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公爵 发表于 2011-8-30 22:23:15

修公爵闲聊圣经

      [前附言 :在开端,吾人切愿声明,吾人所发表之言论,并未经教会长上审核,不一定符合天主圣教官方观点。读者需谨慎分辨吾人之言论。
                                  序言
      常常看到有人吹牛X,说基督(新)教的人士如何精通圣经,值得我们学习。恕我直言,外国基督教怎样,老夫没见过。但中国的基督徒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是基要主义者,读圣经只能理解字面意思。马丁路德当年提出“圣经唯一”,是何意老夫不解,但中国基督教徒遵循的是按圣经的字面意思理解,其后果是越信越愚(当然了,大部分人恐怕不会接受老夫的观点,或根本不知道老夫说些什么)。
   老夫自慕道以来,既奉德国籍方济各会会士傅和德神父为师。说尊他老人家为师实则大言不惭,因为我只见过傅公一面,八年前沈阳教区祝圣神父,他老人家当时在沈阳神学院任教,前去参礼。作为慕道者,我当时对他最深的印象还是他腰间系的那根绳子(后来知道,这是方济各会的“Logo”)。当我读傅神父的《旧约背景》和《旧约诠释》时,他老人家已安息主怀。没能聆听傅神父的一堂课,是我终生遗憾。
    我对圣经,特别是旧约的理解,受傅神父影响很深。我准备把我在博客中发表的,关于圣经的部分贴出,每一只两天贴一篇。希望能火!

修公爵 发表于 2011-8-30 22:29:00

      古埃及和古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我国人笼统的称之为古巴比伦),是人类文明的两大发源地。这两种文明交相辉映,哺育出古希伯来--犹太文明。       至少在主前三十二世纪,古埃及人和古美索不达米亚人已经分别有了文字。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苏美尔人发明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cuneiform)。那时没有笔墨纸砚,人们要书写法典、账册、契约、文学作品时,就用粘土做一块泥版,用芦秆或木棒在上面画一些文字符号。这种文字的笔画一头粗、一头细,粗的那端象燕尾,细的那端象汉字书法的“悬针竖”,于是整个笔画呈木头楔子状,故被称作楔形文字。这种文字盛行于西亚两千余年,被众多的国家和民族采用,如古巴比伦、古亚述、古赫特、古埃兰(Elam,天主教译为厄蓝)采用。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汉漠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石柱、《贝希斯顿铭文(Behistun Inions)》石碑、《吉尔伽美什史诗The Epic of Gilgamesh》泥版更是传世瑰宝,千古流芳。       古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闪族人的发源地,圣经记载亚伯拉罕是来自“加色丁的乌尔人(Ur of the Chaldeans,又译迦勒底的吾珥)”(创:十五:7)。随着闪族人溯幼发拉底河“走西口”,楔形文字也随之西传,进入今叙利亚境内。在叙利亚境内出土的很多文物,如艾布拉文献(Ebla documents)、马里文献(Mari Tablets),都是用楔形文字写成的。       希伯来人的祖先亦来自古叙利亚,圣经记载:我的祖先原是个飘泊的阿兰人(申:二六:5)。但显而易见的是,希伯来人的祖先们如亚伯拉罕、依撒格、雅各伯都是些文盲,不认得楔形文字。道理很简单,游牧部落生产力底下,养活不起祭司、贵族这一类“脱产”的文化人。所以,希伯来人并没有从祖先那里继承楔形文字,后来他们有了文字,却起源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同我国商周时期的人一样,使用象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主要镌刻在神庙和金字塔上,故而被称为“圣书体(hieroglyph)”文字。       但圣书体与古汉字又大不相同。它的数量很少,最少时只有700余个。如果它象汉字一样是一种表意文字,则它的数量太少,汉字在字形数量最少的殷代,也超过了4000。而如果它是一种表音文字,则又显得太多,我们知道日语假名只有50个,而英文字母只有26个。       古埃及文明在基督宗教及伊斯兰教的兴起后,便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目前发现的最后一处镌刻圣书体建筑物是建于主后450年的菲莱(Philae)神庙。在随后的1000多年时间里,便无人识得这些天书般的文字。文艺复兴以后,一些人想解读圣书体文字,但都铩羽而归。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1799年,那一年,拿破仑的法国远征军开赴埃及,一位法军上尉伯铎.方济各-沙勿略.布夏贺(Pierre-Fran?ois Xavier Bouchard)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发罗塞塔(Rosetta)镇发现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三种文字,分别是圣书体、古希腊文及圣书体的变体“世俗体”。这块石碑就是著名的“罗塞塔碑”,成为人们破译古埃及文字的钥匙。       1814年,英国物理学家、医学家,“光的波动说”的提出者多黙.杨(Thomax Young 1773-1829),尝试破译石碑上的圣书体碑文。他注意到,希腊文的铭文中出现最多的字符串、或曰单词是Πτολεμ? (Ptolemai),也就是“托勒密”,我们天主教会翻译成“仆特肋米”。       我先谈谈“仆特肋米”这个词:主前333年,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崩殂,他的将军们将庞大的帝国一分为四。其中拉哥(Lagos)儿子仆特肋米一世(Ptolemy I)分得黎凡特Levant(指地中海东部诸国)和埃及,建立了仆特肋米帝国。先后共有十一位姓“仆特肋米”的皇帝(法老)在位统治。至主前51年,末代“埃及艳后”(克娄帕特拉Cleopatra VII,前69—前30)在位,21年后并入罗马版图。        罗塞塔碑是歌颂仆特肋米五世厄丕法乃(Ptolemy V Epihanes 前204年—前181年在位)的,时间是主前196年。厄丕法乃登上法老宝座后不久,就取消了司祭们欠缴的税款,且为神庙开辟了新的财源,并对神庙采取了特殊的保护措施,所以很快赢得了司祭们的敬仰。于是司祭们写了这封感激信,并用三种字体刻在碑石上。       言归正传,多黙.杨按图索骥,发现圣书体中也有一个字符串与希腊文的“仆特肋米”出现频率相当,那显然这就是埃及人书写出的“仆特肋米”。这串字符由“草帘”、“面包”、“投掷绳”、“狮子”、"芦花穗"等字符。于是,杨推测:圣书体至少在书写专有名词时,是把字符串当作字母用于拼写的。       真正解读出罗塞塔碑的是一位下了岗的法国语言学教授若望-方济各.商博良(Jean-Fran?ois Champollion,1790—1832)。商博良在失业期间,发扬孔乙己先生钻研“茴香豆”的“茴”字的各种写法的精神,苦心研读碑文。成功的确定了每一个字符的读音,并得出结论:圣书体中文字有一部分被当作字母用来表音。商博良在1822年将他的研究成果提交法兰西科学院后,由下岗教师一跃成为“法兰西的荣耀”,受到法皇路易十八和我们天主教教宗良十二世(Leo XII)的接见。       由商博良的研究成果可以知道,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今天的日语有些相似。一部分用来表意,如日语中的汉字;一部分用来表音,如日语中的假名。但彻底将圣书体文字变成拼音文字的,却是闪族人。       古埃及经济发达、文化先进,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美国。生活在刻纳罕(Canaan,又译迦南)的闪族人经常到埃及谋生。圣经中记载亚伯拉罕在灾荒年间南下埃及逃荒,险些赔了夫人。而主前1725-1575年间,来自西闪族的许克索斯( Hyksos)人更是趁埃及内政混乱、武备松弛之机,挥师南下,占领埃及。也许圣经中古圣若瑟在埃及为相的故事,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这种民族交流的过程,碰撞出了拼音文字。美国耶鲁大学近东语言和文明学教授达内尔(John C Darnell)在其论文集中讲述了这个演进过程。       达内尔教授认为,字母文字脱胎于表意文字诞生在今埃及南部的瓦迪耶尔霍尔(Wadi-El-Hol)。当时这里是埃及的军事要塞,驻扎着边防部队。那时,埃及军方雇佣了一些来此谋生的闪族人。埃及人读闪族人的名字觉得很拗口,于是部队文书只能将字符用于表音来书写雇佣军人的名字。这种写法很快被闪族人学会了,提着脑袋当兵的闪族人不是来负笈求学的,他们很难学会艰深的象形文字。但用几个字符就能将自己的发音记录下来的书写模式既简便、又易学。闪族人于是得到启发,发明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拼音文字系统--瓦迪耶尔霍尔字母。       当瓦迪耶尔霍尔字母传到西奈半岛的闪族人后,演变成西奈文字。但真正将字母文字发扬光大的则是腓尼基(Phoenicia)人。      腓尼基人是生活在地中海东岸,今黎巴嫩境内的闪族人。他们在主前十四五世纪建立了一系列城邦,圣经中经常提到其中的提洛(Tyre,又译推罗)和漆冬(Sidon,又译西顿)。腓尼基人以航海和经商为生,经济发达、文化先进。在主前十一世纪,腓尼基人发明了22个拼音字母的文字系统。这22个字母,全部是辅音。很多文献说腓尼基人发明了字母系统,但实际上早在1916年,英国考古学家阿兰.伽内尔爵士(1879-1963)就指出:腓尼基文字的源头很可能是原始的西奈文字。      当腓尼基创造出自己的文字的时候,希伯来—以色列人正由原始的部落联盟走向“建国大业”。主前1030年,美男子撒乌耳(Saul,又译扫罗)被推举为以色列国王,正式建立国家机器。撒乌尔战死沙场后,大卫(天主教会译为达味)分别登上犹大和以色列的王位,建立联合王国。大卫在位40年间,文功武治,四邻咸服。大卫崩殂以后,所罗门(天主教会译为撒罗满)继位。托老子的福,“富二代”所罗门享受了40年的太平盛世。大兴土木、生活奢华,后宫佳丽上千,财政供养二万。

修公爵 发表于 2011-8-30 22:29:59

   本文冗长而无趣,但却耗费了我大量的经历。多年以来,我一直在从事圣经背景的研究,这是我的“重要科研成果”。这项艰难而繁重的工作我会坚持下去,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并为我祈祷,也许将来我会将我的“科研成果”整理成集,取名《圣经简史》

修公爵 发表于 2011-8-30 22:33:05

    仓廪实而知礼仪。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以色列人有了自己的文化事业。他们从近邻腓尼基人那里学来了拼音文字,发展成自己的文字,也就是希伯来文。并将先人们的口述文化记录下来。于是,圣经萌发了幼芽。
  以色列人是善于记忆的民族,他们祖祖辈辈口口相传关于祖先们的记忆,如亚伯拉罕举家南迁;摩西(天主教译为梅瑟)率领同胞出离埃及;西奈山上订立盟约等等等等。当他们有了自己的文字以后,就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于是有了圣经最早的部分,如J典(雅威典)部分、德波辣(Deborah)之歌、E典(Elohim典)部分。
  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虽然以色列民族大部分时间处于分与飘摇之中,但文化事业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很多祭司、先知、贵族写下了史诗、法典、劝谕、小说、诗歌等作品。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被教会当成典籍,这就是圣经。
  旧约圣经的大部分是采用希伯来文的,但也有一少部分采用阿拉美(Aramaic)文。阿拉美语是阿兰(Aram)人的官方。阿兰人于主前十一世纪在进叙利亚境内建立政权。他们也是闪族人,善贾能商,商队穿梭于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叙利亚、客纳罕等地。渐渐地,阿拉美语成为西亚地区的国际贸易和外交的强势语言。主前722年,阿兰政权被亚述帝国所灭,但阿拉美语却在西亚各民族中流传下来。列王记下第十八中记载了亚述大军兵临耶路撒冷城下,犹大王希则克雅(Hezekiah)派遣三位使臣媾和,使臣们对亚述将军说:请你对你的仆人说阿拉美话,因为我们都懂。(列下:十八:26)
  阿拉美文的字母也是来自腓尼基,但在书法上有很大改善。腓尼基文的书法大致相当于中国商周的金文,歪歪扭扭。而阿兰人改进了书法,写成横平竖直的方体字,当今以色列人就采用这种书法。
  主前539年,波斯人居鲁士建立了波斯帝国,这个庞大的帝国疆域辽阔,从爱琴海到印度河,从尼罗河到高加索。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活着众多的民族。历代波斯皇帝都允许辖下各民族使用自己的预言,但规定了三种官方语言。其中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广大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公文往来使用阿拉美语;波斯人和玛待(Medes,又译米底亚)人使用波斯语;波斯以东地区使用厄蓝语。
  在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阿拉美语在大河以西地区渐成显学,以至于充军后的犹太人不会说希伯来语,只会用阿拉美语。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圣经中的一些章节采用阿拉美语写成。
  波斯帝国虽然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超级大国。但在主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击垮。于是,马其顿-希腊人成为地中海东岸的新主人。希腊文也逐渐占了强势。
  要说这希腊文的字母系统,也来自腓尼基字母。虽然希腊语不属于闪含语系。但希腊人和腓尼基人一样,是海上民族。主前八世纪,希腊人从“同行”那里学习了文字,形成了著名的希腊字母,共22个。
  主前6世纪起,古希腊人就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辉煌的文明。主前336年,马其顿国王斐理伯统一了除斯巴达外的希腊各城邦,随后他的儿子,亚里士多德的学生亚历山大由基廷地出击,战胜了波斯和玛待国王达理阿以后,遂代之为王,成为第一位希腊王。他身经百战,攻占了许多要塞,斩杀了各地的君王,(玛上1:1-2)亚历山大每征服一地,就积极推行希腊文化,最终将北非、小亚细亚、叙利亚等地的居民都同化成了“希腊人”。主前323年,巴勒斯坦被亚历山大占领。亚历山大死后,如上文所述,占据埃及仆托肋米王朝继承了巴勒斯坦统治权。
  虽然玛家伯们极力反对希腊文化,但还是阻挡不住被同化的命运。希腊文成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官方文书的用语。天主教和东正教圣经种的七卷“次经”和就是用希腊文写成。
  新约时代,希腊语是近东和中东的通用语言。宗徒们用它著福音、写书信,是为新约圣经。用希腊文写成的圣经很容易被外邦人接受,福音迅速传播开来。
  回顾拼音文字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感慨天主的奇妙化工。他的子民放弃了“笨重”的楔形文字和象形文字,而发明了简便、易学的拼音文字。使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为圣经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不仅使人想起了圣经上的话:
  是谁从原始安排了历代的事而予以实行成就呢﹖我,上主,是元始,与最末者同在的也是我(依41:4)。
   2009-10-16
  于北京养怡山庄

修公爵 发表于 2011-8-30 22:36:36

今天先发这些,如果有粉丝,我会坚持发下去。

jja1010 发表于 2011-8-30 22:43:14

支持修公爵弟兄,一定花了大力气和时间,信仰也可以从别的视野角度出发但一定能达到目的地。支持。

修公爵 发表于 2011-8-30 22:59:52

再发两个与今天主题相关的帖子:

修公爵 发表于 2011-8-30 23:01:50


      我在“天主教在线”看到一篇文章《考古发现将圣经旧约时间提前了400年》,乍一看题目,我那个激动啊,其程度超过看见绝色美女的百倍。你想啊,圣经考古学乃是学术界的显学,如果能发现比公认最早成书的“J典(雅威典)”早400年圣经版本,那在学术界定会引起地震,比中国考古学界声称发现曹操墓还强烈百倍。出土的文物也会成为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就像“死海古卷”、“默沙石碑”一样。
      http://www.ccccn.org/article/bible/news/2010-01-22/4898.html
      但我一看内容,纯粹扯淡!全部是没用的废话。比如有句话“日前,科学家在埃及以拉山谷附近发现了一些公元前10世纪的希伯来铭文,该铭文的写作时期是大卫王统治的时期。新的发现推翻了此前"《圣经·旧约》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理论,将这一时间提前了至少400年。”
这句话纯属无稽之谈。一则国际学术界早已公认圣经最早的版本“J典(雅威典)”成书于主前前10世纪的撒罗满王(主前970年--主前930年在位)时期。再则"《圣经·旧约》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更是无稽之谈。旧约圣经由46卷书组成,圣经作者学跨越从主前950年到主前150年的800年之久。而主前6世纪是耶路撒冷最乱的时候,先是巴比伦人兵临城下,再就是被俘充军,然后再建圣殿,那100年是兵荒马乱,只有厄则克耳先知书等少数作品问世,怎能说旧约形成于公元前6世纪呢?最后,即便发现了大卫(达味)王年代的希伯来铭文,怎能说这些铭文就是圣经呢?所以,我当时就断定,这是一则假新闻,或者“学术造假”,毫无价值。
      过了一天后我又寻思,既然这则新闻中提到了一些名词,如厄拉谷、革尔雄,显然不是空穴来风。我何不用谷歌检索一下,看看洋鬼子中有没有相关新闻。
      感谢党和政府,没有因为谷歌网传播美帝国主义的霸权思想,以及希拉里那个老娘们儿干涉中国内政而封了谷歌网。也感谢谷歌网,没有一赌气离开中国市场。像我这等没钱去外国而又对洋鬼子的新鲜事儿感兴趣的穷鬼也能通过网络了解一二。
      我在谷歌网上输入三个检索词:考古(Archaeology )、厄拉(elah)、革尔雄(Gershon),才发现以色列的考古学家确实有重大发现,只不过国内的文盲编辑在编写这条新闻时,将洗脚水留了下来,将孩子倒掉了。
      原来,2008年夏天,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若瑟.加芬克尔(Yosef Garfinkel)教授 在位于耶路撒冷西南的厄拉山谷的 Khirbet Qeiyafa进行挖掘,发现了一座铁器时代的犹大城市。通过碳同位素及陶器器型分析,断定这是一座10世纪早期的城市,当时达味圣王在位(主前1007年-主前970年)。当然,若瑟.加芬克尔教授有很多重大发现,大家如有兴趣的话可点击“圣经考古学评论”的网站:
      http://www.bib-arch.org/e-features/valley-of-elah.asp
      若瑟.加芬克尔教授在城门口附近挖掘出一块陶片,长宽15 cm X 16.5 cm,上面写了5行共50多个字。这些字写得如同鬼画符,是一种原始的客纳罕(迦南,文盲编辑译成“格拉哥里”)字母,考古学者认出了“国王”、“法官(民长)”、“奴隶”等几个希伯来字,其他的不认识。
翻译这块陶版的任务就落到了以色列海法大学圣经研究所教授革尔雄·伽利尔的头上。革尔雄·伽利尔教授首先确定这是希伯来语,因为文章中的一些动词的用法为希伯来语所特有,而且这些文字所表述的思想符合希伯来文化而与其他客纳罕民族的文化大不相同。革尔雄·伽利尔教授认为:这是一份公告,关系到奴隶、寡妇和孤儿。这陶片中有些动词为希伯来语所特有,如asah (做) 、avad (工作),其他民族很少用。特别是almanah(寡妇)一词更是希伯来民族所特有。它的思想与圣经吻合而与其他民族的文献迥异。这些文字讲述赞美上主,保护贫弱。译文大致如下:
   1、不要这样做,但要敬拜上主.2、审判奴隶、孤儿、寡妇。3、(和)外邦人,为婴儿辩护,为穷?和?辩护。4、寡妇、穷人托付于国王。5、保护穷人与奴隶,支持外邦人。
   这些话虽然不是圣经章节,但与一些圣经内容吻合,如:在争讼的事上,也不可偏袒弱小(出:二三:3)。学习行善,寻求正义,责斥压迫人的人,为孤儿伸冤,为寡妇辩护(依:一:17)。他必卫护百姓中的穷人,救助穷苦人的子孙,蹂躏欺压人的暴民(咏:七二:4)。具体内容参见: http://www.claudemariottini.com/blog/labels/Elah%20Valley.html

修公爵 发表于 2011-8-30 23:08:40

    历史研究讲究“无征不信”,对历史事件的认可是需要证据支撑的。比如,中国人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重要奴隶制王朝是“夏”,但至今未发现夏朝的文字留存于世,所以胡适、顾颉刚、郭沫若及西方学者都否认夏朝的存在。假如某天,我们出土了一件3600年前的物件,无论是青铜器、还是陶器、抑或别的东西。上写:勤劳勇敢的夏朝人民,在伟大领袖桀帝的领导下,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那么,立即就可证明夏朝的存在,而堵住西方帝国主义反动学者的嘴。但前提是这个物件必须是真的,而不能是“正龙拍虎”。

      我们假设,仅仅是假设,此次在厄拉山谷出土的陶片上写着:我们以色列帝国的太祖武皇帝达味陛下号召全国人民敬拜达贡大神、巴耳神、莉莉丝女神,大家要踊跃向他们献祭。那么世界各国各教派的基督徒会感觉心里哇凉哇凉的,因为他们的信仰成为了空中楼阁。

       但这次考古发现的铭文与圣经内容非常吻合,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我揣测了一下这段铭文的前世今生,与各位神长、教友分享。

   原教旨主义者至今坚持2000年前古人的观点,比如他们至今仍相信 “梅瑟五经”是梅瑟在旷野里写成的。 “天主教在线”的文盲编辑就在维基百科上摘抄了一篇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垃圾文章《圣经成书时序》来误人子弟,原教旨主义作者写道:创世记是公元前1513年摩西在旷野中写成的;出埃及记是公元前1512年摩西在旷野中写成的;利未记是公元前1512年的一个月摩西在旷野中写成的…

       这真是食古不化的说法,梅瑟时代以色列人还没有文字,他老人家如何写出五卷书。当然了,原教旨主义者会说摩西是“埃及王子”出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写这点东西小菜一碟。那我的问题又来了,梅瑟五经中有大量关于王国时代及圣殿的法律,在旷野中,这些东西还是没影的事。原教旨主义者会说摩西受上帝启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那我还是有问题,梅瑟的老岳父叫什么名字,出谷记说他是米德杨的司祭耶特洛,而“梅瑟的另一部著作”《户籍纪》中说他是米德杨人勒乌耳的儿子曷巴布(户:十:29),难道梅瑟连自己岳父的名字都咬不准。

       实际上,法国大革命之前,人们就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并用批判的眼光读圣经。圣经的前几卷书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可作出如下推测:在以色列建国之前,先民们没有文字,希伯来人又是极其注重记忆的民族,所以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一些故事:有远古时代的传说,有他们的老祖宗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的传奇经历,有他们祖先在埃及为奴的凄惨遭遇。由于他们当时生活的环境非常单纯,信息量较少,外界干扰较轻。所以他们的记忆比我们简单而清晰,很自然的把生活中重要而有趣味的事迹记忆下来,并用适当的文词编成诗歌或故事的形式,一代代的传下去。梅瑟领导以色列人出埃及是以民记忆中的大事,在以民的记忆中留下深深印象。梅瑟代表天主颁布的法律也代代传承下来。

      主前十一世纪,希伯来—以色列人由原始的部落联盟走向“建国大业”。生产工具也由青铜器发展到铁器,文化事业也有了发展,也就在这个时候,西闪族人发明了客纳罕--腓尼基字母,由 22个拼音字母组成,这22个字母,全部是辅音,作为西闪族的一支,以色列人自然学会了书写。

    厄拉山谷,是达味战胜巨人歌勒雅的地方。达味建立政权后。在这里发布了政府文告,我们今天仍能依稀读出上面的文字:

   1、不要这样做,但要敬拜上主.2、审判奴隶、孤儿、寡妇。3、(和)外邦人,为婴儿辩护,为穷?和?辩护。4、寡妇、穷人托付于国王。5、保护穷人与奴隶,支持外邦人。

    从文告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达味政府的执政思想乃是从梅瑟那里流传下来的,我们姑且叫它“梅瑟主义”。核心思想是敬拜上主,关注弱势群体。这与当时客纳罕其他民族的理念完全不同。

    大卫在位40年间,文功武治,四邻咸服。大卫崩殂以后,所罗门(天主教会译为撒罗满)继位。托老子的福,“富二代”所罗门享受了40年的太平盛世。大兴土木、生活奢华,后宫佳丽上千,财政供养二万。这时期,耶路撒冷的文化事业飞速发展,于是有人将祖先口传下来故事整理出来,这就是圣经的“J典(雅威典)”的来源,并开启了圣经写作的滥觞。

普罗旺斯骑士 发表于 2011-8-31 10:57:52

马丁路德当年提出“圣经唯一”,是何意老夫不解,
=====
路德提出的“唯独圣经”,乃是针对当时教会中的腐败现象。当时很多的教士不学无术,把很多民间信仰的东西拿来教导信徒,而路德发现,这些教训都是违背圣经的。

路德并没有否认教会的遗传。其实,即便是正派新教中改教最彻底的改革宗,也一样接受古典信经。

“唯独圣经”带来的问题就是,由于人的骄傲,这个原则被很多新教徒弄成了“唯独我来解释圣经”——结果,新教就成了个九头怪。

香茗 发表于 2011-8-31 11:17:10

普罗旺斯骑士 发表于 2011-8-31 10: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丁路德当年提出“圣经唯一”,是何意老夫不解,
=====
路德提出的“唯独圣经”,乃是针对当时教会中的腐 ...

“唯独我来解释圣经”的确是新教教派林立的原因,但看过不少新教对圣经的研究书籍,倒是非常的细致入微,新教教友对圣经的研读和熟知程度也非常厉害,这倒是我相当佩服的地方。
修公爵的此文很有价值,我会收藏并认真学习的,谢谢楼主的辛勤写作。

韩启歆 发表于 2011-8-31 15:10:50

普罗旺斯骑士 发表于 2011-8-31 10: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马丁路德当年提出“圣经唯一”,是何意老夫不解,
=====
路德提出的“唯独圣经”,乃是针对当时教会中的腐 ...

天主教徒根本是在说梦话,路德那是你们可以挪动的了的磐石?

傍晚花 发表于 2011-9-1 02:31:19

http://www.fuyin.tv/index.php/content/window/urlid/9653/movid/1018
新教的大卫鲍森牧师的旧约纵览也许值得您参考。

修公爵 发表于 2011-9-1 13:54:08

发一篇《上帝叫耶和华吗》,老帖。

修公爵 发表于 2011-9-1 13:56:26

      将旧约中的造物主翻译成 “耶和华”,这令外教人匝一听,颇有道理。圣父叫耶和华,圣子叫耶稣,还真是爷俩,要不怎能姓一个姓氏!实际上这种翻译既不“信”,也不“雅”,更谈不上“达”。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唯一的天主(Deus,又译上帝)是没有名字的。我们人类数量众多,需要冠以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等名字加以区分。在多神教信仰中,由于神祗数量庞杂也被尊以各种名号:如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君、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五岳四滨等。

      但犹太人信奉的是一神教,认为宇宙间只有一位真神。故而这位神明不需要名讳,人们通常以其属性称呼之。在旧约圣经中,对天主的称呼可谓五花八门。

   如亚毛斯(Amos,又译阿摩司)先知是个农夫,他对天主的称呼就是EL,EL是闪族语中是有“强有力者”、“最大”、“至高”的意思,农夫亚毛斯用简朴的单词EL称呼他们民族的至高神。。

   圣经中还有两千多处用Elohim称呼天主。Elohim是El的复数形式,整个词有“最大的神”之意,有点象中国的“玉皇大帝”。由于这个单词来源于外邦的方言,所以这个词也指外邦人恭敬的神祉:

      如:他旁边并没有外邦的神(申:三二:12);埃及的众神(出:一二:12)等。

       之所以用复数,并不是古希伯来人崇拜多神。而是一种“尊严的复数”或“君威复数” (Plurale Majestatis)。如以前英国国王和我们罗马天主教的教宗的自我称呼也用复数,相当于汉语中 “朕”的意思。

   当然,圣经中用得最多的单词还是“四字圣名”。有的读者会问,你不是说过你们耶教的神没有名字吗?怎么又出来一个什么“四字圣名”。且听我掰扯。

      古时希伯来人处于外教人的环境中,他的外邦邻居们信仰的神明可谓五花八门,如阿摩黎人信奉革摩士神(Chemosh),客纳罕人的巴耳神。希伯来人的神学知识有限,他们有时候问,我们的神叫什么名字呢?

      比如民长记十三章18节中玛诺亚(Manoah)询问与他相见的神(天主)的名字,他得到的答复是: “你为什么问我的名字?它是神秘的!”(另外可能的译法是:它是奥妙的),显然没有给出任何名字。

      再比如创世记三十二章30节中,雅格伯在与那个陌生人(天主)搏斗了一夜之后,问那个人的名字,得到了十分让人失望的回答:“你为什么问我的名字呢?”

      在《出谷记》中,这个问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当上主召叫梅瑟(又译摩西),让梅瑟到希伯来民族中,将他的百姓由埃及领出来时(出:三:12)。梅瑟问上主,“当我到以色列子民那里,向他们说:你们祖先的天主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时,他们必要问我:他叫什么名字﹖我要回答他们什么呢﹖”(出:三:13),上主说了一句: אהיה אשר אהיה(Ehyeh asher ehyeh)。很多人知道,这句话翻译成英文是:I AM WHO I AM,意即 “我是自有的那一位”(I am He that is)。

       随后,天主又说:你要这样对以色列子民说:那“自有者(אהיה,ehyeh)”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出:三:14)。

      天主告诉以色列人:他是“自有者(אהיה,ehyeh)”,即存有的意思(to be)。换句话说,我就是我(I am just who I am)。我们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天主没有给出他的名字,梅瑟的问题被拒绝了。

       天主的回答用的是一种将来语态,他的动词原形是Hayah随后,其名词的形式是Yahweh(יהוה,Yahweh),我们天主教会发“雅威”的音,已故的外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家朱维之教授将其译成“亚卫”。但古代希伯来人还是认为“雅威(יהוה,Yahweh)”就是天主的名字。

       由于古代希伯来人只记录辅音,这个单词由四个希伯来辅音字母(י ,yod)(ה,heh) (ו ,waw) (ה,heh)组成,换成拉丁字母大概是YHWH。这四个希伯来字母被称为四字圣名(Tetragrammaton),也被称为“不可言喻之名”。以色列民众不敢读这个单词,不可妄呼上主你天主的名;因为凡妄呼他名的人,上主决不让他们免受惩罚。(出20:7)只有每年犹太历七月初十日的赎罪节大祭司进入至圣所时,才能在约柜前说出这个单词的正确发音。

      由于天主的四字圣名对希伯来民族至神圣的,当一个以色列人看到四字圣名、会肃然起敬,虔心祈祷。要写四字圣名时,他们先祈祷,洁净自己的心灵。他们不敢恭读天主的圣名,当他们看到主的圣名时,通常需要避讳。

       避讳,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如同我国秦代的人为为给秦始皇嬴政避讳,不能提“嬴政”二字,他们读到“正月”的“正”时,不发“政”音,而发“蒸”音。这种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当色列人需要读主的圣名时,他们通常用另一个单词Adonai(אדני)代替,AdonaI在希伯来语中的原义为“主”、“阁下”,“大人”。它是Adon的加强语气形式,Adon来源于古乌加略语,原意是“主人”、“父亲”。当希伯来文圣经翻译成希腊文时,七十贤士尊重了希伯来民族的传统,将四字圣名直接译成“主( kurioV,Kyrios)”。圣经将翻译成拉丁文时,仍保留了这种习惯,将四字圣名译成Dominus。翻译成叙利亚文时,亦遵守这条避讳原则。我们天主教会基本上保留了这项传统。

      由于古以色列人从不读四字圣名,祂的读音便在平民中失传。圣殿多次被毁后,世袭的司祭家族亦混杂于平民中,这个单词的发音因此失传了。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大概为了与天主教会划清界限,他很有想象力地把adonai的元音嵌入YHVH中,成了YaHoVaH,英语即为Jehovah,这就是新教称呼天主为 “耶和华”的来历

普罗旺斯骑士 发表于 2011-9-1 17:21:12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语,大概为了与天主教会划清界限,他很有想象力地把adonai的元音嵌入YHVH中,成了YaHoVaH,英语即为Jehovah,这就是新教称呼天主为 “耶和华”的来历
======
在今天的新教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省“耶和华”一词是否合宜。我在读和合本《圣经》时,凡读到“耶和华”一律以“上主”代替。因为我相信,既不能直呼天主之名,更不能错呼。

修公爵 发表于 2011-9-1 20:52:53

在今天的新教当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省“耶和华”一词是否合宜。我在读和合本《圣经》时,凡读到“耶和华”一律以“上主”代替。因为我相信,既不能直呼天主之名,更不能错呼。
+++++++++++++++++++++++++++++
骑士,新版《和合本》圣经出来了吗?

修公爵 发表于 2011-9-1 22:52:37

再发一关联贴:以色列人的天主是沙漠里的战神吗?

修公爵 发表于 2011-9-1 22:53:02

有的网友说:以色列人的神耶和华(雅威)是沙漠里的战神。俨然是一副不屑的口吻。耶和华(雅威)是战神吗?该网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上一题我提到,以色列人相信宇宙间有一唯一真神----“雅威”创造了世界,并主宰着世界,除祂以外,再没有别的真神。    但以色列人的信仰历程却不是一触而就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尽管亚巴郎(Abram,又译亚伯兰)老祖宗已经接受了雅威为神祗。但生活在近4000年前的亚巴郎绝对没有后世人们的关于“三位一体”神学素养。在圣祖家族的人看来,雅威与巴比伦人的马杜克神,客纳罕人(Canaan,又译迦南)的巴耳神没有太大的区别。流亡途中的雅各伯说:“若是天主与我同在,在我所走的路上护佑我,赐我丰衣足食,使我平安回到父家,上主实在当是我的天主”(创:二八:20-21)。显然,在雅各伯看来,他有很多神明可供选择。但雅威(上主)在梦中向他显现,而且是他祖先的神,所以他也优先选择雅威为自己的神。但前提条件是,这个神必须保佑他丰衣足食、旅途顺利。否则,他可能还有别的选择。而且雅各伯的敬礼方式也很特殊。雅各伯清早一起来,就把那块放在头底下的石头,立作石柱,在顶上倒了油(创:二八:18)。说“我立作石柱的这块石头,必要成为天主的住所。(创:二八:22)”从这段圣经来看,雅各伯认为雅威上主寓居在一个石柱上,这种风俗实际上来源客纳罕民族对生殖器的崇拜。可见,先民们尽管相信了上主。但他们的神学素养却非常的低。雅威在他们眼里,只是家族的“保家仙”.    当然,天主也知道先民们的文化知识有限。所以祂并没有将自己的全貌启示给游牧的圣祖们。圣经上记载:亚巴郎九十九岁时,上主显现给他,对他说:“我是全能的天主,你当在我面前行走,作个成全的人。(创:十七:1)”上主启示自己是“全能的天主”。它的希伯来原文是אל שדי(EL SHADDAI)。EL是古闪族语语“神”的意思。七十贤士译本将EL SHADDAI翻译成“全能的天主(θεὸς ὁ παντοκράτωρ)”,乃是因为当时的译者认为SHADDAI可能是从动词SHADDAD演变而来。而SHADDAD的意思是“超常能力的”、“有破坏力的”。所以也可将EL SHADDAI理解成“战神”。 EL SHADDAI的这种表述形式在圣经中出现48次,主要在三位圣祖史当中。现在,有另外一种说法认为,亚巴郎们信仰的主并不是一位“战神”,而是一位“送子观音”。这种说法认为,SHADDAI来源于名词SHADAIM,SHAD是“胸部”的意思,代表着生育。古希伯来人和其他处于原始社会的民族一样,认为生育是头等大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种族繁衍,生生不息。老雅各伯在临死的时候祝福自己最喜爱的儿子若瑟时说:这是因为你父亲的天主扶助了你,全能者天主,以天上高处的祝福,以地下深渊蕴藏的祝福,以哺乳和生育的祝福,祝福了你。(创:四九:25)。老雅各伯将以色列人最大的福分“哺乳和生育的祝福”,赐给了爱子。基督教的和合本圣经是这样译的:以及生产乳养的福,都赐给你 。 圣经翻译成中文后都比较文雅,因为这句话希伯来原文“少儿不宜”,是:降福胸脯(שדים,shadayim)和子宫(ורחם ,varacham)的祝福。从这个角度看,“全能的天主(EL SHADDAI)”实际上相当于汉语中的“送子观音”。   我比较赞成这个说法结论:亚巴郎时代,上主召叫亚巴郎,亚巴郎也相信了上主。经上记载:亚巴郎相信了上主,上主就以此算为他的正义(创:十七:1)。但在今天人看来,亚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对上主的认识非常肤浅,他们认为上主的主要职能是保佑生育,使你极其繁盛(创:十七:2)。    当然,我们知道,雅威并不仅仅是“送子观音”。祂对梅瑟说:"我曾显现给亚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为「全能的天主,」但没有以「雅威」的名字将我启示给他们。"(出:六:3)祂是雅威,是自有者,天地万物的统治者。    还有祂不仅仅是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和雅各伯的天主,祂是全人类的天主。    遗憾的是,今天仍有很多原教旨主义基督徒的思维方式没有超过4000多年前的老亚巴郎。她(他)们仍向人宣传,信主吧,信主的人有病通过祷告就好了。天主在她(他)们眼里俨然是观音菩萨的另一种化身。她(他)们还向人宣传说,你不信就下地狱,她(他)们仍然认为天主是“保家仙”只保佑他们。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修公爵闲聊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