入胜,乃是因为她厚重的文化,就如同文物上的包浆。刮掉这层包浆,这件器物便价值大跌。

说到这里,有的神长教友会问,按照你的意思,教会是否就不需要改革了?改是必须的,否则中国的教会将积重难返。哪些方面需要改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提出一条建议,抛砖引玉,这也是众多神长教友的共识,那就是加强基基团(基层基督徒团体)的建设。

我们教会的一大危机是教友流失严重。你说发展缓慢吧,每年也有几个慕道者领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十年下来教堂里应是座无虚席。可个别堂区虽然年年有新教友加入,主日天的“上座率”却逐年降低,以至于人影稀疏、门可罗雀。

教友不进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受世俗社会影响:主日天里孩子要去学外语,商场搞特价促销,网友们组织自驾游等等,以至于教友不愿或不能进堂。再比如有的教友认为我们的教会这也不好、那也不对,主日天里到基督新教听某著名牧师讲道,说那人讲的“真有生命”。又比如摊上了“周扒皮”老板,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从不休息等诸多原因。

教会的一些神长、传道员将不进堂的教友斥之为信仰根基太浅。认为他们对教会的信理知识了解不足,于是延长慕道班的期限,每年只有复活节领洗。

在下窃以为,仅仅加强慕道阶段的学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友冷淡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友,我认为我们的兄弟姐妹冷淡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归属感。我们有的堂点如同官府衙门,教友主日天进堂如同进机关办事,有点例行公事的意味,时间长了自然冷淡。

这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向基督新教学习,学习他们的“家庭聚会”。我们可将每个新领洗的教友就进编入一个聚会点。该聚会点每周聚会一至二次,大家分享圣经、咏唱圣乐、共同祈祷。如一个教友有困难,大家共同帮助解决,体现在爱的团体内共融。这样就会增加教友的归属感,让他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团体内。

总之,如果我们的基层基督徒团体兴盛了,堂区就会充满活力,福传事业就不愁发展。

我在邯郸教区彭鉴道神父的博客上看到一幅照片,那是肥乡县肖庄天主堂的内景,彭神父注解到:“肖庄天主堂是李尚进司铎主持建筑的教堂,非常富有现代风格。祭台间没有一张圣像,乍看如同新教的福音堂,只有一架巨型十字架,两侧只有两帧字画,使人感到异常清新。参与弥撒的教友座位,没有跪凳,这在中国大陆恐怕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我看到这座“巨型十字架”上没有耶稣苦像,十字架下也没有惯常的圣体龛。

我没去过邯郸,不知道肖庄天主堂属于“地上的”还是属于“地下的”。这座“圣堂”建成后有没有教区主教来此祝圣,当主教看到这座“非常富有现代风格”的教堂时,是否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两眼发黑。

我非常理解这位李尚进神父的心情,这类神父和传道员在中国天主教中不算少数,他们痛心于圣教事业的缓慢发展甚至萎缩,内心焦急,极想改变这种现状。但是亲爱的神父,哪些该改,哪些不该改,是否应认真考虑一下。木头十字架上如无耶稣受难像,那就仅是一种古罗马刑具的复制品,挂在教堂里还有丝毫意义吗?成圣体时教友如不屈膝跪拜,这圣祭将成何体统?至圣所中如无吾主耶稣的圣体,那还叫天主的圣堂吗?

李神父为何要学基督教的一些东西呢?它能达致什么样的效果呢?我想起了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叫“邯郸学步”的寓言:传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他觉得当时赵国的都城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好看。当时邯郸人是如何走路的,走的是猫步,还是蛇步,还是龙骧虎步,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好学”的少年就是想模仿,结果是邯郸人的步伐没学会,连自己本来的走路姿势也不会了,只好爬着回家了。(《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时空跨越了两千多年,但发生在邯郸的这两件事,却是一样地徒增笑而。

我们为何选择天主教,徐锦尧神父给了非常好的答案:“她有恢宏的气魄,远大的视野、历史的高度和包容的胸襟”。我再加一条就是“丰厚的文化底蕴”。舍此,天主教将变得不伦不类。将天主堂建成新教的福音堂,就如同这样一个人,家中有一只宣德炉,器型精巧、做工精湛、包浆圆润。但这个人总觉得这个小罐子没什么用处,个头太小,腌不了咸菜,当不了夜壶,也过于陈旧,与家中的现代化装修也不协调。于是有一天他把这只宣德炉和家中的其他废铜烂铁都卖给了收废品的,买了一只大花瓶回来,说:这多好啊!这只大花瓶又大又精美,我的家真是蓬荜生辉!

在这里,我并未说“大花瓶”不好,但舍“宣德炉”而取“大花瓶”实在令人惋惜。天主教之所以引人入胜,乃是因为她厚重的文化,就如同文物上的包浆。刮掉这层包浆,这件器物便价值大跌。

说到这里,有的神长教友会问,按照你的意思,教会是否就不需要改革了?改是必须的,否则中国的教会将积重难返。哪些方面需要改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提出一条建议,抛砖引玉,这也是众多神长教友的共识,那就是加强基基团(基层基督徒团体)的建设。

我们教会的一大危机是教友流失严重。你说发展缓慢吧,每年也有几个慕道者领洗。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十年下来教堂里应是座无虚席。可个别堂区虽然年年有新教友加入,主日天的“上座率”却逐年降低,以至于人影稀疏、门可罗雀。

教友不进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受世俗社会影响:主日天里孩子要去学外语,商场搞特价促销,网友们组织自驾游等等,以至于教友不愿或不能进堂。再比如有的教友认为我们的教会这也不好、那也不对,主日天里到基督新教听某著名牧师讲道,说那人讲的“真有生命”。又比如摊上了“周扒皮”老板,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从不休息等诸多原因。

教会的一些神长、传道员将不进堂的教友斥之为信仰根基太浅。认为他们对教会的信理知识了解不足,于是延长慕道班的期限,每年只有复活节领洗。

在下窃以为,仅仅加强慕道阶段的学习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友冷淡的问题。作为一个教友,我认为我们的兄弟姐妹冷淡的主要原因是找不到归属感。我们有的堂点如同官府衙门,教友主日天进堂如同进机关办事,有点例行公事的意味,时间长了自然冷淡。

这时候,我们确实需要向基督新教学习,学习他们的“家庭聚会”。我们可将每个新领洗的教友就进编入一个聚会点。该聚会点每周聚会一至二次,大家分享圣经、咏唱圣乐、共同祈祷。如一个教友有困难,大家共同帮助解决,体现在爱的团体内共融。这样就会增加教友的归属感,让他们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团体内。

总之,如果我们的基层基督徒团体兴盛了,堂区就会充满活力,福传事业就不愁发展。

转载自修公爵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0c8f5c0100jamr.html
发表于 2010-6-4 17: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重复发三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4 17: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文字,有值得表扬的一面,就是呼吁了基督徒的家庭聚会模式。
但需要批评的,是建一个新教基督徒适应和习惯的天主教堂,这是未尝不可的。也并非邯郸学步(或者东施效颦?)那么无聊。如果这样延伸开来说,大陆天主教的本地化几乎是寸步难行,而效仿西方礼仪,也可以被人说成是邯郸学步了。

任何一个主教,走进基督新教的教堂,都未必会两眼发黑。任何一位天主教徒,走进新教基督徒聚会点或者教堂,都未必会两眼发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11: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圣统制的统一领导,乱解圣经及教会文件当信的道理,乱建乱搞非法共祭及礼议,乱办“教会及集会”,最后成了裂教及邪教在历史中不是常常出现这样的事吗。看看新教、闪电教与耶稣站边的许多教门、都搞成自己的团体了,最后被当地权势利用,成为附属品而短命。天主教会在历史中,经历了许多次有人分裂天主教,后来历史证明了这个实事(天主教)存在,其他都自然消亡了。今天也是如此,人们应该明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15:4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雨清风 于 2010-6-5 15:46 编辑

我们为何选择天主教,徐锦尧神父给了非常好的答案:“她有恢宏的气魄,远大的视野、历史的高度和包容的胸襟”。

既然我们天主教有这么大的胸襟,为何不能包容这样一座以简练风格的教堂呢!为何凡是新教所认同的,我们都要反对呢?

难道天主教教堂里非得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圣像才算天主堂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5 18: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是带着新教的底子,如果新教与耶稣亲立教会一样,那天主教会就不是唯一的真宗教了。
你还是服从普世教会的训异吧,再去读读天主教要理,关于教堂及圣像问题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09:2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哪里说过新教和公教一样了?

请你擦亮眼睛大叔点出《天主教教理》在哪一章节,教堂的布置必须要有哪些圣像?

我并非反对圣像的敬礼,但我们要记住的是:圣像虽然是为了激发并滋养我们对基督奥迹的信德。透过基督的圣像和那些描述他救恩工程的圣像,我们所钦崇的是基督。但圣像无法圆满地描绘那无形无象、深不可知的天主。

对圣像的敬礼绝对不可停留在表明,虽然圣像对我们的认识基督的奥迹有所帮助,但不是必须要有圣像我们才能崇拜天主,否则就陷入偶像崇拜的危险了。

另外:教堂的布置并非圣像越多越好,比如我对福建长乐的某个教堂的布置感到反感,在祭台前同时摆放了三尊圣母像(法蒂玛圣母圣像、路德圣母圣像、圣母圣心圣像),这给人感觉挺怪异的布置。《礼仪宪章》125节提到: 在聖堂內供奉聖像讓信友敬拜的習慣,仍予保持;但所陳列的數目不可太多,並要有合理的秩序,以免使信眾感到困惑,也不致縱容不正確的熱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12: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教会内的改革,只要没有违背信仰真理,我们最好抱着一种欣赏和接纳的态度,避免染上马克思的斗争精神。动不动就以批判斗争的形式加以谴责与排斥!”如果没有圣像更能引人归向天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13: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擦亮眼睛 于 2010-6-6 13:06 编辑

在我们的圣堂和家中供奉的圣像,是为了激发并滋养我们对基督奥迹的信德。透过基督的圣像和那些描述他救恩工程的圣像,我们所钦崇的是基督。通过荣福天主之母、天使和圣人的圣像,我们所尊敬的是其所代表的人物。---要理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13:0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随从天主启示的道理,经神圣教长的训导,以及公教会的圣传,也深知圣神寓居在这传统里,我们以坚定正确的态度钦定神可敬的圣相,正如那珍贵并赋予生命的十字架的圣相,不管是画像或是碎石镶嵌,或由其他任何材料制成的,都须安放在天主的圣堂内,不管是在祭器或祭衣上,或悬挂在墙壁上,或装配在镜框里;更不管它们被安放在室内,或通道上;同样,对我们的主、天主、救世主、耶稣基督的图象,和我们的至洁天主圣母、天使、诸圣和义人的图象,亦该如此。---要理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13: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圣像-----是通过形象,趋向形象所表达的实体。

圣堂应该有圣像最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老头说的也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当然都很希望是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14:0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白冷山

这弟兄说出了我的心里话,感谢主我不用劳神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14:0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教会内的改革,只要没有违背信仰真理,我们最好抱着一种欣赏和接纳的态度,避免染上马克思的斗争精神 ...
冀南庸人 发表于 2010-6-6 12:15


哈哈,彭神父的分享很中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14: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圣像-----是通过形象,趋向形象所表达的实体。

圣堂应该有圣像最好。
擦亮眼睛 发表于 2010-6-6 13:09


弟兄说得对,但没有也无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6 21: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弟兄说得对,但没有也无妨。
划向深处 发表于 2010-6-6 14:07



    没有(圣像)也无妨!!!

真是难得的知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0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美国和欧洲有很多新造的天主教堂,装饰的很朴素,西方人做得,中国人就做不得?况且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12: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随从天主启示的道理,经神圣教长的训导,以及公教会的圣传,也深知圣神寓居在这传统里,我们以坚定正确的态度钦定神可敬的圣相,正如那珍贵并赋予生命的十字架的圣相,不管是画像或是碎石镶嵌,或由其他任何材料制成的,都须安放在天主的圣堂内,不管是在祭器或祭衣上,或悬挂在墙壁上,或装配在镜框里;更不管它们被安放在室内,或通道上;同样,对我们的主、天主、救世主、耶稣基督的图象,和我们的至洁天主圣母、天使、诸圣和义人的图象,亦该如此。---要理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14: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雨清风 于 2010-6-7 14:08 编辑

请你擦亮眼睛大叔确切地点出《要理》的章节,教堂的布置必须要有你以上所说的圣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7 22: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18楼引用的是天主教要理的内容,你可慢慢找找不会错的。引人说事最好还是按圣教的训导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5-1-22 08: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