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神学
jiěfàng shénxué
LIBERATION, THEOLOGY OF
参阅: 90末世论 399理论与实践 710灵修 606解放 284社会分析 386神学反省
(一)概念说明:解放神学theology of liberation (liberation theology)由1960年代末期拉丁美洲的社会运动与神学运动合流而蔚成。「社会运动」针对殖民时期的压迫所造成的南美洲普遍贫穷、以及现代社会经济的压制而起: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后,许多人深受基督徒价值的影响而加入这运动。狭义的解放神学是对基督徒信仰有分寸的一种理解,并透过基督徒传承的象征对现实界的一种解释。
(二)起源:
解放神学兴起的主因是:1)南美洲人民的历史、社会状况。2)南美大多数人民生活在贫困、压迫中是这种神学成长的最深原因。3)宗教层面对穷人的社会实况的反映是解放神学最后的理论基础。
梵二(尤其是《论教会在现代世界牧职》宪章)为解放神学铺了路,论及教会与世界的关系、人的社会性、罪的社会向度、个人道德应付社会问题的不足及教会献身于社会的问题、将基督的教导本位化等等(GS 25,30,44,62)。1968年,第二届拉丁美洲主教会议在哥伦比亚的Medellin召开,会中采取梵二的教导,关切漫延整个南美的贫穷及不正义问题。
(三)解放神学家:
在解放神学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下面几位:1)席昆度(J.L. Segundo,1925-1996)是乌拉圭的耶稣会士,早在1960年代初期就指出教会对当地特殊文化、政治、社会情况回应的必要性,其后更着书以解放神学模式重新解释传统神学。2)秘鲁的古铁热(G. Gutiérrez,1928- )在Medellin主教会议之后,出版《解放神学》深受世人瞩目而成为解放神学的领导人。3)鲍夫(L. Boff,1938- )本来是巴西的方济会士,著作丰富的解放神学家,专门研究解放神学方法。4)索布里诺(J. Sobrino, 1938- )是在萨尔瓦多工作的巴士克(Basque)耶稣会士,1970年代未期便驰名国际。
(四)从解放神学特征看其方法:
解放神学提出学说时,通常依照梵二的《现代》宪章的程序:1)描述人的现况。2)以神学看法回应人的困境。尤重从深度结构去解释传统的教义,允许贫穷与受压迫的具体情况向传统提出问题,以道出针对南美特殊情况的本位化回应。
这种基本程序必须使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在显而易见的经验层次,采用社会分析去了解人们居住的社会;并处理信仰对道德的影响,以回应社会的压迫。在较深的层次,采用社会科学的词汇来解释涉及人类存在的教义,诸如罪、恩宠和救恩的效果。换言之,罪及救恩不但涉及个人状况,也与社会结构有关。因此以社会分析深入神学中。
解放神学强调对「穷人」与「实践」的抉择,这两个词汇截然不同却密切相关。这种为「穷人」的献身一旦成熟,且付诸实行,就成了「实践」,意即参与解放穷人与受压迫者的社会行动。这种共同的行动成了基督徒信仰生活的方式,也成为神学思考的根基,在这意义下,实践先于理论,实践是神学理论的根基。
虽然解放神学与马克思主义(参 347)的关连性模糊不清,谈论时也经常受到误导,两者常被连在一起,但这关连性不是内在的,也不是必然的。一方面,有些解放神学家对马克思主义所知有限,却被视为与后者有关,仅仅因为他们描述了穷人的情况,对此情况有所回应罢了。另一方面,其他神学家研究了马克思思想,并当作工具来分析社会,很像欧洲、北美各大学社会科学系所的研究方法。在梵二鼓励与马克思信徒(GS 3,21,43,92)交谈之下,有些解放神学家采用马克思主义的言语,可是因马克思主义与基督徒信仰格格不入,所以,未曾见过他们把整个马克思主义对实在界的远景纳入神学里。
(五)主要课题:
解放神学把梵二对「天主恩宠的普遍性」之教导内在化了,尤其把拉内(K.Rahner, 1904-1984)对梵二教导及其应用的阐释,加以内在化。天主的救恩若被视为对一切人都有实际效力,而人的生活却常在正式宗教圈之外,那么,天主的恩宠则应被视为不排外,甚至也不外显,而是基本上在个人生活圈、世俗社会的道德抉择中极具有效力。解放神学遵循梵二的基督徒生活的整合为一之基本概念,克服了信仰生活与世俗生活分裂的趋势(GS 43)。这样,人整体的生活都与天主的救恩相遇。
解放神学的中心思想很关注耶稣基督:既然基督徒信仰生活是对历史启示的答覆,解放神学根据新约文献谨慎地专注历史中的耶稣。在耶稣的实践里,解放神学发现所启示的天主本性及天意在于人的存在。照新约的描绘,耶稣度一个献身于天父圣意的生活,格外关心那些处在社会边缘的人。所以,在解放神学背后,耶稣成了构思神学的焦点。
很关注完整的基督徒灵修:通常把「灵修」界定为基督徒的生活方式。这种灵修有条不紊地取决于天主在基督内所启示的意愿,以及圣神的德能;藉着爱的圣神的力量,跟随耶稣做祂的门徒,而圣神的爱足以对抗罪恶。这种完整的解放灵修在人的团结中流露出来,其必备条件是有关整个灵修的基本问题─ 即与天主合而为一。既然每个人的存在结构都具有社会性,所以,一切人都是他人的近人。福音的道理教人透过具有社会向度的关爱近人而与天主合一。为了近人,尤其是最急需的人而有的社会行动,就成了推动人与天主合一的灵修活动。这种整体灵修有个人及超越层面,因着被纳入基督徒生活的整体观的更宽广架构里而得以保存。
「教会」是解放神学在教义方面最早受关注的重点。解放神学本着梵二的《现代》宪章,从教会与世界的功能来看教会。在答覆教会为何存在的基本问题时,解放神学对来自天主而为了世界的使命,由耶稣开始,向前延伸。因此,解放神学从教会的使命之角度,面对历史中人类全面的生活情况,重新诠释教会的各面(包含圣事),以避免「教会为主说」。传教与灵修较少从教会成员最低法律要求的观点看,而大多由「促使教会在世界前成为在耶稣内所启示的天主价值之记号」的观点看。在拉丁美洲这种教会观受到基层教会团体(小型基督徒团体) (参 450)运动的滋养,这运动常由社会的较低阶层开始,常以祈祷、读经及共同的社会关怀为号召而组成。
末世论(解放神学的大课题)发现其焦点在于基督宗教中心象征─天主的国,而常用的言语是「建立天主的国」。即使在解放神学过度乐观的初期,这种言语也未小看罪在世界上的势力。解放神学看重这言语的理由有二:1)解放神学消极地认为若人的行动没有终极目标,那么,具创作性的人类自由、甚至人类在世界上的存在本身就毫无意义了。2)它积极地强调天主在创造自由时所包含的意向,自由藉着与恩宠合作而发挥功能(天人的面目),它也指出,耶稣生前,运用祂的自由;生前的耶稣与复活的基督是一位救主的两面(基督的面目)。这些都指向人类自由在今世和时间终结时所能创出的诸价值间的连续性。解放神学反对完全中断的末世论,而主张部分中断、部份连续的末世论(J.L. Segundo)。
(六)时代意义:解放神学传遍了南美,但它不只是南美地方性的神学,也传遍了全世界。
亚洲、东南亚、非洲都受南美影响,却依自己情况发挥了本位化的解放神学课题。
产生了许多近似解放神学却又很独立的神学,诸如黑人神学、政治神学、妇女神学(参 487)。
罗马天主教会训导当局也深受解放神学的影响。教宗言论及主教会议的教导都采用解放神学的言语。如1976年在Puebla召开的南美主教会议,确认了Medellin会议所开端的。1984年罗马教廷之教义部的文件被误解为谴责解放神学;实际上,它确认这运动的当儿,也警告那些理论上可能相反教义的偏差。1986年,教义部的《有关基督徒的自由与解放的指导》文件,再次肯定教会在解放神学脉络内的社会教导。简言之,现在解放神学已成了罗马天主教会很普遍的神学了。
解放神学课题的广传理由是:1)它是梵二教导及精神的继续开展。2)它试图针对今日世界痛苦及社会压迫的普遍问题,重新解释基督宗教的教义。3)它以新的方式,藉着提供社会伦理作为神学及教义基础,而把神学及教会的社会教导汇合在一起。4)透过神学、伦理、灵修的整合,它解答了「一个人在现代世界何以要选择成为基督徒」的基本问题。
参考书目:
武金正,《解放神学:脉络中的诠释》,台北:光启,1991。
Dupuis, J. "Liberation Theology." Latourelle. 1091-1097.
Ellacuria, I. and J. Sobrino, eds. Mysterium libera-tionis: Conceptos fundamentales de la teologia de la liberacion. 2 vols. Madrid: Editorial Trotta, 1990.
Haight, R. "Liberation Theology." Komonchak. 570-576.
《神学词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