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給藝術家的一封信
本帖最后由 pipeorganse 于 2013-12-23 06:57 编辑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給藝術家的一封信張婉霞譯 神思 第四十二期 一九九九年八月 69-86頁 **********
給所有全心致力於尋找新「主顯」的美的藝術家,好使他們以自己的創作作為獻給世界的禮物。「天主看了祂造的一切,認為樣樣都很好。」(創1:31)
1. 藝術家是造物主的肖像你們是美的藝術靈巧創造者,沒有人比你們更深切地感受到天主在天地初開時所抱的情懷。就像各年代的藝術家,當你們被聲音和文字、顏色和形象的隱藏力量所吸引時,你們的眼睛常閃爍著對自己靈感的讚美,這靈感是宇宙奧秘的回響,也是天主 -- 唯一萬物奧秘的創造者 --給你們作祂伙伴的召喚。深遠的經驗把你們和我密切地聯繫起來,這些經驗也在我的生命中刻上不能磨滅的記號,因此我認為用創世紀作為這封信的開端是最好不過的。在這第三個千禧年頭,我打算沿用二千多年來教會和藝術家有效的對話途徑,帶出一個更豐盛的未來。其實,這番對話不單受歷史事故或實際需要所支配,也根深蒂固地藏在宗教經驗和藝術創造的實質中。聖經第一頁所介紹的天主是每個工匠的模範:工匠能精確地反映出天主是造物主。他們倆者的關係在波蘭文中是特別清楚的,因為這兩個詞匯在拼寫方面十分接近:stworca(創造者),tworca(工匠)。創造者與工匠的分別在那裏呢?創造者是自有的,祂能從無中生有,拉丁文是這樣寫的:ex nihilo sui et subiecti,嚴格來說,這是全能者自己獨有的運作方式。相反地,工匠是在已有之物上給予形狀和意義。這是天主給肖似祂的人的一種特有的運作方式。其實,當天主「照自己的肖像」(創1:27)造了男女以後,聖經繼續說天主委託他們治理大地(參創1:28)。這是天主創世的最後一天(參創1:28-31)。為了標記宇宙誕生的韻律,在此之前數天,雅威已創造了世界。最後,天主造了人類,這是祂設計中最尊貴的成果,祂使這個世界成了人類顯示創作能力的遼闊土地。因此,天主創造人並命令人去承擔工匠的工作。透過他的「藝術創造力」,人類從未如此「肖似天主」。為了完成這項工程,人塑造出色的人性「材料」,然後運用創意去管轄整個宇宙。這位懷著愛意的神性藝術家,把祂卓越的智慧火花傳給人性的藝術者,好讓他成為祂創造力的一份兒。明顯地這種分享,使創造者與創造物的距離絲毫未變,正如庫薩的尼古拉樞機(CardinalNicholas of Cusa)清楚指出:「創作性的藝術只是吸引人類的財物,絕對不可與天主的根本藝術相提並論,它只可作為與天主的一種交流和分享。」(1)因此,那些越意識自已「天賦才能」的藝術家,越能用期望和謝恩的眼睛去認識自己和整個宇宙,並以詩歌讚美上主。這是使他們完全認識自己,認識工作及使命的唯一方法。
2. 藝術家的特殊使命根據術語的具體意義來說,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稱為藝術家的。然而,創世紀卻有這樣的記載:所有男女都是藝術家,天主委託他們用雙手去「塑造自己的生活」;在某程度上,這種生活就成了他們的藝術品,他們的傑作。人的活動可分兩方面來說,而認清這兩方面的分別和關係是重要的。首先,兩者的分別非常明顯。人一方面要決定自己的行為,並且對道德的價值負責;另一方面要回應藝術要求,誠懇地接受藝術的明確指示(2)。藝術家就是這樣創出作品來,可是,這些作品卻未能顯示人的品格。我們不是要塑造個人的性格,只希望他們心中有一個美學的概念去推動他們的生產能力。無疑,道德和藝術的區別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也不要忽視兩者的關係,因為它們是深深地互相牽制著。在創造藝術品的時候,藝術家可以把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表達出來,從而使我們認識他們的性格,及如何成為今日的他們。在人類的歷史中,這樣的手法,真是比比皆是。藝術家不單把生命賦予自己的作品,也在某程度上讓它展示自己的品性。對他而言,藝術給了他一個新的空間和一個特別的方式以增加他心靈上的培育。透過他的工作,藝術家便能與人談話和溝通。因此,藝術的歷史,不單是一本有關製成品的書,也是一本有關人類的書。藝術的創作描述它的作者,使我們認識藝術家的內心世界,也反映出藝術家對文化歷史的獨特貢獻。
3. 為美服務的藝術家使命一位著名的波蘭詩人諾爾維德(Cyprian Norwid)這樣寫:「美使我們熱心工作,工作使我們提升。」(3)在談論藝術的時候,一定是以美作為主題的。當我強調天主對祂的創造欣悅地凝視時,那份美已經存在了。當然,天主察覺祂所創造的全是「好」的同時,也察覺它們是「美」的。(4)而「好」與「美」的聯繫就會使藝術品激起有效的反映。在某些程度上,「美」是「好」的可見形體,就如「好」是「美」的形上條件一樣。希臘人深明此意,他們創造了一個溶合這兩個概念的詞匯:kalokagathia(美好)。在這方面,柏拉圖(Plato)這樣寫:「好的力量在美的本性中找到了庇護所。」(5)人類在生活和行動中與存有、真理及美好建立了關係,然而藝術家與美卻有另一份特別的聯繫。創造者賦予人類藝術家的天份,其實可以說美是祂授予藝術家的使命。當然,這種天份一定要結出果實,以回應聖經上有關元寶的比喻。(參瑪25:14-30)現在談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那些如詩人、作家、雕刻家、建築師、音樂家、演員等,當他們接受這種神聖火花--藝術使命--的同時,也明白到要有致力發展這種天份的義務,去為他們的鄰人及整個人類服務。
4. 藝術家和公眾的利益社會需要藝術家,就如需要科學家、技術人員、工人、專業人員、信仰見証人、教師、父母一樣,他們以至高的藝術形式,即教育的藝術,確保個人的成長和社會的發展。在各國廣闊的文化概論中,藝術家有他們獨特的地位。認同他們的創作靈感是值得和美妙的,因為他們不單豐富每個國家的文化傳統,也給予公眾利益一項特別的社會服務。個別的藝術家按照自己特定的使命去決定自己的服務範圍和承擔的工作,他們還要忍耐和接受工作上的艱苦和責任。凡意識到這些的藝術家都明白他們不會為虛無的光榮所驅使而工作、不會對無價值的聲望有所渴求,更不會盤算自己的利潤。這便是獻給人類生命及使人更新的倫理,甚至可以稱為藝術服務的神修。這正是諾爾維德(Cyprian Norwid)所暗示的:「美使我們熱心工作,工作使我們提升。」
5. 藝術與聖言成血肉的奧秘舊約的法律清楚明確地禁止以雕像或鑄像來代表無形和不可言喻的天主(申27:15),因為天主是超越一切事物的象徵,「我是自有的」(出3:14),然而在道成肉身的奧蹟中,天主聖子以人性出現,「但時期一滿,天主就派遣自己的兒子來,生於女人」(迦4:4)。天主在耶穌內降生成人,這就成了對理解人類的存在、宇宙和天主自己這些不解之謎的參考重點。(6)這個「天主是奧秘」的主顯,對教徒、對藝術家的創作性,都是一種鼓勵和挑戰。這個主顯也使那從道成肉身的奧蹟中精確地抽取液汁的美達到頂峰。天主聖子降生成人,把真實和美好的福音財富引到人類的歷史中,祂也揭開一個美的新空間,使聖經的信息滿溢。這樣,聖經就成為一本有關宗教文化和藝術的「龐大詞彙」(克洛岱爾Paul Claude)及「聖像地圖」(夏加爾MarcChagall)。在新約的光照下,舊約已給人類提供了無盡不息的靈感。從創世和罪惡、洪水、聖祖事蹟、出谷紀等故事到救恩史中無數其他的插曲和角色,聖經的內容激起了畫家、詩人、音樂家、劇作家和製片家的幻想。就拿約伯(Job)這個人物來作譬喻,儘管受著烙印和永遠與痛苦有關的問題,他仍能不單在哲學、甚至文學及藝術方面都產生興趣。關於新約,我們又應說些甚麼呢?由耶穌誕生至苦難、由顯聖容到復活、由基督所行的奇跡到祂的教誨、直至記述在宗徒大事錄的事件或末世論解釋與默示錄有關的啟示,在無數的事件上,聖經的說話成了形象、音樂和詩篇,在藝術的語言中喚起了「聖言成血肉」的奧秘。人類的文化歷史就是一篇信與美的豐盛文章。而最重要的是信徒們從祈禱的經驗及基督徒的生活中得到了信與美。在那個知識並不普及的年代,這些聖經的代表,很多確實是傳授教理的有形樣式。(7)但對每個人而言,無論是教徒與否,任何被聖經所啟發的藝術工作,依然是淹沒和寄居在世上那高深莫測的奧秘的反映。
6. 福音和藝術是一個有效的聯盟每一個真正藝術家的直覺時常可以超越其感覺官能所能領悟的而深入現實,努力地去理解那隱藏著的奧秘。直覺本身從人的靈魂深處冒出,那裏是一個揉合人生意義、短暫的美的構想和一些事物奧妙的組合。所有的藝術家,無論是多成功的,都會在創作期間遇上挫折,也會在激情中瞥見那耀眼的無暇的美:挫折和無暇的美都能在他們的繪畫和雕刻中表達出來;但他們的創作只不過是心靈上閃過的一剎那的光輝。有信仰的人對此絕不感到陌生,因為他們曾瞥見一道源源不斷的自天主而來的深淵的光。不管怎樣,對這道使人心靈不知所措,只是戰戰兢兢地回應天主的光是否感到驚異呢?其實,最重要的是真正的藝術家樂意去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因而說出一番如聖保祿宗徒所說的話:「天主不住人手所建的殿宇」,所以,「我們不該想:神就像由人的藝術的思想所製成的金銀石刻的東西一樣。」(宗17:24,29)要是現實的事物常常都超乎人的理解能力,那麼,天主高深莫測的奧秘又將如何呢?由信仰而來的學問是與別不同的:它意味著人與天主在耶穌內邂逅。不過,藝術家的直覺使這項學問更加豐富。譬如安基利訶修士(Fra Angelico)的創作就是一個很清晰的例子,從他的作品中我們明白到默想美學使藝術在信德內昇華;另一個更清晰的例子是有關聖方濟各亞西西的,他在維恩山(La Verna)上接受了耶穌的五傷後,在小紙條(chartula)上,把那狂熱的讚美(lauda)重覆了兩次:「您就是美麗!您就是美麗!」(8)聖文德 (Saint Bonaventure) 評論說:「在美的事物中,聖人默思那至美者;然後,在受造物中尋找足印;在足印的帶領下,到處跟隨他所深愛的。」(9)在東正教的神修中,我們找到了一條相應的途徑,那就是把基督描寫為:「那至美者,擁有一個超越世上所有小孩的美。」(10) 關於已復活的主在改變及顯示聖容這方面的美態,大馬卡黑烏斯(Macarius the Great)這樣談論說:「那靈魂充滿了聖神,它被光照在基督面容上那難以言狀的美完全照亮了,...... 它變成眼睛、光明、面容。」(11)真正的藝術形式是一條通往人類現實深處及整個世界的途徑。所以,進入信仰的領域是完全有效用的,因為它在人生的歷程中給予人一個最終的意義。因此,充滿真理的福音,從開始就有責任去引起那些與生俱來就對每件事物內在美的「主顯」都有警覺性的藝術家的興趣。
7. 起源早期教會所接觸的藝術是古典世界的成熟果實,能清晰地表達它的審美準則也能具體地表現它的價值。然而,宗教信仰迫使基督徒在生活和思想,甚至藝術方面有一個識別的能力,不可不加批判地接受這種傳統藝術。因此,教會的藝術只能從低調開始,它嚴格地為信徒的需要製造出一個以聖經為依據的標記去表達信仰的奧秘,以及一個能使他們識別和証明自己身份的「象徵性的樣式」。這個情況在教難的時期更見明顯。有誰會忘記那首次面世的圖片及塑形藝術的標記呢?為了引起信仰的奧秘,那些魚兒、麵包、牧羊人等,幾乎成了察覺不出的新興藝術。當君士坦丁(Constantine)頒佈一項准許基督徒完全自由公開身份的法令後,藝術成為一個附有特權去表達宗教信仰的方法。莊嚴的教堂陸續面世,它們一方面具備異教徒的建築準則,另一方面加以改良去迎合新式崇拜的要求。至少,我們怎能忘記那兩所由君士坦丁撥款興建那舊聖伯多祿大殿(St.Peter's Basilica)和聖若望拉特朗大殿(St.John Lateran),或者是君士坦丁堡那充滿拜占庭色彩,由查士丁尼(Justinian)建造的聖索菲亞教堂(Hagia Sophia)呢?當建築學設計崇拜空間的同時,也因為需要清楚明確地把經過深思的信仰奧秘展示給一般人,就這樣漸漸地使早期的繪畫與雕刻成了雛形。當時出現的還有以文字和聲音來表達藝術的第一元素。在很多被奧思定(Augustine)處理的主題中,我們看到「音樂」(DeMusica);波阿迪艾的依拉利(Hilaryof Poitiers)、安博(Ambrose)、普魯登蒂烏斯(Prudentius)、敘利亞人以法連(Ephremthe Syrian)、額我略‧納齊安松、(Gregoryof Nazianzus)和諾拉的保利諾等人,他們推動的不單是神學上,也是文學上優質基督徒詩歌。這些富有詩意的工作形式是從古典作家遺傳下來,再用福音的純正汁液滋養而成的,正如諾拉的保利諾簡明地指出:「我們唯一的藝術是信仰,唯一的音樂是基督。」(12)其後,大額我略(Gregorythe Great) 編寫了答唱詠(Antiphonarium)。這樣就給基本發展奠定了以他命名的、最獨特的神聖樂曲的基礎。那受靈感支配的額我略聖歌 (Georgianchant),也成為歷代神聖宗教儀式中的信仰音樂。於是「美」與「真」結合,好使透過藝術把靈魂從這個理性的世界引領到永生。沿途上也有困難的時刻。在描寫信仰奧秘這個問題時,一個在歷史上稱為「反對崇拜聖像的危機」(theiconoclast crisis)的慘痛爭論,在初期的世紀展開了。那些已經廣泛地用於宗教信仰上的聖像,成了激烈爭論的對象。787年在尼西亞 (Nicaea)召開的會議中,裁定放置聖像和敬禮聖像這個不單為信仰也為文化的歷史事件是合乎情理的。這個為平息爭論,由主教們訴諸決定性的論據是「道成肉身」的奧秘:假如天主子降臨在肉眼看得見的現世中,祂的人性在可見和不可見之間築起了一道橋樑,那麼,用類比來說,在有關標誌的邏輯學中,就是藉著一個奧秘的代表去喚起感觀上的奧秘。敬禮聖像不是敬禮聖像本身,而是它所代表的對象。(13)
8. 中世紀在往後的世紀中,宗教藝術有很大的發展。在東方,塑造聖像這門藝術,以富有意義及信仰的神學和美學作準則,繼續興盛,因而,在某程度上聖像本身就成為一件聖事。類比地說,凡在聖事內所發生的,聖像都會一方面或多方面使道成血肉的奧秘出現其中。因此,最好欣賞聖像的地方就是教堂。那燃點著的燈在聖像的影子下,激起無數搖曳不定的燈光。就如弗洛林斯基(Pavel Florensky)曾經記載:「在白天單調的光線下,黃金是粗糙的、沉重的、沒用的;可是,在燈或是蠟燭顫抖的光線下,黃金會躍出生命,它閃出無數的火花,到處引發其他不是地上的,而是充盈於整個宇宙空間的光線的感官。」(14)在西方,藝術家依靠當時文化界的潛在信念,從最變化多端的觀點開始,這些藝術家的傳統,包括那極具靈感性的粉裝玉琢的神聖工作,經過數個世紀的積聚,至今仍留給旁觀者滿懷的讚美。首先是為崇拜而建造的宏偉教堂,在那裏,實用的設計常與被奧秘的美和直覺所激起的創造動力結合,成了聞名於藝術歷史中不同的風格。從以實力和簡單見稱的羅馬式的大教堂及修道院,慢慢地發展到那壯麗異常的歌德建築。這些外形不單是一個藝術家的天才表演,也是人類靈性的表現。在這個光與影的製作中,它們的外形有時龐大,有時精巧,結構的問題一定在考慮之列,但對天主的獨特體驗:那了不起的和誘人的奧秘,也非常注重。一個人怎樣用一些簡易的証明去總結基督宗教在中世紀每一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和創造力呢?儘管無可避免的是人的限度,可是整個精神文明已經灌注在福音內;當教會推出聖多瑪斯的《神學大全》的同時,宗教藝術也創造了一條通往崇拜奧秘的途徑,就像那位絕妙詩人但丁(DanteAlighieri)在天主的喜劇(Divine Comedy)裏所寫的:「那神聖的詩篇天上人間都一起動手了」。(15)
9. 人文主義與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是藝術發展達至頂峰的時期,這個被受讚美的文化氣候,對當代藝術家在處理宗教的主題上,有著重大的影響。當然,至少在最優秀的一群藝術家中,他們的靈感,像他們的風格一樣,在極大程度上各不相同。但是,我不打算重複你們藝術家熟悉的東西。在這個可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作品寶庫宗座宮殿內,我寧願表達一下對那些慷慨地獻出自己極大的天賦財寶,和擁有深厚宗教精神的至高藝術家的情懷。從這裏我們可以聽到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的心聲,他在西斯丁教堂(Sistine Chapel)內展示了一幅有關宇宙奧秘的藝術創作,從創世紀到最後審判,他給天主聖父,審判者基督,及從開始到圓滿都走著艱巨歷史旅程的人類,畫上一個面容。跟著我們說到拉斐爾(Raphael),他那既細膩又淵博的天賦才華,在他一系列的油畫中,尤為突出,特別是簽署房中的名畫「不和」,天主聖三奧秘的顯露在聖體的儀式中,聖三與人為友,並解開人類智慧上的疑問及渴求。從這裏、從獻給宗徒長的雄偉大教堂、及從那好像伸開雙手歡迎整個大家庭的羅馬聖伯多祿大殿的廊柱(Colonnade),到所有的藝術家,只舉比較著名的如:布拉曼特(Bramante)、貝爾尼尼 (Bernini)、普羅密尼(Borromini)、馬代爾納(Maderno)等,他們全部都能把奧秘的感覺顯示出來,使教會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友善團體、一個母親,一個旅途中尋找天父的人的伴侶。這個非比尋常的綜合體,是一個蠻有力的表達宗教藝術的方式,它使美學與宗教達至不朽和高超的境界。那個使宗教藝術在人文主義和文藝復興的推動下,加上繼之而來的文化和科學傾向而變得越來越有特性的原因,是由於興趣在每個人心中,在這個世界上,在真實的歷史中不斷地增長。這種對興趣方面的增長,以道成血肉的奧秘及天主對人類的評價為中心,所以對宗教信仰是全無危險性的,以上提及的藝術家就在這方面作了示範。一想到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在他的繪畫和雕塑中如何表達人體美的時候,其他就不必多說了。(16)在近代的世紀中,社會的風氣有所改變,一部分人對宗教不感興趣,但是宗教藝術並沒有停頓不前。除了這些形象藝術以外,更值得欣慰的是在此同時,無論為禮儀或是為信仰主題,宗教音樂也有重大的發展。除了那些以編撰宗教音樂為主的藝術家如帕萊斯特里那(Pier Luigi da Palestrina)、拉索(Orlando de lasso)、維多利亞(Tomas Luis de Victoria)以外,還有很多偉大的作曲家:由韓德爾(Handel)到巴哈(Bach);由莫扎特(Mozart)到舒伯特(Schubert);由貝多芬(Beethoven)到柏遠玆(Berlioz);由李斯特(Liszt)到威爾弟(Verdi)。在這個藝術領域中,他們提供了最富於靈感的藝術創作。
10. 朝向一個新的對話在這個新的年代,當基督徒的人文主義繼續在文化和藝術上展開它重要工作的同時,確實有一種以天主不存在,甚至以天主為敵的人文主義逐漸顯示它的權威。這種風氣不一定會使藝術與信仰這兩個世界分裂,但至少在意識上,很多藝術家對以宗教作為他們藝術主題的興趣已經大不如前了。可是,你們知道,教會從來沒有忽視這種藝術的價值,因為即使沒有那典型的宗教藝術的表達方式,真正的藝術與宗教信仰仍然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因此,即使文化與教會的關係疏離,藝術仍然是體驗宗教的一道橋樑。其實,藝術除了在日常的想像中追尋美的成果以外,奧秘對藝術而言亦是一種必然的吸引。因此,即使當藝術家探討靈魂最黑暗的深處,或是邪惡最難解決的一面的時候,他們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可以將救贖的普遍意願傳達給人類。因此,明顯的是教會特別重視與藝術有關的對話,並且渴望在我們作好準備的時刻與藝術家締結一個新聯盟,如同在一九六四年五月七日,我敬重的前任教宗保祿六世,他以令人興奮說話在西斯丁教堂對藝術家召開的特別會議一樣。(17)透過這樣的合作,教會希望在我們這個時期有一個更新的美的「主顯」,好能適當地對教會團體的特別需要有所回應。
11. 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精神內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使教會和文化建立了一個更新的關係,對藝術界產生了直接的影響,這個關係在友好、坦誠及對話的方式下進行。在《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中,會議神長們強調文學與藝術在人類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他們說:「文學與藝術的目的是研究人真正的本性、難題及人努力認識並成全自身和世界的經驗,揭示人類在歷史及世界內所處的環境,解釋人類的不幸與喜樂、急需和能力,並替人類草擬更美好的將來。」(18)在會議結束之前,神長們依據這個原則發表演辭並向藝術家呼籲說:「為了使人不會掉進失望之中,這個世界需要美。美跟真理一樣帶給人內心的喜樂,好去抵抗時間的腐蝕,它將不同年代連結起來,成為受人讚美的對象。」(19)這個對美抱著極深敬意的精神,使人回憶起《禮儀憲章》中教會對藝術存在著的一份有歷史意義的友誼,特別是當宗教藝術達至頂峰時,藝術家的工作在某程度上能反映出上主無限的美,並將人的思想提升到天主那裏去。因此,教會毫不猶疑地認為藝術家擁有一個「神聖的職務」。(20)此外,也感謝藝術家的幫忙,「使天主的道理可以比較清楚地顯露出來,也使人類更加明白福音的教誨。」(21)根據這個見解,我們就不會對道明神父(Father MarieDominique Chenu)所說的話感到驚訝,他說:神學的歷史學家如果沒有相稱地重視文字性或比喻性的藝術,他的工作是欠完整的,因為「藝術不單是美的代表,亦是神學的真正泉來源。」(22)
12. 教會需要藝術為了傳達基督的信息,教會需要藝術。藝術一定要極盡吸引力,使心靈的、無形的和天主的世界清晰可見。因此,藝術一定要翻譯為一個有意義的、本身是妙不可言的詞。它有一個獨特的能力把某方面或是各方面的信息轉化成不同的顏色、形狀和聲音,好去滋潤那些憑直覺去看和聽的人,這樣的作法並沒有失掉信息中超卓的價值和奧秘的氣息。教會極之需要那些可以利用無數的形象和它們象徵性的力量,以文字和圖像把信息表達出來。基督在講道的時候盡量採用形象,這與祂的意願相協調,因為祂在道成肉身的奧秘中成為無形天主的標記。教會也需要音樂家。在過去的世紀中,那些深信奧秘的人不知譜寫了幾許樂章!無數信徒的信仰在音樂的交流下互相滋養,他們或是把音樂引進禮儀中或把音樂成為一種莊嚴的崇拜工具。在樂曲中,人們體驗了由信仰給予的興奮的喜悅、愛意和對天主救恩的渴求。教會需要建築師,因為她需要空間去集合信眾以便一起歌頌救恩的奧秘。經過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其後大城市的發展後,新一代的建築師認為他們非常了解基督徒在崇拜上的急需,亦確定現今宗教的主題仍然可以觸發建築設計上的靈感。那些建築師經常興建教堂,一方面可以作為祈禱的地方,另一方面亦可以視為真正的藝術作品。
13. 藝術需要教會麼?因此教會需要藝術,但又可否說藝術需要教會呢?這個問題看去似是一個挑釁,然而,正確地了解,這疑問是合法的也是深奧的。藝術家不斷地搜索隱藏在事物中的意義,他們的煩惱是如何能成功地表達這妙不可言的世界,那麼我們怎可以看不見宗教這靈魂的家鄉是提供豐富靈感的源頭呢?在宗教的範圍內,難道最重要的不是當個人出現問題時,能夠尋到具體和明確的答案嗎?其實在每個年代,宗教主題都是最常被藝術家採用的。教會最感興趣的是他們如何運用創造力去演繹福音的信息,和運用識別力去精確地應用於基督徒團體的生活上。這個合夥關係是彼此豐富精神生活的泉源,好使最終可以成為一個對理解人類及研究個人可信形象和真相的大恩賜。藝術和教會的特別關係是顯而易見的,但這並不表示世間的天才人物沒有在其他宗教環境中找到靈感。其實,單是古代的藝術已足以為証,尤其是希臘和羅馬的藝術或者是蓬勃於東方遠古文明的藝術。但無可否認的是,因著聖言成血肉這個重要的教義,使教會給予藝術家特別豐富的靈感範圍,假如藝術捨棄福音這個用之不竭的寶庫,實在是一件多麼糟蹋的事呢!
14. 對藝術家的呼籲我以這封信去保証我對你們藝術家的尊重,並進行鞏固藝術與教會的關係,使兩者成為一個更有建設性的伙伴。我邀請你們去重新探討心靈和宗教的深處,這是每個年代以最崇高形式出現的典型藝術。因著這個想法,我向你們各位能寫能講、屬於舞台和音樂、屬於造型藝術和認識最新通訊科技的藝術家呼籲,特別是向有宗教信仰的藝術家呼籲:我想提醒你們每一個人,除了實際因素之外,福音和藝術之間經常保持密切聯盟的用意是邀請你們運用創作直覺去進入聖言成血肉的天主的心中,與此同時亦進入人類的奧秘中。人類在某程度上是互不相識的。耶穌基督不單把天主也「把人類完全顯露給人類」。(23)在基督內,天主與人修好,所有信眾都被召來為此作証;但是我們依賴的是你們這些把生命獻給藝術的人,以你們的心靈手巧去宣告在基督內,世界被救贖了:人被救贖了,人的身體被救贖了,整個創造物,都被救贖了。正如聖保祿所說:「凡受造之物都熱切地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羅8:19)創造物也是透過藝術及在藝術內等待天主子女的顯揚。這是你們的工作,即使今天,每個年代的人類都依賴藝術的製成品去光照他的道路和命運。
15. 天主聖神與藝術家的靈感對於聖神的召喚在教會內經常引起回響:「來吧,天主聖神,/住在我們的心裏,/使我們充滿聖寵,/所創造的心」。(24)(Veni,Creator Spiritus).聖神,「氣息」(ruah),就是早已記載在創世紀裏的那一位:「大地還是混沌空虛,深淵上還是一團黑暗,天主的神在水面上運行。」(1:2)「氣息-呼吸」跟「靈感」的關係是那麼密切呢!聖神是宇宙的神秘藝術家。指望第三個千年,所有藝術家都可以領受那豐盛的創作靈感的恩賜,這靈感就是創製每件真正藝術品的起步點。親愛的藝術家,你們深知道有很多內在或是外在衝擊可以啟發你們的天份,然而,每一個真實的靈感,都包含著一種「氣息」的顫抖,而從開始天主聖神就以這種氣息去滿足創世的工程。當天主聖神監察這個操縱宇宙的神秘定律時,祂把神聖的氣息伸展到人類的天賦中,然後激起它的創作能力,以一種內心的光芒去觸摸它,使它把美與好的感覺連接起來。此外,祂也喚起心神的力量,好使它能構想出一個念頭,然後給它一個藝術的形象。因此,就算那些「片刻的恩寵」只是一個類比,這個說法仍然是對的,因為人類能夠在某方面體驗到那位完全遙不可及的絕對者。
16. 那拯救世人的「美」踏入第三個千年,我對你們藝術家的期望是你們將會有一種特別強烈的創作靈感的經驗,但願由靈感創造的美能世世代代地弄出奇跡,面對神聖的生命和人類,以及宇宙間奇妙的事情,去創造奇跡是唯一最適合的作法。有奇跡就有我之前在諾爾維德詩中所提及的熱忱。假如現今或是將來的人類要面對和控制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考驗時,這種熱忱是需要的。多虧這種熱忱使人類每次在迷失方向時可以提起精神再走上正途,那麼,以一個深奧的角度來說就是「美可以拯救世界」。(25)美是開啟奧秘的鑰匙,也是對卓越天才的召喚,它邀請你們享受生活的樂趣和幻想美好的未來。因此受造物的美是永遠不能完全使人滿意的,它為天主激起了隱藏著的懷舊之情,就如愛美者聖奧思定所說的絕世無雙的字句一樣:「我愛您愛得太遲了,那麼舊的美,那麼新的美:我愛您愛得太遲了!」(26)世界上的藝術家,希望你們不同的路途全都引入那無限的美的海洋中,在那裏奇跡變得使人驚嘆、使人振奮、還有說不出的喜樂。在這些日子裏,教會喜樂地凝視著復活的主基督。願祂的奧秘指引及激勵你們。願童貞聖母瑪利亞常與你們同在:她是無數藝術家筆下的「全美者」,在伊甸園的壯麗中,聖母被凝視著的但丁描寫成:「她的美是所有聖人眼中流露的喜樂」。(27)當密茨凱維支(Adam Mickiewicz)的波蘭家鄉28遭逢極大困苦時,他寫了:「從混亂中興起了心靈的世界」。這句話促使我重申對你們的期望:作為天主聖神的微光,希望你們的藝術有助於確認那變化事物,開啟人類的心靈達至永生的真美。我衷心地祝福你們一九九九年四月四日 復活主日 梵蒂崗若望保祿二世
註釋1. Dialogus de Ludo Globi, lib II: Philosophisch-TheologischeSchriften, Vienna 1967, III,p.3322. 根據正確的行動準則(recta ratio agibilium),倫理德行,特別是智德,使人在判斷道德標準的時候得到協調;然而,藝術在哲學上卻被定為正確的作品準則(rectaratio factibilium)。3. Promethidion, Bogumil,vv. 185-186: Pisma wybrane,Warsaw 1968, vol.2,p.216.4. 七十賢士本希臘文譯本把希伯來文的tob (好)翻譯成美(beautiful).5. Philebus, 65A.6.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信仰與理性》通諭(一九九八年九月十四日)80:AAS 91(1999), 67.7. 這個教學原則,在599年由聖大額我略給馬賽主教塞倫諾(Serenus)的信中,權威地說明:「教堂內放置繪畫,好使那些不能讀亦不能寫的人,也可從牆壁上領略出在書本上解不開的疑團。」Epistulae, IX, 209: CCL 140A, 1714.8. Lodi de Dio Altissimo, vv. 7 and 10: Fonti Francescane, No. 261, Padua 1982, p.177.9. Legenda Maior, IX,!: Fonti Francescane,No. 1162, loc. cit., p.911 10. Enkomia of the Orthosof the Holy and Great Saturday.11. Homily I, 2: PG 34, 451.12. "At nobis arsuna fides et musica Christus": Carmen 20, 31: CCL 203, 144.13. 參若望保祿二世的宗座書信DuodecimumSaeculum (4 December 1987), 8-9: AAS 80 (1988), pp. 247-249.14. La prospettiva rovesciataed altri scritti,Rome 1984, p. 63.15. Paradiso XXV, 1-2.16. 參1984年4月8日完成修補西斯丁教堂內米開朗基羅壁畫的彌撒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道理Insegnamenti,XVII,1 (1994), 899-904.17. Cf. AAS 56 (1964), 438-444.18. No.62.19. 《給藝術家的信》, 1965年12月8日: AAS 58 (1966), 13.20. Cf. No.122.21.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62.22. La Teologia nelXII secolo, Milan 1992, p.9.23. 《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22.24. 五旬節主日晚禱聖詩。25. F. DOSTOYEVSKY, The Idiot, Part III. Chap, 5.26. Sero teamavi! Pulchritudo tam antiqua et tam nova, sero te amavil:Confessions, 10, 27: CCL27, 251.27. Paradiso XXXI, 134-135.28. Oda do mlodosci, v. 69: Wybor poezji, Wroclaw 1986, Vol.1, p. 63.
多年前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压根没有仔细读几行。今天,自己和一些圣乐艺术家们为教会服务,更深深体会自己的学艺之路便是圣神一路引领,从艺授艺,走遍神州,皆天主神妙安排。
有人断言,本人搞音乐不好,对神学不研究。这年头敲电脑键盘玩弄神学的就在这个论坛就有多个典型,但是轻抚键琴奏出雅乐的实在凤毛麟角。正如先教宗讲的,教会需要艺术家,虔诚的颂唱便是双重的祈祷,那弹琴加唱歌,就是四重了。
敲键盘玩神学的可没这恩宠。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