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慧心文 于 2012-6-27 00:01 编辑
在去年的一个飘雪的日子里,我路过一家大酒店,我一脚踩上了被雪花覆盖光滑的瓷砖,身子向后摔倒。足足有半个小时没反应过来。脑瓜至今还是晕晕的。至那以后,我的记忆力虽然变得奇差,但领悟能力却比以前更强了。有人问我,你看了怎么多书,能否记得里面的内容呢?的确,我说我根本无法记住这些东西,但我可以将自己读过的书,所领悟的东西消化到自己的生命里了。
今年夏季比较长,因为有个闰四月。为了将自己所读过的书能被记下来,提早将这两个月读书心得写入日记里。按傅佩荣老师的建议夏季适合读《庄子》和《瓦尔登湖》。庄子是我最喜欢的一位古代哲人,另一位自然是孟子,庄子作品很有意思,不仅不同的人对它分析有不同的效果,即使同一个人,每一次去看它的时候总会有新的收获。为了更深的了解庄子的精粹。我选读了傅佩荣先生的《庄子的智慧》《解读庄子》《向庄子借智慧》《解读老子》、《老子庄子大全集》。印度奥修的《庄子心解》《天下大道》,李慧敏的《庄子品悟人生》。
我还恭读了中国新教三柱石王明道牧师的作品《王明道选集上》、山东阳谷教区王学山先生的《静思主恩》在闲余之际,还看了《单车上路》《阳光三亚》《辞职,去旅行》。
我无法将这十多本近800万字的书一一分享给朋友,只能做到挂一漏万地讲一些小细节放在这日志里。
壹:阅读庄子所带来的快乐
1:外化而内不化
我们不能离开人群而生活,那么,如何与人群相处?庄子的建议是先做到“外化”,再修练“内不化”。外化就是外在的言行与别人差不多,既不标新立异,也不愤世嫉俗。他说:有一种鸟名为“意怠”,飞行时不领先也不落后,饮食时不先吃也不后吃,安全地处在中间位置。
庄子带着学生上山,看到一棵“不成材”的树可以活很久;下山之后拜访朋友,朋友杀了一只“不成材”的鹅来款待他们。学生迷惑了,不知该不该成材。庄子的选择是:要处于“材与不材之间”。保持清明之心,观察每一种情况,随时调整策略,设法活得轻松而长久。这是外化的表现。乱世中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更重要的是内不化,内心不动如山,因为早就觉悟一切都在“道”里面,又何必随着外在的成败得失而陷于喜怒哀乐的情绪困扰?说得悲观一些,谁能避开死亡?面对死亡,还有什么好计较的?但是,庄子绝不是悲观主义。他对无可奈何之事,先了解再接受,继之以顺从与淡定,然后全盘超越,享受生命当下的美妙。“内不化”的目标是成为“真人”,相关的名称是神人、至人、天人等。
2:天地有大美
庄子以各种笔法描写真人,我所羡慕的不是腾云驾雾或吐纳养生,而是简单的八个字:其寝不梦,其觉无忧。睡眠是每天经历的事,谁能做到睡时不做梦,醒后没烦恼?学习庄子,使人心平气和,逆来顺受,恬淡无事,举重若轻。不仅如此,还可孕生无限的美感。
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丑的标准并不由人决定。像丽姬与毛嫱都有倾国倾城之貌,但是鱼看到她们立即潜入水中,鸟望见她们立即飞上青天,连麋鹿发现她们靠近也会拚命逃走。人类的美女对其他生物无异于怪兽,避之唯恐不及。就此而论,人的聪明发挥了作用,因为只须化解主观的意念,就可以从道的角度来看待万物。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由道而来,人又凭什么评论其价值?万物不仅没有贵贱尊卑之分,还显示了各自的精彩,值得我们以惊讶之心去欣赏呢!所谓“大美”,是指天地之间的万物,全部在内,无一不美。没有一个人不值得赞叹!这正是老子说过的:既无弃人也无弃物,凡存在之物皆获得“道”的加持。若不能透过万物而察觉“道”的美妙,那就辜负了生而为人所有的聪明。老子说过“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若不依此展现“人亦大”的这种聪明,也将错过道家的深刻期许。
3:参透生死的实例
二○○八年五月十二日发生汶川大地震。五月二十六日傅老师由友人安排前往绵阳为北川中学的师生演讲。上台之前,刘校长说要同傅老师谈三分钟话。他说:地震时家人罹难,他内心悲痛不已,后来读了两篇介绍庄子的文章,才稍稍化解了痛苦。哪两篇呢?
一是庄子妻死,他鼓盆而歌。人在未生之前,原是天地之间的一股气,后来得到生命度过一生,年老而死,又回到原本的气中。妻子正在以天地为家,庄子为她助兴而鼓盆。往者已矣,生者不必过哀。
二是庄子自己年寿将尽,学生准备安葬事宜。庄子认为大可不必,因为天地即是棺材,日月为其连璧,星辰为其珠玑,万物为其陪葬品,如此又何必另行安葬?学生说:担心老师的身体为老鹰、乌鸦所食。庄子说:在地上被老鹰、乌鸦所吃,在地下被蝼蚁所吃,你们从那边抢过来给这边,为何如此偏心呢?
尘归尘,土归土,死亡有如回家,不必寄以过多情绪。必须分辨的是:人生走这一遭,究竟是为了什么?庄子的回答大概是:悟道,成为真人;审美,欣赏一切;自在,从事逍遥之游吧!
4:至高的智慧
庄子三度提及:古代的人抵达至高的智慧,因为他们明白了“未始有物”。所谓未始有物,就是:从来没有任何东西存在过。这是什么意思?
万物充满变化,从虚无中来,也将回归于虚无。真正存在的,向来只有“道”而已。能明白这一点,即是至高智慧。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发展,最核心的问题始终是:为何是有而不是无?万物原本是“无”,现在却显示“有”的外貌,这不让人惊讶吗?这不促使人想去探寻真正的“有”吗?庄子所谓的道,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人类共同在思索的答案。
贰:印度奥修的作品《庄子心解》《天下大道》
印度奥修是一个富有争论的神奇人物,有人说他是静修大师,与印度的泰戈尔齐名,有人说他是邪教教主,其理论祸害人间……。而敢于阅读他的书籍,有两种缘故。其一,我乃中国人,自小就受过世界上最大邪教的洗脑,而没有被毒死,我自信百毒不侵。其二,一个印度人对我们中国先哲的作品《庄子》及《道德经》作出分析,实在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首先我要说的是品尝奥修的思想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为此不建议一般没有很深信仰基础的教友们去看他的书,他的思想很像美味的河豚,除非你懂得处理再食用,否则它足以会令你致命。
在谈到《道德经》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时,奥修讲了一个很美妙令人深思的故事:
有一次老子的信徒当上法官了。他在法庭上审理第一件案子跟一个小偷有关。小偷承认自己偷过东西。案子很清楚——小偷已经承认,东西也找到了——但是老子的信徒对这个案子的处理方法和态度非常非常奇怪。他把小偷关了6个月,把被偷的人也关了6个月。
当然那个有钱人无法相信这一点。太荒唐了!他的东西被偷了,而他被判刑——这是为什么?
老子的门徒说:“因为你聚集得太多了。如果我现在追究问题的根源的话,那么是你招惹这个人来偷东西的。整个村里的人都很穷,几乎都在挨饿,而你却一直在积累财富。每件事情都有一个限度。所以依我来看。谁是真正的罪犯呢?——你才是真正的罪犯。整个事情都是你起头的。那个小偷只是一个牺牲品。我知道他控制不了自己,那是他的错,但是你积累得太多了,而当财富过分被一个人积累的时候,那个社会就无法保持道德了,无法保持道德,小人就会冒出来,就会发生抢劫,就会发生谋杀。就会发生各种各样不道德的事情——必然要发生。”
他的话没有人听,法官被革职了。皇帝说:“这个人太过分了。这个人很危险。总有一天,他会把我也抓起来——因为如果他追究更深的根源的话,他就会找到我,这个人必须被撤掉”。
各位朋友:现在你们应该明白奥修是一个多么令政治家厌恶的老头子了吧!
叁:王明道的《王明道选集上》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不善而改之”。这句话我的理解是:“比我等更善的,俱为我等之楷模,不善的,俱为我镜子。”由此可见,善与不善均可为建造我等的生命。我等天主教徒如何能在灵性生命上超越新教呢?我给公教的兄弟一个更佳的办法,懂透新教的传统内含。择其精华,去其糟粕。天主教与新教同时在中国发展,遗憾的是,天主教缺少基督新教牧师王明道、倪柝声、贾玉铭等,为中国教会留下宝贵的作品。虽然王明道牧师的作品看起来苦口婆心、罗呢罗嗦,我发现现在新教牧师讲道都受这种“通病”,似乎一堂讲道没有达到45分钟就不是正道。但这也显示新教的爱主心切。反思我等公教神长,有几个在弥撒的前天,作了大量的预备呢?比如王明道仅仅在管理喉舌这一篇,就按照圣经的教导,系统列出十二个重点,实在令我敬佩不已。
管理喉舌的重要
一 当弃绝虚谎的言语说诚实的话
二 当弃绝污秽的言语说清洁的话
三 当弃绝毁谤的言语说造就人的话
四 当弃绝论断的言语说劝勉人的话
五 当弃绝怨渎的言语说感恩的话
六 当弃绝辱骂的言语说与人有益的话
七 当弃绝暴戾的言语说和平的话
八 当弃绝挑拨争端的言语说使人和睦的话
九 当弃绝咒诅的言语说祝福的话
十 当弃绝矜夸的言语说荣耀神的话
十一 当弃绝谄媚的言语说规劝人的话
十二 当弃绝戏笑的言语说端正有用的话
肆:王学山先生的《静思主恩》
花雨清风是这样的一种人,说话没有人能够听得懂,尽喜欢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学问,甚至明知道越往这方面走,知音将越少得可怜,却偏偏越是往此处走,走到最后自己就成为孤家寡人了。
在一次偶然间发现了书橱里的这本书。由于他属于阳谷教区的老教友,为此很是惊奇地拿出了翻阅。我们教友爱写作的很少,出书的更是凤毛麟角。虽然他的作品尚缺神学思想的深度及系统的逻辑,但平凡、通俗、尽是生活中的点滴琐事,这也许更符合中国农村的实际吧!在这鲁西这块灵性贫瘠的土地开发出一片绿洲,这功劳应该属于天主圣神及神父们辛劳的杰作。
主,感谢你让我认识了王学山老师的作品,求你祝福王老师,使他能够为你所重用,复兴阳谷教区吧!也请帮助我像他一样走更实际的路吧!
伍:《单车上路》《阳光三亚》《辞职,去旅行》。
若是从“正常”的角度看我花雨清风过得是苦日子,无数的生活压力足以令常人崩溃。若有人问我天主是否存在,我会这样告诉你,能快乐活着就是一个见证。经过这半年的磨炼,我虽然“被迫”习惯了“一箪食一瓢饮”的日常饮食。我的心依然渴望无拘无束、浪漫逍遥的世界,当我唯独将“被迫”化作上主的恩宠。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很快地进入这种境界里。
正如今天一位好友问我,学庄子有什么用?学圣经不够吗?我回答说:“庄子里有很多精彩的东西,可以令我们马上得以顿悟。”在佛教里,顿悟需要长时间的修炼,而我们学庄子却是很容易得到顿悟的智慧。比如:我渴望骑车子去西藏旅行,可是实际上我并没有条件这样作。那么我可以将这些旅行日志,将他人的经历化作自己的,然后进入美妙的梦乡,也来个庄周梦蝶。到那时,我完全可以将世俗的工作当做梦境,把翱翔世界各地旅行的梦境当作真实。
谁能说这世界不是一场梦呢?谁能说你的梦不是一场真实呢?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原著:花雨清风
2012.06.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