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路
或问:既然正信的佛教不承认有灵魂,那么这辈子我干了坏事,下辈子受报的人是谁呢?要不是我,那跟我还有什么关系?要是我,那不就等于承认灵魂存在了? 答曰:所以说嘛。这是佛教史上的一个大难题。 不承认,就否定了因果和业。承认,就陷入了“神我论”,也叫“封建迷信”。 怎么办? 其实也好办。“我”本身,就是假有。——这样问题就解决了。 举个例子。 我花一百块钱买了只烧饼。钱给张三了,卖烧饼的。 这一百块还是之前的一百块吗? 从我的角度上看,从个人账户余额的角度上看,从法律规定的财产权归属上看——这一百块已经跟我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了。 不过,从物质形态的流转上看,从这张纸币的构成上看,它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既没有物理变化,也没有化学变化,只是从一只钱包跑到了另一只钱包里。 “能量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能量守恒定律。 尽管这张钞票还沾着我身上煎饼果子的味道,它已经不属于我了。 假如是刷卡,或者是扫二维码,连一张纸币的物理转移都不会有。 但这个世界因此改变了。 改变的,是一种“关系”。 在马克思的《资本论》里,原始社会的人扛着一把石斧过来,赶着五只绵羊回去,那个社会已经过去了。 但今天,和那个时代并没有本质的不同。有人说,以前拿着钱包逛商场会肉疼,现在刷卡就不会。——我试了,假的。每次刷卡依然肉疼。虽然明面上没有什么变化,但“关系”改变了。 佛教看待问题,就是从“关系”的角度展开。关系改变前的状态,叫“因”。改变后,叫“果”。使关系改变的动力,叫“业力”。 那么轮回究竟是怎么回事? 比方说一个脾气暴虐的父亲,在儿子小时候就经常打骂他,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如果继承了其父的暴虐,就叫轮回。 说开了,就这么简单,毫无神秘可言。父亲和儿子当然不是同一个人,但两人的暴虐是相近的气质。 也可能儿子一点都不暴虐,甚至痛恨父亲的暴虐,下决心将来一定不要成为那样的人。——这同样是一种影响。同等大小的力,可以把你往东拉,也可以把你往西拉。总之,力会破坏原有的关系,建立起新的关系。 所以,轮回的流转其实是识的流转。拿公司来譬喻。一个公司来了一拨人,又走了一拨人,十年之后,之前来的人全走了,现在的人全不是十年前的那些,但从公司的角度看,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连续生长,像一个生命体那样,具备它的风格、气质和影响。这种气质又会随着不同人的进入和离开而没有一刻不在改变。 识的流转仿佛气质的流转。因此,佛教是不承认有恒常不变的数量的。——你没有办法说“一个气质”,“两个气质”。张三和李四,哪怕人人都说他俩气质完全不同,也必定不能全然相异。张三发了财会开心,李四发了财照样会开心,你就没办法说他们的气质是两种。 数字的界限,在这里开始模糊。所以有人有疑问,说六道轮回不准确啊,你看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于是又有人解释说,不能只算人的数量,要算所有生命体的数量,连那些浮游生物草履虫都要算进来,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都包括在内,就恒定了。这个说法同样是不对的。 在佛教看来,数量和时间、空间一样,都是主观的产物,是思维的结果。换言之,不是恒常不变的。时间、空间比较好理解,在速度不同的物体上,时间的刻度就会有差别,空间也是一样。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已经同意了这个看法。在对数量的解释上,我不懂物理学,也搞不清楚有没有什么说法。但可以拿一个譬喻来解释。 比如云。一片云加上一片云,是几片云呢?假如它们没有滚作一团,我们就说它们是两片云,假如滚作一团,那就还是一片云。一滴水也是这样。散开,就是千万滴。汇聚在一起,就是一滴水,一个湖泊,一条河流。总之,一和多,就有这样的关系。 那么轮回的问题也好理解了。一滴水,蒸腾成云,它就散在四面八方了。这就好比一个人一旦逝去,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就要通过许许多多和他有过接触或者听闻过他的故事的人身上体现出来。当然,这种作用并不是要等到他逝去才呈现出来,只是到他逝去会更容易看清楚这一点。 而那一滴水蒸腾之后的千千万万个水分子,就这样散在不同的云里边。像一个人的故事散落在不同人的心里,会给他们带来一些微小到甚至不能觉察的改变。那些云终归又会凝结成雨,重新散落在大地上。这时的一滴水滴,已经不是先前蒸腾掉的那滴,却带着一丁点儿它的气质。或是千分之一,或是万分之一,或是无量数分之一。这就是轮回。 而被我们称为一滴水的那个东西,不是永恒不变的,只是暂时的聚合,由缘起的力量,在一期生命中呈现出独立的形式。这就是佛教对“我”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