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歆 发表于 2011-9-3 11:36:29

ak89 发表于 2011-9-3 11: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存在在哪里?在哪里等待?

怎么不相信上帝?不相信我们都是存在于上帝的怀抱之中吗?天主教徒太仰慕梵蒂冈,却实在是忽略了上帝的超越。

普罗旺斯骑士 发表于 2011-9-6 11:32:49

敬业四大美德——基督教伦理与健康积极的敬业精神

工作即祷告
——本笃会箴言

一个人的职业意识有三个层次:最浅层的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告诉职业者职业中的禁忌,要求职业者尽职尽责,它的本质是自律——这是人人都必须具备的。最深层是工作伦理,它是一种关于工作的信念。工作伦理将工作与人生信仰紧密联系,使职业者明确自己工作的价值和地位——但只有少数人才能具备这样的意识。居于二者之间的,则是敬业精神。所谓敬业精神,是一种功利化的思想,它是对工作过程的享受和对利益目的的追求——大多数的人都愿意(但却不一定)具有这样的精神。
我可以说,一个具有高度敬业精神的职业者,将在工作中享受工作的乐趣,他也愿意以最佳的工作表现来追求最大限度的回报。然而,因其功利性,很有可能造就一个满眼金钱的势利鬼、一个乏味无趣的经济动物、一个英年早逝的工作狂。我推崇一种健康积极的敬业精神,它既包含着功利性,亦超越对功利的追求,而使之成为个人内在的美德。这种积极健康的敬业精神产生在我们的信仰实践和对功利的追求的张力之中。
敬业精神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可以具体划分为若干种美德,在这些美德当中,有四种美德分别代表着“职业者的基本素质”、“敬业精神的基石”、“敬业者的特性”、“敬业精神的升华”,它们是:自信、勤俭、主动和爱。

第一节自信:敬业精神的要求

其一自信:必要的品质

职场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胜任工作,进步得很快,总是给自己机会表现其最优秀的一面,总是在不断力争上游;他们敢于承担责任、不怕失败,承受能力强,能接受批评;他们能独立思考,敢于置疑,绝不是那种唯唯诺诺、曲意逢迎的软蛋。他们也是职场中的佼佼者,值得每一个员工效法和学习。他们被称为自信者。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能够自信?
当然,职场中也有另外一种人:他们总是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会引来别人的批评,他们不愿意承担责任,总是在回避任务和机会,他们以达到工作对他们的最低要求为满足,不求无功,但求无过。这样的人,你若是交给他若干资金,他一定会存到银行里,等你向他收账的时候,他会原封不动地退回给你,还说:“老板,我知道你是忍心的人,没有投资的项目可以经营,没有借贷的对象可以收利,我就担心,去把你的钱存在银行里。请看,你的钞票在这里。”——他们之所以这样,究其根本,是由于不自信。由于不自信,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具备优良的职场表现,看起来又恶又懒,而且这样的人也由于他们的不自信迟早会被淘汰,因为这样的人总是觉得自己很弱很差劲,他们不认为自己能够有优良的表现,久而久之,他们的行为模式也就越来越差,而别人也会因为他的这种思维和暗示,认为他就是最差的那个人。就像我在《心态》关于自信心中所提到的那个倒霉蛋一样,他自己都不看好自己,别人为什么还会看好他呢?
无论是一个与机器打交道的操作人员还是与人打交道的销售人员,无论是教师也好、医生也好,无论是身居高位的管理者还是居于人下的执行者,一旦缺乏自信,就会心慌意乱、手拙嘴笨,把事情搞砸。自信是一个人能够把事情做好的必要条件,但它不是充分条件。自信是要有资本的。

其二自知:自信的基础

我在《心态》一文中谈到:合宜的自知是自信的基础。那么,什么是合宜的自知?我们要知道自己的什么?所谓合宜的自知,是对自己已经拥有的内在资本进行真实的评估,不夸大、不低估,承认自己的短处、接纳自己的不足。
内在的资本有三:一是能力,二是性格,三是信念。这是我们之所以自信的原因。
对能力的认知包含四个方面: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我的长处是什么?我的短处是什么?了解这四方面,一是可以进行能力聚焦,集中精力把正确的事情做好,二是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学习,三是可以放弃一些徒劳的努力。有些人在行为过程中逐渐失去信心,一是因为自我低估——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无法发挥,二是因为自我高估——不知道自己的盲点而贸贸然接受一个“不可能的任务”,结果被任务压得喘不过气来,最终虎头蛇尾草草收场。了解自己能力的优势和盲点,自然就能扬长避短。确认自己能力的优势,一个人才敢于抓住机会、承担大任。知道自己能力的不足和欠缺,才有可能主动地学习。自知的人不至于因为自己能力的不足而怀疑自己、否认自己;亦不至于因为自己已经具备的能力而满足,所以这样的人总是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格,这是他们不断进步的原因。
性格总与为人处世相关,也与自己的心理感受相关。了解自己性格,既有助于在职场中赢得更多的认同,亦有助于建立起合理的心态。性格中的“优点”和“缺点”通常都是相对的,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中体现出不同的适应性。因此我们要从两方面去认识自己的性格:它是否合适于我的职业?在职场中我怎样发挥我性格的特点?
一个性格内向的保险业务员往往缺乏自信,因为性格使然,与人交流对他来说不免有些困难,工作难以开展,久而久之,工作也就成为他的重负,一般说来,这样的业务员最容易制造“孤儿单”。我也是一个性格很内向的人,但我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必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我之所以能克服性格内向带来的弱势,在于我首先知道我自己内向的程度必须要所有改变,并且这种改变有益无害,而另一方面,由于性格内向,喜欢沉静、独处,因此我也就把性格内向的人通常具备的优势——思维缜密、思想深刻、作风严谨和我的工作结合起来。如此,我在工作中能有自信并接纳自己的内向。
我有一个学生,很温柔很随和,也总是为他人着想,但她却因此在职场中很难找到自信,原来,她这样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就使她显得懦弱、缺乏自我意识,她的温柔随和也就成为了对他人的纵容。于是我要求她少一点泛滥的爱心,多一点冷淡和高傲,学会拒绝、学会说不。当她在逐渐纠正她性格中的极端因素时,她发现自己敢于去面对他人的否定,敢于否定他人对自己的无理要求,她也因此而更加开朗和自信。
信念是促使一个人自信的最根本因素。我说过,“信念是思想和行为的基本预设”。拥有信念的人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知道该怎么做,信念也会告诉他怎样去看待自己、怎样去面对他人。
有一位酒店里的服务员说:“我们酒店经常接待世界各国的政界要人,当我在为那些权倾一时的领袖或是雍容华贵的王室成员服务的时候,从来不会感到紧张,也不可能在他们面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相反,我总是信心百倍地去面对他们,因为我越是充满信心,我越能够给予最优良的服务。”这是一个有信念的人,他的信念使他拥有过人的自信。“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福泽谕吉),正是那种“人人被造平等”的信念使他能够平等地看待任何人,在那些大人物面前能做到不卑不亢。自信是一种心态,它不是学来的,而是靠着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万事的处世态度来提升的。
认知是一个基础,认可自己的优势才是自信的表现。认可的方式在于行动表现和不断提高。这要求我们知行合一,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同时还要成为一个学习型的职业者,前者是运用自信的资本,后者是培养自信的资本。当然除了拥有资本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使人显得自信,这就是高尚的品德。

普罗旺斯骑士 发表于 2011-9-6 11:33:21

其三自信:锻炼的结果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自信的资本为何,要想提升自信,就得使资本增值。要想使资本增值,首先就要对它进行清点,看看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我们可以通过八个问题对自己进行初步的自信心自测:
我是否害怕别人知道我的弱点?我是否在意别人对我的评价?
我说话的声音是否很小?我是否会避免与他人的眼神接触?
面对陌生人,我是否感到应对自如?面对地位比我高的人,我是否感到拘谨?
从没做过的事情,我是否很愿意去做?我是否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愿意做一些事情?
这八个问题分别从自我评价、沟通交流、面对人的态度和面对事的态度入手,帮助我们对自己的自信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培养自信当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是培养内在的力量:通过学习改善做事的方法技巧、建立指导行为的基本预设,这是提升能力、建立信念。职场中人若是对“信念”感到迷糊,不妨先问自己两个问题:我为谁而工作?我为什么要工作?你的答案就是你关于职业的最基本的信念。
其二是修饰外在的形象。这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行为端正才能有自信。正如保罗所言,“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孔子也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品德高尚者不害怕生活在他人的目光中,他们敢于把自己展示在阳光之下。我还没见过哪个斤斤计较、一肚子坏水的人能拥有真正的自信——他们给人的感觉若不是狂妄自负就是阴暗猥琐。
其次,人应当做到言谈有力,举止大方。一个讲话气若游丝的人、一个动作扭扭捏捏的人,不可能给人自信的感觉,他们也常令人感到厌烦和不快。若是有人平时就是如此,我可以告诉他一句话:你吸足了气,就能支撑住自己。说话的音量和速度都能体现一个人内心的力量,有时候,强调重要词汇也能增强这种力量。昂首挺胸的姿态、有力到位的动作也能振作一个人的人的精神。
第三,穿着也是很重要的:在职场中,穿得自信比穿得漂亮更重要,保守的形象比时髦的风格更能得带给人力量感。我见过一些不修边幅的人,他们在工作中总是比那些穿得严谨的人少三分底气。衣着带给人的自信心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如果有人不赞同我这个说法,我请他自己去尝试一下:穿着磨烂了边的牛仔裤和无领的T恤到一个大公司里去参加面试,如果他不觉得别扭,那我对他没话说,否则就得承认人是需要衣装来提升自信的。
正如强健的体魄是锻炼的结果,强大的自信心也是在锻炼中培养的。语言和行动都必不可少:在话语上充分肯定自己,这是建立自信的一个方法——口号和标语不是无用之物,对人而言,口号和标语能予以随时的提醒。我在给一些企业进行培训时,会让他们的员工——先是个体,再是群体——呼喊口号:“欢迎来到###大酒店,很高兴为您服务!”“我能成为最棒的员工,我相信我的努力不会白费,请大家支持我!”当口号进入人的潜意识,他也就会逐渐显现出他的口号所展现的品质。行动更是必不可少,但如果要进行有效的行动,借用行动增强自信,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克服自己的畏惧:不要害怕挫折,不要害怕任何足以使你偏离目标的干扰。只要心无旁骛,专注于目标,一切不能毁灭你的都会使你更加强大。

其四信仰:超越自信

职业者必须具备自信,但对基督徒而言,更需要对自信进行超越:即从自信到信靠神。如果自信仅仅是对自己理性的认知和优势肯定,那么,一个人的能力越大,他的自信越有可能成为“信自”。然而,“自己”总是有限的,过度的自信(即自负)和缺乏自信(即自卑)都源自于自我崇拜:这是把自己有限的能力作为信靠的对象。就本质而言,这是偶像崇拜。然而对无限者的信仰却会赋予一个自知者以谦卑的美德,让他不至于以自己有限的能力为依靠。自信离不开谦卑,而二者唯有在信仰中才能彼此联合、相互作用。
我相信,自信的人会战胜不自信的人,而信仰神的人又会战胜信自己的人。迦特人歌利亚绝对是一个自信的人,他以自己的能力夸口:“来吧!我将你的肉给空中的飞鸟、田野的走兽吃。”歌利亚的自信是真实的,他确实很有能力。当一个人信靠自己的能力时,难免凭着血气自夸。但歌利亚却死在依靠全能神的大卫手中。
自信是必须的,也是必须被超越的。那对全世界最有权势的法老说:“Let my people go!”的摩西,他自信吗?不,他不自信,但他信靠神。一个人不自信,是因为他想着要依靠自己那有限的能力,他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这依然是在依靠自己。因此,当摩西以自己拙口笨舌为由而想推脱责任时,神向他发怒。而当他完全不再看自己、不再依靠自己的能力时,对神的信靠使他放胆去见法老。
对神的信仰使人超越自己的有限,不再去关注自己的不足,而仅仅关注自己的目标。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周遭环境的变化而惊惶,也因为面对着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而害怕:客观世界总是强大的,它常常会消磨我们的自信。然而,在《以赛亚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神如此告诉祂的子民:“你不要害怕,因为我与你同在;不要惊惶,因为我是你的神。我必坚固你,我必帮助你,我必用我公义的右手扶持你。”神是我们一切力量的源泉,我们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从神而来的恩典和帮助却如源源不断的活水,于是我们有持续不断的勇气和动力去面对一切的困难和挑战。
基督徒的自信包含着对自己的理性认知和优势肯定,更因为虔诚的信仰而超越了自信。那把福音传给外邦人的保罗,他以自己的学问夸口吗?他以自己的勇敢夸口吗?尽管他曾因受教于迦玛列而大有学问,足以驳倒犹太人、吸引希腊人,尽管他知道“人在何事上勇敢,我也勇敢”(他把这看为是说愚妄话),但他却是以自己的软弱夸口:“我若必须自夸,就夸那关乎我软弱的事便了。”当我们凭着自己的能力而行,我们常常会忘记神,把神的恩典和帮助看为是理所当然,看为是自己的能力的结果。而我们什么时候在神面前承认自己的软弱,什么时候就因得到神的扶持而刚强——“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世人常常追求的是自我肯定——世俗的自信便是如此。但基督徒却是追求着自我否定,但这自我否定不是要贬低人的价值,而是要人在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局限的过程中达到与神的合一。若是一个人以自己的智慧和强壮为自信的根本,神任由他们;但当一个人承认自己软弱,甘于破碎自己的时候,神便以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来扶助他们。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兰修女会谦卑地说“我不足为道,主才是一切。”——然而,这谦卑中却有着信仰的力量。

普罗旺斯骑士 发表于 2011-9-7 13:45:49

第二节勤俭:敬业精神的基石

一个勤俭的人总是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合理运用资源。“勤俭”意味着“勤奋”和“节俭”,前者是对时间的珍惜,后者是对财富的珍惜。所谓勤奋,并不是指一个职业者要成为工作狂——可惜有不少的人都是这样理解的,以为勤奋就是大量做事、超时工作——而是指善于时间管理。所谓节俭,也不是等于成为吝啬鬼,而是指把财富用在合宜的地方,让财富发挥最大的效益。

其一勤奋的表现

教父奥古斯丁曾说过:“人若没有移动或变异的话,时间根本就不存在。”勤奋的本质就在于使人在事件发展过程中发生品质的变化,这就要求一个职业者在其职业过程中不断学习,自觉地进行知识的吸收,以达到自我更新。这种学习不仅仅是在工作时建立发展目标、并有完全的智慧的投入和意志的投入,还包括善于运用闲暇时间和零碎时间进行自我能级的提升。
勤奋的要义有三点,其一是“合理安排时间”,其二是“今日事今日毕”。前者意味着清楚自己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后者是知道自己所做的事要在什么时间完成。第三则是“不断学习”,即自觉进行知识和经验的吸收,以达到自我更新。
“合理安排时间”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使我们懂得让每一分钟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若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对自己所面临的事务进行象限划分。有很多人浪费时间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把时间花在了缺乏价值的事情上。艾森豪威尔将军担任盟军欧洲战区最高司令官时,他对自己每天所面对的事务进行了“重要性”和“紧迫性”划分:“重要而紧迫”的事件,这是危机任务,需要马上处理。“不重要不紧迫”的事件,纯属鸡毛蒜皮,需要对其必要性进行评估。很多人对这两点很清楚,然而对“重要不紧迫”和“紧迫不重要”的事情却无法做出有效的优先级评估。我们在时间管理上最大的失误常常就在于用所谓的紧急事务取代了重要事务。随着时间的推移,“重要不紧迫”的事情会变成“重要而紧迫”的事,而“紧迫不重要”的事却会变成“不重要不紧迫”的事——在时间面前,鸡毛蒜皮永远只是鸡毛蒜皮。有一点必须指出的是:很多人把关注点集中于危机任务,总是在扮演救火员的角色,其实,我们只要在平时把关注点集中在重要不紧迫的事务上,就不至于经常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合理地安排这些事务,一来使我们工作效率提高,二来在安排过程中判断力和思维方式也能得以优化。
“今日事今日毕”是一种意志。它是效率的体现,并且是克服“拖延”和“找借口”这两大恶习的法宝。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对自己的我们所经营的事件进行效率和效果的划分——因为虽然有很多人也想具备这样的意志,但由于其低效的工作方式而造成延误。在我们的工作中,若有什么事是有效果又有效率的,那么应该马上行动;倘若有效果却无效率,那么由于其效果,我们必须做,由于无效率,则必须制定合理的计划并强迫自己按计划进行;若是有效率而无效果,这也是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如“不重要不紧迫”的事情一样,需要评估其必要性——我之所以说是要评估其必要性而非放弃这些事情,是因为这些琐事一旦堆积,形成一地鸡毛,则会严重影响整个行动过程,因此,琐事要么转移——在时间上转移到空闲时间或是把它转移给他人,要么马上处理——如果当前没有危机任务。至于无效果无效率的事情,根本不必花精力关注。
有首歪诗形容那些看起来很勤劳,但却是瞎忙活的人:“工作不得法,就像猪尾巴,整天摇不停,不知忙个啥。”只有懂得时间管理,一个职业者才不至于成为团队中的猪尾巴,他的勤奋才具有价值。
对于职业者而言,“自觉学习”是其在职业生涯中始终保持开放性思维和活力、不断提升能级和境界的关键因素。有一个酒店里的门童,当他在岗位上,却又无事可做的时候,他也绝不让自己的脑袋闲着:他会在脑海里设想自己正在接待不同身份的顾客,他会设想他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技巧来应对这些不同等级、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设想自己正在用比以往更优质的服务来接待他们。这是一个真正勤奋的人。我可以大胆地预测:他不会在门童这个位置上呆太久,迟早会有更合适于他的位置在等待着他。
然而我想再赘述几句的是:对于一个职业者而言,他必须对学习的内容及其结构有所分析。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必不可少,并且需要随时巩固和更新,但比它们更重要的,乃是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这就好比,一个酒店里的服务员,在接待顾客时,她的指引动作到位、符合标准,她的用语有礼、严谨,这是专业技能;她懂得如何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接待不同身份的顾客、懂得如何提供不同的服务以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这是专业知识;而如果她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学、民俗学、宗教学、人类学,那么,这些人文知识会使得她在与各种各样的顾客打交道的时候游刃有余。但人文精神——狭隘地说,就是对人的关怀——却使她近乎本能地尊重每一个她所面对的人,如此,她也就能蹲下身来和一个小孩子在同样的高度交流、也能不厌其烦地向缺乏安全感的老年人进行安慰、不露声色地维护一个人敏感的自尊。人文知识是拓展一个人眼界的基础,人文精神则是提升一个人境界的根本,若是没有这两者,专业技能再熟练、专业知识再丰富,也不过匠气十足,难成大器。
没有勤奋的智慧,再忙碌也是白忙活,没有勤奋的意志,再有信心也不过原地踏步,没有自觉学习的真实行动,勤奋更是无从谈起。唯有三者并存,一个职业者的勤奋才会使他不断进步,从优秀走向卓越。


其二节俭的习惯

任何一个具有敬业精神的人都会挖空心思地想着节俭,无论他是雇主还是雇员,节俭的习惯是如此深入他的内心,以至于他会对任何一种形式的浪费深恶痛绝——无论浪费的是资金还是纸张、时间抑或人力;他会像珍惜自己口袋里的钱一样珍惜公司的资源。这样的人,在他们的头脑中,时常会想到为公司减少成本,为自己减少浪费,并没有人要求他们如此,只是因为他们具备了这样的本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本能就是一种美德)。他们会关好任何一个别人没有关好的水龙头,在使用公司财物时,他们会尽量地减少损耗。
对于所有的职业者而言,这些最基本的节俭都是完全能做到的。我也想告诉所有的基督徒职业者:浪费公司的资源等于偷窃,而它的根源在于七宗罪当中的三宗——懒惰、贪婪和骄傲。出于懒惰,人会对完全可以避免的浪费熟视无睹;出于贪婪,他会利用公司的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对公司而言,这些资源没有用在该用的地方,这就是浪费;出于骄傲,有的人为了讲排场、摆阔,花起公司的钱来反正是崽卖爷田心不疼。
说到节俭,十个人有九个都会想到一个词——“省钱”,这是对的。然而,“省钱”只是表象,它仅仅是节俭的某种表现形式而已。省钱是为了节俭,但节俭不是为了省钱。它的目的在于,把钱花在刀刃上,让每一分钱都尽可能地发挥它最大的效用。如果仅仅是为了省钱,那么,这样一种表面的认识就会造成浪费。
我曾到过一家工厂,这个工厂里负责采购的,是厂长的岳父。老爷子六十多岁了,多年的艰苦使他养成了尽量省钱的习惯,工厂里需要购入一批手套,老爷子比较一番,买进了一批最便宜的手套,看起来,是省了钱,可惜便宜无好货,这批便宜手套用了两次就宣告作废。老爷子主观上是想省钱,观念的滞后却造成了浪费。由此可见,节俭的习惯要和务实有效的行为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而合宜的观念是其基础。
在我的节俭观里面,有两句话对我的节俭行为起着指导作用。其一是“如非必要,勿增实体”——这在哲学上被称为“奥卡姆剃刀”——它可以剃掉一切繁冗、一切虚浮、一切花架子、一切不必要的开销。其二是“贪小便宜吃大亏”——记住这句话,就不至于被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至于为节俭而节俭。
我见过一些创业之初就装大充阔的小公司,也见过一些不用名牌把自己包装起来就浑身不爽的小资,这样的公司和这样的人,难成大器。据我所知,越是跨国公司、越是大资本家,在与利润不相关的问题上越是抠门。有跨国公司是这样节省每一张纸的:打印作废的文件翻过来又用于内部的文件,便笺全部使用作废文件的空头,所有销毁文件全部打成碎纸卖掉——节俭,就是从这些细节做起的;而那些靠着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大资本家以及那些真正具备资本主义精神的人,在生活上往往极其简朴,相反,追求时尚的小资,却必须随时用班尼路和路易威登来提升自己的地位——要让这些浅薄的家伙学会节俭,比大象钻过锁孔还难。固然,在职场中需要对自己的穿着进行投资,但如果没有节俭作为最根本的准则,这种投资就会成为一种浮华无益的虚张声势。
观念是必须的,同时还应该具备某些能力,譬如只有具备了某种能力,才有可能在与客户谈判时,本能地为公司压低成本,提高利润;才有可能在经营项目时,尽量用最少的公司投资,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种种的能力只能在自觉学习的过程中获得。

其三清教徒精神

在我所了解的历史当中,清教徒无益是最懂得节俭的一群人,但他们的节俭绝不仅仅是为着省钱,清教徒的经济精神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神学立场和严肃的生活态度。人们以约翰卫斯理的话来总结清教徒的经济精神:“拼命地赚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
论到“拼命地赚钱”——这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以事业的成功来荣耀神,造福社会。对清教徒来说,在神的律法之下积累财富并无良心的不安,反之,像《马太福音》中那个又恶又懒的仆人那样,浪费神所交付的资源,才是罪恶。
论到“拼命地省钱”——这乃是为了节制欲望,使自己的身体灵魂不至耽于享乐,但这并不是要让人成为毫无生活乐趣的闷蛋。历史中的清教徒,一样懂得享受生活,严肃的生活态度并没有让他们的生活毫无乐趣。恰恰是清教徒那种节制、自持的风格,使他们同样在精神层面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论到“拼命地捐钱”——这更是充分体现了清教徒在财富上的管家观念:即财富不过是神在一段时间内交给某个人管理的,神才是财富真正的主人,而财富最终要回馈社会,成为造福人群的工具。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话的原因——“带着巨额财富进入坟墓是一种耻辱。”正是这样一种观念,成为对我们内心贪婪的制约。
我们也许不具备做大生意的条件,但我们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不断进步,借着工作的努力获得更多的报酬;我们也许不会像洛克菲勒那样把提炼一加仑原油的成本计算到一分钱的千分之一,但我们可以像他一样养成终生记账的良好习惯;我们也许不能像巴菲特和盖茨那样捐献自己绝大部分的财富,但我们一样可以借着教会十一税和对他人在经济上务实的帮助得蒙神的赞赏。
如果我们要给自己一个勤奋、节俭的标准,去学习清教徒吧:他们永远不满足于自己已然获得的成就,总是在不断地扩张自己在精神世界和世俗世界的疆土;他们总是给自己一个近乎苛刻的节约标准,裁汰一切浪费和繁文缛节。我敢说,对外扩张和对内苛刻,是成功的两块基石。没有对外扩张,就只能把自己的事业局限在一个微不足道的范围内,没有对内苛刻,就有走向好大喜功、攀比排场的危险。
事实上,对外扩张和对内苛刻,犹如左右手一般相辅相成。譬如洛克菲勒,这位严苛的石油大王近乎吝啬的成本控制,使他的公司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即使每加仑汽油从88美分降至5美分,他的企业依然可以盈利。而这种精神所带来的益处,是给予所有人的。譬如福特,他希望所有的人——包括制造汽车的工人——都买得起汽车,因此他想尽一切办法降低成本,使福特T型成为一种经济实惠的大众消费品甚至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
我所知道的一些著名的基督徒企业家,便是勤俭的模范:洛克菲勒为节约成本,会追问汽油桶上每个塞子的去向;山姆沃尔顿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办公、以一辆很旧的货车代步;王永庆会把一根牙签折断,留下一半下一餐使用。资本家永远清楚: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我想,我的读者当中多数人还是雇员,然而无论是作为雇主还是作为雇员,清教徒精神都必不可少。勤俭能使公司和员工得到双赢,正是那些不断追求自身进步、追求更大效益、克勤克俭的员工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而勤俭也是一个员工往上爬的阶梯,勤使他提升自己,因而得到赏识,俭使他约束自我,从而堪当重任。除此之外,清教徒精神还让我们看到:对财富的追求并不是职业的唯一目的。这是健康积极的敬业精神的关键。

黄河清 发表于 2011-9-7 13:48:17

赵老二的这篇东西,虽然是拼接出来的,也是费心了,外教也有肯定。

黄河清 发表于 2011-9-7 13:49:55

赵老二,文章可以拼接,做人还需踏实,花花肠子多了没有好处。

普罗旺斯骑士 发表于 2011-9-7 13:55:52

第三节主动:敬业者的特性

福音书里的一段记载,让我很有感触:
(耶稣)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过去我觉得这段文字很难理解。那棵树在那个时候本来就不可能结果,基督似乎对那棵树太过于严厉。然而,当我在成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后,我逐渐领悟到了这段经文的深意。
那无花果树的本分是照着时间结果子,但那不是结果子的时候。——平庸者也会这样为自己辩护:这不是我的本分。然而,一个优秀的职业者不会只做与生俱来的事,他也不会顺其自然。他不会只做那些看起来舒适和方便的事情。他的原则是:主动。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他,哪怕这个理由看上去是那么理所当然。
如果这个职业者就是那棵无花果树,季节不会约束他,他会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主动结果,满足他人的需要。这就是差别。我想,一个卓越的职业者,不但自己主动结果,他还会启发别的无花果树如此这般结果。

其一如何做到主动

在职场中,如果仅仅依靠指令行事,个人和组织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能。即便是军队,也无法完全依靠高层发号施令、层层下达任务的方式来完成任务。正如弗里德曼①在其著作《自由选择》中“市场的力量”一章所言:“没有哪一支庞大的军队能够真正完全靠命令来统率。将军显然不可能掌握必要的情报来指挥最低级的士兵的每一行动。在指挥系统的每一级,无论是军官还是士兵都必须注意考虑特殊情况,即考虑上级不可能了解的情况。”个体必然存在视角局限,组织必然存在行为缺失,客观环境必然存在变换,这些都要求职业者必须主动。
在职场中的主动,意味着随时做好准备可以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为了做到这一点,有两点是必须明确的:
第一,主动不等于擅自行动,而是“时刻准备着”。只要需要,一个人可以随时超越职权的限制,担当起更大的责任。假如我要提拔一个下属,显然地,平时已经作好了被提拔的准备并经常表现出适应更高职位的品质和能力的那个人,就会成为首选。如此,平时的学习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一个勤奋的职业者来说,这并不难。但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常常因为急于表现自己或是为了抓住难得的机遇而越权行动,进而干涉他人的工作、打乱整个团队的计划。但这不是主动,而是“一堆马粪”般的个人英雄主义。
要采取一个主动行为时,不妨先问问自己,我的目的是什么?我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在成为主动的行为者前,应该首先成为一个主动的思考者。盲目行动的代价,往往是个人和团队的双输。
第二,主动意味着在某些时候打破成规。打破成规不是难事,但问题在于,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打破?打破成规的方式方法应该如何?在打破成规之后是否能建立更合理的规则?我们需要具备打破成规的勇气,但我们更需要具备是否打破成规、如何打破成规的判断力和智慧。套用埃德蒙伯克的观点,要打破一个规则,仅仅证明它不完善是不够的,还必须证明新的规则能发挥更好的效能。
我到了现在这个年龄,已经逐渐趋于保守,不再经常性地想着怎样来打破过往的规矩以证明自己的价值。这不是说我反对变革、反对进步、不再积极主动,而是意味着我在很多教训当中学会了用深思熟虑来制约激进的变革或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般的所谓变革和进步。
当然,主动并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任何一个合格的职业者都会下意识地捡起一块在自己的工作场所中的垃圾并把它扔到垃圾桶里,他也会下意识地随手关掉不必要打开的电灯——虽然这些都不一定是他的本职工作。一个主动的职业者既能够志存高远,又能够关注细节。
因此,主动的员工,不仅仅是那些率先提出变革方案的人、不仅仅是那些主动促成业务创造业绩的人、不仅仅是那些不把问题抛回给上司而主动思考解决方案的人,同样还包括那些在琐碎小事上体现出优秀品质的人。他们都是榜样。
我们怎样才能够主动呢?要知道,判断力与智慧,以及习惯都是在逐渐的工作过程中的慢慢培养起来的。这并不是容易的事情。有一位美国炮兵军官,在训练士兵的过程中发现一个怪事:按照军事手册的要求,炮弹填入炮膛之后,会有一个士兵转身走到旁边,大约三秒钟以后,才会把炮弹发射出去。这位军官经过一番查阅,这才知道,原来这个要求源自于独立战争时期,那一个走到旁边的士兵,是为了把拖炮的马稳住,免得牠把炮拖歪了,而这一要求竟然延续到了工业化时代。于是这位军官经过一番努力,使得这一已经落后于时代的标准被撤销。这个故事让我们看到:体制可能会僵化,主动者要敢于质疑。这是在相对来说较为稳定的体制中。
在相对来说变数较大的环境中,主动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一个案例说的是一个业务员遭遇劫机,在飞机返航抵达本来的目的地,他从机舱里走出来时,他手中高举起一块白布,上面显眼地写着他所在的公司的名称和产品——于是他成为记者们拍照的焦点。但我想举一个更有说明性的例子:
一战,英军进攻密抹——此地易守难攻,是土耳其人的重要关隘。司令部经过讨论,制定了一个强攻的作战计划。大战前夜,一个下级军官忽然想起,这个地名在《圣经》里出现过,于是他在旧约《撒母耳记》中看到了约拿单和为他拿兵器的少年人的战术。他找到将军,请将军参看《圣经》中的记录。经过侦查,作战计划随即更改。英军按照几千年前以色列人的战术,悄悄干掉土耳其人的哨兵,惊恐的土耳其人以为陷入英军的包围,也如非利士人一样,“军众溃散,四围乱窜。”
这个下级军官的主动性作为是这样的:首先,他敏感地抓住了信息,然后主动分析信息,再接着主动将这一信息反馈给上司。责任感使得他的身份没有成为他行动的限制。但我要说,主动确实很难,无论在看似一成不变的体制中,还是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它往往是智慧、知识、经验、勇气综合的结果。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不难。有这样一个故事:
八十多年前,英国伦敦的一间银行里有一位话务员,她每天的工作就是接电话。这位了不起的话务员是这样工作的:一位客户打来电话询问当日汇率,她热情而耐心地接待,然后她问:“我们银行有换汇业务,先生需不需要换汇?”于是电话转到换汇部门,银行得到一笔换汇业务。换完汇她又问,“先生需不需要投资?”电话转到投资部门,银行又得到一大笔投资的业务。
其实,对我们来说,主动性作为是随时可以进行的。它常常就是多说一句话,多做一件事,多动一个脑筋;甚至只是多一个温暖的微笑、多一个关切的眼神。
机遇与回报,总是青睐主动的人。而主动的作为,产生于做好准备的心思意念。


【注解】
①弗里德曼:美国经济学家,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黄河清 发表于 2011-9-7 14:02:00

赵老二,文章可以拼接,做人还需踏实,花花肠子多了没有好处。

普罗旺斯骑士 发表于 2011-9-7 14:05:10

其二主动:一种品质

在职场当中的主动,无非是出于对利益的追求。个人的主动,可以为公司和自己带来双赢。对公司,他创造了额外的财富,对个人而言,《圣经》上早就说了:
“殷勤人的手必掌权,懒惰的人必服苦。”
“懒惰的人不烤打猎所得的,殷勤的人却得宝贵的财物。”
“你看见办事殷勤的人吗?他必站在君王面前,必不站在下贱人面前。”
权力和财富,是对主动者的回报。在任何一个正常的体系当中,职位与薪资挂钩,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要想获得更高的报酬,显然地,必须往上爬。对一个寡廉鲜耻之徒而言,他可以去玩潜规则(我们的文明和社会风气就败坏在这些下等人的手里)。但对一个正直人而言,往上爬的途径是通过勤奋主动的工作表现——无论他的动机如何,这都是值得赞赏的。
但还有一种人,玩潜规则他没有那个资本和能力,要他勤奋主动又没有那样的意志和品格——本来,这种人是无法发挥创意的,他们懒惰的脑子使他们只能墨守陈规;本来,这种人胆小怕事不会勇于负责,他们总是以避免犯错而沾沾自喜;本来,这种人生锈的脑子根本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凡事只求忠于老规则;本来,这种人不会主动思考、随时做好准备,只要是老板没有交待的事,他们就绝不插手。但这些家伙看到了别人靠着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赢得赞赏,于是他们也装模作样地表现出主动的样子,把努力勤奋表演给大家看。
我在一个文传公司当讲师的时候,手下有一个文员,这个女孩子就是这种奥斯卡影后。我知道她经常是用一只手撑着腮帮子,漫不经心地装扮QQ空间、玩QQ游戏,而只要她一听到别人的脚步声,就会马上装模作样坐得规规矩矩,两手放在键盘上噼里啪啦打字。她的一切努力,都不是为着她自己而做,仅仅只是做给别人看。和那些真主动的人相比,她从来不会为自己设定一个最严格的表现标准,她只是达到我们为她设定的最低限度的标准而已,而且她还觉得这样的低标准是一种束缚。当然了,最后她脱离了这种束缚和辛苦的表演——她被开除了。
一个真主动的人,是那种对自己的期许永远高于上司对他的期许的人。如果上司对他的期许仅仅是优秀,他会追求卓越。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担心失去工作,我相信,在这样的人中间,必然会出现为他人提供工作机会的人,他们,会获得我最大的敬意。而那些只有在别人注意的时候才会装模作样的演员,他们的本质得不到任何改变,即便他们长久地困顿于现有的职位、遭遇失业之时,他们也依然不会从自己身上去找原因。
主动是领袖的品质。成为领袖,当然不仅仅需要主动,但没有一个领袖是不具备主动的品质的。成为领袖,也就意味着更多的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多的付出。领袖必须有意愿去了解他的下属,也必须随时了解他们所面临的环境。大多数人不会主动表露他们的所思所想,环境也不会找上门来告诉你它会发生什么变化,也很少有人会主动问你:我们将要做什么。所以,我们应当主动关切他人的事务和需求、主动关注形势的变化,主动把异象和使命告知团队,并作出榜样。如此,在“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人”和“看着事情发生的人”中间,我们能成为“推动事件发生的人”。
在《圣经》中,领袖们无一不具备主动的品质。摩西和亚伦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首先做的事情便是主动将他们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讲述给众人听;尼希米会见来拜会他的犹太人,首先做的事便是关切“被掳归回剩下逃脱的犹大人和耶路撒冷的光景”;保罗到了一个新的城市,也不是坐等别人来向他请教新宗教的见解,而是主动走进犹太会堂里、来到最繁华的大街上,向以色列人和外邦人宣讲基督。
主动性是可以锻炼出来的,摩西曾经不是一个主动的人,也许是能力欠缺,他不够自信、害怕承担责任;我曾经也不是一个主动的人,这是因为我性格使然,我害怕与人交流、不愿展露自己。然而责任的催逼和信念的推动,终于使我们这样拙口笨舌的人、腼腆内向的人站出来承担起领袖的使命。也只有在承担使命后,在务实的行为中,我们所期待的品质才会逐渐具备并显露。
我在前面引用过克尔恺廓尔的话:“当人在工作时,实质是另一位在工作,即——上帝在工作。”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工作交给神,让自己轻松一点?克尔恺廓尔称那种把责任推给上帝的人为“傻瓜”和“无赖”,并认为“上帝不会喜欢他”,“他不再具有价值”,而“听话、本分和敬畏神的工作者只是愈来愈渴望坚定地理解是上帝在合作”。在与一个精明能干的大老板合作时,我们会很主动地去做一些事,为要赢得他的赞赏;我们与掌管万有的神合作,岂不更应该自觉自发、积极主动?
神应许给犹太人的美地,是他们主动去夺取的,迦南人不会让给他们。对我们来说,神许可我们在世俗世界里获得的成功,是我们主动去争取的。只有懒汉、糊涂虫、傻瓜和无赖才会以为,这些成功也是白白得来的恩典。

黄河清 发表于 2011-9-7 14:33:43

普罗旺斯骑士 有外教帮忙收集资料,再做一些拼接文章就出来了,一旦没有了资料,普罗旺斯骑士 就是个白丁,根本没有创造力。赵老二我没有说错你吧?

普罗旺斯骑士 发表于 2011-9-7 14:44:32

第四节爱:敬业精神的升华

一切的工作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当你仁爱地工作时,你便与自己、与人类、与神联系为一。
——【黎巴嫩】纪伯伦,《先知》,“论工作”

在本章的一开始,我就谈到:敬业精神是一种功利化的思想,一个人敬业,是为着享受工作、谋求地位、追求回报。但如果敬业精神仅仅局限在功利化的范围内,那么它并不能使工作成为神借我们以祝福社会的机会。对于基督徒而言,敬业精神必须超越功利化。
自信不会使我们超越功利化,很有可能一个自信的职业者让他人感到盛气凌人,他的礼仪也可能会让人感到拒人千里。
勤俭不会使我们超越功利化,很有可能一个勤俭的职业者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骄傲和刻薄,他的勤奋和节俭也许会成为他傲视他人的资本;
主动不会使我们超越功利化,很有可能一个主动的职业者在职场的竞争中不顾他人,只求自己的益处,也许他的进取最后让他成为一个小人得志的暴发户。
敬业精神必须升华到一个高度,这个高度使我们超越利益的羁绊,使我们明白:在工作所追求的回报之外,还有更值得追求的品质;这个高度也使我们不再斤斤计较于回报,而懂得施比受有福。
工作是神的赐予,当一个基督徒在工作的时候,他应该想到,他的工作传递着从神而来的品质。爱是从神来的。无论我们从事着怎样的工作,都应该带着爱。

        其一爱的品质:其定义与原则

人人都说自己有爱,但什么是爱呢?什么又是职业当中的爱呢?
尽管我们不能把“爱”限定在一个理性的概念当中、把它当作是一种职责、一种理论,但我们依然可以对爱的品质和表现进行描述。
爱是为他人的根本利益去着想并为他人寻求最大的利益。我曾经做过教师,对这一点,我的体会极深。我爱我的学生吗?是的。因此,即便我的学生不理解,我也会对他们有严格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具有一种更美好的品质。为此,我愿意付出辛苦,也愿意承担很多的重负。
爱是一种凝聚,意味着自我割舍。我在《心态》一文关于“合作心”的章节里讲过,如果人与人要紧密地凝聚在一起,就必须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圆球进行切割,只有两个经过切割的平面,才能粘合在一起。我在作教师的时候,接手一个班级当班主任,那是一个很有问题的班级,在刚刚开始的管理过程中,我使尽浑身解数,也不见成效。很快我就明白过来:我只有放下自己引以为傲的才华、牺牲自己的一些时间、抛开班级管理的利益追求,才能真正进入到学生的心,得到他们的信任。
爱是一种完整的接纳,意味着宽容温和。没有谁是完美的。我们常常接纳我们我们所爱的人的缺点和过错,却难以接纳我们血缘之外、情感关系之外的人的不足。但我们必须明白,爱的目的是为达成一种合一。
职场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它绝不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地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职场当中没有爱。职场当中的爱的品质,并不因为它表现于职场而有所改变。职场当中的爱,同样体现着我在前面所说的几个要点:为他人利益着想、自我割舍、完整接纳、达成合一。可以把它总结为一句话:职场中的爱,就是在工作中无私地关怀他人的积极行动。
很多年以前,在美国费城,这一天,下着大雨。有一个店员,在其他人视而不见的时候,诚恳地接待一位衣着寒酸躲进商店避雨的老太太,并为她端来椅子请她休息。在别人未能关注的时候,他能够关注到,并且主动作为,他做得那么自然,没有任何促成业务的说辞,没有任何得到回报的念头,没有任何做给谁看的表演,仅仅就是像对待一位邻居大妈一样自然,这就是他的爱的体现。(这位老太太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母亲,后来这个叫菲利的年轻人成为卡耐基的重要合作者,成为业内仅次于卡耐基的重要人物。我想,对于真正有爱并且在工作中实践爱的职业者,并不会在看了这个故事后挖空心思地琢磨:哪天我也这样接待一位老太太,说不定她是本市市长的丈母娘。)
很多时候,爱是给予同事、给予我们在职场中的身边人的。使徒保罗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书信中曾说:“爱是坚忍的,仁慈的;有爱就不嫉妒,不张狂,不骄傲,不做鲁莽的事,不自私,不轻易发怒,不记住别人的过失,不喜欢不义,只喜爱真理。爱能包容一切,对一切有信心,对一切有盼望,能忍受一切,爱是永恒的。”这些话同样可实践于职场。你的同事取得了成绩,你嫉妒他吗?你的学生做了错事,你会勃然大怒吗?你的下属一年前打破了杯子,你会在批评她的时候把这事再提出来,说她笨手笨脚什么事也做不好吗?因为有爱,我们懂得谦卑,不至于在急躁鲁莽的行为中伤害他人;因为有爱,我们能接纳处于青春期的调皮学生、能忍受正在发飙的更年期女上司、能体贴脑子有些糊涂的老年痴呆症顾客。
爱在职场中的表现,并不一定是为同事递上一杯热茶、给顾客一个亲切的问候。它也许不是温柔和善而是一种严肃与严格,它也许不是一种温暖的呵护而是放手让人去接受挫折。它的表现,同样体现在并不直接与人打交道的生产工作当中。当一个精致安全,体贴到位,让老人孩子用起来都放心的产品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岂能不感受到制造它的人在细致入微的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仁爱呢?
爱是有原则的,无论在家庭还是职场。首先,爱以公义为基础。所谓公义,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符合其角色期待。在职场中,爱不是偏私的,它建立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我们固然很难做到对每一个同事、对每一个顾客或者对每一个学生都有同样的感情,我们总会对某些人的喜欢和亲近更多一些,但这不能成为违反公平公正原则的理由。假如我有一个漂亮女下属,因为她的漂亮,我对她的过错多宽容一些,有什么好处多给她一些,在许多的事情上多照顾她一些,似乎也是在为她的利益作想,但这绝不是爱,这是别有用心。这种偏私的结果是,所有的人都不会从中得到造就和益处。
其次,爱以圣洁为标准。给予爱,不是为了求得自己的益处,更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我关爱我的学生,岂是为了得到回报呢?我为下属争取他们赢得的利益,岂是为了让他们更拥戴我呢?论到爱的圣洁品质,回顾一下五伤方济的祷告吧:“……让我用爱去消除仇恨,以理解回敬伤害,……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少求被了解,但求了解人;少求得到爱,但求给予爱……”对一个心存敬畏的人来说,让爱具备这样的品质并不难。
第三,爱以信实为保障。这也就要求我们始终如一,言行一致。如果我们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冲淡,这样的爱是假的,我们也会逐渐失去他人的信任和爱戴。我曾告诫过我的一位上司:你要鼓励人,这是对的,但你不要轻易许诺,因为你的话别人会记在心间,当你淡忘之时他依然还记得很清楚,他会认为你心口不一用谎言欺哄他。如今我再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我从我和他人的教训中汲取了一个经验:说到就要做到,如果做不到就要承诺。爱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的,它需要务实的行为来实践。

黄河清 发表于 2011-9-7 14:55:50

赵老二,文章可以拼接,做人还需踏实,花花肠子多了没有好处。

ak89 发表于 2011-9-7 15:06:27

黄河清 发表于 2011-9-7 14: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赵老二,文章可以拼接,做人还需踏实,花花肠子多了没有好处。

黄河清,我觉得先生还是先穿上韩牧师马甲出来为自己之前一口咬定骑士不是赵直的言论认错并道歉的好

黄河清 发表于 2011-9-7 15:13:20

我不认识你,ak89 要是在我面前搞人身攻击,黄河清可不是善茬子,买你们这种无赖的章。

ak89 发表于 2011-9-7 15:24:51

本帖最后由 ak89 于 2011-9-7 15:26 编辑

我可认识你,你想假如一个人能在自己电脑屏幕上看着别人的电脑屏幕,这个人换马甲就以为别人不认识自己不是很可笑的一件事么?

黄河清 发表于 2011-9-7 15:26:50

ak89 发表于 2011-9-7 15: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可认识你,你想假如一个人能在自己电脑屏幕上看着别人的电脑屏幕,这个人换马甲就以为别嗯不认识自己不是 ...

你这种没有观点的白痴还认识我?哈哈

ak89 发表于 2011-9-7 15:33:07

本帖最后由 ak89 于 2011-9-7 15:33 编辑

哈哈,牧师先生看来真被我说中了,不信天主也不再做牧师了!彻底做回无赖了

黄河清 发表于 2011-9-7 15:39:15

搞人身攻击上了瘾,这里还是更名为没思想网站,ak89做站长。

ak89 发表于 2011-9-7 15:43:20

我做站长的话你变化一万次也是必死无疑!

ak89 发表于 2011-9-7 15:43:59

我想你应该领教过天涯的手段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誓反教职业伦理】《基督教信仰与职业精神》(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