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间百态 发表于 2012-6-2 23:11:13

看过很受益,分享一下!

本帖最后由 看世间百态 于 2012-6-2 23:15 编辑

                                                                     度全面的信仰、做合格的信徒
                                                                                                                           ----漠道


       要想做个好信徒,自然得度好信仰。可什么是信仰生活呢?有许多教友认为,信仰无非就是进堂、念经、参加教会活动。对他们来说,弥撒一“礼成”,活动一结束,信仰也就暂停了。还有的教友则认为,只要不做坏事就可以得救了,不需要进堂。对这些教友来说,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与信仰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可是,信仰不单单是祈祷、礼仪和宗教活动,也不单单是善行。基督要求我们的远远超越这些。
他要求我们用全部的生命来跟随他。信仰因而所关系到的,是我们全部的人,全部的生活。只有当我们所有的思言行为都被福音化后,我们才算是真正的基督徒。在福音里,耶稣要求跟随他的人舍弃一切,即让他占据他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因为,正如伯多禄对我们所说的:“你们是特选的种族,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国民,属于主的民族。”(伯前2:9)既然我们是属于主的民族,就应该让这种“属于”表现在我们全部的生活上。如果说教堂是我们敬拜天主的地方,那么处处都应该是我们的“教堂”——表达我们信仰的场所。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可以不进教堂,不念经,不参与圣事和教会活动,只在家里信,不做坏事就可以了。这是另外一个极端。
事实上,基督信仰有三个层面,圣事礼仪和教会活动只是其中的一个。另外两个层面是聆听圣言和教会训导,以及基督徒伦理生活。这三个层面正好与我们在领洗时所领受的三种职务相对应,即司祭、先知和君王职。只有我们全面地活出这三个层面,我们才能履行我们的三种职务,而只有我们履行了这三种职务,我们才算是合格的信徒。

一、学习与先知职

       我们知道,基督宗教是启示的宗教。启示的宗教意味着什么呢?启示的宗教意味着这个宗教不是由人创的,而是从天主那里领受的。就是说,是天主亲自告诉我们他是谁,我们是谁,我们存在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我们和他的关系是怎样的,应该怎样维持和他的关系,如何活出我们应该活的生活等等。这种启示首先是通过以色列历史完成的,圣经的旧约就是对这一阶段的启示的记述。之后,天主的话成了人,即耶稣基督,他不但通过话语,还通过他的行动以及全部生命向我们完成了启示。从此,我们需要听从的是一个人,他是“道路、真理和生命”(若14:6)。对于基督的言行以及宗徒们的教导的记载就是新约。
圣热罗尼莫说:“谁不认识福音,就不认识基督。”没错,作为基督的门徒,我们首先得知道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他要我们做什么。不然,我们怎么可以被称作他的门徒呢?一个连他师傅是谁,是干什么的都不知道的徒弟还算是徒弟吗?可是,偏偏有不少教友却说,还是知道得少点好,因为知道的少,就少犯罪。这真是自欺欺人!事实上,正如苏格拉底所说的,罪恶恰恰来自无知;无知才是罪恶的源泉。假如你犯了法,比如闯了红灯,被警察扣车和罚款。如果你对警察说,你不知道闯红灯是犯法,难道警察因为你不知法就不法你了吗?其实,由于你不知法,警察应该更多罚你一些,因为你没有完成学法的义务。所以,学习圣经、要理是基督徒生活中首要的事情。不然,我们就会盲信。
而如果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做基督徒,为什么进教堂,为什么参与弥撒和教宗活动,为什么要行善,慢慢地我们就会觉得没意义,就会感到厌倦,因而就会慢慢放弃信仰。这是非常可怕的。为什么今天年轻的一代对信仰如此淡漠呢?为什么当我们让他们去念经,去参与弥撒和教会活动时,他们不愿意呢?因为今天的年轻人是知道问为什么的一代;不理解的事、在他们看来没意义的事,他们是不会去做的。所以,学习圣经、要理培训、信仰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我们知道是信仰是怎么回事,只有我们知道信仰的益处和意义后,我们才会信的真,信的诚。为此,圣奥古斯定说:“我理解,是为了更好地信。”基督在升天时给了每个基督徒宣讲福音的任务,即先知职。可如果我们连福音是什么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去传福音呢?

二、圣化与司祭职

       基督徒信仰生活的第二个层面是圣事和祈祷。圣事是人与天主交流和结合的特别方式,其中“感恩祭是整个基督徒敬礼和生活的巅峰和泉源”。可以说,在圣事中,我们是以天主自己推荐的方式来与他交流的,因为圣事就是基督亲自建立的。当我们说,某某是我们的朋友,某某是我们爱人时,我们一定不是凭空说的。因为我们与他们的关系有特别具体的表达。比如,当我们说某人是我们的朋友时,这肯定意味着,我们经常与他在一起,经常与他一起吃饭,经常相互帮助,分享彼此的喜乐和困苦等等。如果没有这些具体的行为以及彼此所度过的特别的时间,我们是不能说他是我们的朋友的。
同样,我们与天主之间的关系也是通过圣事和祈祷来表达的。感恩祭就是我们与天主共餐的时间。新教把弥撒称为“圣餐”。这个叫法其实是满合适的。因为参与弥撒就意味着去赴天主给我们摆设的宴席:在弥撒中,我们要吃基督的身体,喝他的血。我们知道,耶稣与门徒吃的最后晚餐就是他受难受死的预示。我们把基督的受难受死当作逾越节大司祭举行的祭献。这个祭献既是赎罪祭也是和平祭。在犹太教里,和平祭也叫共融祭。这个祭献的特别之处在于,当祭物被宰杀和焚烧之后,司祭和人民可以分享一部分祭肉,以表明天主子民与天主共餐,即与他共融。说这么多,就是为说明,圣事与祈祷是我们与天主度过的特别的时光,是用来表示我们与他的特别关系的。
可见,那些说“在家里信就可以了”的人,不够是真正的信徒,因为他们不可能与天主建立起特别的关系来。天堂是什么呢?天堂就是我们与天主永恒地在一起,永恒地与他度过我们与他所特有的“时间”,而这个“时间”所表达的是我们与他的特别关系。所以有人说,天堂无非就是祈祷、祈祷、再祈祷。这话没错,我们也不要因而害怕,尤其是不爱祈祷的人。说实话,不爱祈祷说明什么呢?说明我们不爱与天主在一起。这可是个问题。因为天堂里没有不祈祷的人。所以,即使再忙,我们也应该找出与天主在一起的时间来,不然日后见到天主时,你说你和他是朋友,他会不认你的,因为你们没有在一起呆过,你没有赴过他的宴,他也没被你请到过心里。如果天主真不认我们这个朋友的话,到时我们可就惨了。
伯多禄说我们是“王家的司祭,圣洁的国民,属于主的民族”。假如我们从来没有与天主在一起过,怎么可能算是“属于”他呢?假如我们从来没有接近过“圣者”,又怎么可能成为圣洁的呢?假如我们自己既不属于圣者,又不是圣的,怎么可能去圣化别人呢?假如我们既没有自我圣化,又没有圣化别人,又怎么可能配称作“王家的司祭”?

三、爱德与君王职

       基督徒生活的第三个层面是福音生活,而福音生活可以总括在 “爱”里,因为“爱是全德的联系”(哥3:14)。没有福音生活的信仰,被雅各伯宗徒称之为“死信德”。他说:“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德,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难道这信德能救他吗?假设有弟兄或姐妹赤身露体,且缺少日用粮,即使你们中有人给他们说:‘你们平安去罢!穿得暖暖的,吃得饱饱的!’却不给他们身体所必需的,有什么益处呢?信德也是这样:若没有行为,自身便是死的。也许有人说:你有信德,我却有行为;把你没有行为的信德指给我看,我便会借我的行为,叫你看我的信德。你信只有一个天主吗!你信得对,连魔鬼也信,且怕得打颤。虚浮的人啊!你愿意知道信德没有行为是无用的吗?我们的祖宗亚巴郎,把他的儿子依撒格献在祭坛上,不是由于行为而成为义人的吗?你看,他的信德是和他的行为合作,并且这信德由于行为才得以成全,这就应验了经上所说的:‘亚巴郎相信了天主,因而这事为他便算是正义,’得被称为‘天主的朋友。’你们看,人成义是由于行为,不仅是由于信德。接待使者,从别的路上将他们放走的辣哈布妓女,不也是同样因行为而成义的吗?正如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同样信德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2:14-26)
雅各伯宗徒说得非常好,我们不必做过多的解释。不是吗?仅仅信天主,信他存在,信他所启示出来的真理,而没有任何相应的行为,不按照他所教导的去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这些方面魔鬼比我们信得更真。如果我们既没有福音生活,又不怕天主的话,那我们就连魔鬼都不如了。这话说起来觉得好笑,可事实还真是如此。是的,即使懂再多道理,做再多祈祷,即使“能说人间和天使的语言”,即使“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奥秘和各种知识”,即使“有全备的信心,甚至能移山动海”,但“若没有爱”,没有相应的伦理生活,用保禄的话说,我们也不过是个“发声的锣,或发响的钹”,我们“什么也不算”(格前13:1-3)。而我们所领受的君王职,恰恰是为通过福音见证在我们周围建立起天国,让福音和爱来“统治”我们自己和我们周围的世界。

结语

      上述基督徒信仰生活的三个方面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一个认真聆听和学习天主的话的人,必然会深入了解天主是谁,了解天主的心意,了解他对我们的期望。因而他必然会与天主交流,与天主在一起。而在与天主交流的过程中,他则会更加内在化天主的话,会让天主的话充满他的全部生命。并从而会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即落实到思言行为上。如果我们只注重这三个层面的一个层面,或者,如果我们只生活在一个层面里,那我们的信仰肯定是有问题的。我们可以举很多例子。比如目前在中国,有很多所谓的“神学家”是非信徒。他们是基督教学者,比我们更知道我们的信仰,但他们并不因而相信,也没有另外两个层面的生活,即圣事和福音生活。这样的人自然不够算是信徒。还有一些既不愿意下功夫深入认识信仰,又不努力在生活中活出福音的人,却成天念经,“积极地”参与各种教会活动。这一类人最后容易出现在信徒中间,而且可悲的是,有很多教友是这样。有的教友因为热衷于教会活动,而忽略了爱德,忽略关心家人和他人,有时甚至还会造成家庭矛盾。还有些教友之所以参与教会活动,是因为喜欢抛头露面,甚至会因此而同别人较劲,闹别扭,搞分裂。这样的人其实挺可怜的,因为他们忙活了半天,帮了教会不少忙,可自己的信仰却越来越冷淡。这就是保禄所说的那种“给别人报捷,自己反而落选”的人(格前9:27)。最后一种人是那些经常说“做善事就行了,进堂干嘛”的人。但这也不够是信徒啊,社会上那些无信仰的慈善家不比他行得善更多吗?国家的福利机构和世界的人道主义组织不比他做的更好吗?那么,这样的人与这些外教人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一个合格的信徒,必须得全面地活出这三个方面,履行好他的先知、司祭和君王职。

苹果的信仰 发表于 2012-6-3 13:21:08

拜读了,谢谢!

充占部 发表于 2012-6-3 17:33:24

苹果的信仰 发表于 2012-6-3 13:21
拜读了,谢谢!

积极表现,呵呵!

佟伯多禄 发表于 2012-6-3 17:36:11

转至个人QQ空间。:)

充占部 发表于 2012-6-3 18:38:04

:hug:

充占部 发表于 2012-6-4 01:41:47

佟伯多禄 发表于 2012-6-3 17:36
转至个人QQ空间。

百读不厌,
非常感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过很受益,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