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97|回复: 3

唐景教语言本地化之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0-15 22: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修公爵 于 2013-10-15 22:36 编辑

     主历635 年(唐太宗贞观九年),景教传教士阿罗本来华传教,在中唐以前,景教得到了从太宗至德宗六位皇帝200余年的大力扶持。在鼎盛的高宗时期,达到“(而)于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局面。
     虽然在武宗灭佛之后,景教在中原地区失去了传播的土壤,被迫转移到西域、蒙古高原等地艰难地维持着,但200年的蓬勃发展,足以使她在中国基督宗教史上占有浓妆重彩的一笔。为何景教能在思想上大一统的中原地区占有一席之地,学界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其一、该教会与朝廷、官府保持良好的关系,走的是上层路线;其二、唐王朝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所呈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对外开放局面,使景教在中国的传播有了良好的空间;其三、景教的东方文化特征契合了中国的本土文化等等。
      笔者认为,景教的本地化,特别是宗教语言的本地化为景教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据有关专家分析,景教碑碑文引证的中国古代经典《易经》和《诗经》各 30 处《春秋》亦 20处,涉及经书达150 处,史书100 多处,子书30 处 。
      现存的景教文献、碑文共8部。尽管从这些文献来看,景教教士们大量采用儒、佛、道的语言范式来诠释福音,而备受诟病。但笔者认为,很多景教语言的水平之高,足以使人拍案叫绝,既能让人一看就懂,又不会降低基督福音的内涵。这种福传语言本地化的范式实际上值得大力推广。下面笔者举几个例子:
       一、玄风(Spritus Sanctus,Holy Sprite)。当代中国天主教翻译成“圣神”,基督教翻译成“圣灵”。
在古希伯来语中,灵魂的一种表述方法是Ruah(וְר וּחַ),它的原本意思是“风”、“吸气”, 所以天主教的新美国版圣经(The New American Bible)将《创世纪》第一章第二节翻译成:“....很大的风刮过水面(while a mighty wind swept over the waters)”。
      在希腊语中,有一个单词Pneuma与希伯来语中的Ruah对应,它也有“气息”意思。若望福音二十章二十二节非常形象地描述:(耶稣)说了这话,就向他们嘘了一口气,说:“你们领受圣神罢!可见,在两希文明中, “灵”、 “神”都与“风”、“气”息息相关。所以,当福音翻译成汉语时,将天主的第三位翻译成“玄风”,与其原意有异曲同工之妙,非常传神。
      二、景教。将基督宗教翻译成“景教”,是很恰如其分的。
     景,是“光明”之义,从而引申为“耶稣”、“基督”、“天主”。因为耶稣是“照世真光”。所以,“景”教相当于“基督”教、“耶稣”教、“天主”教。
       在中古汉语中,与“景”同样具有 “光明”一词的还有“煌”、“煜”等字,为何聂思多略教徒偏偏喜欢用“景”字,日本学者佐伯好郎列举出四条观点,除第一条与上述观点相同外,还有:
     “景”字通“京”,表示“大”的意思。笔者很赞同这个观点,旧约中有一些文献称“天主”为Elohim,这个单词在旧约圣经出现2000多次。Elo是客纳罕方言,意既“最大的”,所以Elohim也就是“最大的神”,带有明显的客纳罕地方多神教色彩。
      这个词一直被聂思多略教派所用。有的学者认为,唐代景教经文中的 “阿罗诃”,元代景教的 “也里可温”,都是Elohim的音译。
      佐伯好郎的另两个观点是:其一、当时长安城中有势力颇大的佛教密宗“大日教”。“日”与“景”意思相近,景教借用佛教的语言。其二、道教中有《黄帝内外景经》,景教借用道教的语言。
      由是观之,聂斯多略教派的将自己的宗教信仰翻译成“景教”,既保留了其信仰的内涵,又套上了一件中国文化的外衣,做到了“信、达、雅”。
       三、三一妙身。当代中国天主教、基督教都翻译成 三位一体(Sancta Trinitas, unus Deus)。景教对于天主“三位一体”的教义,与大公教会并无二致。景教徒将“位格(Human Person)”翻译成“身”,并仿效佛教的“法身、应身、报身”,将天主的三个位格称为“妙身、应身、证身”。虽然有佛教的痕迹,但不失基督宗教的内涵。
       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和《尊经》中,称呼圣父为“妙身皇父阿罗诃”、“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也就是说,阿罗诃(Elohim)在位格上是“妙身”,是神秘的、人的智慧所无法理解的。出谷纪中记载,祂是自有者(谷:三“14)。
      称呼圣子为“三一分身景尊弥施诃”、“应身皇子弥施诃”,首先肯定了圣子是救世主、默西亚(Mesiah,弥施诃)。进一步说明,圣子是“应身”,是天主本体的印象(希:一:3)。
      称呼第三位圣神为证身“三一净风”、“ 证身卢诃宁俱沙”,两个文本的文件,对“圣神”的翻译一个用音译--卢诃(Ruah)宁俱沙,一个用意译--净风。但都非常传神,因为圣神好象暴风刮来一样(宗:二:2)。圣神是教会的护慰者,耶稣曾应许:当圣神降临于你们身上时,你们将充满圣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犹太和撒玛黎雅,并直到地极,为我作证人(宗:一:8),所以,唐代的景教徒们将天主的第三位翻译成“证身”。
       虽然在语言上借用了佛教术语,但是将天主的三个位格翻译成“妙身、应身、证身”,又将天主的“一体三位”翻译成“三一妙身”,是非常精妙的。
        四、匠帝、匠王。这是景教徒对天主(Deus,God)的一种称呼,大致相当于“造物者天主”。因为天主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之主,“总玄枢而造化”。为了表达上帝的“创造”之功,景教徒使用“匠帝”、“匠王”一词称呼天主,相较之下颇为贴近本意。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个范例外,景教文献还有大量借用本地语言、特别是佛教语言的事例,将教堂译为“寺”、教士译为“僧”、本堂神父译为“寺主”、基督译为“世尊”等等。
       唐代景教传教语言的本地化,使其迅速被本地官方及普通群众所接纳,使得福音能生根、发芽。这种尝试,至今值得我们借鉴。
发表于 2013-10-15 23: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津日课里的很多经文就是这样,我的古文水平之传授就来源于此。古文之美,白话文小说家是不能体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6 11: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宗教在一千三百多年归化中国的历史中,曾有过两次被灭绝的惨痛教训,直至今日天主教徒在中国仍是一个很小的族群。中华民族皈依基督的理念,应该由我们中国基督徒自己去实现。因此,中国天主教会应该脱掉“洋教”的外衣,穿上中国文化的“服装”。我们中国基督徒应努力促进中国天主教本地化进程,创造天主教在中国的黄金时代,使中国人都能认识基督,进而皈依基督的教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6 16:18: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归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12-22 01: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