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62|回复: 5

另一类“走西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1 00: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修公爵 于 2012-8-11 00:24 编辑

                       本文写于《走西口、《闯关东》热播之时
      “闯关东”与“走西口”是清朝中后期,关内的鲁、冀、晋、豫、陕等省“人稠地稀”,导致人地矛盾加剧,民生凋敝,流民铤而走险到东北和蒙古地区寻求生路的过程。
     我的先祖是200多年前从山东渡海到辽东半岛的流民。我的祖父母辈仍称呼山东半岛为“海南家”,至今我的口音与烟台、威海的相似程度仍高于省内的近邻本溪、鞍山。
      央视将“闯关东”与“走西口”搬上屏幕,是传统的“革命主义”、“爱国主义”、与当下流行的“牛B主义(我和一些人士对所谓“成功学”的认识)”的混合体。大多数背井离乡的人没有朱开山和田青的运气及能力成为万人敬仰的“成功人士”,他们仅需要一块土地解决生存问题。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当时的人为什么“闯关东”与“走西口”,容我细细掰扯。大家经常看清朝的“辫子戏”吧。在无比“圣明“的 “皇阿玛”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中国人口突破一亿。本公爵认为人口高速增长主要取决两方面因素。其一,地理大发现后,从美洲传来的玉米、马铃薯等高产、高热量、适应性强的作物提供了粮食保障;其二,清朝初年的”摊丁入亩“政策,取消了人头税,降低了农民的负担(2003年以后,胡、温政府取消了摊在田亩上的农业税,再一次为农民松绑。台湾地区在李登辉执政期间也取消了农业税)。
      如果是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增长是件大好事,增长的人口可以为工商业提供劳动力。然而,满清政府是一个极度“抑商重农”的政权,重视耕读而压制工商,中原的劳动力被严格限制土地上。这种政策的结果是人地矛盾及其严重,特别是荒灾之年(邓公改革以前也是这种状态)。
     当时的满蒙地区地广人稀。因为满洲地区是清廷的“龙兴之地”,禁止汉人出关开垦。而蒙古地区(当时外蒙还是中国版图)实行封禁政策,以长城为蒙汉两族的分界线,清代蒙古的牧地是国有土地,牧民们逐草而栖汉族人不得到口外开垦谋生。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1691年(康熙三十年)后,清朝连续对准噶尔部用兵,为就地解决粮草供应,在蒙古地区“募民田作”。清政府在内蒙古草原上圈占的大片牧场,都亟须汉人去耕作。但总体上,满清政府禁止关内流民到满蒙地区“闯关东”与“走西口”。但清末,这种禁垦的局面被打破了。其一,随着内地人口增加,人地矛盾不断加剧,形成了河北、山西、陕西等地贫苦百姓的“非法移民”潮流(热河地区以山东人为主)已不可遏制,这种潮流在道光年间以后达到了高潮。其二,清末,国力匮乏,战事频仍,清政府和蒙古王公财力空虚。于是,蒙古王公们打起了“土地财政”的主义,将蒙古草原的大片土地以“荒地”(与当代的“土地财政”如出一辙)的形式租赁出去,招徕关内贫苦农民耕种。
     但流民们大多是一穷二白的“贫下中农”,没有钱购买土地和生产资料。这个时候,出现了天主教的传教修会,为流民服务。任何人写内蒙古历史时,都无法落下这个修会,只不过是当作“帝国主义宗教侵略”。这个修会就是比利时“圣母圣心会。”
    1864年,教宗正式指定中国长城以北蒙古地区作为"圣母圣心会"的传教区。1865年,"圣母圣心会司铎们来华,他所分得的传教区是蒙古,这是传教工作最难着手的区域中之一"(德礼贤《中国天主教传教史》第88页)。同年12月6日,该会会祖南怀仁带领司、韩、郎、林四名会士来到西湾子总堂,接受原来法国味增爵会的教务。
       刚开始的时候,圣母圣心会的传教对象定位蒙古族牧民,但蒙族人笃信喇嘛教,传教异常困难。1875年,圣母圣心会士德明玉(Devos Afons)神父“邀得巴主教批准,提款典种蒙地一段,招徕汉人垦殖。计取既救其身,又救其灵之妙策。不久成绩显著,传教迅速。”这一试点成功后,教会开始直接从蒙古王公手中租种那些原本无人耕种的荒地或购买土地,低价转租给从口内迁来的贫民。
     “教堂方面通常采取蒙旗习惯之分收方法,即视耕地优劣,侍耕作物成熟之后,即与耕者按三七或二八分收农作物,此种分收成数,取决于领地之时,视即中等年岁之好坏,二者同甘苦,共利害”。对于饱受苛捐杂税的农民而言,租种教堂土地“颇少其它临时变动,教堂亦不再立其它租税名目,耕者舍此之外,亦无其它负担”。
     教会除了给农民们提供廉租土地外,还向农民提供生产资料和无息借贷。教会为教友提供耕牛、种籽、农具,还为教友搭盖房屋。教友的生产、生活皆依赖教会。
当时流传下来这样一个顺口溜:
    “天主圣母玛利亚,热身子跪在冷地下,神父! 哪里拨地呀? 噢来! 红盛义去种吧! 你为什么进教? 我为铜钱两吊。为什么念经? 为了黄米三升”。大概是讽刺缺乏信德而为了经济利益信教的教友。但这个顺口溜也反映了当时教会赈济贫民,帮助农耕的善举。
      圣母圣心会在蒙古王公手中典租大量土地,招募流民。这是一个双赢的经济合作过程。农民得到了安定的生活保障和主耶稣,教会为吾主收割了庄稼。在近百年的时间里有22万流民通过这种方式信奉了天主教。1945年,记者黄举安在其《三圣(盛)公与定远营》(《边疆通讯》1945年3卷9期)中写到:“教会对新招徕的佃户不仅给以住所,而且还给以耕牛种籽及必要农具,并贷以现金。这样一来人们怎的不信仰他们,崇拜他们,甚至为他们而驱使呢?“
     比利时的圣母圣心会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除了金钱外,还有大量的传教士。近百年来,该会共有679位会士来华传教,其中248位会士再也没能回去。
发表于 2012-8-11 07:3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比利时的圣母圣心会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除了金钱外,还有大量的传教士。近百年来,该会共有679位会士来华传教,其中248位会士再也没能回去。
....................................................................................................................................................

令人震撼,令人感动。愿传教士的灵魂在天堂安息,永远安详在主的怀抱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1 13: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12:24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们:一粒麦子如果不落在地里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1 15: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儿为什么这样 发表于 2012-8-11 14:40
看这样的文字是一种享受。愿主给你更多的智慧,传扬主的圣名。

是的,当时传教士,为了传教,''走了西口'',至今都可以发扬光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9 01: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吃教吃到了一定时候,也会皈入教会的,只是提高素质真的是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1 19:5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12-8-19 01:37
吃教吃到了一定时候,也会皈入教会的,只是提高素质真的是不容易。

入党是“走西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4-26 07: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