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我看了一部国产影片----《金山》,感觉如同嚼蜡,再一次鄙视国产电影。这部影片的背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加拿大政府为“增加GDP,拉动内需”,修建了横跨加拿大东西两岸的铁路。为了降低成本,就需要廉价劳动力,于是他们招募“物美价廉”的华工。恰逢此时广东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百姓为了活命卖猪仔一样到大洋彼岸输出劳务。铁路修健过程中,大量华工命殒他乡,铁路两旁埋葬着他们的累累白骨。
如果有好的导演、编剧、演员等人,会把这类故事拍成史诗巨片。可惜这部影片连我看着都反胃,我想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票房、得什么奖项。
当然了,我并不是想写影评,这是王怡的强项。我只想分享我看完这部影片后顿悟的一个规律,那就是大部分国产的“跨国恋”的影视作品,洋恋人们一定是“高贵的”白种人,出生于名门望族,最好家财万贯。男的风度翩翩举止有礼一掷千金信守承诺身强力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忠于爱情作风正派;女的美丽动人举止优雅对爱情忠贞不二与夫君同甘共苦让孩子们有个洋外公(如《芬妮的微笑》)。总之,天下的好事都让中国的“灰姑娘”、“史莱克”们赶上了。洋恋人们绝不可能是北海道农民、底特律工人、印度阿三管家、菲律宾女佣一类的下层人士。象《白色马赛女人》中的瑞士女人考拉到肯尼亚丛林中,和土著勇士克里格·莱马里安成家了,简直是脑子进水!
我用一个人粗鲁的词将这个规律命名为“YY(常上网的朋友知道这两个字母的含义)规律”。这是一类社会的现象,中国的主人公怀着《非诚勿扰》中马诺的心理,发挥天马行空的思维,幻想着将外国的的白马王子、白雪公主揽入怀中。这类思想固化到影视作品中,就形成了《金山》一类的影片。这类影片之所以不招人待见是将这类“YY”的东西拍成“刻骨铭心”的爱情片,画虎不成反类犬。如果我是导演,我就拍成励志片,比如某女想嫁入外国豪门,她通过种种努力,最终修成正果。
实际上中国古人更能扯淡,杜撰出什么“牛郎织女”、“天仙配”、“ 刘海砍樵”这样的故事,农夫、樵夫、牧童等人纷纷娶了仙女。而在讲究“门当户对”的现实生活中,这类“贫下中农”连保长、里正家的女儿都很难娶上,甚至是同样“贫下中农”家的姑娘都找不到。怎么办?发挥YY的精神,思想无疆界,“村里的姑娘小芳”娶不上,我就幻想着娶个仙女!
实际上这类“YY规律”充斥着方方面面作品、说辞中,但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有人为了“传播福音”,竟然充分利用“YY规律”,杜撰出一个神话故事。
主日天的中午,和教友们吃饭,有人说某党和国家领导人信主了!我当时就说纯粹扯淡,如果他真信了,也不会公开。可晚上我上网一看,真有这个帖子。说句心里话,尽管基督新教的人敢吹,我也不敢转载,所以我给个链接,读者们自己看吧!
http://bbs.ccccn.org/thread-8224-1-1.html
这段话中最让我感到可笑的不是大领导信主的故事,而是这段话:
后来,他在北京,与一位有海外经历的姐妹一同祷告的时候,这位非常漂亮的姐妹受圣灵感动说要嫁给他,2个月后,他们结婚了。他们收养了2个孩子,并且姐妹的妈妈也和他们一同生活在一处很小的房子里。(敏感词)来看他,看他的生活环境之后,邀请他进入中南海居住。
读这段话我不能不想起《阿Q正传》中阿Q的痴人梦想:
“赵司晨的妹子真丑。邹七嫂的女儿过几年再说。假洋鬼子的老婆会和没有辫子的男人睡觉,吓,不是好东西!秀才的老婆是眼胞上有疤的。……吴妈长久不见了,不知道在那里,——可惜脚太大。”
只不过阿Q在梦中并没找到另一半,这位仁兄却找到了“非常漂亮的”、 “有海外经历的姐妹”;阿Q的梦中将财宝女人搬进土谷祠,而这位仁兄却进了“中南海”,并对第四代领导核心指手画脚!
醒醒吧!别说梦话了,否则活的时候被跨省追捕扔进监狱,死活因为“妄证”被天主扔进地狱! |