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前言
一.复临安息日会的重要人物及理论的错误
1. 威廉·米勒尔
2. 维护者:爱德生
3. 所谓最后的“先知”怀爱伦
二.圣经中能够找到人有灵魂的思想
三.复临安息日会曲解圣经和历史来攻击天主教
1.圣经中666当然不是指教宗
2.守主日的传统不是来自君士坦丁大帝
3. 圣诞节不是纪念异教神
4.澄清天主教装饰中为什么有异教色彩
5.澄清拜偶像的问题
6.对IHS标记的污蔑
7.约翰(若望)的弟子及徒孙从不守安息日,也不反对罗马天主教
8.澄清基督教对天主教的误解
四. 错误解释“预言1260日”和“小角”
五.主日满全安息日
1.为什么不守安息日
2.主日满全安息日
六.古老教会不守安息日的历史文献
七.更多古教会史料及各个古老教会为证,初期教会不守安息日
八.浅论圣传
九.浅谈圣经形成及大公教会的权威
十.“哪个教会才是教会”的不同的教会观
十一. 浅谈公教的权威与共融
结语
附录1:网络文章:《兽的数目666的正确解释》
附录2:玛待帝国
附录3.天主教当然不朝拜玛利亚
前言:
“基督教”这个词是个统称,包括:天主教(公教)、东正教、基督新教(新教)。而基督新教在我国习惯称为 基督教。今天基督新教大概有上千个教派,基督新教 每个教派都有自己的名字,如:路德宗(信义宗)、加尔文宗、英国圣公会等。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一般大家都习惯简称为安息日会。甚至有很多学者不把它列入新教中,他们强调遵守安息日等犹太律法。这些年来发现很多天主教徒及其他基督新教信徒因安息日会的理论感到困惑,也经常招到他们的攻击。前些日子我也在QQ群中常遇到他们的攻击、也有过很多辩论,开始只是把我需要解释的内容复制下来为了方便下次遇到同样问题直接粘贴方便,后来问题渐渐多了,再后来就有了借助了一些网络资料,从新编辑、补充、整理写成文章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复临安息日会的重要人物及理论的错误
1. 威廉·米勒尔
威廉·米勒尔(1782-1849年):许多人说他是安息日会的创始人。更恰当的说,他是安息日会的鼻祖。
他是美国纽约州一浸信会的传道人。他34岁信主,早年受到当时流行的"复临运动"的影响。他用了两年的时间来研究圣经。他根据但以理书(达尼尔书)8:14,9:24-27,以西结书7:11-26节来计算,以主前457年为亚达薛西王颁布重建耶路撒冷的谕令日。" 米勒耳宣布说:「基督要在1843年3月21日至1844年3月21日之间复临」。
当然他的计算失准了,基督并没有在1844年到来。因此,在1844年的春季,他和一群附从者就碰到所谓「第一次的大失望」(The First Great Disappointment)。于是,米勒耳更正他的宣布,把「那日子」推迟至10月。到时,他再次失望。失望之余,承认自己的错误说:「我承认我的错误,也承认我的失望;但我仍相信主的日子,已在门口了....。」从这点上,米勒耳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僭越了神(天主)的权柄,因为主亲自吩咐说:「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宗/徒1:7)。
他曾跟怀爱伦夫妇Mr. and Mrs. Ellen Gould White提出新理论。但后来他也反对怀爱伦师母的理论。
他遗憾地隐退了,也与该运动脱离了关系。他死于1849年。
2. 维护者:爱德生
安息日会的爱德生为了掩饰 威廉·米勒尔预言末日的错误,找了一个借口说:基督确已降到天空,进入天上的圣所,于1844年开始调查。这是他的"查案审判"教义:基督在圣所里决定那些人有资格复活迎接基督再来。以后,就要进入第二部分的圣所。罪恶仍存在圣所的案卷里,所以耶稣于1844年进入天上圣所去洗罪,衡量谁可以得永生。
但是,公元1世纪就完成的 希伯来书9章11-12节的"进入"二字是过去式,已经进入了;天上圣所是天堂(希9:24)。怎么能说是公元1844年才进入圣所呢?从中可以看出安息日的爱德生是曲解了圣经。
3. 所谓最后的“先知”怀爱伦
怀爱伦Mrs. Ellen Gould White(1827-1915年):她是在 Michigen州的 Battle Creek,她写了45本书和4000多讲章,最有名的是《拾级就主》Steps to Christ.
她成了安息日会的重要人物。她说她有预言之灵,在23年内见过200个异象。凭她早期所见的异象和后期的异梦与启示,她说她见了异象:基督确是在1844年到了天上圣所。她看见天上约柜那两块石版写着十条诫命,而第4诫是特有光圈的,称第7日是神的印记,第1日是兽的印记,定那些反对者的罪,称他们为大巴比伦,为兽印记的人(启/默13:16-18),要受硫磺火的苦(启/默14:9-11)。她证实天上至圣所、安息日和安息日会是"余民教会"。她被称为这运动的女先知。她于1860年创立基督复临安息日会。1863年定了会章、信条,健全了组织、训练了同工。
其实,所谓的神视,一般指来自神的,但有些异像并非来自神,有些来自自己或魔鬼,这需要有经验的导师帮助分辨,了解“神修学”的人大概都听过“神秘学”这是个特殊学科,在天主教的神学科目中能够找到相关许多人在历史中的神秘经验资料(目前基督新教神学院的“灵修学”主要来自天主教),对历史中很多神魂超拔或神视的人进行研究,如: 圣伯尔纳德、圣伊纳爵、圣女大德兰、圣女加大利纳、圣方济各 等等,他们都有过神秘经验,如大德兰、依纳爵,神魂超拔连续几天不吃不喝,进入与神深度交流状态等,类似的神秘经验常需要辨别。
从经验看,怀爱伦的神视可以断定不是来自神,安息日会的信徒不该草略的认为她的异象来自神。网上的信息有说:后来许多名医证实她是患有精神病的。
二.圣经中能够找到人有灵魂的思想
1.安息日会认为人没有灵魂,人死了只是睡着了,他们说人有灵魂的说法是从异教而来的,但我们相信有灵魂,而且灵魂是有知觉、能说话的并有圣经依据:
(1).“揭开第五印的时候,我看见在祭坛底下,有为神的道,并为作见证被杀之人的灵魂,大声喊着说……。”(启/默6:9-10)
(2).财主与拉撒路在阴间,他们能够对话(路16:19-28)。
(3).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生命或作灵魂下同)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 的,必得着生命。(太/玛16:25)
(4).她的灵魂便回来,她就立刻起来了。耶稣吩咐给她东西吃。(路8:55)
就预先看明这事,讲论基督复活说,他的灵魂,不撇在阴间,他的肉身,也不见朽坏。(徒/宗2:31)
(5).以利亚三次伏在孩子的身上,求告耶和华说,耶和华我的神阿,求你使这孩子 的灵魂仍入他的身体(王上/列上17:21)。
(6)“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就是那从前在挪亚预备方舟、上帝容忍等待的时候,不信从的人。当时进入方舟,藉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 (彼前/伯前3:19-20)
2.背逆者的灵魂会受到永远的惩罚不是异教思想
安息日会说没有不死不灭的灵魂,人的灵魂也不会招受永远的惩罚。但我们依然能够找到这方面的圣经章节:
1)“又如所多玛、蛾摩拉和周围城邑的人,也照他们一味的行淫,随从逆性的情欲,就受永火的刑罚,作为鉴戒。” (犹1:7)
2)“那迷惑他们的魔鬼被扔在硫磺的火湖里,就是兽和假先知所在的地方。他们必昼夜受痛苦,直到永永远远。”(启/默20:10)
3)“他受痛苦的烟往上冒,直到永永远远。那些拜兽和兽像,受它名之印记的,昼夜不得安宁。” (启/默14:11)
三.复临安息日会曲解圣经和历史来攻击天主教
1.圣经中666当然不是指教宗
圣经中666在代表的是严重不吉利意思,666在圣经描述是兽的数字(默/启13:18),有些人曲解圣经中默示录(启示录)14:9-12 中所提到的兽,安息日会的信徒说,天主教的教宗(教皇)就是那个兽,666是教皇冠冕上的拉丁字母数字意义。
(1)《兽的数目666的正确解释》这篇文章中这样写到:“历史上有不少人名字中字母的数值,加起来都等于666,其中包括罗马的皇帝尼罗(Nero)和多米田(Domitan),回教创始人穆罕默德(Mohammed),拿破仑,希特勒,以故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和教皇保罗二世等,到底谁的名字或称号是666的代表呢?
有些批评本会的人甚至说,怀爱伦名字中字母的数值加起来也等于666,这是否说怀爱伦也可能是启示录十三章中兽的代表之一呢?”
(2)一些学者对666的看法,若望(约翰)写默示录(启示录)是为表达信徒受到罗马帝国的迫害,有学者认为666代表的不是教宗(教皇),而是初期迫害教会的罗马皇帝 ,尼禄皇帝(54~68年),他名字的缩写字母的数字意义。初期教会是被罗马帝国所排斥的,受到打压, 尼禄皇帝是典型的暴君,他强奸了自己的亲妹妹,杀死自己的母亲,以杀人演戏,火烧罗马城,基督徒被丢进斗兽场,他还自称自己是天子,等等恶行(可参看《世界上下五千年》)。基督徒被迫要在山洞,地窟中举行弥撒及其它礼仪,伯多禄(彼得)和保禄(保罗)就是在尼禄皇帝在位期间被尼禄处死。
(3)今天的历史学家们都已经同意:伯多禄宗徒来到罗马并在这里询道的事是可靠,因为不论是从新约圣经、从极古老的基督信徒的文字记载、或从考古出土的文物,都足以证明伯多禄和保禄两人确实来到罗马,并在此地为基督而致命。那些考古出土的文物以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地下和罗马城外圣保禄大殿地下挖掘出来的最为可靠真实。公元95年,罗马主教、第四任教宗格肋孟(克莱孟Clemente)在写给希腊格林多城教会的信中,曾提到伯多禄和保禄在罗马询道的事。第3第4世纪间巴勒斯坦的凯撒勒雅主教欧瑟伯(Eusebio di Cesarea,265-339 AD),在他所写的十大册教会史中,也提到在罗马何处可以找到伯多禄和保禄两人的坟墓和遗骸,因为那两个坟墓都写了这两位宗徒的名字。 总之,根据史料,伯多禄宗徒约在公元64年在罗马致命,保禄宗徒则在公元63年或67年在罗马殉道。
(4)在罗马,天主教会的墓地中能够统计出来的数据,受到罗马帝国迫害而死的基督徒有50万人。约翰(若望)写启示录(默示录)也是受迫害时期,是多米先皇帝在位期间,若望(约翰)没有明写,以这种文体暗写,写这段主要为了鼓励那些受到罗马帝国严重迫害的基督徒,基督信仰会得到最后的胜利。教宗(教皇)的官帽上从来没有希腊字母这样的代表,但安息日会硬要把这兽的名号放在教皇身上实在是恶意攻击。
(5)但也是些学者认为,666是指当时罗马帝国的皇帝多米先大帝(81-96年),他也被称为尼禄的化身。罗马皇帝把罗马执政的皇帝都一一神化,受人膜拜。多米先大帝在位期间也正是约翰写默示录(启示录)期间,他也像尼禄皇帝那样严重迫害基督徒,并且曾要求罗马所有人民都要呼唤凯撒为主,不称凯撒为主的也要被处死,并且定下每年一个日子在凯撒雕像前呼喊凯撒是主,并且那天要给凯撒献祭。
(6)也推荐参考网络文章《兽的数目666的正确解释》。
2.守主日的传统不是来自君士坦丁大帝
安息日会的一位信徒说:天主教的教皇在公元4世纪改变节期和律法让信徒背弃安息日而守主日,一周的第一天是异教太阳神日,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1年颁布法案遵守一周的第一天而舍弃安息日。
(1)说教皇改变了安息日的律法,但又说君士坦丁大帝改变了安息日的律法岂不矛盾?
(2)一天的观念和天体运行有关,一日是地球自转时间,一个月是月球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而一年则是地球绕太阳的时间,换句话说,年、月、日、时都和天体的运动有关系。星期中的每一天都和天体有关。一星期七天的由来,一般的说法是与圣经中创世纪有关, 但有证据显示犹太人对星期的观念,可能来自西南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其中的闪族人及巴比伦人。将一年分成星期来计算,一星期有七天。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古巴比伦人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神的名称来命名一周中的七天。按他们的说法,这七个星神各主管一天;太阳神主管星期日,月神主管星期一,火神主管星期二,水神主管星期三,木星神主管星期四,金星神主管星期五,土星神主管星期六。 其中,星期日为“日曜日(拉丁文:dies solis)”,也可译成“太阳日”;星期六为“土曜日(拉丁文:dies Saturni)”也可译成“土星日”,其他各曜日以此类推。
这样一来,一周七天就成了各星神所主管的日期,即星的日期,简称星期。
古巴比伦人创立的星期制,首先传到埃及,然后是古罗马等地。古罗马人用他们自己信仰的神的名字来命名 1 周 7 天 。
埃特利安Jatarian(主后200年) ,他说:“主日快乐,不是拜太阳”(Sunday太阳日,日曜日),"如果在主日(太阳日)是拜太阳的话,安息日(土曜日)是事奉土星了。"
(3)其实公元前一世纪时,古罗马的日历已采用星期制度,直到公元321年 , 罗马皇帝 君士坦丁颁布诏书,正式将星期制度订为日常的时制,将七天的星期,置入罗马历,且定星期日为一周之始。此后,星期制度就长期延续直到现在。在此之前古罗马的日历已采用星期制度了。所以早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前初期教会早已遵守一周的第一天主日(请参考第六项题目:古老教会不守安息日的历史文献),甚至耶稣的门徒或门徒的弟子就教诲信徒不守安息日了(请参考第七项题目:古教会史料及各个古老教会为证,初期教会不守安息日)。
(4)这里注明一点,按照很多圣经学者的看法,这段创世纪开篇不是历史记实的文体,恐龙时期我们不能否定的,其实这些与圣经并不矛盾,圣经不是一部科学论文书。天主不会要求公元前千百年前的人需要明白无机物、有机物、单细胞等问题的。天主借着有限的人要传送神的信息,天主借着人们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着真理,创世纪中描述天主创造了人,表达了世界万物来自同一根源————天主(神)。这样的文体表达不管是公元前几千年的人还是公元后几千年的人都能够看懂。但也不否定文体是史实描述的可能。
3.圣诞节不是纪念异教神
圣诞节被安息日会以及其它一些异端认为是:天主教规定12月25日庆祝异教太阳神的日子,圣诞节来自异教,是拜太阳神日。
(1)首先要说,圣诞节不违背基督信仰的。因为异教徒认为,拜太阳神必须去太阳神殿才是拜太阳神。
(2)有些学者认为圣诞节的引进是为了对抗当时罗马皇帝订定的一个外教人的大庆节。奥来瑞安皇帝于公元274年为全帝国定立了“不败之太阳神诞辰”大节日,命令全国在12月25日庆祝,罗马皇帝希望藉此节日团结与巩固全国民众。但,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也就是说:圣诞节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只是各地纪念时间不同而已。所以说圣诞节并不是来自异教。
(3)学者们认为,早期教会的教父们在此同一日订定耶稣圣诞节,是为给教友们指出,耶稣才是“不败的太阳”耶稣自称为“世界的光”若望(约翰)称其为“照耀每个人的真光”,真正的建立起“基督是义德的太阳”的理论,使这些外邦人舍弃异教信仰而皈依基督。
(4)另一意见,以为根据一种假定可推知耶稣的生日:第三、四世纪的人特别注意象征意义。基督为太阳的象征深深扎根于当时基督徒的意识中,因而也使他们注意到昼夜的平分点(春分、秋分)与至点(夏至、冬至)变化的象征意义。有一意见认为若翰(洗者约翰)是在秋分时(9月25日)受孕,在夏至时诞生;依照路加福音,耶稣之受孕是在若翰(洗者约翰)以后六个月,故耶稣受孕应是在春分时(3月25日),而在12月25日诞生。春分时,太阳开始新的历程,而耶稣开始世界上的生命,这两事件的巧合,古代的人认为这是天主上智的安排,这一天实在是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日期:象征“真的太阳”,“世界之光”进入了充满了罪恶的黑暗世界,逐渐放射光芒、驱逐黑暗。
(5)过圣诞节不是为了证明耶稣是在这一天生的,而是圣诞节的意义,圣诞节是为表达 基督是义德的太阳,真正的光明,同时圣诞节为了纪念和默想耶稣的诞生,就如圣经中提到的,玛利亚把这事默存于心反复思量。圣诞节也是让基督徒想起过去以色列人如何等待和预备基督的第一次来临,今天我们也期待和准备基督的第二次降临。圣诞节还有很多的意义非常丰富,但不是为了证明耶稣是哪一天生的。
4.澄清天主教装饰中为什么有异教色彩
安息日会说天主教有异教太阳神的色彩,并拿出照片来证明天主教有些装饰是和异教神话中太阳神的装饰一样,言外之意在说,天主教信仰的是太阳神。
(1)罗马的太阳神是阿波罗,拜太阳神需要到阿波罗神殿,而不是来信仰和朝拜基督的圣殿。
(2)初期教会,还在尝试给基督的图像找定位,因此,可以见到圣伯多禄大殿地下墓窟中墙上的一幅基督以太陽神的面貌出現的马赛克图像,借用太阳神,转化成基督的图像,以示基督是“义德的太阳”。此外,还常常见到各种类型的基督善牧图,以基督是善牧,来激励教会的羊群好好跟随牧者基督。
(3)如果学习初期教会史,就会知道在初期教会的教父们(教父可以简单理解为早期教会的长老、信徒、主教)使用的就是希腊哲学(希腊哲学是历史中最早的哲学),他们要用希腊哲学及文化来让外邦人成为基督徒,也用希腊哲学建立起了基督教神学,当时教父借着希腊文化把基督比作“义德的太阳”。因为当时大部分外邦人在外交行政时都通用希腊文,使徒们在传教时使用的也是埃及地区的犹太人用希腊文译本的《七十贤士译本》,这就是为什么能够在教会中能找到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装饰内容了。
5.澄清拜偶像的问题
1.早期以色列民没有见过天主的真正摸样的,他们也渴望见到天主的摸样,但天主显示自己的时候,却是用,风、火等形象来显示自己,以色列民也十分恐惧,所以在旧约人们无法和天主很好的接近,也说不清神的摸样,按理解,天主是无形无相的。通过“道成肉身”人们能够接触到天主,甚至能够触摸他,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知道了天主取了人性的摸样。
2.圣像不是拍照,必须与当年的耶稣一个胡须也不差,信徒通过它来表达 ,而不是朝拜那个石膏的材质或油画颜料是天主,而是一种表达方式。其实在公元2世纪就有了圣像,在初期教会留下的地窟和基督徒家庭的房屋内都发现了圣像。
3.而且从经验中也证实了圣像的合理性,在以往教会在驱魔时,苦像及其它圣牌作用很大,而且圣水的作用也非常大,魔鬼对这些圣物也比较敏感和恐惧。对于敬礼圣像的合理性,不只天主教这样认同,东正教、马丁路德的信义宗(路德宗)高派和圣公会高派都接受敬礼圣像。
4.我借助网上的文章《同根生——基督教对天主教的误解》中的文章来补充:
(1)在出20--天主颁布十诫那段圣经,是叫人不要拜偶像,亦不要造像(出20:4-5),但在出25:10-22天主却叫梅瑟在约柜上造两个革鲁宾天使的像,而且对这两个像的造法,讲得颇为详细(另见列上6:23-36),户/民21:8-9天主又命梅瑟/摩西造一铜蛇像,悬在木竿上供人瞻仰,可见天主根本不是禁止人造像。
(2)其实十诫那处的意思,主要不是谈论造不造一个雕像出来。天主叫人不要给祂造像,因为天主不是一个自然的神--祂不是雷神、雨神、山神,或像当时其它国家的神明那样,所以你不能造一个雨水的像或山的像来代表祂,事实上,天主是超越的,是我们无法完全捉摸和领会到的,世上根本没有一样东西能完全代表祂,所以不要给祂造像。
(3)另外,当时人们以为给某个神造了像之后,那个神就只会在这个像里面,于是,他们认为只要人拜这个像,便可以驱使这个神,就好象阿拉丁神灯那样,这个神明会听人指挥,帮人做事,供人差遣。天主叫人不要给祂造像,就是要告诉人祂不是阿拉丁神灯那样的神明,祂不受人的控制,祂是至高无上的,是天地的主宰。祂之所以眷顾人,是因祂自由地爱人,而不是祂听人差遣,相反,人应听从祂的差遣,遵行祂的旨意。所以这根本不是造不造个雕像出来的问题。
(4)天主教有许多圣像,它的作用就好象一幅相片,帮我们睹物思人。教会透过一个可见的像,帮我们想念耶稣,帮我们去朝拜祂,帮我们祈祷。当我们朝拜耶稣像时,当然不是给那个木块致敬,就如我们在孙中山先生的像前鞠躬,也不是给那个铜公仔表示敬意,而是向这个像所代表的人物致敬一样(参阅《天主教教理》第2131-2132号)。而天主教经常强调教友要承行天主的旨意,才正正符合「不拜偶像」的精神哩。
6.对IHS标记的污蔑
安息日会说 天主教圣体圣事(圣餐)不是耶稣真实的身体,并说天主教使用的无酵饼上有IHS的标记,说这标记是Isis Horus Seth缩写。这些字母分别这样解释:Isis依希斯(古代埃及司生育和繁殖的女神),Horus何露斯(古埃及的太阳神),Seth。
这种污蔑明显看出是故意的,查阅天主教字典你会知道这些内容的真正答案:
(1)希腊文耶稣圣名之前三字 Iesus Hagiator Soter 的缩写,也是拉丁文 Jesus Hominum Salvator 耶稣、人类救主的缩写。
(2)以此标帜你将胜利:In hoc Signo vinces 的缩写:罗马君士坦丁大帝于312年10月下旬领军出征时,见天空有十字架,四周有此字句;遂制十字旗,在旗上绣此缩写,终于获胜。(可参考基督教史)
(3)以耶稣为友伴:Jesum habemus Socium 的缩写。
(4)藉此(十字架)得救:In Hoc Salus 之缩写。IHS 与 JHS 相同。
(5)至于说天主教圣体圣事不是耶稣真实的身体,我建议上网搜索“圣体奇迹”这四个字,或直接点击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kff1RvrMOg/
我想看完之后就不会这样说了。
7.约翰(若望)的弟子及徒孙从不守安息日,也不反对罗马天主教。
安息日会谈论初期教会史时,故意误导信徒说:“以后知识派异端的影响又进一步从亚历山大城扩散到罗马城。然而在当时基督教会的中心地区亚细亚一带地方,知识派异端却遭受到使徒约翰的门生波利卡普以及波利卡普的门生爱仁纽等著名教父的坚决反对,当时的教会都仍普遍的遵守安息日而不守星期日。”
首先我要说明,罗马教会不接受知识派异端(诺斯底派),其二,约翰(若望)的门生波利卡普 和他的门生 爱仁纽(依肋纳)没有反对过罗马天主教,也没有守安息日。”
这是故意的误导,其实这个所谓的知识派的异端,就是初期教会时出现的“诺斯底”派,此异端认为知识决定得救,宣讲二元论,并吸收了许多异教的思想融为一体的异端教派。波利卡普(坡旅甲)的门生爱仁纽(依肋纳)等著名教父反对的是这个教派,教父们也没有遵守安息日,而是一周的第一天守主日。
借助《修公爵博客》的内容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位教父:
爱任纽教父(Irenaeus;希腊文:Ειρηνα?ο?, 130年-202年),一生信仰坚定,希望能把亚细亚和西方神学传统结合起来,是第一位身为主教的护教者,竭力与罗马教会保持关系,在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之间传讲正确的救赎观,也在孟他努主义的争辩中努力协调,希望保持教会的合一;这种信仰中坚持的关怀在他的神学中不断地反应出。(参见Alister E. Mcgrath, Christian Thelology: AnIntroduction, 3rd ed.(MA:Blackwell Publishing, 2005), 11)
教父说:“传统来自使徒,是伟大的、极古老的,而且在罗马普世闻名的教会是由个荣耀的使徒所建立的和组,那就是彼得和保罗,因此也可以说明宣道的工作能直到今日是靠主教承袭了使徒的权柄。所以每一个教会应让赞同这一个教会是有它卓越的权柄,这件是极其需要的。”(驳异端3. 3. 2)布恒瑞,《初早期基督教会简史》,郭鳯卓译,(台北:校园书房出版社,1985,P100-4),
爱任纽教父死于罗马教难,被罗马天主教会和东正教会封为圣人,并尊为教父。
玻列卡普(Polycarpus,约69年──156年,天主教译为保利加波 或 坡旅甲),保利加波对信仰的坚持,巡抚给他机会要他背叛神,就可以释放,但保利加波仍然坚持信仰。最后他说:“你用那暂时焚烧能灭的火吓我么?你不知道将来审判的时候,有永不灭的火,烧那不信上帝的人么,你为何还要迟延呢?只管为所欲为罢!”,《‘Liker a MustardSeed-Church History,像一粒芥菜种-教会史略’》(道声出版社,2001,第三版,p13)保利加波86岁时殉道。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都尊其为圣人。
8.澄清基督教对天主教的误解
天主教是否信玛利亚?天主教圣经与基督新教的圣经卷数问题,天主教是巴比伦大淫妇吗?、什么是教皇? 等等
这类问题,请参考:《同根生——澄清基督教对天主教的误解》,网络中就可搜到。
四.安息日会错误解释“预言1260日”和 “小角”
1.下面是安息日会曲解圣经达尼尔(但以理)书对天主教的攻击:
(1)“我正观看这些角,见其中又长起一个小角,先前的角中有三角在这角前,连根被它拔出来。这角有眼,像人的眼,有口说夸大的话。”(但以理书7:8)。安息日会说天主教的教宗(教皇)就是那预言中的小角。
(2)上帝的子民(圣民)会被“交付他手一载、二载、半载”。(但以理书7:25)。一载是一年,二载是两年,半载是半年。
(3)……根据犹太人一个月三十天的日历来算,这些时段都具有等量的时间:3.5年=42个月=1260天 。
(4)因此小角(敌基督者)将逼迫圣民一千二百六十(1260)个预言日或一千二百六十年。教皇统治始于主后538年,当时三个与其对立的阿里乌斯族王国中的最后一个东哥特被连根拔出来了。教皇的统治一直持续到主后1798年,……从538到1798年,这个时段正好满了预言中的1260年……
(5)1798年8月19日波尔斯六世教皇就死在法国某处军营中。当那位教皇死的时候,他有82岁。这次拿破仑出此反对教皇的举动,欧洲大半的人都是同情他的。并且教皇死了之后,他所有的大权柄也同时归于乌有了。(但以理书之研究130页)。
解答:安息日会的文章中所翻译的教皇波尔斯六世,就是天主教翻译的比约六世,我用《修公爵博客》中《邪教、妖书与魔鬼的禁卫军(二)》的内容揭露安息日的错误:
[他胡诌教皇比约六世(Papa Pius VI,又译庇护六世)是1798年8月19日崩于法国,可读者如果上互联网上搜索一下就会真相大白。无论是外国的谷歌、还是中国的百度、抑或搜狗、有道、都会告诉我们先教宗比约六世生于1717年12月27日,驾崩有1799年8月29日。比安息日会胡诌的1798年8月19日晚了一年多。
怀爱伦、路光之流为什么要在比约六世教宗的死期撒谎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支撑他们所谓“一载、二载、半载预表1260年”的谎言。如果差一年,他们的谎言就会土崩瓦解。可惜,以前是“秀才不出门,也知天下事”。现在任何一个人通过互联网也能知道天下之事。而且所谓的“一载、二载、半载预表1260年”本身就是扯蛋的说法,我在以后章节将详述。
而且我还想强调一句的是,虽然教宗比约六世死于法国叛党之手,但说教宗“所有的大权柄也同时归于乌有了”,则毫无根据。教宗比约六世死后第五年,他的继任者教宗比约七世再次越过阿尔比斯山进入法国,为拿破仑加冕。法皇尚且需要教宗为其祝福,怎能说教宗“所有的大权柄也同时归于乌有了”呢?]
2.我借助网上朋友对此段的解答,供大家参考。
释义(卢琳琳)
[经文是达尼尔先知于充军时期的一个神视,此神视所表达与第二章拿步高王的梦境雷同(但/达二31-45)。首先先知描述,在四股巨风,震荡了大海,遂出现四兽,此象征在混乱的世界中,地面上统治世界的异族帝国:巴比伦、玛待、波斯、希腊。第一个有翅的狮子指巴比伦,给了它一个人心,可能暗示拿步高的悔改。第二个口衔三根肋骨的熊,是战胜其他国王的玛待帝国。第三个有翅的豹子、有四个头,指着波斯帝国;第四只可怕、凶猛的巨兽是亚历山大建立的希腊帝国。第24节所谓的十只角,指接续的十位君王,其中,第8节所指的「小角」,是安提约古厄丕法乃王,因为他曾企图迫害犹太信仰,并彻底消灭以色列的宗教与礼仪, 因此被视为反天主的代表。虽然如此,在神视中却有一位与此四兽对峙的人物,祂是一位「相似人子者」(13-14),代表着与此四国对立的另一国─天主的国;祂是天主圣民的象征,兽将被撕毁,天主赋予祂的选民所创立的王国,获得永远的王权;「相似人子」亦被指向默西亚本人,耶稣自称「人子」,无疑是引用达尼尔在此神视中的称谓。]
达尼尔先知特别注意第四个兽,兽角上的「小角」,即安提约古厄丕法乃王,他洗劫圣殿,褻瀆天主自称為神,甚至迫害选民,企图消灭以民的宗教 和礼仪,為时三年(加上一21—25)。然而天主的正义必要彰显,审判者必夺走异民的统治权,敬畏天主的选民将得到最后的胜利,天主的国将成為永远的王国。
关于马待帝国的资料,可以参考以下网址http://books.chinacath.org/files/article/html/0/325/17635.html
五.主日满全安息日
1.为什么不守安息日
保罗(保禄)写给加拉太(加拉达)地区人的书信中,保罗批评了那些到加拉太人地区中宣讲基督徒应该变成犹太人,守犹太律法,很多学者认为这些是接受基督信仰的犹太人,因为巡回各地讲道,在保罗离开加拉大人团体之后到的,他们否认保罗的福音,保罗的福音好像是简化的,只讲耶稣基督,并且反对保罗的宗徒身份,他们宣讲外邦基督徒如果想得救首先必须变成犹太人,守犹太人的律法,他们认为该遵守割礼、安息日等等,这种思想的人在使徒行传中15章论中也体现了。
保罗写信批评这种人的思想,否定他们要求基督徒继续遵守安息日、割礼等犹太律法:
你们谨守日子,月分,节期,年分。我为你们害怕。惟恐我在你们身上是枉费了工夫。(贴后/得后4:8)
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 (迦/加6:15)
保罗认为基督徒对犹太人的法律有了新的认识。不需要变成犹太人守犹太律法。
至于使徒保罗多次在安息日进入会堂,主要的目的乃是趁着犹太人聚集的时候,在那里教训、传讲、辩论、劝化、导引人归信恩典的福音,而非照着犹太人的传统规条守安息日。
2.主日满全安息日
保罗认为基督徒对犹太人的法律有了新的认识,如经上说:“所以不拘在饮食上,或节期,月朔,安息日,都不可让人论断你们;这些原是后事的影儿;那形体却是基督。”(哥/西二16-17) ,以色列人照着律法书所要求的严守安息日、节期、月朔,这些不过是基督某一方面的预表,
基督才是实体。如今实体已经来到,影儿就过去了。就像旧约献祭的牛羊一样,它们都是预表主耶稣的。这就是基督徒对犹太人律法的新的认识,在基督内圆满了,所以加拉太书中要求我们首先接受耶稣基督,因信靠他脱离了犹太人的律法,不如说是满全了律法。
如在旧约时代,律法书规定以色列人每次来到神面前祷告,一定要靠着牛羊的血,因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了。」(来九22)而牛羊的血就是影儿,预表那将要来的神的羔羊——耶稣基督的救赎。所以到了新约时代,那真实的羔羊——主耶稣已经来到,且成全了神救恩。
早在主耶稣复活以后,门徒们即已在七日的第一日聚会(若/约:二十19,26),擘饼(宗/徒二十7),献捐(格前/林前十六1~2)。
希伯来书第四章所说为天主(神)的子民存留的“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来 4:9),即指在基督里的真安息。
那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晚上,门徒所在的地方,因怕犹太人,门都关了;耶稣来站在当中,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若/约二十19)
我们可以从圣经中看出,耶稣复活是在一周的第一天,显现给门徒也是一周的第一天,显现给多默(多马)也是在这一天,耶稣显现时一开始总是对门徒说:祝你们平安!这平安耶稣并没有在安息日显现带给门徒。这是否也促成“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呢?
基息督徒认为,耶稣复活是信仰的中心!如保罗所说: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传的便是枉然,你们所信的也是枉然(林前/格前15:14节)。所以基督复活和临在给门徒带来的希望和安息才更满全安息日的安息。
基督徒守主日也表示了耶稣的救赎工程不小于创世工程。
安息日会强调守安息日是神的诫命,那么安息日会为什么不再遵守割损礼 和 逾越节呢?圣经中说,逾越节和割损礼可是神定下的要永远遵守的呀(出12:14)(出12:17)(创17:12-13)!
六.古老教会不守安息日的历史文献
1.圣儒斯定(犹斯定)是二世纪杰出的护教者,他记载了初期教会的礼仪及日期。公元155年他写了第一封给皇帝安多宁的护教书,因为当时基督徒受到迫害,基督徒要在地窟或信徒的家中举行礼仪,所以此书叫做《家庭圣堂》也被称为《第一护教书》,文中有话说:“在我们所有的祭献和祈祷中,我们经由圣子耶穌基督及圣神,赞颂天主圣父之名。在太阳之日,从城市与乡间来的信友聚集在一起(儒斯定称主日为太阳日,是因为罗马皇帝是异教人,怕他不知道主日是哪一天,可参考本文章,第三大题目,第2小节的讲解)。我们当众先念一段宗徒所传的福音或先知书。以后主祭者施训、警告或劝言。后来大家起立祈祷;最后把面饼、葡萄酒和水拿来当作祭品。成圣体的经文是由主礼者以最虔诚热心的态度诵念,大众则以欢呼之声答应「阿们」。
然后把神恩圣体分给在场的教友分享。执事负责给那些不能参与的信友送到家中。富有的教友慷慨地奉献出他们要奉献的;他们把奉献物品或金钱放在主礼者的手中。这些奉献礼品是为帮助孤儿寡妇、有病的、贫穷的、囚犯与旅行者,一言以蔽之,为帮助所有不幸遭遇的人。我们大家在太阳日聚会。因为这是第一日,就是天主除掉黑暗,创造世界的日子(参创一1-5)。耶稣基督我们的救主,也是在那一天从死里复活了。他是在礼拜六的前一日钉在十字架上,在礼拜六的次日,即太阳日,向他的使徒和门徒显现,将这些事教训他们。我们也把这些事呈奏,以便大王核夺。”
2.儒斯定称主日为太阳日,是因为罗马皇帝是异教人,怕他不知道主日是哪一天。文中记载的初期教会礼仪与今天的天主教的弥撒礼仪基本是一样的。这样,怎有人敢说基督徒离弃安息日去守主日,是因主后几百年的天主教教宗(教皇)改安息日为主日呢?太不尊重历史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初期教会已经在一周的第一天守主日了。
七.古教会史料及各个古老教会为证,初期教会不守安息日
1.其实有历史文献证明初期教会就守主日,而不守安息日了,但安息日会为了狡辩把主日和安息日这两个名词混为一谈。上一篇文章(古老教会不守安息日的历史文献)足以证明基督徒主日聚会是哪一天,而且还有跟多资料可以证明。
2.圣依纳爵(伊格那修,主后67-110年) ,他是门徒若望(约翰)的弟子。在他写给达马内夏人的基督徒的信中说:““那曾奉行旧习的人,得了新的盼望,不再拘守安息日,惟守主日……(参阅:《伊格拿修达马内夏人书》第九章,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基督教早期文献选集》P60”依纳爵约在安提约基雅(安提阿)任主教。他为了信仰被判处死刑,送往罗马要被野兽吞吃。他在路上写了著名的七封书信。他最后为主殉道。
3.很早时称呼复活的星期日--出现在一本名为《伯多禄福音》(彼得福音)的小书。该书约著写于主后175年。(虽然此书没有被列入圣经中,但仍然有其历史参考价值,请参考本文第九大题目:浅论圣经形成与大公教会权威)
4. 在公元2世纪时成书的《十二宗徒训诲录》又称为《十二使徒遗训》中记载了初期教会的礼仪,其中第14章1节记载:“在主日,你们当团聚、擘饼、感恩,承认你们的罪,你们的祭品方才得到洁净。”
5.西方罗马天主教是伯多禄(彼得)传承的教会,现任教宗就是宗徒(门徒)之长伯多禄(彼得)的第266位继承人(算上伯多禄本人是267位),是与保罗共同建立的教会,在一周的第一天守主日。
早期教会,米兰、高卢、迦太基、伊比利亚,等重要地方都归于罗马教会范围内管理,并且此教会在古老众教会中被视为兄长教会和首席教会,也是西方教会代表,在一周的第一天守主日。
6.君士坦丁堡东正教教会,此教会是耶稣的门徒安德肋(安德烈)传承,君士坦丁堡宗主教是东正教的最高精神领袖,被称为普世宗主教,也在一周的第一天守主日。东正教近年来积极参与合一及福传运动,1965年12月7日,梵二结束前一天,教宗与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取消给予对方的绝罚令,不断走向共融的方向。1993年,双方还在黎巴嫩的巴拉芒,签署了一份共同声明,其中互相承为‘姐妹教会’。2007年,天主教和东正教两教自1054年分裂以来第一次特别就教皇(教宗)地位问题开会。两教神职人员组成的特别委员会草拟一份拉文纳文件,初步同意罗马教宗(即天主教教皇)为第一首席权。1993年,相互承认对方为“姊妹教会”。此教会也在一周的第一天守主日。
7.原始东方亚历山大教会(现在的科普特正教会),曾是伯多禄(彼得)的弟子,马尔谷(马可)建立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教会,现任是马尔谷(马可)第118位继承者。
此教会因一性论在公元451年被视为异端,但在1973年与教廷发表有关基督教义的声明。
8. 安息日会慌称东正教守安息日,“中华正教会”的网站,看看下面这个链接,东正教会是在哪天礼拜。 http://www.orthodox.cn/links/livebroadcast_cn.htm
9.埃塞俄比亚教会,此信仰团体在1981年与天主教达成协议,取消彼此异端的控诉。亚美尼亚教会,此团体也属于“一性论”,但在1996年与天主教达成有关基督身份的声明。
他们都在一周第一天守主日。安息日会慌称亚美尼亚和埃塞俄比亚信仰团体是守主日和安息日两天的,如果看看下面的亚美尼亚教会和埃塞俄比亚教会的官方网站,就会发现安息日会多能扯蛋。http://66.208.37.78/index.jsp
10.这些足以证明早期教会已经废弃安息日了。(可能有人会问:古老传承教会是否会出现信仰上的错误。请参考下面第九题目:浅谈圣经形成及大公教会的权威)
八.浅论圣传。
1. 我们的信仰不是来自一本书(圣经)的信仰,而是来自教会的辨别的信仰和门徒传承下来信仰。早期教会的教父们就是借着从门徒所传承的信仰思想,来分辨初期教会的各个书卷,才形成的圣经。教父就是早期基督教会历史上的作家及宣教师的统称,他们之中包括神学家、主教与护教者,有些教父被称为宗徒(使徒)教父,他们曾直接接触过,或受教于耶稣的门徒,或是宗徒(使徒)的弟子,如:克莱孟(革利免,约公元30-99年)他也是伯多禄(彼得)使徒之长的第三代继承人,也是接触过使徒的人。依纳爵(伊格那丢,约67-110年)他是门徒若望(约翰)的弟子。帕皮亚(约70年-155年)也是若望(约翰)的弟子。波利卡普(约69-156年)也是若望(约翰)的弟子。依肋纳(爱任纽130-202年)是若望(约翰)的徒孙,等。除此之外还有护教型教父如:犹斯定(约100-166年);德尔图良(约160- 230年)等等。
2.圣经也非信仰传承的全部,初期教会借教父传承的信仰不单单是圣经,圣经以外的那些传承,如:信经、洗礼细节、使徒继承者、弥撒、节日、不守安息日、敬礼圣母、等等。这些传承的信仰与圣经同样重要,因为这些是早期教会的信仰内容。
3.在新约时代也同样,从同观福音到默示录,各卷的成书年代有将近半个多世纪的跨度。而最初宗徒(使徒)传教的时候,是没有一本二十七卷的新约带在身边的,他们只是用“宗徒不倦的唇舌”向天下万国宣讲他们所亲身经历,所见证的那个大喜讯息。那么,这样的宣讲也就是神圣的传授——圣传了。后来,随着使徒时代的渐渐过去,某些(不是全部)使徒开始了写作,为的是以更固定的方式将他们的教导——圣传——一代代地传播下去。由此可见,在启示的历史上,圣传是先有,而圣经是后出的。甚至圣经的成书,原本就是为了使圣传更好地被传承下去。如此看来,则圣经本身就是圣传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成文的圣传”。 就如经上所说:“你们要立足稳定,持守我们所传的教训,无论是口传的或是信上所写的。”(伯后/得后二15)。
4.《天主教教理》第一卷,第二章,宗徒圣传与教会传统,中这样描述:“我们所说的圣传是来自宗徒,是他们从耶稣的言行举止所接受、及从圣神那 里所学到而传授的事。事实上,第一代的基督徒还没有写下新约,而新约本身也证实了圣传是一个活生生的传授过程。
与此不同的,是地方教会历来所产生的神学、纪律、礼仪或敬礼方面的「传 统」。它们构成了具体的模式,透过这些模式,伟大的圣传就能以适当的方式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时代表达。在宗徒圣传的光照下,这些传统可被保存、修改 ,甚或依照教会训导的指示予以放弃。”
九.浅论圣经形成和大公教会的权威。
1.最早圣经没有定下时,就有了信仰和教会,圣经是借着初期教会信仰分辨出来的,因为很多书卷在初期教会没有被承认,例如:《多默福音》、《多默启示录》《伯多禄福音》《伯多禄启示录》、《保禄福音》、《尼哥底母福音》、《犹达斯福音》,后来信徒创改的《伊撒依亚升天记》等。门徒的弟子们或徒孙们通过门徒传承给他们的信仰来分辨哪些符合正统。在公元2世纪通过若望(约翰)的徒孙,依肋纳初步给出了基本新约卷数范围,后来在公元397年,在北非的迦太基大会上被确立圣经新约目录。这是在教会的带领下得出的,这次定下的经卷与公元2世纪使用的经卷基本一致,我们相信教会在圣神(圣灵)带领下定下的那些书卷是圣神(圣灵)默感而写成的。
教会的不会错误性,不是来自人的不会犯错,因为人都会犯错,教会不会错误 的权威是来自圣神。就如圣经中说:当那一位真理之神来时,他要把你们引入一切真理(若/约16:13)。大家可参考更多教会不错的经文:(若/约20:22)(格后/林后5:5)(太/玛 18:17)(若/约14:26)(若/约14:17)。
2.教父和神学家的言论和神学反省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很多教父和神学家提出的一些理论没有定为信理,只是神学意见,但有些神学意见被普遍接受,通常称为特“殊神学意见”。
当教会中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争论时,教会需要召开 大公会议 来辨别,如圣经中描述宗徒召开耶路撒冷会议后宣布决议时说:这是我们和圣神(圣灵)的决定(宗/徒15:28)(宗/徒7:51)。
所以大公会议得出的结论是由圣神(圣灵)的结论。在早期教会辨别出许多错误思想,如:一性论思想、诺斯脱利派思想、亚略异端 等等。而信理 三位一体、尼西亚信经,等 也是大公会议所确认的。
所以圣经中徒十五章中关于外邦人需不需要割礼的争论,从中看出教会有权变动一些规矩。耶稣又对门徒说,听从你们的,就是听从我 ......(路:10:16)。
主日就是宗徒(使徒)时代改变的习惯,如果安息日会依然坚持守犹太律法的安息日而否认教会的决定,那么他们应该继续守旧约法律中的割礼,但他们却不守呢?
圣经的经卷也是教会定下的,如果信徒否认传承和公教的权威,为什么还接受圣经呢?
教会是真理的基础和柱石(提前/第前3:15)。
大家也可参考《神学辞典》——教会不可错误性,网络就可搜寻到。
十.“哪个教会才是教会”的不同的教会观
1.天主教(公教)的教会观认为:保存耶稣的宗徒(门徒)的继承者的教会团体,并具备教会的要素————七件圣事。并且认为:由教宗和与教宗共融的主教们所领导的教会内。所以目前天主教除了自己只承认了东正教是教会。而新教目前只被视为基督信仰团体。(细节可参考:梵蒂冈电台讯访问圣座信理部秘书长安杰洛?阿玛托总主教的对话。网站中就能搜到)
2.耶稣的门徒 若望(约翰)的弟子,依纳爵(Saint Ignatius of Antioch,67-110),他是安提阿教会的主教,他曾说过,“人人当尊敬执事,如同尊敬耶稣基督,也像尊敬那作为圣父的样式之主教,又像尊敬那些作为天主的议会和众使徒的集团之众长老一样。若是没有这三者,‘教会’的名义就不成立。”(依纳爵达他拉勒人书3:1)
圣依纳爵说:“哪里有主教,哪里就有教会。”
3.早期教会,主教也可被称为监督(宗/使20:28),主教是宗徒(使徒)继承者。今天有多少的“教会”符合教父所说的呢?若是几个人凭私意聚集在一起,他们如何宣告说:“我信圣而公之教会”呢?
4.而基督(新)教的教会观认为:只要有两三个信徒在一起就构成了教会。
5.但邪教异端也是信徒组成的,他们具备“教会是真理的基础和柱石” (提前/第前3:15)这种情况吗?
十一.浅谈公教的权威与共融
1耶稣建立的教会是以伯多禄(彼得)为首的教会:“你是磐石我要把教会建立在你的身上”(太/玛16:18),不是伯多禄(彼得)不会犯错,但耶稣要这个不完美的人带领教会,因为没有人绝对完美,但有天主(神)带领。在历史中教会中曾经出现过犯错的人,但教会从来没有教导我们犯错。
所以天主教相信伯多禄(彼得)门徒之长的继承者代表着基督牧放羊群,耶稣对伯多禄(彼得)说:“你牧放我的羊,你喂养我的羊...”(约/若21:15~17)。所以我们跟随伯多禄为首的带领,所以在初期教会的各个地方教会都视罗马教会为兄长和首席。耶稣把我们托付给了建立在伯多禄(彼得)身上的教会(约/若21:15~17节).
2.约公元180年,若望(约翰)的徒孙,依肋纳(爱任纽), 给了我们一个证明,他自问说:“到什么地方去找传统的教训,完整而不受异端影响呢?”他自己又回答说:“在宗徒们的教会中,真正教理的受托者,特别是在罗马的教会。”
依肋纳为证实玄识派(诺斯底派Gnostic) 异端者的错误,就列出了他认为无可争论和全体接受的「信仰规范」:即建基於宗徒和有承续保証的传统。在这方面,罗马教会既是由伯多禄和保禄所建立,因而超群出众。他更认为,一个教会若能与罗马共融,就是它符合宗徒传统的最稳妥的证据。依肋纳是第一个列出伯多禄继位者的人。他继用一句常被援引的话作结束说:「由於这教会莫大的卓越性,一切教会都要与它相符(拉丁:Convenire),因為在它内,各地的基督徒才能保存着宗徒的传统」(《反异端论》叁:3,1-2)。
3.我高兴今天很多古老的教会都在走向共融合一的方向,许多古老东方教会已经与天主教合并,东西方古老传统彼此尊重,也盼望更多古老教会的共融合一,及早恢复以宗徒之长继承的罗马教宗为首的原始初期教会团体形态。本文第七大标题:“更多古老史料及各个古老教会为证,初期教会不守安息日”中也简单的介绍了东正教与天主教走向共融的情况。
结语:
这篇文章主要为驳斥安息日会而编辑,所以对于教会罗马教会首席权问题,大家可以参考《教会最初叁世纪的罗马首席权》、《早期教会的组织和彼此间的关系及罗马主教的首席地位》、《从圣经角度和历史角度看罗马宗座的权威》等相关文章或资料。对于基督(新)教的更多疑问可参考网上的《同根生——澄清基督教对天主教的误解》,而揭露复临安息日会的谬论的,我更推荐《修公爵博客》中的《邪教、妖书与魔鬼的禁卫军》。
附录1:
网络文章:《兽的数目666的正确解释》
......“VICARIUS FILII DEI意为“上帝儿子的代表”,这是天主教沿用已久教皇的称号。虽然天主教在不同的时期否认过这称号,但Bacchiocchi博士在研究中发现,天主教在许多官方文件中,都有使用这个称号,就连以故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他所著之畅销书《跨越希望的门槛》(Crossing the ThresholdofHope)中,也使用了这个称号。
虽然VICARIUS FILII DEI的数值等于666,同时也是教皇惯用的称号,但用这种方法解释666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
比如说,历史上有不少人名字中字母的数值,加起来都等于666,其中包括罗马的皇帝尼罗(Nero)和多米田(Domitan),回教创始人穆罕默德(Mohammed),拿破仑,希特勒,以故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和教皇保罗二世等,到底谁的名字或称号是666的代表呢?
有些批评本会的人甚至说,怀爱伦名字中字母的数值加起来也等于666,这是否说怀爱伦也可能是启示录十三章中兽的代表之一呢?当然不是!可见,用字母代表的数值来解释666,可能会带来很奇怪的结果。”
......乌利亚-史密斯(Uriah Smith)。而他也是听说,有人曾见过教皇的冠冕,上面刻有VICARIUSFILII DEI之字样。虽然史密斯并未亲眼见过教皇的冠冕,但他的解释很快被传开。从那时起,本会(非天主教会)的牧师和传道人都普遍接受了这个解释。怀爱伦在她的著作中,并没有谈论到这种解释预言的方法,但她也没有公开反对史密斯。
不幸的是,那时有些过于激进的复临信徒,拍了一些教皇三层冠冕的照片,并在照片中的冠冕上做了手脚,加上了VICARIUSFILII DEI的字样。本会领袖当时在发现这一情况后,也对这样的行为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本会出名的历史学家Leroy Froom,在英文《传道者》(TheMinisty)1948年11月号刊上写道:“多年前,本会的一位有名的布道家,得到了一些教皇三层冠冕的照片,但是照片中的冠冕上并无任何字样。后来有一位艺术家,在这些照片的三层冠冕上,加上了VICARIUS,FILII, DEI这三个字,好像本来照片上就有这些字一样。我们的一家出版社和总会在收到这些改动的照片之后,都拒绝使用。但不幸的是,本会的某些布道家,在不了解真实情况下,或是为人解释预言而忘记了应有的道德,继续使用这些改动过的照片。”......启13:18说:“这是人的数目”,这就显示此数目代表人与上帝的分离。也就是说,此数字的意义不在于它的数值,而在于666与人的关系。因而可以进一步理解为:人不愿意从六走向七,不将荣耀归给上帝,也没有在他里面找到安息。
附录2. 玛待帝国(media, medes, media, medi)简介
民族名及地名,它的字意来源不详。这个民族原居于伊朗北方的高原区,在历史上被视为亚述的居民,直至亚述被波斯及玛待人灭亡。第一个提及这个民族的是亚述王沙耳玛乃色第三(公元前八五八~八二四)。撒尔贡王(七二一~七○五)亦曾攻占他们的居地,将之合并于亚述帝国的版图。至此玛待人好似是一个四分五裂的民族,故不成国家。公元前七一五年达尧谷(dayaukku)(亦名德约切deioce)起而建国,建都于厄克巴塔纳(ecbatana),开始与亚述国为敌,并威胁亚述国之安全。亚述王亚述巴尼帕耳(六六八~六三○)出兵征讨,占领七十五城(可能是夸张之说)。虽然如此,玛待人的复兴为强国,已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他们的国王贾撒勒斯(cyaxares)终于公元前六二五年,与巴比伦王纳波颇拉撒结为联盟,开始向亚述帝国进攻。六一二年占领亚述京都尼尼微,终至将整个亚述尽行毁灭。他们占据了整个亚述帝国的北方版图,是为其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可惜玛待王国的寿命并不太长久。其国王阿斯提雅革被波斯王居鲁士于五五二年战败并废立,其国土尽归波斯帝国所占有。…..
附录3.天主教当然不朝拜玛利亚
通常大陆的基督(新)教说天主教信玛利亚,这种说法就如汉人污蔑回民不吃肉是因为回民认为自己的祖先是猪一样,都是污蔑,但更多不是恶意的攻击,而是不了解真实情况。
新教中一直有这种谣传,说天主教是玛利亚教,其实,天主教的信仰是天主(神)为中心。对圣母玛利亚是一种敬礼,她非信仰中心,也非朝拜她。因为新教中有些人对神学的缺乏,他们也分不清一般敬礼和朝拜的区别。
其实,祭祀在礼仪上是对神的最高朝拜,除了犹太民族,我国古人也以这种方式祭献,所以古语中有 “祭天”一说,我国天坛就是祭天用的。同样在印度等其它民族中也有对神的祭献,祭献是人对神的最高朝拜形式。
初期教会时,耶稣门徒的弟子们时期的团体也使用这种方式朝拜天主,早在公元155年 的犹斯定,就记载了初期教会是如何举行掰饼礼的,这礼仪大体形式一直遗传到现在,就是天主教的弥撒。
这种朝拜礼仪是天主教最大的礼仪,这个礼仪是向天主(唯一神)的朝拜,而不是圣母,从来没有过弥撒祭献圣母的。
在这里多说几句,弥撒是重现耶稣在加尔瓦略山上的祭献,但这祭献不是多次祭献,而是一次,是重现耶稣的祭献。因为天主(神)是不受时空限制的。
要注意,效法礼仪中的玛利亚怎样地恭敬天主。有些人误以为我们对圣母的敬礼是绝对的,其实不然,神学上对圣母的敬礼有一个专有名词,就是“相对敬礼”。所谓“相对敬礼”,意思是恭敬玛利亚的最终目的是恭敬天主。所以,教宗愿意我们在礼仪中,效法圣母如何恭敬天主,而教会礼仪中,不厌其烦地重读圣母生命中的事迹,就是要我们向她学习。以圣母领报来说,天主的使者向她报喜时,我们看到一位端庄的贞女在聆听。这告诉我们要学习圣母端庄地聆听天主的话。此外,玛利亚生命的牺牲、奉献,也是以榜样来引导我们效法她,把我们自己奉献给天主。以上是教宗保禄六世在通谕中提到的敬礼圣母的大原则。
敬礼圣母在教会的传统中,由来已久,公元100-200年,在伯多禄大殿地下发现的碑文中,显示圣母是亡者之护卫和中保。而在纳砸肋相传为圣母宅址遗迹,发现一些约2-3世纪的石刻,上面写着[万福玛利亚]。另外在三世纪的一份埃及纸卷上写有赞美圣母的圣诗。
而在古老的基督团体中依然保留着这种对圣母的敬礼,例如:天主教、东正教、科普特正教等。其实,大陆大多数基督新教的信徒不知道,新教中主流的基督新教教派,也保留着对圣母的敬礼,例如:圣公会高派、路德宗高派。几年前一个QQ群里,一位路德宗的网友还和我们分享他请圣母转求的奇妙功效呢。
圣经中曾经提到,耶稣是天人的唯一中保,而为什么天主教把圣母也视为中保呢?其实,我们之间也常是中保关系,我们会常常对其他信徒这样说:”为我祈祷吧“。同样圣母也是这种中保关系,不是我们和圣母替代了耶稣唯一中保关系,而是分享了他唯一中保,所以我们也经常说我们是基督的肢体,就是说我们分享了唯一天主(神)的生命,也分享着他唯一中保。
至于向天上的圣人祈求转祷的方式早在早期教会就已经存在,就如我们常念的使徒信经中说:”我信诸圣的相通“,这里就包括了死去的圣者和我们的相通,他们虽然离开人世,但他们依然是基督的肢体,依然分享着他的生命和中保。
至于有人说是否可以向圣母玛利亚跪拜,我认为可以。在礼仪上"跪"和"拜"也有区别,据《辞源》的解释,“跪”,是“双脚屈膝着地,上身直立或躬身身”;“拜”,是“屈膝顿首(磕头)、双手着地或叩头”。圣经里,出于感恩或礼仪,也可敬拜人。旧约里像摩西、路得、大卫、扫罗、先知以利亚、先知拿单等人领受普通人甚至先知的敬拜,或自己敬拜别人的事有很多记载:(撒上2:36)、(烈王记1:23、54)、(列上18:7)、(列上2:19)。再多我也不列举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他们的拜并非把人当神朝拜的意思,如果当神朝拜就违反了诫命。朝拜是由心的决定,就如经上说:”你们当以心神以真理朝拜“。
若望 编辑 完成于2013年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