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inicus 发表于 2014-1-10 19:00:08

对于保禄六世弥撒的一点建议

自1970年教宗保禄六世礼仪改革,保禄弥撒成为了罗马礼弥撒的正常形式,目的是为让信众积极有意识地参与到弥撒圣事中,但依据礼仪的内在逻辑,也就是信仰的规则,以及信众的益处,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1. 转变礼仪朝向,让主祭和信众都能朝向东方或朝向十字架苦像举祭。
2. 恢复密祷经和预领圣体的默祷,给予个人化祈祷的空间,融入神圣的静默。
3. 忏悔词(我向全能的天主云云)可放在信经之后。
希望以后,经宗座批准,这些建议能推广到罗马礼中。
目前的补救办法:1,弥撒经书没有明确朝向问题,所以转变朝向是允许的。也可以像教宗主持的弥撒那样,把十字架放在祭台中间,以基督为中心。2,弥撒经书里没有规定,所有祷词必须大声诵念,低声诵念献礼经也是可以的。平安礼不可混入流弊,应按弥撒经书的规范,在羔羊颂(Agnus Dei)以后能保持静默,预备仰望主。
最后,一定要革除所有不符合礼仪内在的流弊,信友有权利要求教区主教提防勿使流弊潜入教会的纪律內,尤其在有关圣道职务、举行圣事及圣仪、钦崇天主和圣人敬礼等方面。 宗座于1970年礼仪改革之初早已宣布停止一切与举行弥撒圣祭有关的试验,并于1988年再次重申。自礼仪运动结束之后,再无所谓的礼仪试验。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1-10 19:01:26

本帖最后由 dominicus 于 2014-1-11 13:40 编辑

http://bbs.chinacath.org/data/attachment/album/201401/11/133728kewyjhkvkkkoyezk.jpg

详细的内容,请参见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若瑟·拉辛格)的著作《礼仪之精神》。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1-10 19:26:56

其实有些神圣的信仰传统并没有废止,但好像废止了一样。

小磨墨儿 发表于 2014-1-10 20:39:56

朝东方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目前似乎好像教宗也想改革呢,你这个建议颇好。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1-10 20:46:22

小磨墨儿 发表于 2014-1-10 20:39
朝东方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目前似乎好像教宗也想改革呢,你这个建议颇好。 ...

向东方朝拜,是历代基督徒所遵守的圣传,可以说与主日朝拜的重要性相当,现在东正教,科普特教会以及一些新教宗派都保留了这一圣传。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1-10 20:47:55

小磨墨儿 发表于 2014-1-10 20:39
朝东方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目前似乎好像教宗也想改革呢,你这个建议颇好。 ...

向东方朝拜,是历代基督徒所遵守的圣传,可以说与主日朝拜的重要性相当,现在东正教,科普特教会以及一些新教宗派都保留了这一圣传。

小磨墨儿 发表于 2014-1-10 21:38:46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1-10 20:47
向东方朝拜,是历代基督徒所遵守的圣传,可以说与主日朝拜的重要性相当,现在东正教,科普特教会以及一些 ...

为什么?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1-10 21:49:22

小磨墨儿 发表于 2014-1-10 21:38
为什么?

基督是义德的太阳,好像新郎走出洞房,从东方照耀到西方,教会是他的新娘,每天等候基督的再临,走进新天新地。

浚浚 发表于 2014-1-10 22:09:21

向上帝耶和华祈祷,一起感受到这些的益处,参与进来。

小磨墨儿 发表于 2014-1-10 22:16:33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1-10 21:49
基督是义德的太阳,好像新郎走出洞房,从东方照耀到西方,教会是他的新娘,每天等候基督的再临,走进新天 ...

为啥不朝南方呢??
因为南边没有阿弥陀佛。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1-11 10:33:19

和犹太人的会堂礼仪形式对比,基督徒信仰的本质中有三点更新,这三点是基督徒礼仪所特有的新颖之处。第一,目光已经不再指向耶路撒冷了,被摧毁的圣殿已经不再是天主在世上临在的特别地方,石头的殿宇已经不再是基督徒希望的表达,圣殿的帐幕已经被永久的分开了。而今目光是指向东方,指向初升的太阳。不是敬礼太阳,而是宇宙在谈论基督。圣咏十九篇中的太阳现在就是指基督:“它(太阳)活象新郎一样走出洞房.....由天这边出现,往天那边旋转”(6 节)。这首圣咏由对创造的赞颂直接转向对法律的称扬。现在则要在基督那理解,他是生活的话语,是永恒的Logos, 这样在白冷从童贞母亲的胎中所发出的历史的真光要照耀全世界。
作为象征,东方代替了耶路撒冷圣殿。基督是太阳,是真正的Shekina(译者:表达天主临在的云),是生活天主的真正宝座。因着圣言降生成人,人性真正成了天主的宝座。这样天主常和世界联系在一起,我们的祈祷可以接近他。
面向东方祈祷在古代教会被认为是宗徒们的传统。尽管不能确定其具体的时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要追溯到很古老的时代,而且,它常被认为是基督徒礼仪的一个特点(在私人祈祷中也是如此)。
在基督徒祈祷的这个“指向”上(指向这个词Oriens 的意思就包含朝向东方)包含不同的意思。是将目光指向基督,很简单,因为基督是天主与人相遇的地方。这表达我们祈祷的根本是基督。用初升的太阳来象征基督这也说明基督论是指向末世论的;面向东方祈祷的意思是去与要来的基督相遇。可以说面向东方的礼仪进入了历史的进程,走向将来,走向新天新地,在那里我们将与基督相遇。
这是希望的祈祷,是在祈祷中走向基督用他的生活、苦难和复活为我们所指出的道路。正因为如此,在基督信仰氛围中,从很早起就用十字架来指向东方。这是默一,7 和玛二四,30 的综合。在若望《默示录》中这样说:“看,他乘着云彩降来,众目都要瞻望他,连那些刺透了他的人也要瞻望他,地上的各种族都要哀悼他。的确这样。阿们”。《默示录》作者在此所指的是若十九,37 中引用匝十二,10 这句神秘的先知话来陈述被钉十字架的最后一刻:“他们要瞻望他们所刺透的那一位”。这句话在这里得到了具体的实现。最后是玛二四,30 主所说的以下的话:“那时(最后的日子),人子的记号要出现在天上;地上所有的种族都要哀号(匝十二,10),要看见人子带着威能和大光荣,乘着天上的云彩降来(达七,13)”。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1-11 10:33:52

被人刺透的那一位人子的记号是十字架,现在成了复活了的那一位胜利的记号。这样就建立了十字架和东方的象征意义。二者都是同一信仰的表达,在此信仰中我们追念耶稣的逾越并使之临现;同时指出希望,我们与要来的那一位相遇。最后转向东方也显示了宇宙与救恩史的结合。
宇宙也在祈祷,也在期待救恩。基督徒礼仪的本质正包含这层宇宙性层面。这一层面不光只是由人自己所创造的世界来实现。常是宇宙性礼仪,创造的主题是基督徒祈祷的内在部分,如果忘记了这一点也就失去了基督徒祈祷的伟大之处。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建造圣堂,这和礼仪的实行一样是宗徒的传统。在谈礼仪祈祷的礼服时我要再回到这个主题上来。
面对会堂的第二点是全新的,这在会堂中不存在:除了在圣堂的穹隆有一堵朝向东方的墙之外,另外还有祭台,是在这里举行圣体圣事的祭献。我们已经看过,圣体圣事是进入天上的礼仪,是与耶稣基督朝拜行为的时间相吻合。在此朝拜行为中,借助身体耶稣基督进入世界的时间范畴,同时将世界的时间范畴不停的纳入他自己之内,纳入他自己的存在以及与永恒之爱的共融内。这样祭台意味着聚集的团体进入东方之入口,和他们通过分开的帐幕逃离世界这个监狱的出口;就是参与巴斯卦—由世界走向天主的“逾越”—这是由基督开启的。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1-11 10:34:45

很明显祭台与穹隆一起朝向“东方”(译者:作者这里的东方用的是大写,指耶稣),同时也是东方的一部分。如果说在会堂中人们的目光所指向的要超过节约之柜,超过存放圣言的柜子,是指向耶路撒冷,那现在随着祭台的出现也就有了一个新的重心。我们这里重复:在此以前圣殿所象征的还在,是为了使Logos 的祭献与我们保持一致。这样将天堂引入聚集的团体,或者更好说使团体超越自己,进入与不同地方和各个时代诸圣的共融。我们也可以强调祭台是已敞开了的天堂之地;它没有被幽锁于圣殿中的某块地方,而是向永恒的礼仪开放。后面我们要谈基督徒祭台的这一意义所带来的实践上的影响,因为对于祭台的正确位置成为大公会议之后争论的焦点。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1-11 10:36:24

不过,我们先得看由会堂的改革所引出来的基督徒信仰的本质。对于这方面,第三点要看的是读经台在圣堂中也有其位置的事实,但这里是有新意的。给托辣加上了四部福音,这是理解托辣的关键:“梅瑟是指着我而写的”(若五,46)。保存圣经的柜子和节约之柜现在成了福音的宝座,当然并不排除其它的经书,也不把他们放在一边不管,而是以福音来解释其它的经书。因为这些经书也是基督徒圣经的一部分,没有福音其它经书便没有基础。
将存放托辣的柜子用一块布遮起来,以此表达圣言的神圣会堂传统保存了下来。这样很自然也应该将最神圣的地方—祭台—用一块布遮起来,从这里衍生出了东方教会对于圣像的发展。礼仪的举行有着两个很重要的神圣地方:在圣言礼中,团体聚集在盛放圣经的柜子周围;这里梅瑟的宝座由主教的宝座来代替。像拉比一样,主教并不以自己的权威来讲话,他唯一所做的是以基督的名义解释圣经。这样圣经就不再是过去所写成的话语,而是天主现在对我们所说的话。
圣言礼中信友站立,结束后,信友围绕在主教的宝座周围一起朝向祭台,这时候说:“请你们朝向主”(Conversi ad Dominum);也就是说与主教一起将目光指向东方,这就是致希伯来人书中的话的意义:“双目常注视着信德的创始者和完成者:耶稣......”(十二,2)。圣体圣事是在注视耶稣中完成的,是将目光指向耶稣。
所以,在初期基督徒教会的结构中,礼仪有两个场所。第一个在圣言礼中,期间信友们围绕在福音、主教宝座以及读经台周围。真正的圣祭礼是信友围绕在祭台周围,与主礼一起将目光指向东方,指向要来的主。
最后在会堂与早期的圣堂之间还有一点区别:在以色列只有男人们能参与敬礼,出谷记第十九章中所描述的司祭职是专为男人的。女人在会堂中就好象在看台上一样。在基督的教会中,从宗徒们起,已经没有这样的区别了。尽管女人们不能接受特别的职务,但是,是与男人一起完全的参与敬礼。所以现在有的地方还在神圣的地方,在读经台,或者在祭台周围将男人和女人分开。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1-11 10:40:40

我们说过,会堂对于基督徒礼仪的影响甚至从建筑角度看都表现的很清楚;所表达的是旧约
与新约的延续性以及新约的特殊之处。这样就形成了基督徒敬礼中为举行圣体圣事以及与之一起的圣言礼的场所。很明显,后来所做的改动不只是可能,而且是必要的。圣洗圣事应该有一个特别的场所。忏悔圣事经过了很长的发展过程,其结果应该和圣堂的建筑发展一起来看。当然普通民众的宗教感情在庆祝场所的建筑发展中也占有地位。当然,圣像、圣乐也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对于圣言礼和圣祭礼的建构原则也不是像我们今天所想象的那么严格;因为很明确,在其全部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问的一个问题是:礼仪的本质是什么?礼仪留给我们的是什么?有关这个问题,应该去看一些基本准则,这就是我们刚看过的基督徒思想对于礼仪空间的观点。但无论如何在这些不同点之外,有一点相同,并很清晰的在基督宗教中常保持一致直到第二个千年的开始:那就是祈祷时面向东方。这是一个从起初就有的传统,是基督徒对宇宙和历史综合的基本表达,是救恩史的统一性的表达,是与要来的主相遇的表达。其中所表达的是:我们所接受的忠诚,会成为我们要走的路的动力。

以上摘自荣休教宗本笃十六世(若瑟·拉辛格)的著作《礼仪之精神》。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1-11 10:52:21

本帖最后由 dominicus 于 2014-1-11 13:11 编辑

阿门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4-4 15:58:01

肋未纪

16:6 亚郎先要奉献为自己作赎罪祭的公牛犊,替自己和家人赎罪;
16:7 以后牵那两只公山羊来,放在会幕门口上主面前,
16:8 为这两只公山羊抽签:一签为上主,一签为「阿匝则耳」。
16:9 亚郎将那为上主抽到的公山羊,献作赎罪祭;
16:10 至于那为「阿匝则耳」抽到的公山羊,应让它活着,立在上主面前,用它行赎罪礼,放入旷野,归于「阿匝则耳。」
16:11 于是亚郎先奉献为自己作赎罪祭的公牛犊,替自己和家人赎罪,宰杀为自己作赎罪祭的公牛犊;
16:12 随后由上主面前的祭坛上,拿下盛满红炭的火盘,再拿一满捧细乳香,带进帐幔内,
16:13 在上主面前将乳香放在火上,使乳香的烟遮住约柜上的赎罪盖,免得遭受死亡。
16:14 以后,取些牛血,用手指洒在赎罪盖东面;又用手指在赎罪盖前,洒血七次。

dominicus 发表于 2014-4-4 15:59:17

教父在这里注释到
旧约的祭司,把血洒在赎罪盖的东面,并不是没有寓意。因为你的救赎来自东方。那名叫“黎明”的一位,就是从那方向而来,他是天主与人间的中介。
因此。你常面向东方。义德的太阳,从那里为你而升起;光明从那里常为你而出现,使你永远不再于黑暗中行走;末日也不会把你笼罩在黑暗之中;那愚味无知的黑暗和云雾,也不会来侵袭你。你将常常生活在知识的光明中;常常享有信德的光辉;常常沐浴在爱德与平安的光明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于保禄六世弥撒的一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