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夜来香 于 2013-4-18 16:55 编辑
看到最近很多人都在引用《神学大全》,大概是dominus开的这个风气吧,总的来说,不是一件坏事。但也有一弊,就是很多人误把《神学大全》当成了教会训导。 为什么突然要谈这个问题呢?是因为今天看到一则天亚社的新闻,确切说是一个小评论:《甘浩望神父:死刑和政治游戏》,这个评论里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废除死刑。 这个评论跟《神学大全》有直接的关系吗?有的。我们知道《神学大全》里也有对死刑的相关论述,圣托马斯在讨论是否应该用爱德去爱罪人时,说:“不过,如果他们堕落在很重大的罪恶里,而已无法救治的话,我们就不应该再向他们表示友谊的亲善。就是为了这个缘故,无论是天主的神律,或是人为的法律,都命把这样的罪人处死;因为他们加害于别人,比他们悔过自新更有可能。可是,法官在执法的时候,不是为了憎恨罪人,而是出于爱德之爱;由于这个爱,他更重视大众的利益,胜于重视个人的生命。再者,法官处死刑,如果罪人悔过,就能补偿他的罪行而对他有利;如果他不悔过的话,这也对他有利,因为结束他犯罪的行为,因为他不能再犯罪了。” 这个看似有道理的理论一直影响了教会几百年,但正是因为教会不是人性的,教会是天主的,教会才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发现真理的面貌。废除死刑这一呼吁也越来越高,也有许多国家已经废除了死刑。 《神学大全》里所讨论的并非全部符合教会的训导,以这个死刑而论,教会的官方训导怎么说呢? “教会看出一个希望的标记,就是‘已有愈来愈多人公开反对死刑,即使这种刑罚被视为是社会本身的合法自卫。现代社会已经有方法使得罪犯无法再造成伤害,从而有效抑制罪恶,而不必断然拒绝给他们自新的机会(《生命的福音》通谕27)。’”可是,假使能完全确定犯罪者的身分和责任时,教会传统的教导并未排除运用死刑,‘当这是对抗侵犯者而卫护人们生命的唯一实际方法(天主教新要理2267)’。但教会较赞成采用不流血的方法去阻吓及惩罚犯罪,因为这些方法‘更符合公益,也更合符人性的尊严(天主教新要理2267)’。废除死刑或终止执行死刑的国家愈来愈多,证明了绝对有需要以死刑处决犯罪者的情况,‘要不是实际上不存在,就非常罕见(《生命的福音》通谕56)’。反对死刑的舆论日多,也有愈来愈多国家立例废除死刑,或终止执行,在在显示出道德自觉性的提高。《教会社会训导汇编》405 教会在传统上曾一直采用声托马斯的这一理论作为死刑有力的证据,但随着人们道德自觉性的提高,发现死刑并非是最好的办法,于是人们开始反对死刑的执行。这也说明了圣托马斯理论对教会训导的影响,不过更说明了教会训导并不等于圣托马斯的理论。只是圣托马斯的绝大部分理论都是靠得住的,是符合教会训导的。 但也往往因为圣托马斯讨论的繁复,远不及福音来到直接、明了。比如圣托马斯在讨论是否应该爱罪人的时候,就讨论的云山雾罩,让人不知所以然。如果我们去看福音,看耶稣对待罪人的态度,就一清二楚了,比如对待犯奸时被捉住的妇人,耶稣给她说:去吧,我也不定你的罪,但以后不要再犯了。从这个例子里,耶稣非常清楚的告诉我们:要爱罪人,但不要爱他们的罪。也就是说,因为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我们要爱他们,但不要爱他们的罪。 很多人分不清这点,以为爱可以是带有条件的,除非罪人悔改以后他才有被爱的资格,其实这已经不是爱了,而是宽恕,宽恕要求一个悔改的具体表现,但爱则不需要。爱不需要条件并非说爱的时候可以不必基于真理,比如我们不能因为爱国而损害他人的利益,也不可说为了爱穷人我们就可以合法的杀富济贫。爱之所以不需要条件是因为在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天主就爱了我们,且为我们牺牲了性命。 在结束这篇小短文之前,刚好看到普世博爱网站上更新的一篇文章,非常的让人受感动,这篇文章谈合一的途径,但却是通过爱的艺术。我把这篇文章附在最后,跟大家共享好文。
合一的途径:爱的艺术
最近台湾辅仁大学的会议正探究卢嘉勒的合一思想在各个学科领域之间的可能性与延展性。我们为您刊登她于1997年在当地谈及基督信仰中爱的特色。 基督徒的爱是一项艺术:我们必须认识这爱的艺术。其实,爱具有某些特性和某些要求。现在我会为你们逐一列举出来,并同时建议大家为了众人及你们自己的益处而把这些特性生活出来。这份我们愿意并正在传扬普世的真爱具有以下的特质。 首先,真爱要求我们去爱那位临在于被爱的人身上的耶稣。我们必须紧记:耶稣是临在于每一位相遇的人的身上。耶稣论及公审判的宏伟场面时,不是说过祂会把我们为他人而做的,无论善行或恶行,都视作为对祂做的吗?耶稣在最后审判时不是重复的说:「你为我做了,你为我做了」吗?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把这爱的革命带到世上,我们必须紧记凡我们愿意为耶稣而做的,也必须同样的为他人而做,因为耶稣隐藏在每一位兄弟或姊妹的身上。所以我们要爱每一个人身上的耶稣。普世博爱运动就是凭着这信念而诞生出来的,并借着这信念传遍世界各地。 真爱也具有另一个特性,让我们也藉此作一个简短的省察,看看我们是否具备这份真爱的特质:即爱所有的人。这特性不容许有任何例外,即:我爱这个,不爱那个。这种爱不容许在人与人之间存有可爱或可恶、美丽或丑陋、年长或年幼、同胞或外籍人士的分别。所有人都应得到我的爱。 我还记得在「理想」早期,当我们发现福音要求我们去爱所有人时,引起了一项革命。从前我们也有自己的喜好和厌恶;我们会远离那些丑陋的人而亲近那些漂亮的人;我们对外籍人士不加注意,却关注自己的同胞。可是一个革命产生了:我们明白必须去爱所有的人。爱所有的人乃是信仰要求我们基督徒必须进行的一种神修操练。 真爱还有另一个特性:第一个去爱。就是说我们不应等候他人先来爱我,我才去爱人,而是要采取主动去爱的态度。就如当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圣父已派遣了祂的圣子耶稣为我们而死。不是我们先爱了天主,而是天主先爱了我们。所以,真正基督徒的爱是主动的。 你们尝试这样去做吧,当你们以这样的方式爱人时,将会看见在你们的四周开始一项革命。所以让我们注意这几点:爱所有的人、在每人身上看耶稣、第一个去爱。 还有,真爱要求你爱人如己,可是你要切切实实的爱人如己,不可马虎了事。我们对自己的爱不能是马虎的。对方等如我,我就是对方,因为我要爱人如己。所以,在一切的好事上,凡我愿意为自己做的,也该为他人而做。 另一个特性是:真爱使你与他人打成一片。譬如,当有人受苦,你就与他一起受苦;当有人感到喜乐,你就与他一同喜乐。例如,如果你拉长着脸的去参加婚礼,你便做错了。你应该与喜乐的人一同喜乐。或当你探望病人时却想开怀大笑或想念着别的事情,都是不对的。你应该跟他一起受苦,投入对方的处境中,感同身受。因此,你必须跟别人打成一片。所以,真爱不是一种感性的爱;而要以实际行动表示出来。 另一个特质:基督徒的真爱会教你爱仇人,去宽恕七十个七次。晓得怎样去爱仇人,对他们好,为他们祈祷。爱仇敌是基督徒革命的特色。我在其它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的特质。爱仇人是基督徒的特色。 还有另一个特性:耶稣把真爱带到世上来,祂希望这份爱能变成互爱。耶稣希望人与人之间能彼此相爱,好能达致合一,即达到耶稣在祂的遗愿,祂的大司祭祷文中所提及的合一。耶稣给世人带来的确是一条新的诫命,祂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耶稣要我们仿效天主圣三,好像至圣圣三一样彼此相爱,耶稣希望我们基督徒也以这样的方式彼此相爱。 还有最后一个特性,之后我们会重复一遍。那就是耶稣透过十字架的苦难,并借着亲身被钉在十字架上,使我们明白爱的意义。耶稣让我们明白到,有时,甚至很多次和经常地,爱等如痛苦。因为当我们跟他人打成一片时,我们必须舍弃自我,为他人设想。但这样做能令你的心充满无限的喜乐! 节录自卢嘉勒在1997年1月26日与台北(台湾)教会团体见面的讲话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