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地平线 发表于 2018-5-1 06:47:25

╋「米脂事件」的报复心理根源|民陷于罪,为何?

原文出处〖微信公众号:银色地平线〗(点击关注)
作者:银色地平线

「米脂事件」沸沸扬扬,凭吊逝者,安慰伤者的同时,也请为恶人留有一份以其为人的怜悯。各种报道片面渲染触目惊心的惨烈景象,而针对恶人之心理动机却只是草草几句「其在米脂三中上学时受同学欺负,于是记恨学生,最终铤而走险」。恶人的过激行为当受谴责,但是其背后的根源,却万万不该忽视!更要深入探究,才能使人真正认清中国社会里道德处境的真相和现实!唤醒每一个人为着社会正义的基本使命感!

中国学校的暴力事件连年攀升,北京朝阳法院对于2011-2015年所审理校园暴力案的调研报告显示,高达70%为「报复型犯罪」。中国未成年犯罪批捕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5年,全国检察机关经批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92万多人,起诉108万人,不起诉5万多人。期间的相关数据,皆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如此极端严重的情势面前,今天中国社会普遍的心理危机、道德危机、人格危机昭然若揭!

从基督徒柏杨《丑陋的中国人》里描述的「酱缸文化」,一直到中国现代心理学界已有共识的「中国巨婴人格」(身体发育成熟,心理尚在婴儿期),突出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道德认知和自我、人格取向,没有真正支点!注意:不是缺乏可靠支点,而是根本没有!正如中国教育家易中天对于中国人的描述:「身体强壮,东张西望;腰包鼓鼓,六神无主」。

中华自古从「罢拙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就再无任何超越世俗的完整人学以及道德基础,它所涉及的一切道德因素都必须以「固王位、束苍生」(孔丘临终遗言)的专制社会为意志向心。中国的道德、人格、甚至人性、生命的解释权统统属于国家,国家成为一个至极而普遍的社会心理轴心,甚至成为一个取代神的事物。每一个中国人的自我实现,就是融入国家意志,如此一来,中国人的「小我人格」也就成了「大我国家」的附庸!数千年来,「大我国家」为中国人提供了空洞且狭隘的信念,它的伦理视野就是以国家意志为轴心,血缘、民族为尺度,消极对立的方式及于自身之外。因而,它实现自身的巩固与爱,必须来自仇恨一个对立面,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总是伴随着美化战争和仇恨假想敌,竟然把杀人如麻的冉闵和岳飞当作民族英雄,而绝不会有丝毫视野广及「人类」的宽恕和牺牲的价值启蒙。基于如上的道理,这个国家的意志和信念必定灌输给附属于国家的每一个人。这就是千万与「米脂事件」相类似事件里的复仇心理渊源。

随着世界人类,在基督信仰建立的国家和秩序的带领下逐步走向真正的文明,多数亚洲国家也逐步从社会意识形态上融入其中,比如日本的脱亚入欧,韩国和南亚各国紧随其后。这一事实,宣告中国自汉代在亚洲建立的「大中华华夷轴心」理想土崩瓦解。后来的中国始终没有在这样的失落感里学会反思,更没有在谦逊和认罪中逐步融入世界秩序,找到释怀,而是以各种可笑的理由对抗至今。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会攫取一个源于西方,却早已被西方主流社会所抛弃的鼓吹仇富心理的街头哲学当作政制道路。其实,中国自从戊戌四某某和后来的鲁迅开始,就试图运用对抗西方主流文化的方式,以完全不同于西方传统的思想体系来重塑自己的亚洲轴心地位,甚至幻想成为世界轴心!中国永远恪守这样一个不切实际而且鄙陋至极的国家理想,不愿看到自己的国民摆脱国家的精神奴役融入世界文明。故以包括「中国化」在内的各种手段高压打击带给人类奠基于磐石之上的完整人格,并教人趋向宽恕和牺牲之价值的基督信仰。最终,造成了今天的中国,从官员到平民,广及娱乐圈和各种圈的普遍人格危机!

孟子曾引用《诗经》的话说:「(民)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意思是说:「国家如果造成民众没有恒心的局面,民众就会为所欲为,造成各种混乱。国家等到民众犯了罪,然后施以惩罚,这等于是在陷害民众」!孟子把「无恒产」视为「无恒心」的原因。在我看来,不错,「无恒产」是原因之一,因为无恒产,民众就没有赖以生存的基础,正如教宗良十三世说:「私有产权是天赋权力」(《新事通谕》),但是「无恒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无真正的信仰」!无恒心,是心灵没有稳固的支点!所谓稳固,即是时空上广及宇宙,达于永恒!那么这稳固的基础,只有在创造宇宙和人类,并掌握人类历史,籍着下降人间赋予人类历史永恒意味的救主基督内可以找到!

按照天主教的道理:「基督徒的祈祷要达到宽恕仇人的境界 。宽恕是基督徒祈祷的高峰……宽恕也证实,在这世界上,爱比罪更强大有力。昔日与今日的殉道者,都为耶稣的宽恕作见证」(《天主教教理》2844)。所以,今天的中国人要想找到完整的「独立人格」,这屹立于各种动荡不安和风雨飘摇的世俗世界之上的真自我,让自己的孩子不再沦为校园暴力、复仇心理和各种毁灭逻辑的牺牲品,那么只有一条路:成为基督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米脂事件」的报复心理根源|民陷于罪,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