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的问题在于其庸俗化和巫术化
主持人:杨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长江网这次的采访。
杨凤岗: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与大家见面。
主持人:您能不能简单的分析一下宗教三色市场与我国的宗教管理政策之间的问题?
杨凤岗:我觉得,本来一个社会当中人们有宗教需求,那么就要有宗教供给。有需求有供给,有管理或是管制,这就是一个宗教市场。在一般的情况下,只是一个社会就是一个宗教市场。但是在中国,由于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比较严厉,有一些宗教教派被禁止,所以就出现了“黑色市场”。在黑色市场里,政府禁而不绝,(就是)政府虽然禁止了但是它仍然存在,仍然在进行着宗教活动,这种叫“宗教黑色市场”,那合法的这些,我们叫“宗教红色市场”,因为大家知道这是红色的,是开放的。还有一种,是“灰市场”,也就是说它没有很明确的规定说它是合法还是非法,但是它进行的是一种宗教的活动,提供的是宗教的服务,又合法又非法,又不合法又不非法,所以,这种情况大量存在,叫“灰色市场”。而灰色市场的出现,是因为对红色市场的宗教活动有所限制,同时又禁止那些黑色市场,对那些(都)有严厉的打击,那么,人们不愿意在红色市场的宗教活动,也不愿意付出很大的代价在黑色市场上进行宗教活动,那么很多人就选择了另类宗教消费,所以是灰色的市场。
主持人:少林寺现在已经在商业化的运作中,您是怎样看待它与宗教教育之间的矛盾的?
杨凤岗:少林寺现象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可是我觉得,从一个宗教社会学学者观察(的角度)来说,其实我总觉得对他们可能有很多的误解,就是从少林寺自身来说,它可能更多的希望是追求宗教的修炼的这些方面的,可是在现实的情况下,它是一个旅游景点,有很多的物质利益,当地、公司、个人都会有一些物质利益,结果就变成了商业化,可是我觉得一个解救的办法,就是让宗教的归宗教,让商业的归属商业,要把它分割开来。我想顺便说一下,宗教市场理论并不是鼓励宗教商品化、商业化,商业化就把宗教搞的庸俗了,宗教是追求精神的东西。我们说是宗教市场,只是在说明宗教有需求,有供给,由需求供给两面见面这就叫市场,然后强调的是一种公平的竞争,(形成)一种规范性的市场经济,宗教市场经济。所以,在佛教里其实有很好的追求,但是问题就在于当它是旅游场所的时候,就被商业化了,这是很可惜的事情。另外一点,比如,有人说少林寺世俗化了,也不能说它世俗化了,因为世俗化有很多不同的含义,有的人理解为积极的,如果积极入世叫入世,世俗,但有的人说你是消极对世,这个也不行,就是说你不世俗,不食人间烟火,那也不是宗教应该走的道路。所以,少林寺的问题就在于它不能够秉持佛教的教义,强调让人们在学习佛教当中改变自己,服务他人,服务社会,而更多的是求高香,保佑自己升官发财,这样就变成了一种商业化和庸俗化(的行为)。我觉得中国的宗教目前存在的问题很多是在于宗教的庸俗化,宗教的巫术化,好像是你临时抱佛脚就可以保佑你升官发财,这不是宗教,宗教是要改变人心,调整自己追求人生的终极目标,用宗教信仰来改变自己,服务他人。
主持人:有人说,现在社会的整个伦理道德水平在日益的下滑,那么,您觉得宗教的复兴和发展能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重建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吗?
杨凤岗:我觉得是这样的,有些宗教未必有正面的伦理道德功能,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大部分的宗教都是有很好的伦理道德功能的,劝人为善。在现代社会,就更需要有宗教信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就是我们每天打交道的人大部分是我们不认识的人。我们知道,人有的时候之所以不做坏事是因为在熟人当中,如果做了坏事会丢面子,大家都不再理你,或者是说你。所以,以前讲说要要饭的话不要在本地要,要去外地,为什么呢?要饭丢面子,如果不是熟人就不会丢面子,问题就是在现在这个社会,与我们打交道的人都是陌生人,这时候面子不管用了,一定是要靠人的自觉才会有伦理道德,就是说不是因为怕丢面子而遵循伦理道德规范,而是出自自己的内心。可是,内心的动力从哪里来?要有信仰,没有信仰,有时候自己做自我努力,说我想做好人、做好事,可是做做就没有力气了,特别是遇到很纠结的问题,在利益冲突很严峻的时候,人性往往有的时候更多想到的是自我的利益,所以,只有有了坚定的信仰,才能够比较坚定的遵循一些伦理道德规范。而在中国目前现代化迅速发展的时候,就需要有这样的信仰根基,才能看到社会大面积的伦理道德的改善。像在美国,确实,如果只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自身,美国早就走向腐朽、没落、衰落了。他们(国家)也确实每隔多少年会有一场经济危机,每隔多少年会有一次政治危机,还有的时候会有社会冲突,因为在美国有种族问题、民族冲突、种族冲突。这么多社会冲突,这么多经济问题,这么多政治问题,为什么一次一次都化险为夷?我觉得就在美国这个社会大部分人有宗教信仰,有伦理道德,有内在的动力,就可以化险为夷。(美国)现在又面对着经济危机,很严重,很多人失业,公司倒闭,银行倒闭,政府的财政(收入)缩减,但是在美国生活,特别是像我们那个的地方,美国的中西部,我们是属于小城市,人们的生活还是很正常、很安定,人们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况很少出现,是因为内心有信仰,所以内心有平安,很多人有内心平安,这个社会就会平安,所以(人们)就不会怕有危机,有冲突。
主持人:刚刚我们谈到的是美国的宗教,那么,他们的宗教市场运作有什么方法呢?
杨凤岗:美国的宗教市场简单地说,它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一个自由的市场。这个自由就是说政府的宗教管制与宗教管理是最低限度的。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有一条就强调说政府不扶持任何一个宗教,不立国教,也不禁止任何一个宗教,这是(美国)管理宗教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不能说大家觉得有一个宗教很奇怪,咱们就把它给灭了,这样不行,不符合美国宪法,也不符合美国的刑法以及其它法律。所以,它的管制就是默定一条什么标准要应用在所有的宗教上面。比如说,这个教堂建在哪里,或者说寺庙建在哪里,它由关于这个州里,关于哪个区是居民区还是商业区,它要划分开来。在商业区里是不是可以有教堂,在居民区里是不是可以有教堂,当地会有一些法律上的规定。那么,这种法律规定出来就要应用在每个宗教上面,不能说在这个地方可以建一个基督教堂,不能建一个犹太教堂,也不能说在这个地方可以建一个基督教堂、犹太教堂,不能建一个寺庙。像佛教最初八九十年代到美国的时候,要在一个地方建寺庙,当地人因为对佛教陌生,就很害怕,就说不希望在这里建教堂。(既然)居民说不希望建,那就按法律重修,那么警民听证,最后很多都能够同意建立佛教寺庙,或是建犹太教堂或者基督教堂,都是这种情况。意思就是说它的管制对于各个宗教平等,这就像公司治理一样,有个什么法律对于大公司、小公司、本地公司、外地公司都是平等对待,这是美国的宗教管理。不能说这个公司不能在我这里开分部、连锁店,我这一块就不让你这一家来,这种都是违法的。那么,违法就可以诉诸法律,今后就按法律规定来做事情,所以它的市场是属于开放的,大家都可以进来,和平竞争,而且强调,你不能强迫别人信教。美国保护个人的信仰尊严,不是保护一个组织的信仰尊严。(如果)你的子女不想信你的教,你不能说你就一定得留在这个教里,政府不帮父母,而说个人想选择哪个(教)是他们的自由。任何对成年人强制(信教)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不合法。那么,就可以按照法律来解决,所以,美国就比较有秩序。(但是)也有冲突,你要想到总会有矛盾。社会上有矛盾属于常态,但是,关键是这个矛盾你如何处理,是以做领导做官员的主观意志呢,还是按法律来办事情。我觉得美国就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所以它的宗教市场和宗教管理就比较有条理,也比较开放,所以人们的信仰很自由,可以一生换好几个不同的教派,甚至于不同的宗教,没有人干预。
主持人:杨教授,您对制度化宗教内部的问题有什么看法?
杨凤岗:我想,每一个制度化宗教因为是人的组织,总会有一些内部的冲突,在交易的发展上会有分歧,方向不同,有时候有的人想更加保守一些,有的人想更加开放一些,所以在美国的组织制度性的宗教经常会有分裂,从一个教派分出另外一个教派,这些属于正常现象,这都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我不讲神学上、佛学上怎么讲。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种制度性的宗教内部有分歧、有分裂是正常的,只要用法律保障它和平竞争,不能够(争得)你死我活,要劝说、讲道理。这样,让(所有宗教)百花齐放,让所有的教派都存在,在竞争当中,好的(教派)就会胜出,不好的(教派),虽说有少部分人信仰,但不会对整个社会有太大的冲击。像在美国,有一些教派很有意思的,有的教派,像基督教派、佛学教派,有一份报纸叫《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一份)很有影响的报纸,是一个宗教教派办的。那个教派主张人生病不要治病,不要看医生,它存在一百多年了,但是,实际上信徒的人数一直不多,也就不用管它。另外一点,像美国基督教,虽然都叫基督教,可是教派林立,美国有两三千个不同的宗教教派或是宗教,那么多宗教,如果让政府管的话,政府怎么管,是管不过来的。它们内部争来争去,政府采取的是放手的政策,这种事情让它们内部去讨论,谁对谁错政府不作裁决,仍然很有意思。一方面是分得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又有联合的趋势,(因为)人以群分,有的人喜欢聚在一起,所以基督新教在美国虽然有很多不同的教派,但是它又自己组织成立了联合会,像美国有一个叫协进会,是美国传统的大教派组织在一起(成立的)。虽然彼此还是属于不同教派,但是相互之间可以有合作,有协作,可以在一起交流,所以它们叫基督教协进会,相当于中国的基督教三自爱国会,或者基督教两会。在基督教协进会之外,又有另外一批宗教教派或者信徒,他们会觉得自己与基督教协进会不能走同样的道路,不赞同他们的神学和组织原则,他们自己就成立了叫做福音派联盟的组织。福音派联盟和基督教协进会都信仰基督教,都是基督新教(的成员),但是,他们不愿意在一起,他们就分割开了,所以基督教协进会是一批人,福音派联盟是另外一批人,他们和平相处,公平竞争,互相也有批评。这种批评就是我觉得我对,我要讲出我的理由,你觉得你对,你讲出你的理由。那么,听的人,也就是第三方听谁说的对就跟谁走,所以说,是(一种)理性上的竞争,这样就会出现社会自己组织(的现象),这就排出了一些极端、一些异端,那些极端和异端都不会加入基督教协进会或者是福音派联盟,所以,我觉得这个是很有意思的,所以制度性宗教内部有分歧很正常,它们愿意自己组织起来很正常,让它们物充其类,自己加入自己喜欢的团体或是协会,社会秩序就得到了一定的保证,我觉得这一方面也是中国可以学习的。
主持人:感谢杨教授接受我们这次的采访,谢谢您!
(本文转载自:作者新浪博客 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2310b20100sa5z.html) 黄河清
这遍文章值得一读,谢谢
首先我要更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你说的''在于其'',
你要成认是两个概念,我在做讨论
请指教
在这里,够资格讨论的人,为数不多。你还是老老实实做一个忠实的读者就行了。 苹果的信仰 发表于 2011-12-12 10: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黄河清
这遍文章值得一读,谢谢
首先我要更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你说的''在于其'',
:sleepy: 还没有阅读全文,等我找时间阅读一下。
不过要提请你注意的是:你要尽量提出自己的自圆其说的观点,写作并贴出自己的文章,而不要把别人的文章贴在本论坛上,因为别人的文章并不一定就能够完全代表你的观点。否则,也影响你的英名。 苹果的信仰 发表于 2011-12-12 14:3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何时能读懂文章再考虑发言好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