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67|回复: 4

谁在吹笛,谁在唱哀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8 12: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论坛里有一贴,是有关一段圣经的讨论(http://bbs.chinacath.org/forum.p ... 8%E5%90%B9%E7%AC%9B,)该作者指出吹笛的应该是那些犹太人,而不跳舞的则是指耶稣与若翰。笔者是新手上路,愿就此段圣经分享自己的一点点想法。为方便讨论,将此段圣经摘录于下:
“我可把这一代比作什么呢﹖它像坐在大街上的儿童,向其它的孩子喊叫,说:我们给你们吹了笛,你们却不跳舞,我们唱了哀歌,你们却不捶胸。 若翰来了,也不吃,也不喝,他们便说:他附了魔;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他们却说:看哪!一个贪吃嗜酒的人,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必藉自己的工程彰显自 己的正义”(玛11:16--19)
在英文版圣经中,并没有说“吹笛”,而是说“played wedding music”,意即婚礼中奏乐表达喜乐,那么,伴随着跳舞是合适的。同样,“唱哀歌”指丧礼中以哀乐表达忧伤,捶胸也是合适的。
耶稣以犹太人的婚礼及丧礼为比喻,指出当时的人们,就如孩童般地执拗与无知,对天主给时代的征兆麻木、无动于衷,既不愿玩婚嫁的游戏(吹笛跳舞,表达喜乐),又不肯加入殡丧的行列(表达哀痛、哀伤)。
此比喻与若翰及耶稣的关系
若翰为当时的人来说是天主的记号,他来宣讲天主的公义,就如向人们“唱哀乐”,是希望人们悔改,并结出与悔改相称的果实----悔改的行动(玛3:7-12),然而,有些人却不悔改:如,法利塞人等。主耶稣是天主子,是世界最大的记号,他带来了救恩的喜乐:与穷人为伍,俘虏得释放,充满爱的喜乐(路4:18-19),与罪人同席,带来赦罪的怜悯(玛9:10-13),就如向人们“吹笛”,然而有些人却不喜乐,甚至,质疑耶稣与罪人一同吃饭及赦罪。
是故,吹笛与跳舞,指的是向世人宣讲救恩的喜讯,而人们无动于衷;哀歌与捶胸,指的是向世人宣讲天主的公义审判的警告,而人们不肯悔改。于是,究竟谁吹笛,谁不跳舞呢?笔者认为,耶稣在“吹笛”,若翰在“唱哀歌”,而“不跳舞”与“不捶胸”则很明显了。
在今天的时代,教会扮演着“吹笛”与“唱哀歌”双重角色。而作为成熟地基督徒,除有此双重角色外,亦当与乐者同乐,与哭泣者一同哭泣(罗12:15~16)。

2013.11.8
发表于 2013-11-10 20: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苹果,全军覆没。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8 22: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高兴和你探讨,你所说的可以说是教会的说法,我们现在只是就文法和前后文逻辑关系来说,你所说的是耶稣吹了笛或弹奏了音乐,而那些犹太人不跳舞,依据是什么呢?“它像坐在大街上的儿童”中的“它”是指耶稣自己吗?把自己比喻成儿童给他们诱导吗?而在之后的若翰来了也不吃也不喝,他们便说他附了魔,这个“他们”又是指谁,这个他们是不是那些诱导者呢,从当时的情况来说,就是当时的信仰已经法律化、制度化、套路化了,而无论是若翰来还是耶稣来,没有按照他们的套路出牌,就遭到他们的无理指责,而这一段经文不也正是这种情况的体现吗?你再仔细思量。我们还可以探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9 15: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1.耶稣吹笛或弹奏音乐,那是有关宽恕与救赎的音乐,有关爱与怜悯的音乐,如:“你的罪赦了”(玛9:2);但是经师与法利塞人为代表的当时主流社会不能理解与接受,如,“这人说了亵渎的话”(玛9:3)。耶稣召叫玛窦并与税吏们一起吃饭,法利塞人则说,“为什么你们的老师与这些罪人在一起吃饭”。
甚至,耶稣来到自己的家乡“吹笛”或“奏乐”:你们听到的这段圣经验应了(路4:21),结果是,人们并没有接纳他,甚至想把他从山上推下去(路4:28)。
因此,我想说的是,耶稣的吹笛或奏乐,除了宗教领袖不能接纳,也有一部分的群众,不能接受。另外,跟随耶稣的除了十二宗徒外,还有一些妇女。
2.根据中文圣经,“它”与前一句“这一代”相连系在一起,它不是指耶稣自己,而是指耶稣时代的犹太社会的人们。用简单的话去理解,这二句话的意思,个人理解是:我可把这一世代的人们比作什么呢?他们就像坐在大街上的儿童,一群孩子对另一群孩子说,我们给你们吹笛,你们却不跳舞,唱哀歌,你们却不捶胸。
耶稣以比喻的方式去讲有关若翰、他自己与当时社会的微妙地关系,不必太苛刻中文圣经在字句上,令我们一目了然。“他们”可理解为:大概念,包括当时的整个社会。“我们吹笛”:可理解为,耶稣及门徒,若翰及其门徒,甚至,其它一些跟随耶稣的人。
3.他们便说他附了魔:他们是指那些不能接纳若翰的生活模式(刻苦的精神)及宣讲(批评社会的不义,要求人们悔改, 玛3:8-10)若翰指责黑落德的不义,被陷害入狱,最后致命。
4.的确当时的社会是制度化、套路化,但法利塞人或经师,都是被动地跟随着旧的体制在生活,也正因为如此,若翰及耶稣来了,不是为了配合他们的套路而生活,不是旧体制的配合者,而是主动推陈出新,更好地说,来更新旧的一切:制度与法律。若翰及耶稣都是主动地生活出新的精神,新的诫命(可理解为,推出一套全新的理念,尤其是山中圣训,有别于一切旧的制度,或者“制定”新的信仰秩序),希望当时的人们能够听从,事实上,耶稣在世的时候,跟随者寥寥无几,耶稣是福音中的新法律、新诫命的制定者,推行者。故,耶稣是吹笛者,更是实践者 、主动者。不愿听从者,才是不愿跳舞者。
5.本人水平有限,以上表达不知能否有益于理解此段圣经,但,看一段圣经最好将它放在整章背景中,不必太执着于字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10 07:30: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公明 发表于 2013-11-8 22:44
很高兴和你探讨,你所说的可以说是教会的说法,我们现在只是就文法和前后文逻辑关系来说,你所说的是耶稣吹 ...

教会说法?
无稽之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11-23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