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友在教会中的处境
本帖最后由 划向深处 于 2011-10-1 12:17 编辑作者:大山来源:http://info.xinde.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36&extra=page%3D1
以反省的眼光回顾教会历史,不同时期教友与教会的关系和在教会中的处境,可谓不尽相同,既有初期教会时的亲密团体生活时代(宗徒大事录),也有中古时期教友缺乏教育、无缘接触圣经与神学的奇特现象,又有如受十八世纪脱利腾大公会议某些有关“法律主义”的规定,大部分教友站在教会的边缘去“看”教会的动态事实。
总的来说,在教会历史中很长的时期,教友都是处于“边缘地带”,圣统制金字塔的底层。国内教会由于“文革”受阻,与“梵二”突出基督徒作用的精神脱节,导致至今很多教友仍属于教会的旁观者。在参与教会的礼仪或事业时,还是以被动、消极的态度去对待,总以为信仰只要满全法律就完成了,把教会的发展看作神职人员的事。也有受教会纷争的影响,不愿参与其中,采取逃避的态度,不去过问教会的事务。再者,当今社会转型引发的种种问题也对教友的信仰生活带来了诸多挑战:如在城市面对社会各个领域竞争机制的运转,改革中出现的公司倒闭、企业停产、岗位优化、职工下岗等现象。在农村,青年人或外出打工挣钱,或忙于个人就业赚钱,老年人和儿童成为村庄的留守人员。这些社会变迁造成教友生活节奏的变化和工作环境的转变,从空间和时间上也都深深地影响着今天教友与神长的关系,挑战着个人信仰和教会的发展。正是这些客观因素,当然也包括人为的主观因素造成了今天国内教友在教会中的不同处境。
据笔者对一些地方教堂服务的神父或会长的走访、以及个人的经验来看,在堂区管理、牧灵服务、传播福音中,一般会有以下三种不同的教友,基本可以反映教友在教会中扮演的角色。
(一)热心教友
1.遵守教规教义,坚持祈祷,积极参与每日或主日弥撒。
2.关心神长生活,热心教会事务。
3.协助神长做堂区牧灵工作,倾心福传事业。
4.爱主爱人,热心于慈善服务事业。
5.只要教会需要、神父要求,就竭尽全力。
6.在个人家庭、生命经历的失望与痛苦中,寻求主的旨意,并通过接受人性的软弱和挑战,信仰更加坚固和虔诚。
笔者通过对一些熟悉的堂区和神长教友的走访来看,热心教友中老教友,特别是女性老教友较多。大家普遍反映经常来堂参与弥撒的,都是年纪大的老教友,每天出出进进的都是熟悉面孔。这些老教友,形成了风雨无阻、雷打不动的进堂的好习惯,他们是教会的基本力量。中年和青年虽然较少,但他们扮演着组织管理、带领慕道福传、社会服务等重要角色。
(二)温吞教友
1.“四大瞻礼”教友,即只是在一年的大瞻礼中才进堂。
2.作为教友只是为尽本分才进堂,对于教会事务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3.对于教会的牧灵福传、社会服务不闻不问。
4.在个人家庭、生命经历的失望与痛苦中,逃避有关生命意义的问题,放弃信仰的考验和天主的呼召。
温吞的教友在每个堂区的比例不一,最多的占50%,最少的占10%,中青年教友占多数。有时他们在主日也参与弥撒,但去得晚,走得早,很少和神父见面交流。有的对于教会的知识知之甚少,有的信仰知识比较丰富但对教会或神长抱有成见。这些教友游离于教会和社会之间,对个人信仰和教会的发展非常不利,急需神长和热心教友的帮助,进行再陶成。
(三)冷淡教友
1.一生中只和神父见三面:洗礼、婚礼、葬礼。
2.只是挂了一个教友名,不遵守教会的教规教义。
3.对教会的一切事物漠不关心。
4.在家庭、生命经历的失望与痛苦中,回避有关生命意义的问题,在人的本性中麻醉自己,对信仰失去信心。
冷淡教友在各个堂区所占比例有所不同,最多的占20%,最少的占5%,中青年教友占多数。这样的教友多来自冷淡的教友家庭,他们领洗后缺乏应有的学习和陶成,也未受过必要的引领和信仰教育,仅仅只是一个徒有虚名的教友,不知自己在领洗后作为基督徒的尊高地位,以致在恭敬天主中往往是被动行事。他们对信仰知识欠缺而又无人给予引导,或从心里排斥信仰。这“后遗症”需要在教会的正确引导下一点点地治愈,使这些领洗的“教外人”在圣神内重新皈依,不断更新,日趋成熟。
针对以上现象可以看到,许多教友最大的障碍来自对“教友身份”认识的不足,由于圣统观念的影响,有过分依赖的心理,或无所谓的心态。他们还没有把教会看作自己真正的家,没有真正认识并走进教会,不肯为教会的事做决定并负责,只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面对天主的事、教会的事。
另外,在神长们的带领下,教友们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堂的建筑上,许多比较富裕的教区近年来漂亮的教堂一座座矗立起来。但许多神长教友反映,现在教友的热心却不如80年代初期。那时,有的地方在炎热的夏天许多人挤在一间不大的房间参与弥撒时虔诚专一,有的地方在寒冷的冬季很多人跪在雪地里迎接耶稣圣诞时心火热切。如今,高大的圣堂取代了小团体的聚会,礼仪丰富了,神职人员也接班了,然而,教友的信仰生活却未见成长。可见,如果只建设教堂,没有建设教友的灵性生命,教会就没有生命力。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农村教友还是占大多数,为了养家糊口,外出打工的人很多,提高他们的信仰知识和灵修水平成为教会面临的新课题。认识到这个现实问题后,已经有很多堂区利用农闲或春节时间办学习班、培训班、避静班、满四规等活动,通过学习圣经,训练福传,培育教友,多措并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也有很多地方认识不到这一点,行动不起来。也有的堂区由于没有计划或安排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就自己堂区的情况,本堂司铎必须有自己的一套较为系统的传教及办班思路,发挥热心教友的积极作用,以实际的行动和具体的知识提高教友的信仰生活水准,使他们在积极和喜乐的状态中改变自身的处境,热心信仰、关心教会、积极福传,走升天堂的道路。
这是一篇好文章,说明楼主很关心教会的发展,只是在圣统制上认识有偏差,望扬长避短,为主大发热心。于海涛老师的《旷野的呼声》对振兴教会,很有见地,不妨看看,网址在http://www.xcsclub.com/bbs/a/a.asp?B=3&ID=9639&Ar=9915&AUpflag=1&Ap=3&Aq=3
官国草民 发表于 2011-10-3 04: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一篇好文章,说明楼主很关心教会的发展,只是在圣统制上认识有偏差,望扬长避短,为主大发热心。于海涛 ...
于海涛老师的《旷野的呼声》过去拜读过,在合一共融论坛上也争辩过,也兴奋过,一切如过眼的烟云而逝去,真是管不了那么多,随风而去吧。现在只看看信德和在线,想说两句就说两句。顺天意,干好工作,服务好堂区,幸福的生活就心满意足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