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奥迹?
“奥迹”这个词的希腊原文是 Mysterion ,在希腊文化中,这个词用得很广。我们这里指的是圣经中的“奥迹”呢?这可以由消极和积极方面来说:
消极而论,奥迹不是矛盾、空洞、或一无内涵;积极而论,奥迹是指天主的计划。因为奥迹是那么丰富,我们无法完全用概念表达出来。可是,另一方面,奥迹透过耶稣基督已经彰显出来了,所以,基督就是奥迹。
基督是奥迹,因为他彰显了天主的计划,教会为什么也称为奥迹呢?下面我们要分两点来说明:首先,教会奥迹的根源,其次是表达教会奥迹的对立概念。
教会奥迹的根源
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教会宪章》第十章,就说明了教会是出自天父拯救人类的计划、由圣子降生完成任任务而建立的,同时又是受圣神感召而生活的团体。由此可见,教会的根源是天主圣三,超越人的理智,所以,教会称为奥迹。在教父神学中,圣奥斯定曾经说过:“除了基督的奥迹外,没有别的奥迹。”今天称教会是奥迹,是否和基督是唯一的奥迹,有所冲突呢?其实并没有冲突。正因为基督是奥迹,所以教会称为奥迹,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月光之反映日光,基督是太阳,教会的奥迹就像月亮,反映了基督的奥迹。
教会的奥迹,但是在表达的时候,难免会碰到许多困难。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的《教会宪章》第一章,就提出许多圣经的图像。比方:基督的身体、基督的新娘、羊栈、建筑物、葡萄树等,来表示奥迹是无法完全说清楚的。不过,我们还是想进一步,从教会的现象,指出教会奥迹的缘由。
表达教会奥迹的对立概念
我们要提出四组对立的概念,希望借这些对立的概念显出教会确实是很难完全说明的奥迹。
目的是表达教会是多么丰富而不容易综合说明的奥迹。不过,在说明之前,有一点必须先加以说明的,就是这里所说的“对立”名称,并不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而是一面与另一面的关系。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中曾用“圣事”这个名词来讲。圣事是一个神学上的名词,圣事包含两面:一面是标记,一面是救恩,标记象征救恩,而救恩产生标记。教会生命中,就包含了来自天主的,和来自人的两面,这两面就像圣事中的标记和救恩合在一起。就如同圣事中,救恩是透过人的标记彰显出来,现在,教会中,天主的救恩借着人而彰显出来。
由此可见,教会含有天人两面,这两面结合为一,这样的结合在解释的时候,难免难以综合。事实上,在教会生活中,这两面之间是具有张力的,很难和谐地整合,而这正是奥迹的特点,教会学尽量避免错误的解释,而保持综合的张力。不可否认的,过去教会学的历史中,的确发生过破坏教会奥迹特性的偏差,这里,我们尽力做到正确的解释。下面,我就来探讨这四组对立的概念。
这四组对立的概念是:教会是天主的、也是人的团体;教会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团体;教会是历史的,也是末世的团体;教会是空间的和地方性的、也是超越空间的和不限于某地方的团体。
1:教会是天主的、也是人的团体
教会的根源是天主的救恩计划,它是属于天主的。可是,教会同时拥有她的子民,有自由,有罪、需要悔改等等,使我们经验到教会也是属于人间的团体。这两面结合在教会的生命中,使人经验到教会既完全是天主的,又完全是人的团体。换句话说,由天主那里来的一切的救恩,由人的生命彰显出来;同时,人又受到天主末世性救恩的影响。因此,人又受到天主末世性救恩的影响。因此,教会奥迹有不同的两面,却又相合为一。
这方面的困难是,过分强调教会是由天主来的,所以是神圣的,可是,看到人的罪,又对教会失望,忘了教会的另一面。在教会历史中,就曾经因为没有把这两面综合得当,而形成两种偏激的异端:一种异端是奈斯脱里派,他们在基督论中,主张基督的神性和人性是分立的,在教会论方面,奈斯脱派的倾向是过分强调教会是人的团体。另一个异端是一性论,认为基督是一性,他的神性和人性相混淆。在教会学上,一性论派的倾向是——强调教会是神秘、玄奥的团体,因此人的因素消失了。这两种偏激的主张,都使教会的奥迹性变得模糊不清。
2:教会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团体
教会是有形的,因为教会有建筑、组织、礼仪等、这些都是有形可见的。而教会内在隐含的信、望、爱三德的精神却是无形的。这无形的内在精神,需要借着有形的外在,向大众传播出来。这样,我们同时经验到教会是有生命,而又是有结构的,有信仰而又有次序的,是无形也是有形的结合。这个团体不是许多人事的总和,因为在她内含有丰富无形的神圣因素。
在教会历史中,也可以找到两种偏差:一种偏差是强调制度、组织、甚至成了异端。比方说,在十四世纪后的大公会议主义,加利刚主义、弗博劳尼派等,都是过于强调教会的组织、制度;另一种偏差是过分强调无形的一面,注意教会的精神与内在性的团体,例如:初期的基督教,以及天主教内一些狂热派,极端的精神主义等,这两种偏差都是因为没有把教会的有形面和无形面,综合得当而引起的。
3:教会是历史的,也是末世的团体
教会是历史的,这很容易懂,历史是进行中的,不断有事发生,是属于“地上”的,“尚未”完成的。教会并不是建立以后,就永远不会改变的,相反的,她是在历史中,经历不断重复的事件,是在旅途中,为了整个世界而不断地悔改、革新。至于“末世”,末世是指“天上”的“永恒”的、“已经完成的”。教会是末世的,因为天主启示的决定性救恩事件,已经在教会内完成了,正如圣保禄在囚居书信中说的——是基督以他的血洗涤的,是光耀没有瑕疵、圣洁而没有污点的教会,已经在天上末世性的完美的团体。
在教会历史中,末世派就因为过分强调末日的来临,而忽略了在现世的生活,和历史的幅度,而现代主义就是只知道适应新的思潮,而忽略了教会永恒的本质。
这不是我们常说的出世和入世呢?
原来“出世”和“入世”是佛教的名词,不过,这也可以描写两种不同的神修:一种是末世性的神修,强调天主的救恩已经完成了,人应该在现世就开始度一个永远的、离开世物、并专心仰赖天主的默观生活。另一种是强调积极进入世界,主动改善世界,这是一种“降生性”的神修。不过,这两种神修应该是相辅相成的,过分只强调任何一种,都不是正确的。
4:教会是空间的和地方性的,也是超越空间的和不限于某地方的团体
没有一个地方教会不是在具体的地区的,例如:格林多叫、安提约基雅教会等。不过,这些地方教会并不完全局限于当地,而是超越地区,和其他地方教会合而为一的。在教会学上,我们称这两面为教会的“多元性”和“一体性”。换句话说,教会临在于各个不同的地方,形成许多不同色彩的地方教会,这是多元的;同时,教会又是一个超越地区性的,是整体的,一体的。当代的教会学很重视多元性和一体性并重,认为一方面应该重视教会的地方特色,也应该注意教会的大公特色。
任何一个地方教会也要超越地区,和其他的地方教会共融,合而为一吗?是的。任何一个地方教会都不能例外。在教会的历史中,曾经因为过分强调教会的一体性,而产生了中央集权,也曾经因为过分强调教会的地方性,而星辰了所谓的国家教会。这些都是有所偏差的。
最后要说的是——在实际的教会生活中,这四组对立的名称和她所包含的概念,已经综合在一起了。但是,我们需要不断地反省才不至于丧失其中任何一面,否则就破坏了教会的奥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