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94|回复: 2

圣诞节后话圣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31 11: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诞节后话圣诞
    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在社会上的声势越来越大,于是引起了个别“文人墨客”的“恐慌”,曾一度掀起过该不该过“洋节”的大讨论:有的人认为圣诞节是西方人的节日,中国人不该过。
    说这些话的人,其民族自尊心固然可嘉,但对圣诞节的意义却知之甚少。圣诞节纪念的中心人物是耶稣,而不是圣诞老人。耶稣是属于全人类的,祂是宇宙的君王,是救世主默西亚,救赎的对象是普世人类,华夏儿女也是天主所爱的人,自然也在救赎之列。祂固然诞生在犹太(今巴勒斯坦境内)的白冷城,按地域划分属于亚洲,只不过福音的传播首先到达西方,而东方古国则被万水千山所阻隔。基督诞生于希伯来文化的环境,而祂所创立的教会却没有自己的本位文化,要说有就是救赎文化、生命文化,她敞开胸怀接纳一切优秀文化,并在其中生根发芽,如今已成为真正能容纳各民族、各语言、各邦国的普世公教会。假如基督宗教能从唐朝景教或元朝的天主教延续至今,圣诞节在中国也决不会是今天的这种过法。其实人们首先应该抵制的是破坏社会肌体的腐败文化和死亡文化。
    对国人来说,不止是宗教节日,就连一些在国外行之有效的科学工作方法和国际认证之类的东西,一到了中国这块土地上也往往也会变味、走样。圣诞节到了中国的民间,经商家们的造势,更是变成了食客、妇女、青年们聚餐、购物、狂欢的机会和理由,早已失去了宗教的氛围,又如何值得引起“恐慌”呢?各取所需罢了。我倒是想说:没有耶稣的圣诞节,还叫什么圣诞节?就像一篇没有主题的文章一样杂乱。国人喜欢圣诞老人(能带给人们礼物)胜过喜欢耶稣(要求人们生命的改变),这种没有耶稣的圣诞节过法本也无可厚非,我倒是想劝诫他们:在你们吃饱了、喝醉了、玩累了之后,是否该清醒一下?扪心自问感到心灵的充实吗?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吗?
    事实上,中国的主流媒体和社会还是害怕耶稣,害怕马槽中的那个柔弱婴儿,就如当年的上层社会害怕祂一样。记得有一年的一个圣诞节当天,我打电话参与一个文艺广播节目,征求主持人的意见,想唱一首和圣诞节有关的歌曲,增加一点节日气氛,主持人说只能唱《铃儿响叮当》,而我不会歌词。其实,打电话之前我是有心里准备的,主持人还未等我说想改唱其它流行歌曲就把电话匆匆挂掉了。我佩服主持人的政治敏感度,我也理解他的做法,如果真因为一首和耶稣有关的圣诞歌曲让人家丢了饭碗,我还于心不忍呢!
    在资讯、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地域边界将被逐渐淡化,人类共一家、地球仅一村,任何想阻止文化间的交流与沟通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历史的发展也不会以几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己身为一名教友,在接受基督信仰的同时,也并没有忘记祖宗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反,我更加喜爱中国的《四书》和《道德经》中的内容,使我看到真理在更高的层面是相通的。我也认同儒家的“天”、道家的“道”和佛家的慈悲,如果我明知耶稣和祂的教会中含有真、善、美、圣,并由此派生出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这些现代理念而予以抵制和害怕,只能说明我的狭隘和自私。
    身为中国人,我从中国的传统节日看到最多的主题似乎离不开一个“吃”字,而天主子民过节时也是去参加一个感恩祭宴,是聚餐。不同的是:一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望,一个是为了获得心灵之食粮;一个关注肉体,一个关注灵魂。 “人不单靠饼生活,也靠天主口中所说的每句话。”(玛4:4) “你们应当先寻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其它的一切自会加给你们。”(玛6:25-26,28-33)当一个民族从关注肉体生活上升到关注灵魂生活的时候,这个民族的道德水平、精神生活及国民素质才会得到整体的升华!而这丝毫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提高,却能起到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

发表于 2015-1-2 11: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有一种天真叫“抵制圣诞”

     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输出随处可见——美国的好莱坞、日本的动漫、中国的孔 子学院,不一而足。要想在文化软实力的比拼上不落下风,使本国文化繁荣、自信,靠的是自身的努力,而非天真地抵制外来文化。
     12月24日,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把所有学生组织到教室,集体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宣传片。教室门口有老师把守,谁过圣诞就处分谁。校园里挂着“抵御西方文化扩张”等条幅;湖南一高校学生身着汉服来到长沙太平街的圣诞活动现场,手举“抵制圣诞”等标语,呼吁市民回归中国传统节日;浙江温州市教育局也发文,要求各学校“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
     教育者们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号召学生不过圣诞节,这一初衷可以理解。但以行政手段大加干预,强迫学生进行抵制,就属于简单粗暴的家长思维,背后暗含着不少谬误。
     首先,抵制外来文化是否就意味着能将本国文化发扬壮大?有这种想法的人很显然把中外文化对立起来,认为他们是此消彼长、水火不容的关系。但事实上,人类的文明正是依靠多种文化在不断碰撞、杂糅后演进的。没有哪国的文化是一尘不变的,都是在历史的长河里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精髓而不断发展的。所谓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即是如此。
     其次,有人认为西方文化就是洪水猛兽,涂毒着年轻人的心智,因此应该抵制。诚然,在全球化浪潮中,外来文化的渗透不可避免。作为年轻人走向成熟的引导人和把关人,教育者们应当承担起的,是发扬和传播本国文化的重任,让学生们领略到本国文化的优越性,而不是在别人的节日一刀切设下“禁令”。一旦如此,暴露出的就只有自己的狭隘和不自信。这不是一个有气度的文化大国所该有的作法。
     那么,为什么洋节看起来很火?正如网上的段子,北京天主教宣武南堂前排队做弥撒的起码有两万人,不是教友又想凑热闹的被民警同志分流到了牛街清真寺。
     其实,过节就图一乐。洋节相比于我国的传统节日,并没有那么多规矩,也不是那么严肃,人们看重的是过节的气氛、消费的机遇。当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亟需一些“窗口”来舒缓自己,正巧经济市场越来越发达,商家越来越乐意拿节日来营销,于是促成了双方的默契。其中,这个“窗口”既可以是本国的,也可以是外国的,更无关乎宗教,叫什么节并无所谓,有所谓的是能不能消费和娱乐。
     作为教育者,防止学生走向极端,纠正和引导必不可少。但一味禁止,甚至妖魔化,则又是另一个极端。尤其在崇尚自由、民主的高校之中,以民族主义为借口进行文化闭锁,这未免太过上纲上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 11: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保禄若瑟 发表于 2015-1-2 11:05
(转帖)有一种天真叫“抵制圣诞”

     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输出随处可见——美国的好莱坞、日本的动漫、中 ...

     那么,为什么洋节看起来很火?正如网上的段子,北京天主教宣武南堂前排队做弥撒的起码有两万人,不是教友又想凑热闹的被民警同志分流到了牛街清真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11-21 20: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