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39|回复: 1

【推荐】界线十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30 07:2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法规1】因果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圣经:“你们切不要错了,天主是嘲笑不得的:人种什么,就收什么。那随从肉情撒种的,必由肉情收获败坏;然而那随从圣神撒种的,必由圣神收获永生。”(迦6:7-8)
因果关系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律法,《圣经》以撒种与收获做比喻:种什么,就收什么。天主不是要处罚我们,而是教导我们一些事实真理。假如你抽烟,你就很可能常常干咳,甚至可能得肺癌;假如你乱花钱而透支,你很可能会常有债主来讨债,也很可能没有钱买食物而饥饿。反过来说,如果你总是节制饮食,运动规律,就比较不会感冒或生病;如果你能明智小心地平衡开支,量入为出,你自然会有钱付各种费用,也有钱买日常用品与食物。
因此,我们要为自己的行动负责,也要让别人为他们的行动负责。
可是有时候,因果律会受到干扰,有些人没有收割他们所种植的。那是因为有人从旁介入,替他们收割成果。假如你每次花太多钱,你母亲都会寄钱给你,帮你解决透支缺钱的问题,或帮你支付信用卡的债务你就不会尝到乱花钱的恶果,因为母亲保护你免于承受自然恶果。
人有能力干涉因果律,但无法胜过因果律。
试图要解救不负责的人。拯救一个人免于他自己种下的恶果,不过是让他继续做不负责任的行为罢了。因果律并没有因此撤销,仍在进行中,只是种植恶因的人没有承受那个恶果,是别人在为他承担。也就是说,那个果没有在此时此地出现,就会在另外的时间和空间出现。总之,一定要出现。
我们称呼那不断在拯救别人或替人家收烂摊的人为同案者(codependent)。事实上,同案者与种下恶因的人,都是没有界线的人。替不负责的人负责,只会在自己或他人的肉体上、情感上、灵性上不断地造成混乱,不负责的行为只会持续失控下去。
建立界线不再干扰因果定律,让因果律正常运行。
对不负责的人讲道理并没有什么作用。比如说:“我真的向杰克当面谈到那个问题了。我已跟他讲过很多次我对他那些行为的想法,也要求他必须改变。”这位当事人只不过向杰克唠叨罢了,杰克不会觉得自己必须改变,因为他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并没有让他受苦。除非他尝到恶果,否则他绝不会改变。
假如杰克是个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他就会正视他的问题,然后会改变,问题是那些陷入自我毁灭形态的人都不认为自己有错误,唯有让他自食恶果以后才会改变行为。《圣经》教导我们说,向糊涂的人说教是不值得的:“谁矫正轻狂的人,只有自招羞辱;谁责斥邪恶的人,只有自找凌辱。“(箴9:8)
要深刻认识因果律的存在、运行方式、效果。
【法规2】责任律:不断分辨澄清自己和他人的责任范围
圣经:“应负起彼此的重担……每个人挑起自己的担子”。(牧*迦6:2,5)
当我们放手让因果律发生的时候,就会有人说:“那样太自我中心了,我们应该牺牲自己,彼此相爱。”另外一些人则在帮助了别人之后,就担心是不是影响了因果律,从而感觉“愧疚”。
如果你存在上面的情况,你非常有可能就是一个没有人格界线的人,并且你的生活中一定存在着没完没了的混乱、冲突和紧张。你需要相当长的时间,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勤奋勉力来学习建立正确的人格界线,否则你的混乱和冲突会一直跟随着你。
“责任律”包括爱别人。爱的诫命是基督徒的全部律法(迦5:13-14),耶稣说:“你们要彼此相爱,如同我爱了你们一样。”(若15:12)任何时候你不爱人,你就没尽到基督徒的责任。但《圣经》要我们彼此相爱(love one another),不是要我们成为对方(be one another)。你不能替别人感觉,别人也不能替你思考,你不能别人活着,别人也不能替你成长。这就是迦6:2,5所说的意思:“应负起彼此的重担……每个人要挑起自己的担子”。
前面的重担指的是会把背压断的大石头,人无法独力负担,后面的担子则是指日常生活中的义务,包括一个人的情绪、态度、价值观、处事模式。当然,人可以在这些方面彼此帮助,但最终还是要各负已责。
假如我们陷入低潮、无助、绝望,我们当然希望别人能够提供一些援助。这是对别人有责任感很重要的一面。另一个我们要对别人负责的观念是:我们不只要能够给予,也要能够对别人毁灭性与不负责的行为设立界线。光把别人从他犯错的恶果中拯救出来是没有助益的,因为你这一次救他,下一次还是必须再救;你的拯救只是加强他的恶性循环罢了。“易怒的人,应当受罚:你越宽容,他越乖戾”(箴19:19)。
《圣经》指示我们要为自己事负责:“我们每人都要向天主交自己的账”(罗14:12);又要为自己的成长负责:“你们要怀着恐惧战憟,努力成就你们得救的事,因为是天主在你们内工作,使你们愿意,并使你们力行,为成就衪的善意。”(斐2:12-13你必须为你自己的事负责,别人必须为他自己的事负责。
这和管教小孩的原则是一样的;不对他人设下界线并非是真爱,反而是有害的,会使他们走向毁灭之地。箴23:13说:“对孩童不可忽略惩戒;用棍打他,他不致死去”。整本的《圣经》都一再强调:你必须对那些需要你的人伸出援手,必须能给予,但也必须对罪或败坏设下界线。
【法规3】能力律:真实明确的了解、承认、接受你能力的范围
圣经: 因为我不明白我作的是什么:我所愿意的,我偏不作;我所憎恨的,我反而去作。……因此,我所愿意的善,我不去行;而我所不愿意的恶,我却去作。……可是,我发觉在我的肢体内,另有一条法律,与我理智所赞同的法律交战,并把我掳去,叫我隶属于那在我肢体内的罪恶的法律。(罗7:15,19,23)
随着教会“十二步运动”(Twelve Steps)的发展,那些正在治疗或康复中的人都有相同的困惑。因为十二个步骤的第一步,就是要我们“看见”,我们对于“罪”是无能为力的,我们无法控制我们的生活。我对我的行为真的没有控制能力吗?若真没有,我怎么能够对我的行为负责呢?什么是我有能力去做的呢?
这是灵修成长、生命改变的重中之重的要点之一。通常人们都企图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来控制自己的行为,通常也会达到某种成功。但在一些特殊问题上,却非理智和意志能够控制的,于是就面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在理智和意志失败时,坦白承认自己每当在某些情况下,都会处在窘迫的境况中,完全丧失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圣神德能的空间。当你还不肯承认,在某些情况你会做出丑陋的事之前,你就是仍然认为自己能够改变那种情形,因而你无法有圣神的德能进到你的缺限中。
若望宗徒这样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罪过,就是欺骗自己,真理也不在我们内。但若我们明认我们的罪过,天主既是忠信正义的,必赦免我们的罪过,并洗净我们的各种不义。如果我们说我们没有犯过罪,我们就是拿他当说谎者,他的话就不在我们内”。(若壹1:8-10)
当你在某些问题上,不断的失败的时候,(这些情形你自己是知道的,然而你也确实会自己哄骗自己。)你要澄清这些真相,也要认识到你在一些事情上,是有能力的,借着这些能力,你可以真正的成长。
1. 你有能力同意那些失败或者丑陋的情形确实存在。在《圣经》里,这叫做“认罪”(confession)。也就是说,你或许没有能力改变,你有能力同意或承认“确实在我身上发现那样的事”这个真相。
2. 你有能力向天主表明自己的无能(虽然你会为此感到害羞),在天主的面前将自己谦卑下来(虽然你会觉得这样很不甘心),并且你永远都有能力向天主求助。把整个生命都交托给他(虽然你会觉得这样很没有自我)。事实上,虽然你有这些能力,但很难行的出来的原因是因为你还没有明白若12:25:“爱惜自己性命的,必要丧失性命;在现世憎恨自己性命的,必要保存性命入于永生”。
3. 你有能力寻求天主与别人,请他们帮助你看出你的人格界线内外的真实情形是什么。
4. 你有能力弃绝那些你已经看见的内心败坏。即使那些败坏,至少你能在态度上弃绝它。(基础)
5. 你有能力谦卑自己,求天主与别人帮你处理人在发展中所受到的伤害,或你在孩提时期不曾得到满足的需要。你许多的问题都源自内心的空虚,你必须求天主与别人来帮你满足那些需求,在天主与他人两者,你要更依靠天主。
6. 你有能力去寻求自己那些被你伤害的人而设法与他们和解。如果你想对你自己与你所犯的错误负责,你就必须先对那些曾经被你伤害的人负起责任才行。玛5:23-24:“你若在祭坛前,要献你的礼物时,在那里想起你的弟兄有什么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礼物留在那里,留在祭坛前,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你的礼物。”
安静的祈祷文:主啊!求你给我安静的心,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给我勇气,去改变我有能力改变的;也给我智能去分辨两者之不同。
换句话说,天主能够帮助我们看清楚与划清界线!你有能力使自己顺服下来,与天主合作,恳求天主来改变你。你没有能力改变外物;你不能改变天气、过去、经济,更不能改变其他人。很多人因为想要改变别人而尝到的苦头比自己患病时还要多。何况,那原本就是不可能的。你所做得到的是影响别人,不过其中另有玄机。你既然不能改变别人,你就必须改变自己,使别人那些有毁灭性的形态不再对你发生作用。改变你对他们的方式;当他们的旧样式再也无法影响到你时,他们可能因此而改变。
另一个可能发生的事,就是当你能够释放别人,你的身心将变得更健康,而他们或许会注意并羡慕你的改变,并希望自己也能得到你所拥有的呢!
你必须很有智能地了解自己是什么,又不是什么。好好向天主求颗智能的心,知晓什么是你有能力改变的,而什么是你没有能力改变的。
【法规4】尊重律: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已之所欲,亦施于人。
圣经:凡你们愿意人给你们做的,你们也要照样给人做:法律和先知即在于此。(玛7:12)
有人在描述界线问题的时候,他们会说:“如果我向他们说不,他们不会接受。”“假如我向他们设下界线,他们会生气。”“假如我对他们说出我内心真正的感觉,他们不会跟我讲话了。”
我们害怕别人不会尊重我们的界线。但有时我们面对别人的界线时,会这样想,或这样说:“他怎么可以拒绝来接我呢?根本就是顺路嘛!他如果真的想要‘一个人’清静,可以找其他时间嘛!”“她不来参加我们的午餐实在很自私,毕竟其他的人也都为此做了很大的牺牲。”“我不过暂时跟你借一下钱罢了,没想到你这样吝啬。”“我曾那样帮助你,难道你不能回报我一点吗?”
《圣经》说我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人论断(玛7:1-2)。当我们不尊重别人的界线,也必怎样不被尊重。假如我们遣责别人的界线 ,我们也将同样地被人遣责。这就造成一种恐惧的恶性循环,使我们在必须对人设立界线时,却不敢那样做。结果只好顺服,然后感到不满或怨忿,于是,我们所给的“爱”,就变得既酸又臭了。
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必须尊重别人的界线,喜爱别人的界线,才可能要求别人也尊重我们的界线。我们要别人怎样对待我们的界线,我们就应该先怎样对待别人的界线。假如我们喜爱或尊重向我们就不的人,他们自然也会喜爱与尊重我们的不。自由会生出自由,什么因就结什么果。假如我们走在圣神中,就可以给别人自己选择的自由。“主的神在哪里,哪里就有自由。”(格后3:17)
假如我们一定要去论断别人,所依据的就必须是“赐予自由的完美法律”(雅1:25)。天主并非不分是与非,基督徒也并非不分是与非,但依据并不是出自我们的见识,而是出自福音的真理。
当我们能够坦诚地接受别人的自由,在他们向我们设下界线时,我们就不会生气、愧疚,或撤回我们的爱。如果我们能够接受别人的自由,我们对自己的自由也会更为坦然,能够向别人立下界线。
【法规5】动机律:付出未必是真爱
圣经:在爱内没有恐惧,反之,圆满的爱把恐惧驱逐于外,因为恐惧内含着惩罚;那恐惧的,在爱内还没有圆满。(若壹4:18)
史坦感到很困惑。因为他从《圣经》读到的或是自教会学来的,都说施比受有福;然而他却感受到事实并非如此。他常常觉得别人对他的所作所为都不感激、不在意。他也希望别人能够更体谅他的时间与精力,可是,每次人家一对他有所要求,他无法拒绝别人。他以为这样很有爱心,而自己也想要当个有爱心的人。最后,他的疲倦并发成沮丧后,于是这样说:
“我爱得太多了”“我一向为人做牛做马,我给,我一直给,拼命地给,却仍然受到伤害。”“我已经筋疲力尽了,在人间看不到希望”“教会中的关系是如此的虚假”
然而《圣经》说真爱使人觉得尝到了天主的恩典,让人感到喜乐。真爱应该只会带给人幸福,不可能使人沮丧的。所以,如果你付出“爱”,却收获沮丧,那你付出的大概不是真爱。
当花些时间深谈后,史坦发觉原来他的许多“作为”与牺牲并不是出自爱心,而是出于恐惧。史坦小的时候,如果不遵照母亲所吩咐的去做,母亲就会把感情退缩。于是,史坦学到的是:勉强地给,给得心不甘情不愿。他给予的动机不是出自爱,而是害怕失去爱。史坦也害怕别人的怒气。当他还是个小男孩时,他的父亲常常对他大吼大叫,他变得对那些会导致愤怒的敌对状况感到畏惧。那种恐惧感使得他无法向人家说不。史坦怕失去爱,也怕别人对他生气,因此他总是讨好别人。这些错误的动机使他付出的并非是真爱,也无法收获喜乐。
1. 害怕失去爱或害怕遭受遗弃。那些向人家说好而事后又很不甘心的人,是害怕失去别人的爱,这是他们受苦的主要动机。他们的给予是为了想得到别人的爱,因此,如果他们得不到爱,就觉得自己被对方遗弃了。
2. 害怕别人的愤怒。有些人因为旧的创伤与不良的界线,无法忍受别人对他们生气。
3. 害怕寂寞。有些人降服于别人是为了“赢得”对方的爱,可以使他们免于孤独。
4. 为了维护“自我形象”,为了表明自己是一个“好人”,因此不断的讨好别人。
5. 愧疚感。不敢面对内在的真正问题,以外在的“善行”来冲淡隐藏的黑暗。于是,不断地想要行好,好让自己安心。当他们拒绝接受时,心中就很难受。
6. 负债感。这些人常有一种负担,就是以为自己必须为自己所得到的一切一一回报,特别是在别人感情敲诈的时候。
7. 寻求赞许。习惯于被象小孩子一样的被夸奖,因此,一有人向他们要些什么,他们就一定要给,以换取赞许。
8. 过于认同别人的损伤。由于自身的需求未被满足,因此起身扮演救世主的形象。
我们都有选择的自由,唯有自由的付出,才会是真爱,但假如你给予的内在动机未被澄清,你就会在付出中不断的收获痛苦。
你要天主协助你分辨内在的动机惧,帮助你设立有益于身心的界线。
【法规6】评估律:伤不是害
圣经:我固然用水洗你们,为使你们悔改;但在我以后要来的那一位,比我更强,我连提他的鞋也不配,他要以圣神及火洗你们。他的簸箕已在他手中,他要扬净自己的禾场,将他的麦粒收入仓内,至于糠秕,却要用不灭的火焚烧。(玛3:11-12)
当我们开始学习设立界线的时候,常常会这样说:“如果我跟他说我想那样做,他不会受伤吗?”“我不想伤害他啊!”“我不想没有顾虑到他的感情就做决定,那太残酷了。”
然而,伤(hurt)与害(harm)是不一样的。当我们去补蛀牙的时候,医生就在牙齿上钻洞,,但是却不是为了,也没有。相反,吃那些会让你蛀牙的糖,糖没有伤(hurt)我们,却害(harm)了我们。
重点就在这里。有些事情会伤到我们,却不会害我们;事实上,反而可能对我们有好处。有些事让我们觉得好得很,却可能害我们极深。”
你必须评估你设立界线会对别人产生的影响,并且对别人负责。可是,这不代表因为别人会受伤或生气了,你就不能避免设立界线。设立界线,是要让你和他人生活得有目标、有意义。
耶稣说:“你们要从窄门进去,因为宽门和大路导入丧亡;但有许多的人从那里进去。”(玛7:13)
宽门和大路的结果总是毁灭。只有诚实有目标的生命才可能结出好的果子。决定设立界线是很艰难的,因为需要下定决心,以及正视问题的核心,在这种情形下,很可能使你所爱的人痛苦。
我们当然需要评估我们的选择所引发的痛苦,并存有同理怜悯心。例如,辛蒂决定今年的圣诞节与朋友去滑雪,不回家度假。她的母亲知道后很难过,也很失望。只是,辛蒂这样做,并没有害到母亲。辛蒂的决定让母亲感到难过了,但她不应该因此而改变决定。她可以很有爱心地说:“喔,妈,我们不能一起过圣诞节,我也很遗憾,但明年夏天我们仍然有机会相聚的,我期待那时再相见。”
假如辛蒂的母亲能够尊重辛蒂有自己选择的自由,母亲就会回答类似下面的话:“虽然这一次你不能来过圣诞,我有点失望,可是,我仍真心希望你们有平安、快乐的假期。”她的母亲会坦承自己的失望,却也能够尊重辛蒂的选择——与朋友一起欢度假期。
我们所做决定,如果别人不喜欢,当然会引起他(她)去正视问题,也可能会引起他(她)的痛处。只是,假如我们不能向别人坦承我们内心的怒气,我们将在心中积囤怨毒与愤恨。所以,我们应该彼此诚实无欺,告诉对方我们如何受伤了。“你们应该戒绝谎言,彼此应该说实话,因为我们彼此都是一身的肢体。”(弗4:25)
我们需要评估:与别人面对问题彼此质问时,到底会引发对方多少的痛苦。我们需要了解这痛苦如何对别人有所助益,而且了解有时这是为他们或为我们彼此的关系做出的最好决定。我们需要以正面积极的观点来评估这些痛苦。
【法规7】积极律:积极建设性的界线,而非消极破坏性的界线
圣经:你们蒙召选,是为得到自由;但不要以这自由作为放纵肉欲的借口,惟要以爱德彼此服事。……如果你们彼此相咬相吞,你们要小心,免得同归于尽。(迦5:13,15)
我们可能认识一些多年来都很被动、听话的人,突然间,他们的言行失控抓狂起来,让我们想不通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而怪罪在他们的心理医生或交友不慎上。事实上,他们是顺服太多年了,内心压抑禁锢多年的怒气豁然火山爆发。这种在设立界线时而有的反应阶段其实是有益的,尤其对那些受害者。他们需要从肉体上、性上的戕害、或情感上的被勒索与被操纵和那些使得他们成为无力的受害者的景况中挣脱出来。我们应该为他们的释放而欢呼。
但是,到底何时应该适可而止呢?要建立界线,调整期是必须的,在这一段时间,可能会有过分的反应。可是,要度过调整期。对两岁的小孩来说,生气的时候,打妈妈是一种很重要的宣泄方式。可是,如果这种行为一直持续下去,到了四十三岁还这样反应,就太过分了。让被虐待的受害者把他们的愤怒和怨恨发泄出来是很重要的,但一辈子都在嘶喊“受害者的权利”,就陷入一种“受害者情绪”(victim  mentality)。
你必须在调整期中寻求你自己的界线,这种界线应当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因为你最终还是要在人群中生活,建立平等的关系,爱你的邻居像爱你自己一样。如果你在调整期建立的界线是消极的、片面的、破坏性的,那么一切仍在混乱之中,只不过换了一些方式。
有积极界线的人,他的情绪和理智是清楚明白的,能够表现出他们到底爱什么,他们要什么,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的立场又是什么。这些人和那些只晓得情绪化,恨什么、不喜欢什么、反对什么、不会做什么的人是非常不同的。积极的人能够“爱人如己”;他们可以互相尊重,“自我牺牲”,不会“以怨报怨”。他们已经超越律法,能够积极地去爱,不是消极的反应。消极的人却是没完没了的怨恨与苦毒。
【法规8】嫉妒律:渴慕与嫉妒
圣经:你们贪恋,若得不到,于是便要凶杀;你们嫉妒,若不能获得,于是就要争斗,起来交战。(雅4:2)
嫉妒是我们最基本的情感,是伊甸园亚当夏娃犯罪堕落直接的结果,是撒但的罪恶。《圣经》上说撒但“想要和天主一样至高无上”,他嫉妒天主,就引诱亚当与夏娃,让他们也有相同的坏念头——他们也能与天主一样伟大。
撒但和亚当夏娃,都不满足他们的现况,而希望能够拥有一些他们认为最好的东西。而且坚信,若得不到,生命就没有真正的意义。因此,就生出苦毒、诡诈来。当嫉妒发生时,有些人很有技巧地贬低别人的成就,微妙地剥夺别人所得到的,其实,他们应把嫉妒的时间与精力,拿来补足自己的缺失,设法有一番作为。
我们每个人的个性都有嫉妒的成分,它特别具有毁灭性,让我们永远贪婪与不满足。渴慕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并没有什么不对,天主也说过他会赐下我们心中所渴望的。但问题是:嫉妒是把我们的渴望放在我们目前的界线之外,集中在别人身上。
一个孤独寂寞的人自己要与人保持隔绝,却嫉妒他人拥有的亲密关系。/一个单身妇女自己要躲开社交生活,却嫉妒朋友的婚姻与家庭。/一个中年妇女觉得自己被卡在工作里,想要追求她比较喜欢的工作,却老是拿“没错,但是……”为她不能做的借口,而厌恶那些能够“追求自己梦想”的人。/一个自己选择要过公义正直生活的人,却怨恨嫉妒那些日子似乎欢乐无穷的人。
这些人总喜欢拿自己跟别人比较,让自己深陷牢笼之中,老是厌恶怪罪别人。注意看看上面与下面的例子之间有何不同:
一个孤独寂寞的人承认自己缺乏人际关系,于是,他问自己也问天主:“为什么我老是跟别人隔离呢?我至少可以找个专家谈一谈这个问题。即使我很怕社交,我还是可以找人协助的。没有人应该如此孤立生活,我会打个电话,试着去改变情况。”
那位单身女郎问说:“ 我不知道为什么都没有人要找我出去。或为什么别人老是拒绝跟我约会。我的所作所为到底有什么地方不对劲?是不是我沟通的方式出了问题?我应该到哪里多认识一些人呢?我怎样变成一个比较有趣味的人呢?也许我可以参加一个针对这类问题的支持或互助团体,了解问题症结所在,或参加一些类似‘我爱红娘’的活动,让他们帮助我找些志趣相投的人士认识一下。”
那位中年妇女问自己说:“我为什么对追求自己的理想这样举棋不定呢?为什么我会以为辞掉现有的职位而去做我比较喜欢的工作是自私呢?我到底怕些什么呢?其实,如果我很诚实,我会发现:喜欢他们的工作的那些人都曾冒险,有时还必须更加努力,重回校园修课,以便转换到另一个工作。也许,是我自己不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
那位义人则问自己:“假如我真的自己‘选择’要去爱天主与服事天主,为什么我还会觉得自己活得像个奴隶呢?我属灵的生活到底有没有问题?我为什么会羡慕那些生活败坏的人呢?”
这些人不支嫉妒别人,而反过来询问自己。嫉妒应该是一种征兆,代表你生活中有所缺失。这时候,你应该求天主帮你了解:到底你怨恨的是什么?为什么你没拥有你所嫉妒的那些东西?或,了解你内心是否真正渴望那些。求天主帮忙你如何达成心愿,或如何舍弃欲望。
【法规9】行动律:心动不等于行动
圣经:义人靠信心而生活,假使他退缩,他必不会中悦我心。我们并不是那般退缩以致丧亡的人,而是有信心得以保全灵魂的人。(希10:38-39)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有界线问题,是我们缺少敦促自己进入生活的能力。我们除对外来的刺激有所响应外,同时也应该驱策自己主动投入生活。我们灵性上与情感上的健全,仰赖我们是否保有这种精神。
让我们来看看“十个塔冷通”的比喻(玛25:14-30)。那些成功的人都很活跃、充满自信心,是自动自发的创始者,然后一路鞭策自己去设法完成。失败的人则是一些消极、不爱动的人。可悲的是许多消极被动的人并不是天生的恶人或坏人。只是,邪恶的势力是活动不停的,如果被动的心性不去和邪恶的势力对抗,终将和邪恶携手合作。消极或被除动永远都不会成功。
我们都知道天主对敬畏他的人是不刻薄的,《圣经》到处都显示出天主的怜悯。可是,天主也不会加能力给被动者,那位“又恶又懒”的仆人是消极被动的,他按兵不动,连试都不试。天主的恩典允许我们在尝试后失败,却不会袒护被除数动者的无成。我们必须尽我们的本分。
天主所遣责的罪不是“尝试以后的失败”,而是“败于不去尝试”。尝试了,失败,再试一次,这叫做学习。不尝试,就绝不会有好的结果产生;只会让邪恶获胜。消极被动的人会“退后”,这是天主无法容忍的,而当我们明白这种退后对我们灵魂的杀伤力有多大时,就可以了解天主无法容忍的原因了。天主希望我们能够“保护我们的灵魂”,这就是界线的角色——为我们的所有物、为我们的灵魂定位与保护。
当一只雏鸟要孵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替那只幼鸟把蛋壳弄破,那只小鸟就会死去。雏鸟必须自己设法把蛋壳啄破,进入这个世界。因为这种主动的“运动”(workout)可以加强它本身力量,协助它在世上生存。剥夺雏鸟求取生存的责任,它就会死亡。这也是天主创造我们的方式。假如他在“孵化”我们时就帮忙我们做全部的工作,他就侵犯我们的界线了,我们将因此死亡。我们不能被动地“退后”,只有活跃、积极进取,借着祈求、寻找、叩门,我们才可能建立自己的界线。“凡是求的,就必得到;找的,就必找到;敲的,就必给他开。”(玛7:8)
【法规10】显露律:坦诚你的界线
圣经:没有隐藏的事,不成为显露的;没有秘密的事,不被知道而公开出来的。(路8:17)
界线是我们所有物的地界,确定我们的主权与责任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我们一直都在讨论为什么需要这样一条界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你不是活在真空中,你活在与天主与人的关系当中,界线可以确定你与他们的关系。其终极目标就是爱。这就是显露律如此重要的原因。
显露律说的是:你的那些界线必须让人清楚看见,在彼此的“界线”中能够互相沟通。我们会有那么多界线的问题,源自我们关系上的恐惧,害怕愧疚,害怕别人不喜欢,害怕不能获得赞许,害怕别人生气,害怕被人知道等等。这一切都是在爱上的挫败。
因为这些恐惧,我们尝试保有隐密的界线。我们消极安静地退缩,不能诚实地向我们所爱的人说不。我们只是私底下偷偷地感到不满或怨忿,不敢直接对他们说出他们如何伤害了我们。我们常常暗自承受别人不负责任所带给我们的痛苦,不敢光明正大道出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我们与其他人。
一个女人可能二十多年来都默默地顺服她的配偶,不曾谈到自己的感情或提供自己的意见,又多年来一再屈服于子女,从来不向他们设立界线,却又因那些妥协而怨恨。结果,等小孩长大以后,因为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真诚,子女从不觉得父母爱过他们,父母也觉困惑,想不通“我们这样为他们做牛做马了,他们竟然还这样”!
这例子都因那些没表达出来的界线,而把人与人的关系弄坏了。要记得有关界线很重要的一项事实,即:不管怎样,界线都是存在的,而且不管我们是否把它们传达出来,界线一定会影响我们。就像露西和外星人一样,如果我们不把那些真实存在的界线问题都沟通清楚,我们一定会吃苦的。
假如我们不把界线直接地沟通与显露,它们仍将以间接或操纵的方式表达出来。《圣经》明确地要求我们要诚实,光明磊落地行在光中。作光明之子,是我们能与天主或人亲近的惟一方式。可是,因为我们的恐惧,我们把自己各方面都隐藏在黑暗中,使撒但有机可乘。当我们的界线都在光中,即全部都可以向人坦诚沟通时,我们的人格开始第一次的整合。我们的界线也会慢慢越来越朝向积极建设性的方向调整。套一句保禄的活,它们就都变成光了,它们受到更新与改变。医治总是在光亮处发生的。
天主希望和我们有真正的关系,也希望我们和别人有那种真正的关系。真正的关系就是我深知我的界线,以及那些难以跟人沟通的自我。我们的界线受到罪的影响,它们常有差错,过犹不及,需要在光亮中全都显露出来,让天主来疗伤,也使别人因此得到利益。把你的界线公开地与人沟通,这才是真爱的途径。
“真爱是从清清洁洁的心、无亏的良心和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和 弟前1:5)

原著:王世勇神父
发表于 2012-8-31 13: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基督内的言语真好!
天主是全知的,连人内心最隐秘的意念都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5-1-2 20: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