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学术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3|回复: 0

教堂与祠堂并肩----访福建天主教的“祖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2-17 13: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在周六这天下午从福州往江西赶的,走之前特意问了一下区域的业务员和区域总经理有没有什么事情,俩人异口同声你可以走了,没事。实际上当时我希望他们能挽留一下,因为第二天是主日,一则我想参加一下泛船浦堂的主日弥撒,我每次来福州都住在上腾地铁站附近,离堂很近。再则我想在星期日去看看全国最大的寿山石交易市场,虽然囊中羞涩,但过过眼瘾也行。可是二人觉得我出来太久,可能归心似箭,就让我回去。
南昌铁路局下辖的福建、江西一代的高铁是我坐过最low的路段,车速慢、车况差,很多G打头的车连充电插座都没有。100多千米的时速晃晃悠悠刚出福建,那边电话又来了,让我先别回去了,返回去再折到漳州。
这我就不愿意了,因为快到抚州了。虽然我非常不情愿,但是从未去过漳州的我还是很向往这个地方的。想当年我在厦门岛买船票去鼓浪屿,看到有轮渡去漳州,也非常想坐船一游,怎奈时间不宽裕。这次虽然辛苦,但开开眼界也行。在车上习惯性的翻翻漳州天主教的情况,这一翻不要紧,原来漳州的后坂村还是福建省天主教的“祖庭”。下面我们就言归正传:
话说后坂村天主教起源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明嘉靖二十年(1549)翰苑村(今后坂村)举人晋京会试,在南京由耶稣会士罗儒望(Joao da Rocha)神父领洗入教,成为明漳州第一位天主教友。
这次考试虽然未高中进士,但是也谋得一官半职,被派往广西任浔州官职务。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严世同告老回乡,带回天主教要理及教义,传教子女,由此开启漳州传教之先河。严氏传教不遗余力,先是家人入教,次及亲属友朋,并将天主教传到同村的李厝、吴厝,使后坂村成为教友较多的第一个“天主教村”。
这里还有一些佳话:
清康熙十年(1671)龙海市港尾镇古城村进士江灝的侄孙江世良赴漳考秀才,途中遇雨,借宿世交后坂村天主教徒严家,看到严家男女有序,又看到严家宗教书籍洗理有方,产生仰慕之情,有意娶严家女子为妻。中秀才后,江世良挽柯道意,婚事达成,同年娶严家女子严玛利亚回古城村,他便成了天主教传入该村的第一人。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龙海市程溪镇洋奎村岩前社一姓谢青年到后坂严明法教徒家招赘为婿,生育三个儿子,后迁回岩前社,成为后坂村教徒第二传人。
清嘉庆五年(1800),步文乡(今蓝田镇)岭东社一书生蔡程南,平素喜爱弦管乐,闻悉后坂天主教每于庆典日均要弘管乐演奏赞歌,他以非教徒慕名而来参与演奏。他被优美乐曲和感人肺腑的歌词吸引,成为望教者,尔后,要求领洗入教,经介绍娶了严家女子为妻。后来,他便成了后坂村教徒把天主教传人外乡的第三人。
再说后坂村,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耶稣会士罗儒望避难到后坂并在此传教,成为明末首位进入漳州正式开展传教活动的天主教传教士。罗儒望还在此建立若干传教点,成为闽南天主教发展之基地。
清康熙九年(1670年),后坂在村外溪边建一座教堂,为当时天主教在漳州府的标志,并成为菲律宾马尼拉天主教道明会到漳州一带传教的落脚点,又是外国传教士到福建各地的中转站。后来后坂人又将天主教传到古城、港尾、岭东、长泰等地。
168?年西班牙道明会教士马秦(MaginVentallol)由福安避难到后坂村,在后坂严氏家族的保护下长驻于此,任本堂达四十多年之久,并在后坂村修建了一座教堂。他常到漳州城、南靖山城、海澄、港尾等处巡教,使不少当地居民都皈依了。并先后向菲律宾马尼拉修院输送本地修生20多位,其中有18人祝圣为神父回原地传教,为以后“四朝禁教”天主教继续在闽南传播奠定了基础。1707年马秦神父被任命为宗座代办,1716年任命为首任福建代牧主教,本堂也就成为福建代牧区主教座堂。
据《1741年道明会在漳州地区传教情况一览表》中,当时后坂有一座教堂,160位教友。
清乾隆年间教堂被毁。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道明会派林方济会士由鼓浪屿来后坂。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后坂重建教堂,神父楼、修女住房等。堂内供奉玫瑰圣母,作为这座教堂的主保。清光绪八年(1882年),罗若瑟(Jose Dutras)在该堂竖有石碑一通,名曰“正教奉传”,叙述天主教在中国传教历史。该碑现仍存于后坂天主堂,立于教堂左侧。
历代后坂村的天主教会人材辈出。清代前期和禁教时期,后坂严氏家族有多名青年到国外神学院校留学,为推动天主教本土化和传教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村严赞化、严谟父子都是明清之际闽南天主教会的核心人物,在文化建树方面颇有贡献,在中国天主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列入方豪神父著的《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之中。
1859年五月十五日,翰苑村的村民李步垒(圣名:伯多禄)一家人随同两位天主教道明会的郭德刚神父(Rev Femando Sainz)和洪保禄神父(Rev.Angel Bonfurull),自厦门起航,于五月十八日下午四时,平安的抵达台湾打狗港( TAKAO今高雄) (因为如此,五月十八日为天主教在台湾的开教纪念日)。从此李步垒在台湾传教史上扮演着洗者若翰--前驱、铺路的角色。李步垒一家被称为“台湾天主教开教前驱家庭”,李步垒被誉为“传教员的典范”。
1869年传教士高贤明(FedericoJimenez)从马尼拉来台湾传教之前,先到达厦门,在此搭船入台。他的一位传道员严振,就是来自漳州后坂严氏家族,其父母都是天主教徒。他曾经在台南地区服务八年,向闽南籍移民讲授要理,1870年去世。
早在1845年,天主教会就在漳州后坂设立了收养弃婴的育婴机构。1889年正式设立了圣加大利纳育婴院(仁慈堂),由西班牙道明会修女主办。到l952年间,共收容女弃婴约2000多人。1952年西班牙籍修女卢立德和马丽白出境,该院由当地政府接收。
民国四年(1915年)教会创办龙溪县私立翰苑小学,初办时为堂口教理启蒙班兼教识字;民国九年(1920年)改为正规初级小学,直到1951年由龙海县文教科接办改为公立后坂小学至今。
民国十四年(1925年)西班牙传教士马德力于堂前加建钟楼一座。教堂建筑面积为1000多平方米,系双层楼中楼结构,其中教堂大厅占地约600平方米,采用古老的欧式建筑风格,布局合理大方。高达33米的钟楼塔尖,成为后坂村最高建筑物和天主教标志,堂内装饰辉煌,配以精致的雕刻工艺,呈现出一派富丽而又不失高雅神圣的氛围。
解放前,本堂神父都是由西班牙道明会神父担任,解放后外籍传教士都先后撤离返国,本地神职人员担负起管理教会的主要责任。历仼本堂国籍神父有郑世光、严伯超、陈明元。
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宗教活动。
修师傅这次去后坂村,发现随着高楼大厦的崛起,教堂周围已经是巨大的工地。几年前的老照片中的院墙、神父楼等已经不复存在,如果不是文物保护单位,恐怕大堂也得被拆了。这座大堂经过前几年的整修,喷上真石漆,已经没有历史的厚重感,远不如院内的石碑。
教堂旁边是严氏宗祠,我想这个严氏家族应该就是奉教的严氏家族。哥特式大教堂与闽南古厝交相辉映;十字圣架与飞龙脊兽遥错落有致;高挑钟楼与双燕归脊在同一时空,这边唯一天主,那边俎豆千秋。修师傅建议这地方别再过度开发了,不如将这建筑群当做一个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下来。
这恐怕也是福音本地化、赵国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当年巴黎外方传教会的颜珰(Charles Maigrot,1652年-1730年)主教在福建长乐看到教友祭祖祭孔,遂发布禁令,引起著名的“百年之争”。但从文化角度来讲,这种并不常见的现象彰显了一种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天主教学术论坛 discuz已被腾讯收购,本站已无法再保证客户信息安全,请在发表信息时三思。

GMT+8, 2024-4-29 05: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